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山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高脂模型,研究了山茶油对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山茶油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但随着储藏温度升高,山茶油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山茶油氧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BHT、BHA、TBHQ和PG对山茶油的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BHQ和PG效果比较明显;相比高脂模型组,山茶油有显著降低血清TG和TC的作用,并随剂量上升效果增强,而且相同剂量下,山茶油对TG的降低作用强于TC,对HDL-C、LDL-C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黑果枸杞籽油为研究对象,探究黑果枸杞籽油储藏过程中,水、空气、温度、金属离子、光照、抗氧化剂对其过氧化值(POV)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籽油在避光、密封、低温、含有少量水的条件下储藏,其POV增长慢于对照组;添加不同金属离子的黑果枸杞籽油在(100±1)℃储藏132h,POV从高到低依次为FeCl_3 MnSO_4 K_2SO_4 CuSO_4对照组 NaCl MgCl_2 AlCl_3 CaCl_2ZnCl_2,其中添加了FeCl_3、MnSO_4、K_2SO_4、CuSO_4升高了黑果枸杞籽油的POV,而添加MgCl_2、AlCl_3、NaCl、CaCl_2、ZnCl_2降低了黑果枸杞籽油的POV,但降低效果不明显;加入抗氧化剂的黑果枸杞籽油的POV均低于对照组,抗氧化能力依次为TBHQ+BHA TBHQ+VE TBHQ BHA BHA+VE VE。  相似文献   

3.
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添加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杜仲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异VC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没食子酸丙酯(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异V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2%TBHQ+0.005%PG+0.01%柠檬酸或0.02%TBHQ+0.005%PG+0.01%异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剂,可使杜仲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14~15个月。  相似文献   

4.
对香榧子油溶剂浸提工艺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剂、液料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香榧子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抗氧化剂及与增效剂的协同作用对香榧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溶剂环己烷、液料比4 mL/g、浸提时间3h、浸提温度65℃,在该条件下香榧子油提取率为95.13%,浸提时间显著影响香榧子油的提取效果(P <0.05);TBHQ和PG是香榧子油有效的抗氧化剂,VC和柠檬酸对TBHQ和PG延缓香榧子油氧化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添加0.02 %PG +0.02%柠檬酸可使香榧子油贮藏时间延长4倍.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余甘子核仁油的最优储藏条件,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Rancimat法测定了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与天然抗氧化剂及增效剂与抗氧化剂的复配对余甘子核仁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考察了金属离子(Fe~(3+)、Fe~(2+)、Zn~(2+)、Cu~(2+))、紫外光照时间、温度对添加复配抗氧化剂的余甘子核仁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分别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和TBHQ复配组合抗氧化效果最为明显;Fe~(3+)、Fe~(2+)以及Cu~(2+)、紫外光照时间和温度均对余甘子核仁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在25℃条件下,柠檬酸与TBHQ复配组合能将余甘子核仁油的货架期由0.35年延长至1.15年,显著提高了余甘子核仁油的储藏性能,为余甘子核仁油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松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松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很高,但易氧化,难保藏。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很多,主要为温度、光线。本文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及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比单一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时对松籽油有更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性能依次为TBHQ 柠檬酸>TBHQ>PG 柠檬酸>PG。  相似文献   

