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振海先生长期从事党务和企业管理工作,对中国传统哲学、大型国有建筑设计院企业文化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兰溪集·和合卷》正是振海先生推动中建西北院企业文化理念认知与践行的记实。习近平总书记说,"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建西北院坐拥西安,长期浸润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和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孕育了以"和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从20  相似文献   

2.
兰溪者,兰生溪畔,溪共兰馨,止者,最高境界,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本刊从3期始,特邀中宣部政研会科研课题《企业职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系统研究》总策划人与总负责人、"中建西北院和合企业文化体系"创立者王振海先生开设"兰溪止音"专栏,在兰溪这样一种意境中,与大家一起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飨企业治理者们开启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治企理政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3.
兰溪者,兰生溪畔,溪共兰馨,止者,最高境界,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本刊从3期始,特邀中宣部政研会科研课题《企业职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系统研究》总策划人与总负责人、"中建西北院和合企业文化体系"创立者王振海先生开设"兰溪止音"专栏,在兰溪这样一种意境中,与大家一起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飨企业治理者们开启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治企理政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4.
兰溪者,兰生溪畔,溪共兰馨,止者,最高境界,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本刊从3期始,特邀中宣部政研会科研课题《企业职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系统研究》总策划人与总负责人、"中建西北院和合企业文化体系"创立者王振海先生开设"兰溪止音"专栏,在兰溪这样一种意境中,与大家一起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飨企业治理者们开启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治企理政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5.
兰溪者,兰生溪畔,溪共兰馨,止者,最高境界,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本刊从3期始,特邀中宣部政研会科研课题《企业职工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系统研究》总策划人与总负责人、"中建西北院和合企业文化体系"创立者王振海先生开设"兰溪止音"专栏,在兰溪这样一种意境中,与大家一起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飨企业治理者们开启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治企理政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6.
"革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永不过时的话题。在赵汀阳先生的新著《两面之词》中,记述了中国学者赵汀阳先生与法国作家德布雷先生对"革命"的理解。该书以六组通信的形式展开对话,在中法文化的不同背景下,探讨革命话题,还涉及历史、媒体、理性等方面的内容,向我们提供了同一问题的不同视域。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的印象中,振海先生作为大型国企曾经的党委书记,是政治中人士,讲政治、论文化、谈管理,都是应有之义,涉猎一些诗词创作也不过是闲暇之余附庸几阙人间风雅而已。对古诗词我一直抱着敬畏的姿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学的精髓和根基所在,上下几千年的锤炼,谨于音律,精于字句。尽管我并不熟习古诗词的平仄韵律,但静读《兰溪集·诗词卷》,倏忽间,一个洋溢着哲人情怀的浪漫诗人形象在我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
章学诚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作于汉学排斥宋学,考据摒弃哲理的乾隆年间,他的治学"虚""实"兼顾,考据与义理一并强调,可谓拔出流俗独树一帜。难能可贵者又在于,《文史通义》中大量论述均与美学之方法论原理相通,即《文史通义》中富涵可以用历史美学的方法加以解读之内容。实斋论"诗史相通",谓历史书写当"蕴道而不言道",并把握情感的闸门,避免"情失则流,情失则溺,情失则偏",这些理论精华,足以为当今学界加以镜鉴。目前学界尚没有对《文史通义》进行历史美学解读之先例,本文作此尝试,意在引发学界对"历史美学"概念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兰溪勾蓝瑶古村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城西南35km的石灰岩山峦中,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交界。勾蓝瑶古村土地面积达5km2,村庄散落在3km2的山间小平原。村中蒋家古井石碑记载,汉时就有人在此居住。元末"千家峒事件"大量瑶民进入兰溪,明初"招安"瑶民在此定居。从有人居住推算兰溪勾蓝瑶古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第6节为"预应力工程",共6项内容"一般规定、材料、制作与安装、张拉与张放、灌浆与封锚、质量检查"。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预应力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在预应力领域有着多年技术积累和雄厚实力。公司副总工程师朱万旭先生参与了此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以下简称"规范")"预应力工程"的编写,本刊特邀朱万旭副总撰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7)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集音形意三美于一体,在其众多英译本中,尤以朱纯深先生译本广受好评。本文从语音词汇等五个层面出发,赏析和探讨该译本对原文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5)
寓言故事源于生活,是生活故事以及生活哲理的缩写,也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伊索寓言》作为西方著名寓言故事集,已被翻译成世界多种语言。在中国,《伊索寓言》的翻译历史也已久远。顺应论作为新的语用学理论,越来越多地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视野。本文将从顺应论的四个研究维度探讨肖毛《伊索寓言》中译本翻译中所体现顺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9)
