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Dische比色法测定海带中的岩藻聚糖含量,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仪器,安全可靠等特点,但分析速度慢。为了提高测定方法的效率,通过考察振荡条件、温度、L-半胱氨酸盐添加量对显色稳定性的影响,对Dische比色法进行改进。并验证方法学,考察了精密度、显色稳定性、加标回收率。实验表明,改进Dische比色法大大缩短显色时间,精密度、稳定性、加标回收率符合相关规定,并采用改进的Dische法测定不同地区12种海带中岩藻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甘露醇、海带膳食纤维和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每百克海带可得甘露醇6.93g、海带膳食纤维35.55g、岩藻聚糖硫酸酯2.15g。并对水提法和酸提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日本厚叶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中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uciodan)为原料,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苯酚-硫酸法和氯化钡-明胶法检测各组分中多糖及硫酸根(SO_4~2)含量,MTT法分析50、200、800μg/m L的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F)及分离组分对肝癌细胞Hep G2、肺癌细胞A549和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存活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对粗品F的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可以得到5个组分(F-0、F-1、F-2、F-3和F-4);组分F-4多糖与SO_4~(2-)含量最高,分别为64.25%和26.32%。MTT实验结果显示,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及各分离组分对三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肿瘤抑制活性,不同组分对HepG2、A549、HT-29的最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69%、56.03%和27.5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厚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开发成为一种有效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4.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李八方  王景峰  张晶  李尧  赵雪 《食品科学》2012,33(5):238-242
目的:采用免疫学评价方法,研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海带粗多糖为原料,采用酸提取、离子交换和自由基氧化降解法制备得到不同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F-2、Fa和Fb的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低下模型后灌胃。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F-2、Fa和Fb组小鼠分别灌胃F-2、Fa和Fb不同剂量多糖溶液(分别为25、50、100mg/(kg.d)),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左旋咪唑(20mg/(kg.d)),进行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F-2、Fa和Fb组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质量/体质量比值,提高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且F-2和Fa组能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但Fb组对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免疫低下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且中、低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法按照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0.6∶1、0.8∶1、1∶1制备负载岩藻黄质的纳米粒子。测定纳米粒子红外光谱评价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结合状态;测定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的变化,评价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获得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模拟肠环境中裂解且可实现岩藻黄质高效递送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质的纯度为13.5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为342 kDa,总糖质量分数为52.45%,蛋白质量分数为7.9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9.25%,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9.26%;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岩藻糖和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tii)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给小鼠灌胃中、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MMWF1、MMWF2和LMWF1、LMWF2),测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以及血清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测定肝脏脂质指标TC、TG含量,探索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脂效果。结果:灌胃4 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的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G、TC、LDL-C含量(P<0.05),提高HDL-C含量(P<0.05)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也有明显降低效果(P<0.05),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生成的作用。结论: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C、TG含量,调节脂质代谢,有效缓解高脂血症,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剂量依赖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硫酸化多糖,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得到广泛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生物活性与其硫酸基团含量与位置息息相关。因此,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化修饰将有利于提高其生物活性。简述了硫酸基团对岩藻聚糖硫酸酯活性的影响以及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硫酸化方法,介绍了硫酸化修饰后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的变化,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硫酸化修饰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及基本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粗糖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采用铜-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法获得低分子量多糖,对降解条件和产物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离子交换色谱中加入一定浓度氯化钠,可以获得高硫酸根和岩藻糖含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硫酸根的位置在C2或C3上,糖构型属于α-D-吡喃糖。研究表明自由基氧化降解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条件与其硫酸根和岩藻糖含量有关,硫酸根含量越高,多糖越难以降解。最优降解条件:60℃下,500μL 20mg/mL糖溶液,加入0.0267mol/L乙酸铜,F3、F4加10μL 15%H2O2,F5加50μL15%H2O2,反应4h。采用PAGE凝胶电泳方法可以很好的分析氧化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9.
