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建筑》2016,(11)
本文选取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结构住宅作为评价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CMLCA分析其建材准备、施工建造、运行、拆除和废物处置五个阶段的环境排放,比较其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选择建筑结构形式和规范建筑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的环境性能进行评价时,需要将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构建建筑物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模型,对混凝土建筑的生命周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知钢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较强的建筑优越性,生命周期仅为混凝土建筑结构的1/2,在建筑使用阶段的比例较大,影响使用而极端的主要因素为外围护结构材料和形式,确保外围护结构的优化是确保建筑节能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节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建材采购和运输、建造施工、投产使用、拆除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碳足迹特征分析,构建钢结构工业厂房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结果表明,钢结构工业厂房在使用阶段和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9%,因此,这两个阶段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通过探索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碳排放量,对比分析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节能减排关键因素和阶段。期望通过建立钢结构工业厂房碳足迹核算模型,以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并为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不同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差异,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建筑碳排放测算结果归一化的基础上,构建了静态及动态的建筑碳排放流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木结构3种结构住宅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流,其中包括隐含碳排放期阶段、建筑运营期阶段、建筑废弃及回收期阶段的碳排放流。研究结果表明:1)3种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静态碳排放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849)、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 77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 230);2)3种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时点碳排放流比较结果:隐含碳排放期阶段碳排放流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451)、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37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172);建筑运行期阶段碳排放流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29)、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2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26);废弃及回收期阶段碳排放流主要表现为负碳排放,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的负碳排放流量相近,分别为-52、-53,凝土结构的负碳排放流为-0.3,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剧增,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越加严重,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免烧免蒸砖是一种替代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新型墙体材料,有利于节能、节地、利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对建筑垃圾制免烧免蒸砖生产工艺的调查,系统分析了生产过程的各项环境排放因素,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其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和综合测算。针对建筑垃圾制免烧免蒸砖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温室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等,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万郡·大都城钢结构住宅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钢结构住宅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阐述和分析,论证钢结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产业化率高、施工周期短、得房面积多、建筑垃圾及粉尘排放少的特点,可真正实现节材、节地、节能、节水,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给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的全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关注点是使用阶段运行能耗的节能,这是不全面的。随着绿色建筑研究的深入,把全生命周期(LCA)评价方法应用到建筑评价中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进行能源资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的环境负荷评估。本文从全生命周期观点出发,提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能耗(LCE)指标方法,结合能耗计算与模拟,以两个案例为参照,分析了钢结构和框架结构不同类型办公建筑的各阶段能耗差异。  相似文献   

8.
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建材和产品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建筑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运行阶段、拆除与处理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涉及的具体碳排放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方法为活动因子乘以排放系数。活动因子按照各阶段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建材消耗量,运输方式、距离和运输重量,工程的机械台班数,建筑年能耗模拟值,材料再利用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以及材料再循环率与材料拆除总量之积。选取马鞍山某住宅小区项目,对建筑生命周期及其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构成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6个阶段中运行阶段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为77.12%;随着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降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由50年的65.14 kg/m2·a增加到10年的132.05 kg/m2·a。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和溴化锂冷水机组/集中供热系统的CO2排放量进行计算,采用CO2回收期和减排量两个指标对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减排效果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在建造阶段,管井钻探、热泵机组、聚乙烯管和置换土壤的CO2排放量分别占CO2排放总量的47%、31%、17%和5%。管井钻探过程在CO2排放总量中占主要地位,它具有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大潜力。建造阶段土壤源热泵系统比溴化锂冷水机组/集中供热系统增加CO2排放量为224t,运行阶段土壤源热泵系统减少CO2排放量为237t/年。在整个生命周期(20年)内,土壤源热泵系统的CO2回收期为0.95年,减排量为4745t。  相似文献   

10.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选用对资源消耗尽可能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循环再利用率高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是21世纪发展新型建筑体系的大趋势。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同时,为探讨减少建筑碳排放的途径和合适结构类型、结构材料的选择,本文从重型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及相应的结构材料入手,对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定量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轻型结构〈重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选择西宁市一定数量砖混结构、居住用框架结构、其他用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建筑,根据现场调查,对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组成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依据用料分析结果确定了上述结构类型拆除废弃物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结构类型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系数分别为43.69,32.72,42.62和35.79 kg/m2;拆除废弃物的产生系数分别为1468.7,1628.0,1738.4和1715.4 kg/m2;惰性废弃物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以上;"十一五"期间,拆除废弃物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9%;研究结果可用于辅助建筑垃圾管理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建筑垃圾排放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运用面积估算法对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理论研究了2006~2018 年中国及各省份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排放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区差异显著。全国建筑垃圾排放量累计186.21 亿t,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我国建筑垃圾排放脱钩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T1 阶段呈弱脱钩状态;T2 阶段呈扩张连接状态;T3 阶段由呈强脱钩状态演化至弱脱钩状态。2006~2018 年,大部分省份的状态都在脱钩状态和连接状态,脱钩程度趋于差异化,需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法律体系,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建筑垃圾排放脱钩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将建筑看作一种特殊的产品来对待,引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采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LCA研究中心开发的评价系统AIST-LCA Ver.2对高层建筑——苏州月亮湾国际中心建筑(每100 m2的建筑面积)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建筑的生命周期分为5个过程,即建材准备阶段、建筑建造阶段、建筑运行阶段(运行年限为50年)、建筑拆除阶段和建筑垃圾处理阶段。得到的评价结果为建筑的运行阶段和建材的准备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建筑垃圾处理阶段和拆除阶段,建筑建造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影响类型为城市空气污染、富营养化、全球变暖等。  相似文献   

14.
对夏热冬暖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指标的特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各阶段占比和碳排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加强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管理监督,以及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夏热冬暖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指标的特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各阶段占比和碳排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加强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管理监督,以及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截至2011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如采取简单的堆放方式处理,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都将占1.5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产品研讨会暨展览会上,国内外的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绿色与智能. 关键词一:绿色 我国的房地产业正处在兴旺阶段,但建筑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十分惊人.建筑能耗占全国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的40%,建筑垃圾也占全国垃圾总量的40%.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态效率分析方法,以重庆为例,针对建筑垃圾简易填埋、民营资源化、国有资源化三种单一情景模式,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其环境影响和经济成本;在此基础上,按照建筑垃圾现行处理数量和比例,计算当前建筑垃圾处理的生态效率,图示建筑垃圾处理不同情景下的生态效率水平,为提升重庆市建筑垃圾处理生态效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四川建材》2016,(1):172-173
通过数据分析,城市垃圾总量中,建筑垃圾就占了1/3,并且还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以露天堆放或者填埋为主,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使环境遭到严重地污染和破坏。本文针对城市道路路基填筑中建筑垃圾处理展开了探讨和研究,基于建筑垃圾的特殊性,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总结和研究,提出了路基填筑中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从而使建筑垃圾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建筑钢材、水泥(混凝土)、玻璃、陶瓷及木材等现代建筑材料均是高能耗的产品。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等过程消耗的能量在建筑能耗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建筑材料及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对建筑绿色度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对我国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CO2排放情况做了相关的调查、计算与分析,完成了主要建筑材料在其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基准指标的确定,并在国内首次以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进行了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负荷影响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初步确定了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