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正在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影响着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宏观背景,然后总结了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共同特点,最后列举了纽约、伦敦和洛杉矶等3个全球城市的空间重构实例.  相似文献   

2.
当代全球城市的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正在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影响着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宏观背景,然后总结了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共同特点,最后列举了纽约、伦敦和洛杉矶等3个全球城市的空间重构实例。  相似文献   

3.
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单位的制度因素和社会特征和居民迁居,对于重塑城市居住空间具有重要影响,单位居民迁居和单位隐性化作用是城市空间重构的中心环节。因此,基于单位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依兰县城空间格局现状以及演变历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系统地阐述了依兰城市空间重构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城市空间重构策略,以便能够重构一种更加合理有序的空间脉络体系,更好地引导城市增长和促进城市更新,实现依兰县城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并希望能够为黑龙江省中小城市的空间重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边界空间限定了一座城市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空间范围。边界空间质量差,密布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空间形态亟须重构。本文以空间认知理论切入,研究城市历史边界空间的特点,并提出城市历史边界空间重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工业遗产地的"空间复兴"面临系统性重构的讨论。该文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工业遗产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提出了关于空间属性、形态与内容的重构策略,并通过重庆"特钢厂"的保护更新设计,展示重构策略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通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体回顾,研究引入了国家空间选择理论,建立通州的转型升级与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宏观过程之间的联系,从国家空间治理的角度分析通州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以加深对通州发展路径的认识。研究表明:首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生是受国家空间治理尺度区域化重构影响的结果;其次,通州从卫星城到副中心的转型升级历程体现了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路径依赖和分层叠加特性;再次,国家空间选择影响了北京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使通州的定位从卫星城逐渐转型升级为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工业园、无锡新区和常州新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开发区空间拓展及其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特征,并进而讨论城市空间优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今后30-50年,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我国西部城市必将承担起带动西部地区整体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历史使命。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特大河谷型城市——兰州在推进东西合作与双向开放、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在快速扩张和重构中面临的用地限制、产业空间重置、生态环境约束等特殊矛盾,从都市区、市域、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提出了未来30年兰州城市空间格局重构的战略方案,并对城市生态、文化空间的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兰州在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应重点关注水资源短缺、高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多元产业体系构建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体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勤  李枫  徐辉  苏洁琼  卫琳 《城市规划》2006,30(1):9-12
针对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破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建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实现良性循环的机制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并试图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完善城市功能、调控城乡空间发展四个方面,探索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引发新一轮地域空间重组,城市群作为重要的地域空间组织单元其制度一体化的评估缺乏完善的评估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制度建设多元化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到实践的评估方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研究发现,后福特制下,制度通过重塑治理模式实现国家空间的尺度重构。因此,本研究认为制度一体化的治理表征是形成多层级治理模式。进而,以多层级治理为理论框架,构建"三组关系"与"两个层次"的评估理论框架,即在宏观层次的城市群治理结构与微观层次个案型制度安排上检验层级政府间的科层关系、跨市区域合作关系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三方关系。并构建评估实证框架,宏观层次上以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桌面分析及半结构访谈识别城市群治理结构;微观层次以政策网络分析及焦点小组、深度访谈识别基于个案的制度安排。最终证明,简单构建评估指标忽视了制度特征与演化,可实证的理论评估与实践实证框架的建立有助于深度揭示城市群的制度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燕菁 《城市规划》2005,29(6):40-47
长期以来,制度因素一直是城市规划中无法规范分析的一个领域。许多规划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制度影响为零的假设之上的。一旦这些“理想”的规划进入现实,就会受到一系列制度因素的扭曲。结果,不是规划完全走味,就是干脆无法实施。制度经济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发展出一套规范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成为理解规划中制度因素的有用工具。如何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新进展,开拓城市规划的视野,建立起城市规划的制度分析框架,是一个对未来规划理论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张京祥 《城市规划》2001,25(9):21-25
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角度 ,剖析了中国城市规划发展中的种种体制性矛盾 ,预测了新世纪中国制度环境发展的总体趋势 ,并进而从五个方面概要阐述了作者对中国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创新的总体建议。最后指出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与长期性 ,需要社会整体环境的改良 ,更需要规划师们积极主动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陈宏军  施源 《城市规划》2007,31(4):20-25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一个创新,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城市政府调控城市发展的需求,但其配套制度和实施手段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结合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实践,基于政府现行运作制度框架,剖析城市规划实施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尝试从政府运作角度探讨城市规划(尤其是总体层面规划)实施机制的自我完善途径,在此基础上梳理出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与政府相关年度计划的协调关系,并提出完善年度实施计划的一系列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林强 《城市规划》2017,(11):52-55,71
城市更新是盘活存量用地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与政府主导旧城改造的政策比较,分析深圳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度优势。同时,剖析了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度短板,包括对法定图则空间资源配置的影响、对规划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及对局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最后,从加强城市更新规划评估、健全城市更新容积率管理、改进城市更新地价规则等方面提出完善城市更新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试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洪 《城市规划》2004,28(12):37-40
研究和分析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体系与制度安排的现状、特征、发展历史与主要思想理论渊源及其变革与演进,分析、总结和评估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主要活动及成果,提出了近中期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若干选择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19,43(2):9-13
从城市规划学科的起源、使命、规划机构设置,及国际规划界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讨论2018年以来中国规划界正在经历的规划改革问题。认为规划改革应该基于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二是改革应该符合国际规划界已经经历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制度原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座理论大厦所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在其安放最初一块奠基石时,就已经决定了。城市研究今天所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对城市本质认识的不足。城市与非城市的差异,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密度的变化;也不在于其分工的不同、产业的差异,而在于其公共产品的本质。城市是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城市政府就是生产和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企业"。同所有企业一样,城市政府的核心要素,就是其商业模式。不同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城市的成长路径。城市的制度原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城市问题,拓展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遭受到重大经济滞胀冲击下的20世纪中期逐步兴起的一门年轻的学科。是把人,不同社会、历史、与环境背景下的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研究对象,使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国度、政治经济基础、社会历史文脉背景下的制度分析。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策和制度安排,涉及到社会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也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揭示其合理内核及其对于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有益于探索我国快速城镇化战略挑战下的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和有效实施的理论途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