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开展联合训练,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联合训练的导控系统。在分析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将该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融入到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体系结构中,使整个导控系统被物联网覆盖,成为物联网的一个特定实体。通过对系统分层讨论,给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进行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和技术架构,可为日后系统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满足导弹联合试验与训练任务的多功能信息化靶场,提出一种基于逻辑靶场技术的导弹内外场联 合试验训练系统。依据“逻辑靶场”的概念,通过试验资源的组合来满足武器装备复杂的一体化联合试验训练需求, 综合系统特点、组成及主要功能设计,以实现逻辑靶场的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整合靶场资源、 建立基本的逻辑靶场体系,为靶场联合试验训练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飞  许子君 《兵工自动化》2013,32(11):85-86
为提高军交运输勤务保障效益,对基于物联网的军交运输勤务体系进行研究。根据物联网技术,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军交运输勤务体系结构,并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军交运输勤务中的实现方式。该研究可为军交运输勤务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测试发控系统是运载火箭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提高计算能力,采用虚拟化集成技术和"桌面云"技术,将后端服务器及工作站等计算机运算资源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效、高可靠地面测发控系统。对基于云计算一体化测发控系统框架设计、系统实现、可靠性与实时性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提高了发射可靠性,对于后续型号测发控系统设计与研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阶段虚拟现实引擎平台通用性不强、虚拟训练系统过于复杂而导致的训练系统应用环境受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3D小游戏理念的虚拟操作训练系统,该系统利用跨平台开发引擎Unity 3D进行开发,以达到简化设计,增强趣味性,提高系统移植性的目的。从经济性和使用效果的角度考虑,提出了在便携式平台上采用手势触摸技术实现虚拟操作训练的新途径。重点研究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利用C#开发系统通用体系结构,以及利用Finger Getures插件实现多任务手势交互操作,进一步通过装备模型对象处理,场景驱动编程,实现了系统运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满足虚拟训练的需求,同时也为在便携式平台上尝试手势触摸技术实现虚拟操作训练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媛 《兵工自动化》2022,41(6):91-96
LVC(live,virtual,constructive)是美军联合训练的重要手段,构建JLVC(joint live,virtual,constructive) 联邦是LVC 训练的技术支撑方式。在研究LVC 提出背景、分布式仿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美军JLVC 联邦构建中 的互操作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美军解决互操作问题的经验做法,得出加快构建我军一体化联合训练的3 方面 启示。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我军联合训练环境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用仿真系统替代实际装备来训练维修人员的目的,针对某型炮射导弹武器系统维修训练的任务、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维修人员虚拟维修训练系统过程仿真模型、基于HLA分布式装备虚拟维修训练联邦成员结构和设计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结构、知识库建立和推理机制,给出了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系统组成、体系结构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构建的具体实现过程。实践证明,该系统为复杂装备的维修训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作战效能,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战场感知体系进行研究。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战场感知的体系结构,提出物联网技术在战场感知中的应用体系,并对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该研究能为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和解决战场感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习阳 《兵工自动化》2010,29(12):59-60
为了更好地在军工行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就物联网的技术内涵、社会需求、在军工行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建议在军用产品中嵌入智能化的物联网接口提升产品性能,在实现特种产品生产安全的实时远程监测、建立产品维修保障一体化服务系统等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该技术虽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将物联网技术与现有行业技术相融合将会推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装备维修训练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装备发展需要的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开发了一套交互式桌面型自动装弹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在深入分析虚拟维修训练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总体框架;研究了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案;以某型自动装弹机的维修训练为例,研究了维修训练系统的建立过程及该系统能实现的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对提高装备维修人员训练效果有较大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军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部队装备保障中的应用,提出了部队装备信息共享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构建了能够实现信息纵横之间广泛共享的部队装备信息共享体系,并对基于物联网的部队装备信息共享体系功能进行了分析,为构建我军统一的基于物联网的装备信息共享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枪弹合膛模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等问题,采用基于MasterCAM的CAD/CAM/DNC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和方法,提出了该技术的需求配置及工作流程。以某型号枪弹的合膛模为例,应用MasterCAM软件进行模具三维实体造型、工艺参数设置、模拟仿真加工并自动生成NC程序,之后使用DNC通信技术将程序在线输入至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某高超声速风洞攻角机构存在的传动结构复杂、负载大和精度要求高等问题,设计了以EtherCAT为总线的控制系统方案。根据攻角机构的控制系统需求,选用BECKHOFF产品构建攻角机构机电液一体化的控制系统架构,分别采用TwinCAT和C#语言开发控制系统下位机PLC和上位机HMI软件,采用ADS通信协议实现HMI与PLC程序的通讯,并用OPC UA通信协议实现攻角机构运行数据与风洞运行系统的数据交互。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攻角机构控制需求,能够解决攻角机构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风洞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雷达装备野外维修效率,采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虚拟仪器技术,将仪器模块、头盔摄像机和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模块有机结合,集成最新的点对点通信技术实现远程信息交互,建立了基于局域网的雷达维修远程支援系统,并重点说明基层级手持式维修辅助设备的研制思路。该系统能实现信号的检测、信息查询和音/视频等功能的一体化,减少装备修理时间和停机时间,降低装备维修的培训要求以及保障费用,满足了当前雷达装备的远程维修需求,具有一定的军事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逄金刚 《兵工自动化》2023,42(2):24-26+64
为实现海军、海警以及地方政府、海上民兵、渔民的统一指挥,保障海上联合维权行动顺利实施,对海上联合维权融合指挥网络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等科学方法,提出海上联合维权融合指挥网络相关对策建议,明确海上联合维权融合指挥网络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分析对于确保海上国家安全和海洋战略利益拓展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软件、工程数据库和网络支撑环境组成制造模式信息系统。其TIS建立典型零件族CAD/CAPP/CAM一体化系统;MIS调度控制子系统、采集运行数据、集成信息并准确发送至用户端。该系统采用识别/提取、现场通讯/控制、多模式CAPP等技术集成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海小型浮标仅采用单模方式与岸基进行通信的问题,提出一种北斗短报文与5G 通信相结合的近 海小型浮标通信系统设计方法。搭建浮标与岸基指挥所的通信链路,实现岸基指挥所与浮标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功 能,其中浮标采集的水文气象等信息通过当前锚定区域的最优通信链路上传至岸基指挥所,岸基指挥所远程控制浮 标完成相应任务。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在5G 通信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支持下,本系统能够增强小 型浮标在恶劣海况下的鲁棒性、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仓库存储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一种基于仓库道路信息的MK60 单片机自动仓储控制系统。 以智能分拣车为主体运送物品,结合图像识别算法,通过最优路径算法计算到达目的货架的先后顺序,利用运动控 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人机交互技术巡线到达目的货架,实现物品的自动存放。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 稳定效率高,能以最短路径、高效平稳运送物品到达任意指定仓库货架。  相似文献   

19.
闫枫  吴斌 《兵工自动化》2006,25(8):53-54
通过处理器在多个视觉传感器间的转换,使单处理器能够读取多个视觉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信息,实现检测系统对多技术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控.同时将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被检测物体的综合评定.该融合技术包括计算机对多视觉传感器的图像信息的读取、多组图像信息的融合及系统功能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多机器人控制系统没有将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到其设计中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多机器人间协调控制的通信系统。该系统通过2.4 GHz频段的Zig Bee CC2530模块对每个机器人和手持控制终端分配一个地址,实现机器人之间的通信,机器人和手持控制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机器人自身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而又不脱离人的掌控。实验结果证明:此通信系统可以使机器人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性与高效性更好地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展示其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