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和评价冬春两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品质。本试验采集冬春两季的水牛乳和娟珊牛乳,对其乳常规成分和乳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冬春两季水牛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含量和乳糖率均高于娟珊牛乳(P0.05),而冬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成分含量和春季没有显著性差异;(2)冬春两季水牛乳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娟珊牛乳(P0.05)。春季水牛乳脂肪酸c11:0、c20:3n6、c23:0和c20:5n3含量显著高于春季娟珊牛(P0.05),而在冬季水牛乳和娟珊牛乳的c11:0、c20:3n6、c23:0和c20:5n3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冬春两季水牛乳其他各乳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娟珊牛乳(P0.05)。冬春两季水牛乳的总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乳总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著高于娟珊牛乳(P0.05)。(3)冬季水牛乳c4:0、c20:0和总SCFA的含量显著高于春季(P0.05),c11:0、11tc18:1、c20:1、c9,t11-CLA、c21:0、c20:2、c20:3n3、c23:0、c20:5n3、c24:0、c22:6n3、总LCFA、MUFA和PUFA含量显著低于春季(P0.05),其他水牛乳脂肪酸含量在冬春两季差异不显著。冬季娟珊牛乳c4:0和c6:0含量显著高于春季(P0.05),c18:1n9t、11tc18:1、c21:0和c20:3n3含量显著低于春季(P0.05),而其他娟珊牛乳脂肪酸含量在冬季和春季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水牛乳品质远远好于娟珊牛乳,并且春季乳脂肪酸品质优于冬季。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季节对荷斯坦牛乳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影响,采集中国内蒙古地区10个大型商业牧场包含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牛乳,运用气相色谱法对牛乳中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荷斯坦牛乳中主体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和亚油酸,并未因地理位置、奶牛品种、饲料及加工方式等因素发生变化;2)牛乳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稳定,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也很稳定,受地理位置影响不明显;3)牛乳中主体脂肪酸均呈现出相同的季节差异特点,即春季含量较高,夏季和秋季含量较低;4)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夏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5),夏季含量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夏季与春季差异显著(P<0.05),夏季含量最低;5)对于乳脂风味影响较大的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而言,其含量在夏季和秋季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该项研究为乳品行业产品创新及牛乳营养价值升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乳中CLA含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UHT奶贮存过程中CLA含量的变化.方法:选用原料奶进行常规巴氏杀菌、煮沸和UHT热处理,分析样品的CLA含量,同时测定UHT奶贮存1、7、14、28d后CLA含量的变化.结果:原料奶中CLA含量最高,为5.306±0.097me/g脂肪酸,UHT奶中CLA含量最低,为4.772±0·180mg/g脂肪酸.下降10.06%.煮沸奶和UHT奶中CLA含量显著低于原料奶(P<0.05),而常规杀菌奶与原料奶无显著差异(P>0.05).在保质期内,UHT奶的CLA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煮沸和UHT热处理会影响奶中CLA含量,UHT奶贮存过程中对CLA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杂交鲟鱼(Huso dauricus ♀ × Acipenser schrenckii ♂) 样品,分析比较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矿物元素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鲟鱼肉脂肪含量季节变化特点明显,以秋季鲟鱼肉脂肪含量为最高(P<0.05),而后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的鲟鱼肉;蛋白质含量以冬季鲟鱼肉最高,春季、夏季、秋季鲟鱼肉依次下降;春季鲟鱼肉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秋季鲟鱼肉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冬季鲟鱼肉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夏季、秋季鲟鱼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冬季、春季(P < 0.05),脂肪酸不饱和度受季节影响差异并不显著(P>0.05);矿物元素含量在春、夏两季鲟鱼肉中较高。季节对鲟鱼肉的营养组成影响明显,分析不同季节杂交鲟鱼肉的营养组成,可为后续开发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在加工中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季节的养殖鲟鱼。  相似文献   

5.
