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麦粉的溶剂保持力与其蛋白质含量及面筋黏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市售高筋、中筋和低筋小麦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得混合粉,检测混合粉的蛋白质含量、微量水溶剂保持力和微量乳酸溶剂保持力,以及相应的面筋硬度、黏弹性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强筋和弱筋小麦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混合粉,可以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和不同筋力。微量乳酸SRC值与微量水SRC值和小麦粉蛋白质含量、面筋硬度及黏弹性均具有相关性,其中,小麦粉微量水SRC值与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R~2=0.809 0)高于微量乳酸SRC值与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R~2=0.782 6)。利用微量水SRC值可以判断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筋力强弱),即当微量水SRC值大于52时为强筋粉,在51~52时为中筋粉,小于51时为弱筋粉。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现稻米在主食加工中的多样化应用,对稻米-小麦混合粉的流变学特性进行较全面的系统研究。从市售小麦粉中各筛选出一种质量较好的高筋和低筋粉,采用粉质和拉伸仪等分析稻米-小麦混合粉体系的粉质和拉伸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品种稻米粉的组成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米粉对高筋和低筋小麦粉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品种稻米粉对小麦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添加不同比例稻米粉的米-面混合粉体系组成成分与其粉质特性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RVA、DSC和TPA分析了添加豆渣膳食纤维后不同小麦粉的性质,RVA结果分析表明,添加少量豆渣膳食纤维可使高筋粉和中筋粉糊化参数略有增加,而添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体系中淀粉分子数量减少,使小麦粉的黏度参数降低。DSC结果分析表明,豆渣膳食纤维的添加可以增大高筋粉和低筋粉的糊化温度,降低中筋粉的糊化温度,并且由于淀粉含量的减少,使三种小麦粉的糊化焓值均降低。TPA结果分析表明,添加膳食纤维对高筋粉来说,面团弹性、黏性和回复性略有降低,对低筋粉来说,面团弹性、黏性和回复性略有升高,而对中筋粉来说,面团弹性和回复性均升高,而黏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市售小麦粉(蛋白质10.3%)制作油塔子的面团特性,在市售小麦面粉(以下简称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高筋粉(蛋白质12%),测定复配粉的基本性质、糊化特性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高筋粉添加量增加,复配粉的白度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干基、湿面筋含量和水分均呈上升趋势,灰分变化并不显著(p0.05);复配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随着高筋粉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高筋粉添加量为40%时,衰减值及回升值均达到最低,为850.50 cp、1035.50 cp;添加高筋粉降低了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弱化程度反而升高;高筋粉添加量为40%时,复配粉的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延伸度均为最高,分别是122.05 cm2、341.75 BU、179.30 mm。结论说明高筋粉对市售面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面团拉伸特性均有影响,制作油塔子面团高筋粉的添加量以40%为宜。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进行适度脱皮,既能去除粗纤维和表面污染物,还能较好的保留微量营养素。本文以高筋、中筋和低筋小麦为原料,研究了4%脱皮率对不同筋力小麦粉及其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筋和低筋小麦脱皮后糊化参数均有所提高,而中筋小麦有所下降;脱皮后,高筋、中筋和低筋小麦粉破损淀粉含量分别增加了6.0%、2.6%和4.2%;高筋和低筋小麦粉烷基间苯二酚含量分别降低了4.1%和11.4%,中筋小麦粉增加了9.2%;脱皮后,高筋、中筋、低筋小麦粉馒头的比容分别增加了0.023、0.017、0.049 mL/g,高径比分别下降了0.066、0.038、0.031,馒头表面和内部亮度值增加,馒头色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感官评分提高。  相似文献   

