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交通体系对城镇空间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适应于江苏未来城镇空间规划、交通转型和节能减排发展需求,需要建立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在分析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城镇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布局框架,指导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休闲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转变,商业中心区空间和功能格局受到影响,交通规划模式亟需转变以应对随之而来的新交通需求。通过对休闲消费特征明显的单中心大城市代表——长沙市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了商业中心区的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反思了现行交通规划和管理思路的滞后性,从交通需求模式、城市规划理念、交通管理手段三个方面阐述了交通规划理念的变革思路,在执行层面提出了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绿色交通发展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构建绿色交通方式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形成绿色交通方式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从绿色交通与城市、绿色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的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了绿色交通规划三个关键问题,即绿色交通系统模式的制定、绿色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绿色交通体系中人、车、路关系的协调。在此基础上,以中新生态科技岛为例,对绿色交通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应用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学型课程是北京工业大学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以2014级交通实验班学生和非实验班学生为对象,开展交通实验班自学型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已开设的自学型课程授课模式及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考虑交通工程实验班学生需求,分析并探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实验班自学型课程设置。结果表明,自学型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以满足交通实验班学生的需求,并提高交通工程实验班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快速现代化,航空运输业在城市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各大城市机场陆侧交通的运输效率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度也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根据航站区布局选择相应的陆侧交通模式,确定合理的交通对策成为提高区域交通效率的关键。本文以沈阳桃仙机场航站区为例,从航站区布局及功能需求出发,对航站区陆侧交通模式的选择及规划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综合体文化服务为例,拆分需求侧和供给侧研究来探讨空间实现策略:需求侧基于我国国情,采用SP叙述性偏好法调研不同层级综合体访客的需求偏好;供给侧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开发运营模式下的供给特点;最终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交集,整合能回应各层级访客偏好的功能选择、空间组织和服务定位策略,并建议适合采用的开发运营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Z1):67-69
为适应深圳市、香港地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现代轨道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专门化、多学科交叉性与复合化、工程性、多层次性、连贯性等新要求,本文将探讨和实践基于产学研用合作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3+1+X"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维护养护、营运、经济与管理等,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多层次专业人才、复合人才和工程型人才,提供一种新的合作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高铁枢纽地区的特征分析为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提出集约模式开发策略来开展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以解决在多层次空间利用、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具体对策包括TOD模式、功能复合、交通一体化、门户景观营造等。以福建三明南站地区为例,从功能、空间、交通和景观等方面探讨了集约开发策略在高铁交通枢纽地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升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以适应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双层次螺旋协同工程硕士创新能力提升模式,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外层次协同,高校与企业内层次协同,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更多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精细化交通设计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体现在对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具体工程设计之间的衔接桥梁作用,在广钢新城的开发过程中,精细化交通设计作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深化和优化,是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道路施工设计断层的重要桥梁,需要从宏观系统优化和微观交通设计两个层面协调进行。宏观系统优化是从与土地利用协调的角度,确定交通组织模式,理清道路功能,对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空间组织,并结合市政和景观功能优化道路横断面和道路红线内交通设施布局;微观交通设计则从单个地块交通特性和需求出发,通过地块周边的交通组织,优化地块周边交通设施功能和布局,从交叉口、路段、公交设施、慢行设施、宁静化设施、出入口等方面进行具体元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吴祥 《建筑与文化》2021,(6):129-130
传统小汽车为导向的"车本位"交通发展模式最终转向更人性化的"人本位"模式.历史城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慢行空间场所,慢行交通空间被挤压,居民出行的安全难以保障,现有交通资源难以承载历史城区文化底蕴.文章以苏州古城为研究对象,基于完整街道理念提出历史城区中的慢行交通设计原则,从慢行体系、道路界面、交通安全、景观设施等四个方面对苏州古城的慢行交通优化进行探讨,旨在研究如何以更加人性化的交通设计引导人们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12.
慢行交通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兴未艾,关于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多从城市交通、通勤需求等层面进行探讨,缺乏多元视角的综合研究。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以"绿色交通"理论为导向,以"慢行交通与休闲旅游"为主线,在对现状交通和景观资源等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公共绿地、旅游景点和开放空间,通过绿道串联城市景观,构建优美的慢行交通环境;以旅游休闲为特色亮点,系统打造慢行旅游产品,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融合性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交通土建方向本科生培养模式还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和束缚,原有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被打破。文章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入手,科学定位,重点从教育思想、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探讨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新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交通安全规划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科技大学校园交通为例.分析其道路交通网、道路使用等情况,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论述湖南科技大学校园交通现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安全、高效、舒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254-254
UED:医疗建筑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对建筑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在医疗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孙鸿新:我认为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模式是医疗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所谓高效,一是路线的简洁,二是合理的功能,三是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在医疗建筑中,交通模式有两种,一种以水平交通模式为主,一种以垂直交通模式为主,做设计则要根据规模和管理要求来寻找这两种交通模式的交叉点。所以说高效治疗的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交通模式的设计,包括很多辅助和细化的内容。高效的治疗模式不仅仅单纯是流线,还包括一系列信息手段,是现代化高效的一站式服务,采用最便捷的治疗过程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客户需求的一般属性和管道燃气客户的行业属性特点,应用卡诺模型和三环六步法分析工具,建立需求层次模型,分析客户需求现状和满足度情况;利用四象限图划分不同需求层次的改进重点分布图,寻找服务改善机会,为企业制定年度重点服务工作和过程改进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促进良好服务改善促进机制形成,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道燃气优质服务模式从理论探索迈向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同时,也在进行BRT的规划建设,对两者进行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萝岗区轨道交通与BRT一体化规划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形态确定不同交通需求强度的客运走廊,以换乘枢纽为中心;以公交管理体制一体化为前提,从调度、票价、信息等方面探讨运营一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城市/城镇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作为城际交通联系的重要方式——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准点、大运量以及环保等诸多优势。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分析了不同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功能特点和适应性,探索了城际间轨道交通衔接模式,为城市/城镇间开展城际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霞  任秀玉 《中外建筑》2011,(11):65-67
地铁车站物业开发因关系到站点交通支撑运营和城市土地开发效率而意义非常,无锡市地铁站点物业开发,通过对国内外地铁站点开发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条件,提出合适的开发模式,其中西漳站高架地铁车站的物业开发采取以交通站点带动用地开发的TOD模式,本文将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郭志勇  王炜 《规划师》2007,23(11):16-18
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同时,也在进行BRT的规划建设,对两者进行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萝岗区轨道交通与BRT一体化规划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形态确定不同交通需求强度的客运走廊,以换乘枢纽为中心;以公交管理体制一体化为前提,从调度、票价、信息等方面探讨运营一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