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芽孢乳酸菌和益生菌死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对保健产品的介绍,说明了植物乳杆菌有预防沙门氏菌、增强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力和促进双岐杆菌生长的作用,芽孢乳酸菌耐酸、耐热性强,在肠道中可发芽增殖,抑制感染,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作用,益生菌死菌体有不受抗生素影响、抑制肠道中沙门杆菌、促进肠道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乳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分布在各类发酵食品中。同时植物乳杆菌也是人体胃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植物乳杆菌良好的生理特性及益生功能,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动物饲料、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此主要综述国内外植物乳杆菌基因组学、营养代谢规律、耐胁迫机制、益生功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乳杆菌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分离自母乳、婴儿肠道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和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质控过滤后的数据经Unicycler组装获得基因组精细图,通过比对COG、CAZy数据库对功能基因进注释,并借助BAGEL4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别植物乳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潜力。结果 本研究5株植物乳杆菌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44 %,母乳源植物乳杆菌基因数量多于婴儿肠道源菌株。进化树和ANI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所得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同来源的菌株更倾向于聚类到一个分支。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母乳源菌株与肠道源菌株相比拥有更多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且拥有完整的产植物乳杆菌素基因簇。结论 植物乳杆菌基因组GC含量、功能基因数目及产细菌素基因簇结构等与分离源有一定的关联,母乳源植物乳杆菌更适于作为潜在益生菌的候选菌株,本研究为益生菌的益生潜力研究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尤新 《中国食品》2016,(5):142-143
正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作为公认普遍安全的微生物,其具有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解亚硝酸盐、抑菌、吸附重金属等功能,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化,加快了益生菌的研究向定量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发现益生菌在遗传水平上的特征。该研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技术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及其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综合利用组学技术,可从遗传、表达、代谢等多个方面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以期为植物乳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失调菌群微生态的影响.选用昆明雌性小鼠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模型,灌服植物乳杆菌菌液(109CFU/mL)5d,分离提取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DNA,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调节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PCR-DGGE图谱显示,随着植物乳杆菌饲喂时间的延长,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演替过程.植物乳杆菌灌胃第4d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18)与多样性指数(2.75)与正常小鼠基本一致,DGGE图谱的测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地增加有益菌如Bacteroides stercoris、Bacteroides uniformis strain等的量;抑制致病菌如Clostridium clostridioforme、Pseudomonas stutzeri等的生长.说明植物乳杆菌对头孢地尼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作用;建立PCR-DGGE法监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从中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出的9株乳杆菌的功能及其益生菌潜力。 方法:从中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乳杆菌菌株,测试了它们的益生菌潜力,如溶血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 结果:所有分离的乳杆菌均可耐受低pH值(pH 2.0、2.5和3.0)和高胆盐条件(0.3%,0.5%和1%)。 测试了分离的乳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均没有抗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分离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具有抗性。 所有乳杆菌对HT-29细胞具有优异的粘附能力,其值介于10.4%-39.0%之间,并且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50.4%-80.4%)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活性(清除率17.5%-44.4%)。 另外,所有分离的乳杆菌均可以极大降低胆固醇含量(19.1-65.8 μg / mL),且没有任何溶血性。结论:从中国乳制品中分离出的乳杆菌具有作为各种产品中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是常见的益生菌,本研究系统评估了3株益生菌对断奶鼠消化代谢的调控作用。将断奶1周后的大鼠和小鼠分成对照组和益生菌处理组分别饲喂5周和4周,在此期间益生菌处理组每天分别灌胃1×109 CFU的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试验期末,小鼠用于肠运动性试验,全部大鼠剖检取样进行生化及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都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肠道的运动性。