以海带加工下脚料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重点考察了对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的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试验表明,海带原料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浸提最佳工艺参数为:在超声波功率150 W下浸提2次,pH1.00、液料比值30 mL/g、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75 min。在此条件下,浸提得到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平均提取率为35.06%。  相似文献   

10.
以海带加工下脚料为试验材料,运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声波辅助酸液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显示,在超声波功率为150 W,浸提2次时能达到较好稳定效果。在上述基础上,选取的自变量为浸提液pH值、液料比(mL/g)、浸提温度(℃)和超声波时间(min),响应值为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受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液为p H1.60、液料比为37∶1(mL/g)、浸提温度为78℃和超声波处理时间为71 min。经试验验证得到,33.86%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与34.30%的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为1.28%。由此可见,经优化的工艺参数可靠,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从海带加工下脚料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H2SO4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条件及其产物的化学组成。依次采用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H2SO4降解法、Sephacryl S-200凝胶色谱,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运用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借助衍生化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其单糖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60℃下,含有1%岩藻聚糖硫酸酯的0.05 mol/L H2SO4溶液反应4 h和8 h时后,可以有效可控地将围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经纯化后得到MMWF1、MMWF2、LMWF1、LMWF2四组分,其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15.49、7.65和7.21 k D,总糖含量分别为57.89%、55.45%、56.18%和52.64%,硫酸基含量分别为18.89%、25.11%、14.42%和19.76%。另外,4组分均由鼠李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但各组分的单糖含量不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其均含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和硫酸基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2.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饮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原料,研制富含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功能饮料。苯酚硫酸法测得海带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3.297 mg/m L,此浓度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以柠檬酸、苹果酸、甜蜜素、柠檬酸钠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最佳试验配方为海带汁添加量为30%、蔗糖6%、柠檬酸0.06%、苹果酸0.06%、甜蜜素0.026%柠檬酸钠0.03%、山梨酸钾0.04%;产品经3个月稳定性试验后,总糖量基本不变,饮料澄清,无细菌滋生。  相似文献   

13.
制备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福建省海域所产海带中提取的岩藻聚糖,经过酸和酶水解,使大分子量的岩藻聚糖降解为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分离水解产物并通过测定硫酸基团保留率,比较盐酸水解和果胶酶水解的优缺点,旨在寻找一种经济、高效、产物生理活性高的降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酶(EQFF)对大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降解,进而得到低分子量的酶解产物,比较并分析了酶解前后岩藻聚糖硫酸酯对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酶解物组、阳性对照组,饲养42 d后处死,测定血清和肝脏组织的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酶解产物与模型组相比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物组小鼠抑制血清和肝脏组织的?OH的活性达到500.67±35.67 U/mL和1821.34±162.02 U/mgprot,T-SOD活力达到101.82±3.98 U/mL和3053.36±245.88 U/mgprot;同时,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物组小鼠的血清CAT活力达到4.05±0.56 U/mL,GSH-Px活力达到348.88±29.22 U,说明低分子量的酶解产物比高分子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有更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传统的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岩藻聚糖工艺基础上,基于岩藻糖和硫酸基团的含量及其有益生物活性的差异,对海带岩藻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获得高品质和生物活性岩藻聚糖的无乙醇的提取工艺。通过三种不同提取工艺(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热水浸提-酸沉淀法、热水浸提-酸沉淀-酶解辅助法)对海带中岩藻聚糖进行提取,分别得到样品1、样品2和样品3。岩藻糖和硫酸基团的含量及生物活性(抗氧化、抑菌)分析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酸沉淀-酶解辅助法制备的岩藻聚糖(样品3)中岩藻糖含量(41.10% ± 0.87%)和硫酸基团含量(24.90% ± 0.15%)均显著(P<0.05)高于行业标准(SC/T 3404-2012)要求以及样品1和样品2,并且具有最佳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利用响应面法对热水浸提-酸沉淀-酶解辅助法提取岩藻聚糖的关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2.0 h,液料比为40:1 mL/g,其提取得率达到9.65%±0.11%。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热水浸提-酸沉淀-酶解辅助法的岩藻聚糖提取得率及其所制备的岩藻聚糖的生物活性显著(P<0.05)高于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热水浸提-酸沉淀法制备的岩藻聚糖,因此热水浸提-酸沉淀-酶解辅助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替代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岩藻聚糖的良好工艺。  相似文献   

16.
