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通过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和茚三酮法联用,建立了一种测定L-赖氨酸和L-色氨酸混合水溶液中两种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正辛醇为溶剂构成的溶剂萃取体系,研究了水中L-色氨酸和L-赖氨酸在有机相中萃取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在pH为2.0时,水相中的L-赖氨酸经有机相两次萃取后可得到纯品,平均回收率为77.2%。负载于有机相中的氨基酸,用等体积的1mol/L HCl反萃,再调反萃液酸度至pH为2.0,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可得色氨酸纯品,其平均回收率为76.0%。  相似文献   

2.
使用热重分析仪测定了葡萄糖、L-赖氨酸及其混合物的热重特性,并用热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TG-SPME-GC-MS)联用系统测定了葡萄糖+L-赖氨酸混合物在5个温度段的热解产物,还研究了L-赖氨酸与葡萄糖的配比和空气流量对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和3,5-二乙基-2-甲基吡嗪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葡萄糖/L-赖氨酸模拟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大大低于其各自的降解活化能.反应早期是一个吸热过程,135~245℃是Maillard反应产物的第一失重区,失重40%;②模拟体系热解产物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100~250℃葡萄糖和L-赖氨酸体系非水相Maillard反应产物的以酮类、糠醛类为主,250 ~ 350℃产物主要为吡嗪、吡啶、吡咯、噁唑、咪唑等含N杂环化合物,其中重要的香味产物自150℃开始生成;③在空气流量200 mL/min以及葡萄糖和L-赖氨酸质量比1:1条件下,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和3,5-二乙基-2-甲基吡嗪的产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低温下金属离子对模式Maillard反应体系的影响,测试了D-葡萄糖与L-谷氨酸、L-苯丙氨酸、L-脯氨酸、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在37℃,pH 6.5和/或添加Fe2+,Cu2+,zn2+,Mg2+,K+的条件下反应1~35 d的Maillard反应产物在420 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赖氨酸的反应活性是其他5种氨基酸的3-6倍;在金属离子作用下,除K+对脯氨酸与葡萄糖体系呈抑制作用外,其他各Maillard反应体系的棕色化程度均被催化增强.其中.Fe2+,Cu2+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使用L-赖氨酸盐酸盐作为赖氨酸营养强化剂,通过浸吸法对大米的赖氨酸进行强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表明:在影响强化米中赖氨酸含量的几个因素中,对强化米中赖氨酸含量影响的大小次序为:L-赖氨酸盐酸盐浓度〉液料比〉浸吸时间〉浸吸温度。其中,L-赖氨酸盐酸盐浓度为非常显著影响因素,料液比、浸吸时间为显著影响因素。赖氨酸营养强化米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L-赖氨酸盐酸盐浓度0.5%、液料比1∶1、浸泡时间3h、浸吸温度35℃。在此条件下进行营养强化,强化米中赖氨酸含量达0.296%。  相似文献   

5.
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L-组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L-组氨酸。实验考察了pH、温度、聚乙二醇加入量、L-组氨酸初始浓度、硫酸钠及L-赖氨酸的存在对萃取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L-组氨酸在该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K随体系pH和聚乙二醇加入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L-组氨酸初始浓度和L-赖氨酸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温度和Na2SO4的影响不明显;L-组氨酸在该双水相体系的萃取率η随体系pH和聚乙二醇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L-组氨酸和L-赖氨酸加入量的增大而减小,而温度和Na2SO4的影响同样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废弃鸡蛋壳的利用率,对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开发一种新型氨基酸生物钙制剂。本文以鸡蛋壳和L-赖氨酸为原料,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为指标,优化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螯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 H和L-赖氨酸与Ca Cl2摩尔比等因素对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的影响,优化确定最佳螯合工艺为:反应时间为49 min,反应温度为70℃,溶液p H为8.7,L-赖氨酸与Ca Cl2摩尔比为2:1。在此条件下,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为82.84%,较柠檬酸钙和谷氨酸钙螯合率分别高3.55%和1.72%。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了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结构,结果表明L-赖氨酸中的-NH2键和-COOH键均参与了螯合反应,L-赖氨酸中氨基上的N原子和羧基上的O原子均参与了反应,因此赖氨酸与钙形成了螯合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ε-聚L-赖氨酸发酵液前处理的工艺条件。以蛋白质和ε-聚L-赖氨酸浓度为指标,分别使用5mol/L氢氧化钠于p H8.5沉淀蛋白质和5ku的聚砜超滤膜进行超滤,达到了良好的去除杂蛋白的效果。同时探讨了离子交换法分离发酵液中ε-聚L-赖氨酸的工艺。以ε-聚L-赖氨酸吸附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选择合适的树脂:弱酸型HD-2阳离子交换树脂,其最大吸附量可达到28.8mg/g。  相似文献   