7.
茶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茶油营养丰富,脂肪酸组成合理,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保健功能明显,但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很容易被氧化,失去其原有的风味、口感及生理功能,甚至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茶油的贮藏稳定性研究非常重要.以过氧化值(POV)为油脂稳定性评价指标,探讨了温度、光照条件、抗氧化剂等因素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油的氧化稳定性随贮藏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光照条件对茶油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茶油的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紫外光照射对茶油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常用的抗氧化剂对茶油的氧化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其中以PG和TBHQ的效果较好,VC、柠檬酸对PG和TBHQ都有协同增效作用,VC对PG的抗氧化增效作用比柠檬酸好,对TBHQ而言,柠檬酸的协同作用比VC更明显,0.02% TBHQ和0.02%柠檬酸对茶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使茶油在20℃下的货架期由66d延长达2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新疆打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及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打瓜籽为材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打瓜籽油。采用Schal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主要研究了温度、空气、光照、水、金属离子、抗氧化剂对打瓜籽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空气、日照、水、金属离子均会引起储藏过程中打瓜籽油过氧化值的上升,在低温、避光、封闭和避免水分及金属离子接触的条件下,可以延长打瓜籽油的储存期,其中金属离子对打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次序为:Fe~(3+)Zn~(2+)Cu~(2+)Mg~(2+)Na~+。添加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延缓打瓜籽油的氧化,不同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差异,强弱顺序为TBHQVEBHA;3种抗氧化剂在添加量为0.02%时对打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添加0.02%TBHQ,可使打瓜籽油在20℃条件下的货架期从136 d延长到534 d。  相似文献   

9.
薏苡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光线、空气和抗氧化剂存放条件下的薏苡仁油进行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光线和空气均可加速薏苡仁油的氧化,其中温度对薏苡仁油的氧化影响最大;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薏苡仁油的稳定性,其抗氧化效果VE 强于TBHQ。  相似文献   

10.
对水飞蓟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GC-MS对水飞蓟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油中VE的组成;选择在不同温度、空气和光照、金属离子、加入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剂复配的条件下,采用Schaal烘箱法,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碘值较高,为115.52 g I2/100 g;从水飞蓟油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为48.73%,油酸含量为33.31%,α-亚麻酸含量为0.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71%;水飞蓟油中总VE含量为217.57 mg/kg;高温、空气和光照、金属离子加速水飞蓟油脂的酸败;抗氧化剂2-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茶多酚(TP)、dl-α-生育酚(dl-α-VE)对水飞蓟油抗氧化效果的顺序为:200 mg/kg TBHQ300 mg/kg TP100 mg/kg AP200 mg/kg BHT100 mg/kg VE。用TBHQ、TP、AP进行复配实验,其中最佳的抗氧化剂组合为:100 mg/kg TBHQ+100 mg/kg AP+300 mg/kg TP。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杨梅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籽油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5.94、2.25 mg/mL;相比高脂模型组,杨梅籽油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杨梅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为杨梅籽油作为优质的小品种油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保鲜箱的保温层数、果冰质量比和抑菌剂对杨梅非冷链物流保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冰比对非冷链物流保鲜杨梅的发霉率、好果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保鲜箱的保温层数对非冷链运输保鲜杨梅的好果率的影响达到显著的水平(p<0.05)。杨梅的非冷链运输保鲜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冷藏保鲜10 d后杨梅,若要使非冷链运输保鲜期达到2 d,用双层保温保鲜箱,果冰质量比也必须小于2。抑菌剂对冷藏保鲜后杨梅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杨梅树叶与果实、新鲜果与贮藏果的精油成分,为杨梅叶的开发和杨梅果实的保鲜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东魁杨梅树叶、新鲜果、贮藏果精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贮藏过程中,杨梅果所含的一些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发生了明显变
化;杨梅叶含有多种独特香味成分(如石竹烯、橙花叔醇)和抗菌成分。结论:贮藏过程中杨梅果精油中的萜烯、醛、酮、酯类等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主要成分石竹烯的含量急剧降低,致使杨梅果的香气发生改变,容易腐烂;杨梅叶精油对杨梅果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杨梅核仁为原料,先采用微波处理,再用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水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制备杨梅核仁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的效果优于蒸汽处理和热水浸泡两种预处理方式;影响纤维素酶和蛋白酶酶解杨梅核仁提取杨梅核仁油的主次因素为:复合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3.5%、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50℃、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总油提取率为53.79%;杨梅核仁油的理化指标符合食用油脂标准;其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43%,特别是亚油酸含量达46.14%,杨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田惠  王宇  王海岩 《饮料工业》2013,(11):22-26
杨梅营养功效价值极高,百合也是我国批准的药食兼用的两用植物,以新鲜牛奶、杨梅百合汁为主要原料,进行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工艺研究,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杨梅百合混合汁添加量为10%(杨梅汁:百合液为1:1)、蔗糖添加量为4%、复合稳定剂CMC0.2%+单甘酯0.1%、发酵剂接种量4%(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1:1)。所制作的杨梅百合酸乳营养丰富,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优化杨梅果醋发酵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冻藏杨梅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杨梅果醋,以酸度为评价指标,应用响应面方法分析研究发酵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其回归方程为Y=4.21-0.05125X1+0.05125X2-0.0375X3-0.1275X12-0.075X1X2+0.0875X1X3-0.2625X22-0.0075X2X3-0.08X32.在醋酸菌接种量为11.17%、初始酒精度为7.42%、发酵温度30.48℃条件下发酵8天,酸度最高可达4.23%.验证试验的酸度为(4.18±0.03)%,说明模型可靠.发酵得到的杨梅果醋呈杨梅汁原有的玫瑰红色,具有浓郁独特的果醋香气,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17.
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杨梅中的多酚物含量,并观察对应的软化霉变程度,对杨梅中的多酚氧化酶进行提取,研究其对各种底物的催化特性和适宜的酶催化反应条件,并测定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常温下贮藏,杨梅霉变速率与果实中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相一致,霉变时多酚物含量因氧化显著减少。对其多酚氧化酶研究发现:其最佳底物是4- 甲基儿茶酚,其催化的反应可用单底物反应模型来描述,用氧电极测出酶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pH 值为7.1,温度为60℃,米氏常数为2.18 × 10-3mol/L,rmax=2.275mg/L·min。  相似文献   