6.
部分市售小麦粉的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部分市售高筋小麦粉进行了粉质仪和拉伸仪的面团流变学测试 ,分析了几种国产小麦粉的品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麦粉的质量受面筋值,稳定时间等多项指标影响,为指导小麦粉的质量控制,利用面筋测定仪和粉质仪对低筋、中筋、高筋3种馒头类小麦粉进行面筋值、粉质曲线进行测定,分析各项指标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馒头类小麦粉最适参数范围,低筋馒头粉面筋值为26%~28%,稳定时间为3~5 min;中筋馒头粉面筋值为28.0%~29.5%,稳定时间为4~6 min;高筋馒头粉面筋值为29.5%~31.5%,稳定时间为6~7 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质仪和拉伸仪系统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漆酶对低筋粉、中筋粉和高筋粉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可以改变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而改善面团的稳定性,削弱面团的弱化度,同时增加面团的拉伸阻力(R值)及拉伸阻力和延伸比值(R/E),降低面团的延伸性(E值)。粉质仪测定结果显示,在低筋粉和中筋粉中添加3.88 U/(ml·g)漆酶,高筋粉中添加6.47 U/(ml·g)漆酶,可以有效增加小麦粉的稳定性,削弱面团的弱化度,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得到全面改善。拉伸仪测定结果表明,在低筋粉中添加3.88 U/(ml·g)漆酶,中筋粉中添加2.58 U/(ml·g)漆酶,高筋粉中添加5.16 U/(ml·g)漆酶,可以有效增加小麦粉的R值和R/E,对E值削弱程度不大。此外,小麦粉的醒发时间对面团拉伸特性影响显著。低筋粉的醒发时间不超过135 min,中筋粉的醒发时间不超过90 min,高筋粉的醒发时间不超过60 min,得到的面团机械加工特性优良。  相似文献   

9.
《面粉通讯》2005,(2):38-39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小麦粉产品包括所有以小麦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小麦粉产品,分为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通用小麦粉包括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麦粉和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包括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等.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小麦粉.  相似文献   

10.
抗性淀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种不同筋力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了抗性淀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抗性淀粉分别与3种筋力小麦粉以不同比例配粉后,配粉的揉混和拉伸特性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抗性淀粉的添加,面团的峰值高度和8 min带高、最大拉伸阻力、延伸距离和拉伸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抗性淀粉的加入劣化了强筋和中筋粉的加工品质,但对弱筋粉加工品质影响较小。两种抗性淀粉对强、中、弱筋小麦粉配粉拉伸阻力的影响相同。配粉的拉伸面积和拉伸比值表明:15%RS以下的强筋粉配粉和5%RS中筋粉配粉适用于馒头和面条制作,5%~20%RS的弱筋粉配粉更适合于制作饼干和糕点。  相似文献   

11.
以10个品种小麦面筋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品种小麦面筋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等水化性质,以及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等表面性质,并分析了面筋蛋白的游离巯基、二硫键和二级结构。结果表明,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高筋小麦面筋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显著高于低筋和中筋小麦面筋蛋白(P<0.05),新麦26和师栾02-1面筋蛋白分别具有最强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其值分别为356.58%、392.5%)。测试样品中,低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高的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豫保1号面筋蛋白起泡性高达183.33%,而郑麦103面筋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强(P<0.05)。不同品种小麦面筋蛋白的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不同,高筋小麦面筋蛋白含有较高的二硫键,而低筋小麦面筋蛋白游离巯基含量高。此外,高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较高比例的α-螺旋结构,而低筋小麦面筋蛋白具有高比例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面筋蛋白的精深加工和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受热对小麦粉品质及其面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热的影响,导致小麦粉品质发生变化。该文研究不同受热条件下小麦粉品质及其面团特性的变化,以稳定或提高小麦粉品质。采用干热处理方式,在60~90℃分别对小麦粉加热10~50 s,测定小麦粉的水分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蛋白质组分含量等理化特性,以及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等结构组成和面团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热后小麦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在较长时间和较高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干面筋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较高时,面筋指数均低于原粉,且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有显著变化,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受温度影响显著,时间仅对β-转角含量有影响;面团质构特性在起始醒发时差异不大,但在醒发45 min后差异极显著,在温度高时,面团坚实度和黏弹性的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氧化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发酵麦麸面团加工品质的改良效果及改良机制,为改善全麦发酵食品食用品质提供应用参考。在全麦粉中分别添加1.0、3.0和6.0 U/g的葡萄糖氧化酶或谷氨酰胺转氨酶,分析测定了全麦粉粉质特性、发酵面团质构特性以及面筋的持水率、蛋白质组成和游离巯基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酶制剂的添加对全麦粉粉质特性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面团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减小;随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发酵面团的弹性和凝聚性均显著增加,面筋蛋白中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显著升高,游离巯基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但高添加量的谷氨酰胺转氨酶(6.0 U/g)引起面筋蛋白持水率下降。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麦麸面团品质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葡萄糖氧化酶(p<0.05),其适宜添加量为3.0 U/g,可使麦麸面团的稳定时间由5.3 min延长至9.3 min。  相似文献   

