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贵州市售腐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以及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量的规律,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14《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结合生化鉴定的方法,对贵州市售的50个腐乳进行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贵州市售腐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74%,其中超过风险值的有3份,分别为1.9×105 CFU/g 、2.1×106 CFU/g、8.4×105 CFU/g;检出量超103有23份。对50个样品分类分析发现,腐乳的不同产地、不同货架期及不同腐乳种类的蜡样芽胞杆菌检测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产季节的蜡样芽胞杆菌检测量没有差异(P>0.5);即抽检的50个样品,其产地、品种、货架期会影响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量。对贵州市售腐乳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得出结论:贵州市售腐乳存在一定的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辅食中细菌总数及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平板菌落计算法和最大近似值(MPN)法检测市售婴儿辅食中细菌总数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并对MPN法得到的疑似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基因间隔序列(ITS)插入性序列分析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01份样品中只有30份样品菌落总数达标,合格率仅为29.7%,部分超标产品的细菌总数达105CFU/g~106CFU/g。市售3种婴幼儿辅食-米粉、奶伴侣和面条中细菌总数及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分离鉴定法对细菌型豆豉不同发酵时期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到2.3×104 CFU/g;纯种强化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最高达1.1×103 CFU/g,自然发酵豆豉的蜡样芽孢杆菌含量高于纯种强化发酵。豆豉成品中总蜡样芽孢杆菌数量均<105 CFU/g,短期内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经分析,豆豉成品中蜡样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前发酵豆豉。  相似文献   

4.
冼佳露  李理 《中国酿造》2023,(12):33-37
为探究辣椒酱、酸汤、毛豆腐三类传统发酵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污染状况,采用国标GB 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测定样品的污染菌数及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探究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谱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辣椒酱及4个酸汤样品的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均为100%,菌数在3.6~460 MPN/g之间。而7个毛豆腐的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28.57%,其中2个夏季样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数>7 lg(CFU/g),5个秋季样品未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差异可能与气温变化、运输方式有关,需要实地采样并进行季节性分析。从三类样品中分离的94个菌株均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生理生化特征,毒力基因均为腹泻型,且菌株多样性与样品差异性有关。综上,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特性具有明显的样品差异性,可能与发酵食品的原料、发酵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5.
乔玲 《中国酿造》2015,34(4):154
对来自超市的50个酱腌菜样品进行了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品中都有蜡样芽胞杆菌检出,数量为2×102~2×104 CFU/g,其中糖醋渍菜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较高。本调查分析对我国酱腌菜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奠定基础。建议完善酱腌菜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杨媛  陈庆森  吴海清 《食品科学》2009,30(22):236-239
研究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潜在威胁,对我国10 个省市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PCR 扩增技术及血平板检测的方法分析乳源性蜡样芽孢杆菌中的毒性分布。结果表明,原料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33%,检出水平为1 × 103~1 × 106 CFU/ml,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中25 株(75.8%)能产生溶血素BL,24 株(72.7%)含有bceT 基因,至少产生一种毒素的菌株有31 株占检出菌总数的93.9%。研究结果证实我国原料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严格监控原料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对生产出优质乳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基于QPCR的快速方法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首先采用煮沸法提取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并利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然后通过在米饭样品中添加目标菌,模拟受污染的实际样本,用QPCR技术定量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对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定量。不经过增菌培养,实际样品的检测限为9.8×101CFU/g;经过2 h的增菌培养,检测限能达到100CFU/g;并且米饭中添加其他杂菌后,不影响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米饭等相关淀粉类食品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从而为监测该菌所致食品污染以及早期相关食物中毒提供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即食生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排查生菜在大棚和露地两种种植方式下各环境样本的污染率及污染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和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模型,描述生菜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从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4 方面评估我国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结果:大棚生菜的土壤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检出率为0.04%,污染水平为-8.72~3.01(lg(CFU/g)),经过灌溉、采收、运输、销售、购买、贮藏及清洗等过程,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用前的污染平均值为-1.95(lg(CFU/g)),90%置信区间为-8.98~4.40(lg(CFU/g))。