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枸杞及枸杞多糖研究(Ⅰ)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何进  张声华 《食品科学》1995,16(2):14-21
进行了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的测定。对枸杞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首次得到4种枸杞多糖。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凝胶色谱、气相色谱、元素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测定了中性糖含量、糖醛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六种新型纺织纤维的性能及其鉴别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Lyoeel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的性能并进行了对比。对这六种新型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综述,并与几种易混淆的常规纤维的相应特征进行了区别,提出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饮料生产中所使用的甜味剂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在比较了蛋白糖、甜菊糖、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的味质、使用安全性后,着重阐述了蛋白糖的构成、溶解、常温与热稳定、酸稳定、营养、安全等特性,也讨论了在使用中应与其它甜味物质混合使用的必要性。还介绍了蛋白糖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勘骥 《中国宝石》2001,10(3):157-157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中国宝玉石协会着力进行了自身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调整、充实了办事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工作日益规范。尤其是突出了为行业服务的思想,加强了政策性调研工作,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为行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中国宝玉石协会的活力、凝聚力、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都获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西番莲芒果Sorbet的制作工艺、探讨了水果品种、糖类、稳定剂对Sorbet品质的影 响、设计了新配方、开发了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厚重袜无折痕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厚重袜的染色折痕问题,分析了染色设备的选择,介绍了一整套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编织、预缩、缝制、装袋、配货、预定形、前处理、染色、水洗、固色、柔软、后定形(或套版烘干)和检装等,并提出了注意事项。该工艺解决了厚重袜的染色折痕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腈黏锦氨多组分发热纤维无缝内衣的传统三浴法染色工艺处方、工艺流程、工艺曲线,分析了传统工艺的不足。通过染料、助剂的选用,提出了腈黏锦氨无缝内衣染色的改进工艺,即染深色两浴法、染中浅色一浴法,分别介绍了两种改进工艺的工艺流程、处方及工艺曲线,并举出工艺实例,与传统工艺比较分析了两种改进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工艺,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提高了产量,节水、节能、减少了排污,降低了染色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种保健型凉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桥  刘小杰 《食品科技》2006,31(6):98-100
利用金银花、淡竹叶、桑叶、蒲公英、菊花、甘草、薄荷等为主要原料,添加了蔗糖及其它辅料,研制出了口味独特、质量稳定的复合保健凉茶。阐述了该凉茶的制备方法,并初步研究了三片罐涂层对凉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纺织厂生产管理与统计分析工作的低效性,现有DOS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满足生产管理工作需要的现状,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了研究。借助企业内部局域网,构建了一种C/S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开发了一种网络化的生产管理与统计分析系统。同时,对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主要管理功能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际应用表明,在局域网环境下,该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与统计分析工作的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生产过程的管理,为企业内部的生产车间、业务管理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产量、质量、台账及疵布数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双层泡绉织物的生产要点,介绍了原料选择和织物设计,阐述了染色、加捻、穿经、定型、织造等工序的工艺要点。后整理工序中,采用蒸汽加热、保湿、降温、升温定型等工艺,使织物表面产生特殊的泡状效果。总结了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并优化了工艺,以开发出质量较好的泡绉面料。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空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空气环境监测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监测大气状况。本文首先研究了空气环境监测的特征与重要性,然后探讨了空气环境监测需要遵循的原则,再对空气环境监测的填制及整理要求做出了探讨,最后分析了环境监测的方法,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障环境监测质量,明确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风险评估,安全标准制定以及其他相关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工作手册编制、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考核、督导检查、数据审核等措施在全国开展监测工作。结果 2010年在我国30个省市共监测了14大类食品,约7.02万份食品样品,144项化学指标,获得约69.4万个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受监测能力、经费、机制的制约,监测工作还不能系统、动态、全面地开展。结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概况,提出需要加强监管,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和能力建设,加强监测制度和监测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治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的分析,剖析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监测与治理措施,从结合信息化技术开展环境监测治理工作、注重监测治理技术水平的发展与创新、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动新能源的应用和普及等方面进行要点分析,以期能为大气污染与环境监测治理工作提...  相似文献   

15.
何平  陈曦  林建国  方慧文  江小明  杨永 《中国酿造》2013,32(10):154-156
介绍国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概况,分析了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风险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多层次共同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方位推进农村地区风险监测、扩大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公布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现状监测在建设项目环评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监测结果关乎项目整体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环评中环境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环评中环境现状监测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对环评中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作为初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大国,向来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为确保国内生产和消费,以及出口食品安全,新西兰制定和实施食品监测计划,涵盖生产、收获、销售环节的各种食品。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计划以监测不同的风险。主要有食品残留物调查计划、国家化学残留监测计划、国家化学污染物监测计划、国家微生物数据库、水产品监测计划。同时,新西兰将监管重点放在食品的主要风险上,以优化食品监测计划。本文详细介绍5个监测计划的法律法规标准依据、监测目的、监测范围,分析往年监测结果。从新西兰食品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总结新西兰对重点产品的监管特点,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有效提升治理工作的质量.但从当前实际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针对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具体论述.首先,概述了环境监测的现状;其次,结合实践分析了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可以通过可靠性比较高的环境监测数据来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进行真实反馈。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反馈的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时防治,大大提高了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首先针对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影响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最后针对提升监测数据可靠性的主要途径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A survey of two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nitoring results for informing decision-making and responding to data appropriately to manage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Specificall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 monitoring result and the appreciation that false positive results will inevitably predominate when monitoring for rare or infrequent hazards was explored. Results indicate evidence of misinterpretation and overconfidence in the meaning of monitoring results, and the ability of laboratory methods to detect reliably an infrequent hazard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A hypothetical monitoring scenario was presented with characteristics sufficient to estimate what level of confidence was warranted in a positive result. The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in both groups (most of whom had more than 10 years experience in their field) reported between very likely to almost certain confidence (80-100% likelihood) in a hypothetical monitoring result which was, in fact, less than 5% likely to be correct. Additionally, there was little influence of the beliefs expressed 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 monitoring result on the actions proposed to be taken in response to finding that monitoring result. The independence of respondents' follow-up action to what they believe of a monitoring result implies a level of detachment betwe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resulting risk management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