利用氨丙基硅胶柱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以氢化大豆油作为对照。采用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气相色谱仪测定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3种反刍动物脂质中检测出trans-16:1,trans-18:1和trans18:2 3类反式脂肪酸,其中总脂质和甘油三酯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羊肉脂质,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64%和7.38%;磷脂中总反式脂肪酸最高的是牛肉脂质,占总脂肪酸的5.89%。银离子固相萃取柱能够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出9种trans18:1异构体,其中含量最高的是11t18:1,分别为总脂质、甘油三酯和磷脂trans18:1的30.33%~39.03%,38.08%~45.09%和27.10%~44.47%。通过PLS-DA分析3种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异构体之间的差异,羊肉脂质中甘油三酯中的9t18:1和磷脂中的11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牛肉脂质(P<0.05);牛肉脂质中磷脂中的9t18:1和15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牛奶脂质磷脂中的12t18:1和16t18: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牛肉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反刍动物磷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育肥滩羊、小尾寒羊及滩寒杂交羊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特征,科学评价品种因素对宁夏地区主要品种羊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盐池县选择饲喂和管理条件一致、月龄相当(5月龄)、健康的滩羊、小尾寒羊及滩寒杂交雄性育肥羊18只,每个品种各6只作为组内重复。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采集腰背最长肌肉样,并对其肉中的脂肪酸绝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肉组织中脂肪酸主要以油酸(C18:1)、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为主,约占肌肉脂肪酸含量的85%以上,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种间分析发现,滩羊肉中总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为90.525 g/kg,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40.449 g/kg;滩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55.33 g/kg,其中油酸(C18:1)和γ-亚油酸(C18:2n6)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滩寒杂交羊(P0.05);滩羊有一定品种优势,特别是功能性脂肪酸中油酸(C18:1)和γ-亚油酸(C18:2n6)含量较高,这也为滩羊优质羊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日粮中添加含有不同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料籽实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组用10%不同油料籽实替换基础日粮中的部分豆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花生组(高油酸)和大豆组(高亚油酸)奶牛血液的胆固醇增加显著(P<0.05),而血糖、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和胰岛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油料籽实增加了奶牛血浆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中大豆组(高亚油酸)的t11C18:1、C18:2和亚麻组(高亚麻酸)t11C18:1、C18: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并不影响血液中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P>0.05).说明添加油料籽实改变奶牛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同时也会影响血液中部分脂肪酸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奶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8种奶茶产品、7种奶精及20种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一杯300mL的奶茶,其反式脂肪酸量在0.5~3.0g之间,奶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可达8.6g/100g,果粉含量则在1.0~2.2g/100g之间;奶茶中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奶精与果粉,以反式C18脂肪酸为主,其中一烯含量最多、二烯含量较少、反式C16脂肪酸甚微。奶茶、奶精及果粉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普遍偏高,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奶茶间和不同口味的果粉间反式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在加热过程会发生氧化和异构化,试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温度下亚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油温低于120℃加热不会对其中的脂肪酸造成显著影响(P0.05);高于160℃时,随着温度升高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显著(P0.05),到达240℃时,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由65.241 g/100 g降低到16.013 g/100 g;反油酸(C18:1t)相对含量增加至3.31%,反亚油酸(C18:2t)增加至4.58%,反亚麻酸(C18:3t)增加至29.01%。建议在日常烹饪过程中控制亚麻籽油的加热温度,保证营养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不同胎次中国荷斯坦牛鲜乳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个胎次共98头中国荷斯坦牛鲜奶乳成分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体细胞数在胎次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短、中链脂肪酸(C4∶0~C16∶0)中,除C6∶0在第一胎与其他4胎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C12∶0在第2、5胎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脂肪酸含量在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长链脂肪酸中,硬脂酸(C18:0)在第1胎含量最高。第3胎含量最低,1、3胎间差异极显著(P<0.01);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含量在胎次间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第1胎最低,第3胎最高,且两胎间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