作为世界公认的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阿西莫夫在对于科幻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真实、理性的物质科学、感性的哲理思考和充满刺激感的侦探推理等文学元素巧妙的融入其科幻文学作品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机器人系列作品《钢穴》、《裸阳》、《机器人与帝国》;银河帝国三部曲《苍穹微石》、《繁星若尘》、《星空暗流》和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等。本文以银河三部曲为实例,通过对基地三部曲中的作品进行情节内容、人物塑造、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探讨阿西莫夫科幻作品中所蕴含的理性的科学理论描述与推论和感性的关于人类发展进程的哲学思考,展示阿西莫夫特有的文学艺术魅力以及其对于科幻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是一个特殊体系,它之所以延续几千年而兴盛不哀,必然具有深层的哲学基础。《周易》被列为中国文化的六经之首,其系统的哲学思维,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军事、艺术、天文、医学……各个领域,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千百年来,学者把致身于《周易》的研究作为学术的最高境界。其所对《周易》哲理的阐发著述,流传于世者达三千余种,遍及中外境域,说明它在各方面影响之深,传布之广。作为与人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建筑地理环境——风水,它的发生发展,亦与《周易》的某些哲理息息相关。对于建筑地理环境某些问题加以研究,进行解码,将有益于分析建筑环境、改善建筑环境、选择建筑环境。中国传统文化,其哲学基础主要特征是历史(社会的) 理性(自然的) 感情(人际的)三者综合的统一体,把人视为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统一体。任何事物,都从系统思维出发,整体地把握,把客观世界(宇宙、自然)与主观行为相互的关联性视为整体。故分析事物侧重自然的变异、历史的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5)
<正>如果说《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自己个人童年的回忆,那么《故事新编》则是鲁迅先生对于华夏民族群体童年的追忆。回忆性质的散文或小说大都呈"闲适"、"恬淡"、"温和"的整体风格,但是鲁迅先生所创作的《故事新编》,其艺术手法却具体表现为"油滑"。(一)何谓"油滑"所谓"油滑"是指:在历史题材中杂入现代生活的情节,即矛盾先生所评述的"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陈鸣树先生也指出:"最大胆最独特的创造就是将现代的生活,将今人今事交融在古人古事之中"。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徐希  孙嘉龙 《时代建筑》2014,(4):200-201
<正>《时代建筑》杂志旅游度假高峰论坛与考察第二站——江南站圆满落幕2014年5月28日,《时代建筑》旅游度假系列论坛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时代建筑》、上海建筑学会主办,《外滩画报》、《室内设计师》协办。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教授为论坛致辞。论坛以"一路向南:江南之春"为线索,深入探讨"老宅:古城与古镇的前世今生"。论坛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浈教授、浙江海内外商务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政奇先生、贵州省文保中心处长陈顺祥先生、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张纯先生、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张圆女士做主题演讲,嘉宾通过乌镇、杭州、天津、贵州以及苏州这五个案例的演绎,就古镇、乡村、老宅的历史保护与开发、整体风貌、文化传承、运营管理等议题展开了互动和交流。《时代建筑》执行主编徐洁、联创国际设计集团都市再生设计研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3):60-63
《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禁忌"现象研究》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基础和严谨的学风。运用项阳先生"接通"的理论进行观照,该成果充分实现了当下与历史、官方与民间、个案与整体的接通。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3)
"书肇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蔡邕在《九势》中曾将"书肇于自然"一说提出来,并在历代传授。像这样的说法在历代书论中比比皆是,如王羲之《笔阵图》云:"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等。然而果真如古代书家所说的那样书法中的点化,都在自然中能够有相应的对照物吗?熊炳明先生曾做过关于此种说法的考究,本文就以熊秉明先生的研究作为契机,从中提出关于"书画同源"说这一历史论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变革急剧、波澜起伏。探求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形态,研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建筑向近代转化的过程、性质和特点,比较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变关系,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的联系及影响,总结近代建筑活动中传入与引进外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不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李乾朗先生现为台北淡江大学副教授、台北《建筑师》杂志主编,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史》等书。他于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日文稿收入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刊《东亚近代建筑》中的这篇论文,对台湾的近代建筑历史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供关心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读者参考。此文共五部分,本刊发表的是前四部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提出,疯癫并不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或疾病,它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理性正是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本文运用福柯理论来分析科幻小说《平面国》,书中主人公的经历正体现了这种不公平的历史,疯癫的出现与知识有着密切关系,虽然疯癫被禁闭排除在理性之外,但是它的本质仍是一种理性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