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因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2.72×10-4,每年因此引发的食物中毒病例约为77万 人。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影响最大,其次为家庭贮藏温度及食用前清洗过程;控制生菜种植卫生环境、合理使用冰箱及清洗生菜可有效降低即食生菜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修正指数模型、对数概率模型和Gamma威布模型对某市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定量风险比较评估研究。方法利用某市抽检数据,获得市售腐乳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分别按照修正的指数模型、对数概率模型和Gamma威布模型计算市售腐乳蜡样芽胞杆菌的风险。结果使用市售腐乳蜡样芽胞杆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均值作为消费量,Gamma威布模型计算所得风险略低于另外两个模型,使用初始污染水平最高值作为消费量,Gamma威布模型计算所得风险略高于另外两个模型。结论本研究以蜡样芽胞杆菌风险评估为样本,为其他微生物开展风险评估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牛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牛乳中蜡样芽孢杆菌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公布的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Green Ⅰ,利用实时荧光监测仪,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Amp)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扩增产物经电泳和酶切鉴定。通过21 株致病菌验证RealAmp特异性,并比较了RealAmp与普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敏感性,对人工污染的检出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21 株致病菌进行特异性实验,4 株蜡样芽胞杆菌呈阳性结果,17 株非蜡样芽胞杆菌均呈阴性结果。RealAmp检测纯菌的灵敏度为8.2 CFU/mL,比普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灵敏度高10 倍,人工污染牛乳RealAmp的检出限为8.2 CFU/mL。并且在20 min左右即可判定结果。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可实时监控检测蜡样芽孢杆菌,有望成为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富集熟制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方法 在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体系中优化免疫磁珠与抗体用量以及最佳反应时间。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对免疫磁珠分离蜡样芽孢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实验, 并对实际熟制食品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结果 最终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抗体添加量50 μg/mL、免疫磁珠添加量100 μL, 免疫磁珠与菌液最佳作用时间为15 min, 当菌液稀释度达到10?7, 免疫磁珠法仍然可以检出, 相应的细菌数为4 CFU/mL。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技术灵敏性高, 特异性好, 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费用, 适用于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武汉市售的50份豆豉样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主要检测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以及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和芽孢杆菌数.结果表明,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很高,为94.0%,阳性样品含菌量为3.6c fu/g~1100cfu/g,几何均数为75.8cfu/g.不同地区的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几何均数不同(21.2c fu/g~466.0cfu/g).本调查分析对我国豆豉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窦玉淼  张飞  张翼  陈雅蘅  周帼萍 《食品科学》2015,36(10):195-200
为了解市售茶叶中菌落总数和2 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检出情况,根据国标对武汉地区市售的46 份茶叶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2 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分别用16S rDNA内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鉴别蜡样芽孢杆菌,用16S rDNA和fusA序列分析对疑似克罗诺杆菌的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和类别间微生物的检出情况。结果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在市售茶叶中检出率极高,达97.9%,而且其数量约占细菌总数的6.0%。鉴定出3 株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其检出率达6.5%,仅占细菌总数的0.1%~3.2%。花草茶中细菌总数最高,也是唯一检出克罗诺杆菌的茶类;发酵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量最高,均超过1 100 MPN/g。不同产地茶叶在这3 个微生物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当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和其他食品原辅料混搭成新产品时,这2 种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带来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饲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方法本实验方法在GB/T26427-2010《饲料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基础上进行优化,利用VITEKII Compact 15全自动生化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生产环节的94批次样品,进行计数检测和生化鉴定分析。结果对94批次样品进行检测分析,46批次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48.94%。其中30批次样品含量102CFU/g,占总样品数31.91%;4.26%的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含量103CFU/g,分别为饲料添加剂植酸酶2批次,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复合酶制剂2批次。结论北京地区饲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存在不同程度上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情况。其中酶制剂类产品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酶制剂和含有酶制剂成分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均高于50%。  相似文献   

15.