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来源于褐藻,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复杂且硫酸基团的量对其一些生物学活性具有影响,因此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等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以羊栖菜为原料,经热CaCl_2溶液提取得到岩藻聚糖硫酸酯(SF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化学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方法制备不同体积比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Fuc/Cs)纳米粒子(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质量浓度均为1 mg/mL),测定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并研究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由甘露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和岩藻糖组成,物质的量比分别为3.96%,0.37%,0.42%,27.20%,68.05%;分子质量在101.5~701.0 ku范围内;总糖含量56.42%;蛋白质含量1.56%;硫酸基含量21.07%;化学法未检测到糖醛酸。不同Fuc/Cs比例(0.6∶1~1.4∶1)的纳米粒子粒径在330~450 nm之间。当Fuc/Cs比例为1.4∶1时,粒径最小;当Fuc/Cs比例为0.6∶1时,粒径最大。Zeta电位的范围为27~31 mV,多分散系数(PDI)的范围0.2~0.29,表明纳米溶液体系稳定。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在85%~93%范围内,且随着Fuc/Cs比例的增大而降低。不同比例的纳米粒子在人工胃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粒径、Zeta电位、PDI、Fuc复合率变化不大。在人工肠液中,纳米粒子的粒径显著增大,Zeta电位均为负值且绝对值减小,PDI变大,表明纳米粒子发生膨胀、解聚。当Fuc/Cs比例为0.6∶1,0.8∶1,1.4∶1时,Fuc复合率显著降低,尤其是比例为1.4∶1时,复合率降至36%。结论:当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纳米粒子Fuc/Cs比例为0.6∶1,0.8∶1,1.4∶1时,在人工胃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人工肠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解聚性,可作为潜在的口服药物运载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海带为原料,研究应用超滤技术提取岩藻聚糖的工艺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冷浸提法可以防止岩藻聚糖的降解;pH低于2.5时80%以上的褐藻酸会被除去;超滤过程中,压力在0.1~0.3MPa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升高膜通量升高;浸提液经稀释0~2倍下膜通量升高,多糖得率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在4℃下以料液比1:30浸提5h所得浸提液,调pH至2.0以除去褐藻酸,补蒸馏水至3000mL,采用50ku超滤膜组件在0.2MPa下超滤纯化岩藻聚糖,经醇沉冷冻干燥制得高纯度海带岩藻聚糖干品,其得率为2.32%,总糖含量为38.24%,硫酸基团含量达到21.49%。  相似文献   

19.
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热水浸提法,复合酶解法提取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最佳工艺参数及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在pH为6,时间为5 h,温度为98℃,料液比为15的条件下浸提,鼠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为3.15%,总硫酸根质量分数为0.87%;采用复合酶解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最佳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为1.7%,pH为5.5,时间为1h,温度为45℃,在该条件下鼠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为3.6%,总硫酸根质量分数为1.1%,岩藻聚糖硫酸酯经DEAE-52阴离子纤维素变换层析分级得到F1、F2,F3,F4,F5五个组分,硫酸根含量分别为0、3.94%、6.57%、12.60%、38.08%.将含有硫酸根的组分F2、F3、F4、F5分别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分级纯化后得到f1、f2、f3、f4、f5、f6六个级分,其中f2、f4为大分子质量凝聚体,f1、f3、f5、f6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5×104、7.13×104、1.325×105、7.99×104.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比较其酯化修饰前后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三氧化硫-DMF法和三氧化硫-吡啶法制备硫酸酯化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反应温度、酯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氧化硫-DMF法的最佳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酯化剂用量1. 2 g、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取代度可达15. 63;三氧化硫-吡啶法的最佳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酯化剂用量1. 2 g、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取代度可达13. 31。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硫酸酯化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均显著提高,且三氧化硫-DMF法所得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