8.
离子形态会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及选择性产生影响,L-赖氨酸在不同pH值下存在4种离子形态,以不同pH值的赖氨酸发酵清液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时树脂柱出口料液中赖氨酸含量、树脂柱吸附赖氨酸量、洗脱液纯度、98%硫酸消耗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赖氨酸发酵清液上柱时,赖氨酸的收率、树脂柱吸附量没有明显不同,但pH值为4.5的赖氨酸发酵清液,经树脂柱后得到的洗脱液纯度最高,平均可达98.56%,而且调节pH值时浓硫酸消耗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废弃扇贝壳的利用率,对扇贝壳制备赖氨酸螯合钙的工艺进行研究。以海湾扇贝壳和L-赖氨酸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赖氨酸螯合钙,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L-赖氨酸与Ca~(2+)摩尔比例和pH对螯合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确定螯合工艺为:反应温度63.4℃,反应时间34.0 min,L-赖氨酸与Ca~(2+)摩尔比例2.1∶1,pH为8.4。在此最优条件下,获得的产品螯合产率为82.16%,螯合物中的钙含量为9.58%。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钙离子与L-赖氨酸发生了螯合反应,形成了Ca-N键和Ca-O键,有赖氨酸螯合钙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扩展高产L- 赖氨酸菌种在食品、饲料中的应用与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L- 赖氨酸的安全性,从面包、麻花、馒头、发面饼、大列巴、黏豆包发酵谷物的生面团及米酒、白酒曲中分离培养出66 株产L- 赖氨酸益生菌菌株。将这些菌株进行培养、发酵,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其发酵液中L- 赖氨酸的含量,筛选出发酵液富含L- 赖氨酸的菌种两株。最后利用16S rDNA 分析及Blast 分析、特异性引物PCR 技术鉴定出这两株菌为肠膜明串球菌ATCC 8293 和德氏乳杆菌ATCC BAA-365。其发酵液中L- 赖氨酸含量分别为52.33、46.09g/L,较其他菌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优化了一株黄色短杆菌HXLl09的发酵培养基以提高L.赖氨酸的产量。在研究葡萄糖、硫酸铵、豆饼水解液、KH2P04·3H20、MgS04·7H20、FeS04·7H20、MnSO4·H2O4+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Design(BBD)建立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HXL109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89.48g/L,豆饼水解液30.77g/L,硫酸铵20.89g/L,KH2P04·3H204.5g/L。在此条件下L.赖氨酸的产量为142.65g门L,与预测值(143.67g/L)吻合度较高。通过发酵对比实验可见,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L-赖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可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维生素功能饮料中L-赖氨酸和牛磺酸的含量的分析方法。维生素功能性饮料中的L-赖氨酸和牛磺酸通过苯异硫氰酸酯(PITC)柱前衍生,生成有紫外响应的氨基酸衍生物苯胺基硫甲酰氨基酸(PTC-氨基酸),PTC-氨基酸经RP-HPLC梯度洗脱后检测维生素功能饮料中L-赖氨酸盐酸盐和牛磺酸的含量。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150mm 5-Micron),流动相A为0.1mol/L的乙酸钠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27℃;进样量20μL。牛磺酸和L-赖氨酸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大于97.6,日内RSD分别为0.54%和0.46%(n=6)。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维生素功能饮料中牛磺酸和L-赖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王远海 《中国酿造》2012,31(7):146-148
以加强传质混合为目的提出300m3赖氨酸发酵罐搅拌系统改造方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搅拌系统轴功率、流型、传质混合能力,成功指导了搅拌系统改造,在电流增大的情况下,平均单罐产量提高2.44t,平均糖酸转化率提高约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以耐酸性酒精酵母A3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UV)与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利用三级筛选模式,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UN1-81。该菌株在发酵结束后,酒精度达到11.17%vo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47%以上,且经过20次传代培养,酒精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在线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萃取富集柱填料为dsDNA,在线固相萃取富集过程的上样溶剂为纯水,淋洗溶剂为纯水,转移溶剂为乙腈-水(80:20,V/V),分析测定溶剂为乙腈-水(25:75,V/V)。本方法对白藜芦醇检测的线性方程为Y=1843.805X+39.1791,相关系数为0.99978;检出限(LOD)为0.004mg/kg;定量限(LOQ)为0.01mg/kg;基质4个水平添加回收率(n=6)在92.48%-107.98%;6次加标回收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9%~6.05%。  相似文献   