同对照组相比,灌胃乳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能够显著 (P<0.05) 增加大鼠的全期体重增重和肠液中胰蛋白酶活力,其中体重增重分别增加了13.33%和8.52%,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8.76%和31.13%。3株益生菌对大鼠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重量及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均能够显著(P<0.05) 提高大鼠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其中总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6.84%和9.12%,球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8.80%和6.82%。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生菌都会显著(P<0.05)升高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其中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增加了44.35%、28.23%和17.74%,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2.92%、27.08%和12.50%,对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此外,灌胃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够显著(P<0.05)提高大鼠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以及回肠壁厚度,其中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分别增加了30.65%、19.35%和21.94%,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分别增加了30.21%、31.25%和35.94%,回肠壁厚度分别增加了21.14%、22.35%和27.51%。因此,乳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运动性、增加胰蛋白酶活力和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来促进宿主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提高宿主的体重增重同时又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随着致病大肠杆菌严峻的耐药性形势出现,防控致病大肠杆菌成为一个难题。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及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的益生菌,其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拮抗致病大肠杆菌,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抗菌物质。该研究系统综述了植物乳杆菌拮抗致病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从代谢活性物质、增强黏膜屏障、竞争粘附和肠道免疫调节多角度剖析植物乳杆菌在体内外拮抗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进而总结植物乳杆菌在畜禽/水产养殖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对益生菌在食品安全防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株益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两株益生菌植物乳杆菌ST-Ⅲ和干酪乳杆菌BD-Ⅱ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对其在模拟消化环境下的耐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Ⅲ和BD-Ⅱ是性能优良的两株益生菌。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可在肠道定植从而发挥抗炎或抗氧化活性,有利于宿主肠道健康。本实验研究了从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得到的8?株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侵袭和过氧化氢刺激肠上皮细胞HT-29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8?株植物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35具有最高的黏附能力。植物乳杆菌35可通过取代、竞争、排阻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对HT-29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2.60%、59.17%、60.19%。植物乳杆菌35及其多糖可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8;同时保护HT-29细胞免受过氧化氢的损伤,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水平并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植物乳杆菌35及其粗胞外多糖具有抑制大肠杆菌O157诱导的炎症性肠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喷雾干燥是目前制备益生菌微胶囊最常用的方法,而研究喷雾干燥塔内液滴的干燥历程有一定的难度。本试验中采用单液滴干燥(SDD)技术模拟喷雾干燥条件,以不同DE值糖浆和不同熔点棕榈油包埋植物乳杆菌,研究90℃和110℃两种干燥条件下对植物乳杆菌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条件下含高熔点棕榈油的液滴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均高于低熔点棕榈油的液滴。扫描电镜观察到干燥后的单液滴颗粒表面均无游离的植物乳杆菌。结合液滴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推断糖浆的DE值越高越利于表面结构的稳定。对液滴干燥参数以及乳状液的热稳定分析表明,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主要与液滴温度有关,棕榈油的熔点越高在干燥过程中吸收的热就越多,从使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对采集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盟及阿拉善盟牧民家庭的各类乳及乳制品样品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研究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乳样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乳样中乳酸杆菌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呼伦贝尔市以鼠李糖乳杆菌(24.1%)、戊糖乳杆菌(17.2%)、植物乳杆菌(13.8%)占优势;巴彦淖尔盟以植物乳杆菌(62.5%)、干酪乳杆菌(7.5%)和瑞士乳杆菌(7.5%)占优势;阿拉善盟以干酪乳杆菌(31.2%)和植物乳杆菌(25%)占优势。