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代表性矿床之一,由上部的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发现的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两类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发现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基本相似,主要有CO_2-H_2O型、Na Cl-H_2O型和纯CO_2型。锡多金属矿成矿阶段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变化为270~390℃→110~210℃,成矿流体盐度w(Na Cl)变化为3%~8%→1%~4%,流体密度变化为0.56~0.86 g·cm~(-3)→0.86~0.96 g·cm~(-3);锌铜矿在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285~435℃,盐度w(Na Cl)变化为3%~12%,含Na Cl子矿物的盐水包裹体盐度达到30%~39%,流体密度变化为0.59~0.98 g·cm~(-3)。锡多金属矿体与锌铜矿体流体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成分为CO_2和H_2O,其次含有部分CH_4气体以及少量气相H_2,但锌铜矿中CO_2含量低于锡多金属矿体中CO_2含量。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为44.46~109.9 MPa,换算成深度为1.68~4.15 km;锌铜矿成矿流体捕获的压力为67.6~114.7 MPa,换算成深度为2.55~4.33km。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的剥蚀程度相对较高,达中等剥蚀程度,而锌铜矿剥蚀程度较低。两类矿体在成因上具有本质联系,又存在一定差异,锡多金属矿主成矿期有岩浆流体和幔源流体混入;锌铜矿主成矿期主要为岩浆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2.
青大坂钨钼矿位于金佛寺岩体接触带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包括硅酸盐、石英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等3个成矿阶段。本文通过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及氢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从硅酸盐阶段到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314~521℃,经202~291℃,降低到126~181℃;盐度从4.20%~13.29%Na Cl_(eq),经2.07%~13.51%Na Cl_(eq),降低到2.74%~7.17%NaCl_(eq)。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和群体包裹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以H_2O为主,其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其次为CO_2和N_2以及少量的CH_4、C_2H_6、H_2S、Ar,液相成分以Na~+、K~+、Cl~-、SO_4~(2-)为主,含有少量的F~-和Ca~(2+)。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加入的岩浆水混合热液。本次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大气降水的加入和流体还原性增强,是导致大量钨钼等金属矿物不断沉淀成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越  赵路通  李世恒 《矿产勘查》2018,9(6):1164-1171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萨热克铜矿硅化阶段的石英以及碳酸盐化阶段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岩相学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液相包裹体(W型)、含子晶三相包裹体(S型)、二氧化碳包裹体(C型)以及少量含油气包裹体(O型) 4种类型。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2~239℃,盐度为0. 18%~31. 39%NaCleq,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219℃,盐度为0. 18%~16. 8%Na Cleq。拉曼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水蒸气为主,并混有CO_2、N_2、CH_4等气体。研究表明萨热克铜矿成矿流体以含铜的氧化性盆地卤水为主,其与盆地深部的还原性油田卤水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引起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罗维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广西第四地质队在桂西南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的夕卡岩型矿床,钨多金属矿化主要产在深部隐伏岩体外接触带的夕卡岩中,矿体呈似层状平行产出。文章对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初步研究表明,区内成矿流体包裹体主要有NaCl-H_2O型和NaCl-CO_2-H_2O型两种类型,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200~360℃)、中低盐度(2.00%~9.00%NaCl_(eq))和中低密度(0.621~0.987g·cm~(-3))流体,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深部偏高盐度流体与浅部偏低盐度流体的混合,矿床形成的平均压力为108.9×105Pa,计算得出的平均成矿深度约7.86 km。结合区域成矿分带特征进一步提出,罗维钨多金属矿床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属岩浆流体与地层中的钙质岩石发生双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54-56
矿山村铁矿是邯邢地区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铁矿。通过对该铁矿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流体包裹托气液相成分等诸多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10℃~530℃)、中高盐度(18.0%~21.0%)、K+-Na+-Ca2+-Mg2+-Cl--SO42--F-体系;气相成分以H2O为主,次为CO2、CH4、H2,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部分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矿山村铁矿在成矿过程中由于与之关系密切的岩体多期次侵位活动,带入新的热源,由于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铁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
杨铁铮 《矿产勘查》2017,8(5):799-808
黑龙江省东安金矿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的结合部。矿体直接受近SNNNW-NW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强硅化构造蚀变带中。矿体呈脉状,陡倾斜。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绿泥石化等为主。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分为3个阶段:绢云母石英阶段、石英—绿泥石—硫化物阶段、玉髓萤石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或冰长石中多发育有流体包裹体,在成矿早期和成矿期L-V型包裹体较为发育,成矿晚期L型包裹体较发育,3个阶段的平均均一温度分别为268.5℃、249.7℃和197.6℃,平均盐度分别为5.1%、4.3%和3.5%,各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60.5~71.8 MPa,成矿深度范围为1.55~2.16 km,主成矿期的平均成矿压力为67 MPa,平均成矿深度为1.98 km,指示着东安金矿的成矿流体是一种混合流体,是成矿热液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与浅部呈酸性的大气降水发生了混合作用的产物,在主成矿阶段,反映出是一种中低温、低压、低盐度,富含CO_2、CO、CH_4等挥发组分的Ca~(2+)、Na~+、K~+、Cl~-、SO_4~(2-)、(F~-)型弱酸性的热水溶液。  相似文献   

7.