18.
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杨梅汁键合态香气物质,在不同的酶解和酸解条件下处理键合态组分,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水解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2种酶水解,共检出22种键合态物质,包括顺-3-壬烯-1-醇、β-石竹烯等杨梅的特征香气物质。果胶酶酶解后的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β-葡萄糖苷酶酶解后以醇类为主,且香气含量更高,更适合作为杨梅汁的风味增香酶。在pH 1.0和pH 2.0条件下酸解杨梅汁,共检出19种化合物,以烷烃类物质为主;在pH 1.0条件下酸解处理的杨梅汁中检出的键合态香气物质种类多,成分更为丰富。酶解和酸解条件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游离态香气成分相比,酸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性以及异味的成分,酶解得到的组分更接近水果本身的风味。综合比较,利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是更适合杨梅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酸体系中杨梅红色素加工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1、0.01mol/L的盐酸、柠檬酸、酒石酸和抗坏血酸为溶剂从杨梅果实中提取红色素,过滤后将溶液进行70℃水浴加热5h、超声处理1h,处理后的溶液再置于自然光照下3d,以吸光度变化率为指标观察杨梅红色素在不同酸中对加热、超声、光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杨梅红色素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柠檬酸、酒石酸和抗坏血酸溶液中经过加热、超声处理和光照后吸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出不稳定性。但其不稳定性的表现程度随酸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变化情况较复杂。比较而言,在抗坏血酸溶液中色素对加热、超声和光照处理最不稳定。盐酸溶液中色素对加热处理相对较稳定,其中在1mol/L的盐酸溶液中加热后的吸光度变化最小;本实验条件下,色素在盐酸、柠檬酸、酒石酸溶液中对超声处理相对较稳定,其中在0.01mol/L柠檬酸溶液中色素经超声处理后吸光度的变化最小;光照处理时,在0.1mol/L的盐酸溶液中色素的吸光度变化率最小。  相似文献   

20.
杨梅渣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梅是我国的特产水果,年产量约为100万t,其中杨梅渣约占果实总重的10%。目前以杨梅为资源的食品工业已初具规模,然而在杨梅深加工过程中,杨梅渣都作为废物进行处理,对其开发利用仍然一片空白。基于此,以杨梅渣为研究对象,对杨梅渣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浓缩、萃取,分成四个级分(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用DPPH法、Fenton反应法和还原能力评价了四个不同级分的杨梅渣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杨梅渣粗提物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0μg/mL,分别是维生素C(IC50=110μg/mL)的3.67、2.7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