3个地区共有的菌株类型为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在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占绝对优势,占分离菌数的38.8%,其次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益生特性和安全性评价试验,从4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出益生特性较好的益生菌菌株B14,并对B14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14与其它菌株相比,其对二甲苯和十六烷的疏水率达到80%以上,自聚集能力超过85%,共聚集能力超过75%,表现出更好的益生特性,同时,B14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达到30.756%,且初步判定为安全菌株。将植物乳杆菌B14作为辅助发酵剂添加在发酵乳中,24 h内发酵乳的黏度、滴定酸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表明植物乳杆菌B14具有作为发酵乳益生菌辅助发酵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目的是制备及表征高效保护植物乳杆菌的微胶囊,并对复配及多层包埋效果进行探讨。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等多种壁材复配包埋植物乳杆菌,并以明胶作为外层壁材,多层包埋制备微胶囊,进行连续240 min的体外消化道实验。结果显示:复配及多层包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均超过95.14%,抗冻干存活率超过93.25%,粒径均小于2.00 mm,体外消化道试验中多层包埋的植物乳杆菌存活率达到84.41%以上,其中明胶-大豆分离蛋白多层微胶囊的效果最好,其在体外消化道试验中存活率达到了85.73%,且外层光滑,结构紧致。采用复配及多层包埋可有效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为益生菌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辉  霍贵成  王葳 《酿酒科技》2006,(9):44-45,48
从长期发酵的啤酒中分离到1株乳杆菌,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对该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产酸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麦汁糖化中,利用生物酸化技术对麦芽汁进行调酸,经实验室微型啤酒糖化发酵设备生产,可得到质量优良的绿色啤酒。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具有降尿酸作用的乳酸菌新菌株,本研究以自主分离鉴定的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外降解嘌呤核苷能力进行了评价,获得植物乳杆菌UA149是一株降解嘌呤核苷能力较强的菌株,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评价了该菌株降尿酸作用和机制。以氧嗪酸钾联合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植物乳杆菌UA149菌液连续灌胃两周,测定血清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和炎症因子水平等相关生化指标,并采用蛋白杂交技术,探讨植物乳杆菌UA149降尿酸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UA149能够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水平(39.71%),降低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15.36%),降低白三烯(25.81%)、血栓素(38.40%)和炎症因子水平(IL-1 26.89%、IL-8 10.40%、IL-6 17.29%、IL-1β20.95%和TNF-α23.09%)。植物乳杆菌UA149可以通过调节AMPK/NF-κB/NLRP3信号通路来减缓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炎症反应。说明植物乳杆菌UA149可作为益生菌用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分离人源双歧杆菌,对其进行鉴定及特性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1株疑似双歧杆菌,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其益生菌特性和发酵特性。结果显示:1株分离自婴儿粪便样品的菌株被鉴定为长双歧杆菌,命名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i772,研究发现其对25种抗生素敏感;在人工模拟消化液试验中存活率为3.22%;在体外干预THP-1细胞试验中其使促炎免疫因子IL-8、TNF-α和TLR4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71,5.71,12.56倍。在发酵乳制备试验中,在不影响整体喜好度的前提下,添加长双歧杆菌i772显著(P<0.05)提高了发酵乳的黏度和黏聚性。结论:人源长双歧杆菌i772具有耐受人工胃肠液,调节免疫的特点,适于作为益生菌添加于发酵乳中。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乳杆菌CCFM8661是一株具有缓解铅暴露诱导氧化应激和毒性作用的益生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CCFM8661的微生物学性质,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pH、食盐等对其的影响,并探究了植物乳杆菌CCFM8661用于发酵乳和发酵豆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8661是一株嗜温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在32℃,最适起始生长pH在6.5。在液体MRS培养基中在32℃条件下,最大活菌浓度为4.8×109cfu/mL。CCFM8661能耐受的最高食盐浓度为8.5%(W/W)。CCFM8661可以作为补充发酵剂用于酸乳制作,对酸乳菌种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同时对酸乳产品的理化指标、感官与质构指标无有害影响。植物乳杆菌CCFM8661在豆乳中生长和产酸良好,可作为发酵剂用于酸豆乳的制作。  相似文献   

20.
乳杆菌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和保健品中的益生菌,因其具有促进肠道屏障发育、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腹泻风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了乳杆菌属的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的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或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产生拮抗微生物活性物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等。目前针对乳杆菌对肠道健康的调节已有很多模型,该文主要概述了体外实验模型包括Caco-2、HT-29和T-84等细胞模型,以及体内实验模型包括小鼠、肉鸡和仔猪模型。各种模型的建立与优化,为乳杆菌等益生菌影响肠道屏障作用的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