果洛龙洼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是以石英脉型为主的大型金矿床。果洛龙洼金矿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对两个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H-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果洛龙洼金矿石英脉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分别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水溶液-CO_2包裹体。其中,第Ⅰ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382℃,盐度为14.3%~23.6%NaCl_(eq)。第Ⅱ成矿阶段为果洛龙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发育水溶液-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76~310℃,盐度为3.1%~19.7%NaCl_(eq),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2O-CO_2-NaCl体系,成矿流体具有富CO_2的特征。H-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矿物中的δ~(18)OV-SMOW为15.4‰~16.5‰,δ~(18)OH_2O值为4.3‰~5.4‰,δD_(V-SMOW)为-80‰~-104‰。综上认为,果洛龙洼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水,后期大气降水混入,金快速沉淀形成石英脉型矿。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戈壁钼矿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强  刘晓  陈继红 《矿产勘查》2013,4(2):167-176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钼矿床.控矿地质体为隐伏斑状花岗岩体,与矿化有关的各种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较发育.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总体具有低盐度特征,通过对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关系及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成矿作用信息的研究,阐述了成矿物质富集的温度、盐度控制条件,揭示了主成矿元素辉钼矿晶出的温度区间与成矿流体高盐度的对应关系,对深入开展热液矿床的成矿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兴华  顾尚义 《矿产勘查》2017,8(4):631-643
不同岩浆体系过程,钨分配特征不同,迁移沉淀和成矿机制表现也截然不同。热液型钨矿在时空和成因上,与花岗岩岩浆体系有着密切联系。在花岗岩岩浆体系中W主要以钨酸(根)和碱性钨酸盐离子存在并迁移,后因流经理化条件(温度、盐度、pH值)骤变而沉淀成矿。分析4种典型钨矿床实例显示:(1)均与A型花岗岩体系有关,夕卡岩型和斑岩型钨矿与I型也有关;(2)成矿流体来源并无明显壳幔之分,均有大气饱和水参与,夕卡岩型钨矿可能有幔源流体加入,斑岩型和云英岩型钨矿成矿流体较复杂,受变质水影响较大;(3)石英脉型钨矿中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属中—中高温、中低盐度NaCl-H_2O±CO_2体系;夕卡岩型、斑岩型及云英岩型钨矿中除富气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外,还含有钠盐、钾盐子晶包裹体,均属中高—高温、高盐度NaCl-H_2O-KCl±CO_2体系。  相似文献   

10.
梅仙铅锌矿床位于闽中裂谷带南段,是福建省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新元古界东岩组变质岩中,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围岩片理一致。尽管前人对梅仙矿的矿化特征、成岩成矿学、岩石学及矿床成因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梅仙铅锌矿存在两期铅锌矿化,两期闪锌矿均以富液相包裹体型为主,晚期闪锌矿温度与早期闪锌矿相似,盐度略低于早期闪锌矿,可能与更多的大气降水混溶有关。晚期闪锌矿与伴生石英原生流体包裹体温度与盐度均一致。拉曼测试表明两期的闪锌矿与晚期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均为水蒸气,不含其他气体成分。这种流体包裹体数据与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的流体特征相一致,这一认识对该地区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靳杨  祁永爱  王婧  赵俊芳 《矿产勘查》2020,11(10):2170-2177
青海多日茸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但该矿床形成机理研究尚浅,制约了对矿床特征的认识。为了科学评价研究区矿产资源,在收集前人区域成果的基础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成矿流体性质,探讨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CO_2包裹体,包裹体流体属于H_2O-CH_4-N_2-NaCl体系,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碳、氧、硫和铅同位素特征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多日茸铅锌多金属矿床大体经历了四大形成过程,为浅成低温低盐低密度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
黑山金矿是在中天山地块中发现的第一个颇具规模的金矿。该矿床产于受沙泉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酸性火山中。通过蚀变岩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实验确认黑山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63~216℃)、低盐度(3.05%~5.09%NaCl_(eq))、H_2O-NaCl流体。黄铁矿中Pb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值为18.5365~18.7465,~(207)Pb/~(204)Pb值为15.6033~15.6294,~(208)Pb/~(204)Pb值为38.4035~38.6851)表明黑山金矿的成矿元素来源于俯冲带的岩浆作用。综合黑山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黑山金矿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形成于造山带环境中与中酸性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刘冬勤  杨伟卫  闫芳  黄婉  胡凯  杨振  刘锐 《矿产勘查》2021,12(3):582-592