16.
以N-羟甲基双丙烯酰胺(NMA)为交联性单体、2-巯基乙醇为链转移剂,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mAPS∶mNaHSO3=1∶2)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支链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然后用乙二醛对合成的CPAM进行改性,制备了乙二醛改性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树脂(GPAM)。结果表明:当丙烯酰胺用量为55%、NMA用量为8%、2-巯基乙醇用量为1.0%、DMC用量为5.5%、引发剂用量为0.5%(wt)、乙二醛用量为30%(wt)、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140min时,产物的增强效果较好。当用量为0.3%时,纸张的干抗张指数提高了24.6%,湿抗张指数提高了381%。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羟基酪醇(HT)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胚肾293(HEK-293)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EK-293细胞为靶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损伤组(20μM)、HT低浓度(12.5μM)、中浓度(25μM)、高浓度(50μM),对H2O2损伤组预处理1h。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以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损伤模型组细胞内8-OHdG的表达升高、ROS水平增加、GSH水平下降(P<0.05,P<0.01)。HT预处理后HEK-293细胞内8-OHdG的表达明显降低,ROS水平降低,GSH水平升高。结论:HT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DNA的氧化性损伤,减轻H2O2对HEK-293细胞的损伤作用,从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玉柱  李蒸  吴玉英 《造纸化学品》2008,20(3):27-29,35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AM);结果表明,当m(丙烯酰胺)∶m(壳聚糖)=3∶1,c(硝酸铈铵)=3 mmol/L,反应温度为60℃时,合成的CAM接枝率达到239.4%,单体转化率达到79.83%;将其与Fenton试剂联用,可处理麦草浆中段废水。Fenton氧化预处理的最佳工艺为:ρ(H2O2)=2 g/L,m(H2O2)∶m(FeSO4)=2∶1,pH=4,处理时间为60 m in。絮凝阶段处理的最佳工艺为:ρ(CAM)=10 mg/L,在此条件下,处理后麦草浆中段废水CODCr去除率达82.38%,浊度去除率达到98.53%。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杂交组合合丰25(S)×东农93-046(R)的F1、F2和F2∶3群体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F1在接种后表现抗病,F2群体分离比例为3(抗)∶1(感),对F2衍生的F2∶3家系接种鉴定,纯合抗病家系、抗感分离家系和纯合感病家系的比率符合1∶2∶1,表明东农93-046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RSMV1)控制。并利用东农93-046(R)×Conrad(S)的正反交组合F2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正反交后代均表现为3∶1的分离比例,无细胞质效应,进一步证明了东农93-046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抗性种质。经改良的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研究发现,东农93-046抗SMV1的位点(RSMV1)位于F连锁群上,与SSR标记的连锁顺序为HSP176、Satt114、RSMV1、Satt510、Sct_033、Satt334、Satt362,标记与RSMV1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9cM、4.3cM、6.6cM、11.7cM、18.0cM和35.3cM。根据标记HSP176选择基因型纯合和杂合的抗病植株,其符合率分别达到100.0%和94.5%。  相似文献   

20.
淀粉接枝苯乙烯-丙烯酸酯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淀粉分子链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单体,合成了一种淀粉接枝表面施胶剂。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过硫酸铵用量为5%,m(FeSO4)/m(H2O2)为0.03,m(单体)/m(淀粉)为2,m(St)/m(BA)为3,HMAM用量为3%。当施胶浓度为0.09%,硫酸铝用量为0.3%时,施胶度可达6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