臭氧处理小麦生产低菌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小麦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研究了臭氧处理小麦生产低菌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小麦的浓度、时间和润麦温度对小麦粉带菌量均有显著性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臭氧处理小麦浓度75 mg/kg、时间20 min、润麦温度10℃,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小麦粉,菌落总数、需氧芽孢菌数、霉菌总数分别为:470、180、340 CFU/g,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菌群均<10 CFU/g,比对照小麦粉的带菌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广州市为例分析湿粉类制品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和生产加工过程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市范围生产湿粉类制品的生产单位,采集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样品及同批次产品生产使用的原料,对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共采集32份出厂的湿粉类制品、139份市售湿粉类制品、32份原料大米、5份小麦淀粉、3份玉米淀粉,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0.00%(16/32)、43.17%(60/139)、93.75%(30/32)、40.00%(2/5)、66.67%(2/3),3.60%的湿粉类制品中蜡样芽胞杆菌含量超过标准限量值,定量结果分别为10~4.97×104、10~2.10×106、10~1.22×103、10~30、10 CFU/g。市售样品四个季度检出率分别为45.28%、42.50%、31.03%、58.82%,季度间检出情况无差异。结论 广州市湿粉类制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湿粉类制品的微生物风险控制应着重于原材料清洗彻底、设备清洁、全程冷链运输和储存、控制储存时间以及形成良好的食用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排查天津市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2015~2019年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抽取生菜、番茄、黄瓜、苦菊、桃和梨等6种即食果蔬品种共计654批次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状况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654批次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5批次,检出率为20.6%,其中包括沙门氏菌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6份,蜡样芽孢杆菌128份,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出现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流通环节。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18.
《广西轻工业》2019,(1):11-13
采用微生物教研室选育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为试验菌种,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体发酵白术培养条件的初始pH值、温度、装液量和摇床转速四个工艺条件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后得出的试验结果为: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42℃,发酵初始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80r/min,装液量为100mL/300mL。在此培养条件下的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可达到4.2×10~8CFU/mL。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间的影响是多菌种纯种发酵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恒定的初始碳源和持续供给碳源条件下,分析了酿酒酵母、毕赤酵母、汉逊酵母和鲁氏酵母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或地衣芽孢杆菌混合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营养物浓度对酵母的生长能力起主要作用,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对酵母有生长抑制效应,而地衣芽孢杆菌则没有。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培养时,汉逊酵母(MAX=5.30×10~8±0.54×10~8CFU/m L)和毕赤酵母(MAX=6.73×10~7±0.70×10~7CFU/m L)都能保持一段生长增殖阶段,而酿酒酵母和鲁氏酵母细胞数都持续减少;与地衣芽孢杆菌混合培养下,除汉逊酵母有明显的生长增殖过程(MAX=14.70×10~8±3.00×10~8CFU/m L)外,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表现维持生长,其细胞数分别在0.22×10~8CFU/m L和0.70×10~8CFU/m L左右小幅波动,而鲁氏接合酵母细胞数呈持续下降。总体而言,除汉逊酵母与地衣芽孢杆菌的混酵过程以酵母细胞增殖为主,其他培养过程均以芽孢杆菌增殖为主。同时,酵母与芽孢杆菌的适配性顺序为汉逊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  相似文献   

2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椰毒假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椰毒假单胞菌的方法.根据公布的椰毒假单胞菌16S~23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检测了蜡样芽孢杆菌菌液和人工污染蜡样芽孢杆菌的银耳样品,并将LAMP法与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AMP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椰毒假单胞菌的检出限为5.4CFU/mL,是PCR方法检测灵敏度的1000倍,人工污染银耳样品中的椰毒假单胞菌的检出限为76CFU/g,样品中椰毒假单胞菌的检测过程(包括DNA提取、LAMP和电泳)可在2h内完成,因此LAMP可以简便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椰毒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