14.
选用75~123μm的筛网将小麦粉进行筛理分级后,得到7种不同粒度的小麦粉颗粒,并将其分为大中小3种颗粒。通过对其总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巯基二硫键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分析,探究不同粒度小麦粉的蛋白质性质。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蛋白质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与中小颗粒粉相比,大颗粒小麦粉中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二硫键含量较高,面筋质量较好,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较为稳定,且大颗粒小麦粉的蛋白性质与原粉较相似,其中3号粉的蛋白质品质高于原粉,这表明当小麦粉粒度在95~112μm时,小麦粉蛋白质性质得到提升。而中小颗粒小麦粉的蛋白质性质差异性不显著。整体而言,大颗粒小麦粉的蛋白质质量及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Gluten and soy proteins interact as a consequence of dough mixing; however,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soy protein on gluten depolymeriz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epolymerizing effect of soy protein on gluten network after mixing and resting of mixed doughs. Therefore, the changes in glutenin macropolymer (GMP) content, protein composition and free sulfhydryl content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protein profile from gluten–soybean blends, obtained by multistacking SDS‐PAGE, showed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to gluten profile. Soy and gluten proteins were extracted together with SDS buffer, which showed that soy proteins remained associated to insoluble wheat proteins even after hand‐washing the dough to obtain gluten. GMP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oy protein on GMP gel formation. Protein content of GMP obtained from flour mixes and doughs was increased by inactive soy flour because soy proteins became insoluble and precipitated together with GMP. Active soy flour decreased GMP content due to gluten depolymerization. CONCLUSION: Soy proteins were associated to wheat protein through physical interaction and covalent and non‐covalent bonds during mixing and resting. These interactions produced large and medium‐size polymers. This fact increased SDS solubility of insoluble gluten proteins, producing a weakening of the gluten network. Physicochemical status of soy protein in the produc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how wheat–soy proteins interact. Copyright © 200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不同吸水速率的小麦粉为基础,研究在相同的揉混条件下,其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变化。使用粉质仪将面团稠度达到最高时所用的加水量与消耗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吸水速率,测定不同吸水速率小麦粉其粉质特性、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游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面团质构特性、馒头比容与高径比、馒头的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麦粉吸水速率从0.17 g/s增大到3.87 g/s时,面团的稳定时间及粉质质量指数显著下降。其湿面筋含量从38.81%下降到19.19%,二硫键含量从13.31μmol/g下降到9.05μmol/g。面团的质构特性在发酵0 min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醒发45 min后整体呈下降趋势。馒头的比容从2.67 mL/g降低到2.27 mL/g、高径比从0.68降低到0.56,其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均成下降趋势。整体而言,吸水速率低的小麦粉其面团相对较硬且馒头较为筋道有嚼劲;吸水速率较高的小麦粉其面团硬度稍弱且馒头较为松软。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地选择高、中、低筋5种小麦,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润麦温度、润麦时间对小麦硬度、小麦粉水分、小麦粉灰分、4、麦粉白度、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麸皮出率、制粉总评分等制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单颗粒硬度、小麦粉灰分、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细麸出率、总麸出率、弱筋小麦的制粉综合评分等均与入磨水分负相关;小麦粉白度、粗麸出率、中强筋小麦的制粉综合评分与入磨水分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润麦时间对小麦单颗粒硬度、前路出粉率、总出粉率、麸皮出率、小麦粉白度没有影响,润麦时间对小麦粉灰分、制粉综合评分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具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巯基(SH)、二硫键(SS)对面片色泽及质构的影响及机理,本研究将不同浓度亚硫酸钠(Na_2SO_3)处理的小麦面筋蛋白加入小麦粉,然后采用色差计和质构穿透法研究面片的色泽及质构变化,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添加面筋蛋白还原程度的提高,混合粉的游离SH含量和游离SH/SS比值显著上升,SS含量显著下降,总SH无显著变化;随混合粉中SS键的减少,生面片L~*值降低,b~*值升高,a~*值变化规律不明显,面片整体色泽显著变差;混合粉SS键含量对熟面片的色泽无显著影响;面片抗张强度也逐步降低且差异显著,延展性无显著变化规律。游离SH、游离SH/SS比值均与生面片的L~*呈极显著负相关,和a~*极显著正相关,与b~*显著正相关,但与熟面片色泽指标无显著相关性,SS键与色泽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游离SH、游离SH/SS比值与生面片延展性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SS键与抗张强度极显著正相关。本文为后续研究面条品质的影响因素及面筋蛋白的基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