大箕山铜矿床地处湖北省鄂东南地区,位于阳新岩体西北段岩体内。铜矿体受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大箕山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来源及硫的来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讨论其矿床成因类型。大箕山铜矿床的形成过程符合典型的矽卡岩矿床成矿过程的"二期五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以及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包括铜(铅锌)硫化物阶段和银(金)阶段,其中铜(铅锌)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40~300℃)、中低盐度(6%~12%NaCleq)特征。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为3.51‰~5.92‰,δDV-SMOW值为-75.4‰~-60.5‰,表明其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可能有地层组分的加入;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的δ34S值为-0.6‰~2.7‰,且集中于0~2‰,表明矿石的硫具有幔源硫特征。以上表明,大箕山地区铜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大箕山铜矿床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内矽卡岩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金窝子金矿构造上地处星星峡古生代岛弧南缘,红柳河断裂以南,包括南、北两矿区( 金窝子金矿和210 金矿) 。根据金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分产在花岗岩体中的金矿和围岩中的金矿两种类型。按矿化类型又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金窝子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硫为深源硫,来自深部岩浆。包体以液相包体为主,其次有少量气态包体,还有CO2 多相包体。包体成分类型属于CO2 - H2O- NaCl 型。热液水以岩浆水为主,矿床形成于碱性还原条件,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归纳总结了早子沟金矿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构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早子沟金矿成矿地质体为215~230Ma侵入的规模较大的中酸性隐伏侵入体;成矿构造为NE向、近SN向、NW向断裂,成矿结构面为断裂构造与侵入接触结构面;蚀变、矿化具有分带性,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为主,金均以自然金形式产出,成色较高,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流体为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特点的Na ClH2O体系。  相似文献   

16.
段存基 《矿产勘查》2018,9(3):305-312
文章在总结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矿石的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流体,与陆内俯冲形成的热液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水混合,在成矿前形成了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_2]~-、[Au H_3Si O_4]~0形式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和降温减压作用,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理。萑香洼金矿床的成因与和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陆内俯冲、伸展作用有关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江南造山带为金多金属复合成矿带,其矿床成因备受关注。坑头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及室内显微镜下观察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坑头金矿近矿围岩和石英脉测试分析研究得出:坑头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的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液。石英脉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有成矿后期遭到大气降水的加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坑头金矿床为造山型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康山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银铅锌矿床绿泥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矿床中的绿泥石有两种成因类型:(1)围岩中铁镁矿物发生交代形成(围岩中的绿泥石);(2)直接从热水溶液中沉淀(与成矿有关的绿泥石)。其中,围岩中的绿泥石呈细小的放射状、菊花状,与成矿有关的绿泥石呈鳞片状、团块状。围岩中的绿泥石和与成矿有关的绿泥石的Fe/(Fe+Mg)比值和Al~Ⅳ含量分别变化于0. 53~0. 67和0. 65~0. 71,2. 21~2. 75和1. 89~2. 69,暗示形成绿泥石的流体来源具有多源性。绿泥石的地质温度计显示,围岩中的绿泥石和与成矿有关的绿泥石的温度分别变化于250℃~310℃和220℃~310℃,暗示从围岩到矿化带温度逐渐升高。综合前人同位素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康山矿床成矿流体有岩浆热液、太华岩群和官道口群物质的贡献,成矿热液可能来源于区域上的岩浆热液和地层物质脱碳脱水的混合。该脱碳脱水作用可能由区域隐伏岩体的侵位及马超营断裂带的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19.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我国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即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的铜钼矿化,周边是铅锌银矿化。成矿元素比值在垂向上也具有明显的分带性。Cu/Mo比值在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中呈现低值,在岩体上盘夕卡岩中值较高。Pb/Zn比值在宝山北部脉状矿体呈现下部比值低,向上比值逐步增高的特点。在宝山西部矿体中,一部分为下部比值高,上部比值低;另一部分为下部比值低,上部比值高,可能是由于测水组砂页岩盖层的影响,成矿热液部分被阻挡反向,向下运移成矿。推测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运移主要通道为断裂构造,夕卡岩期成矿热液沿F_0断层上涌,硫化物期成矿热液沿F_(21)、F_(25)等断层上涌。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以铜钼矿与铅锌银矿为两个中心,表现为两个控矿构造,进而推测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铜钼矿与铅锌银矿形成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大悟县板仓大型萤石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桐柏—大别褶皱带东部,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该矿床至今未开展成矿流体的相关研究。本文在进一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了解其流体包裹体形态、温度、盐度、密度和成分特征,推断其成矿流体主要为低温低盐度、较低密度的含Na_2SO_4-NaCl-H_2O成矿流体体系的热液流体。本文认为板仓萤石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三大岩体侵入时形成的岩浆热液有密切关系,矿床属于断裂控矿、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