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乙醇超声波-分光光度法对槟榔生长和槟榔加工过程及食用槟榔产品货架期内槟榔碱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槟榔从幼果到成熟期槟榔碱含量不断增加,加工和货架期槟榔碱不断流失。鲜槟榔果中槟榔碱含量最高达到0.254 mg/g,加工食用槟榔产品槟榔碱降到0.097 mg/g,货架期内槟榔碱降到0.052 mg/g。  相似文献   

2.
食用槟榔工业化生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现代科技,保留传统经典,工业生产食用槟榔,开创了槟榔工业科学化、现代化生产的先河。本项研究系统地解决了槟褪烟垢、去除苯并芘、槟榔碱控制、炮制入味、吹塑热封等技术,将整个生产过程连续化流水作业形成有体系的生产线,生产出有商品价值的货架产品,使产品能长期保质。成功地实现了槟榔加工规范化、产品质量安全化、产品包装高级化,销售领域商品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食用槟榔返卤返白的原因。方法:主要通过搜集2000—2020年涉及食用槟榔卤水专利,以及相关工厂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在食用槟榔卤水的制备过程中原料的粒径大小、环境温度与湿度的高低、样品中水分含量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均可能造成食用槟榔返卤返白。结论:加工槟榔时应采取以严格控制水分、复配添加剂使用为主,工艺包装调整为辅,给予低温贮藏市售环境的方法,抑制返卤返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食用槟榔经2450MHz、650W微波处理50s,可使细菌总数低于10cfu/g,细菌总数远低于检测水平。经2450MHz、850W微波处理40s的食用槟榔,室温下(20~35℃)保质期可达3个月。微波处理对食用槟榔的槟榔碱含量、口味、咀嚼性没有明显影响。实际生产中食用槟榔微波灭菌可选择2450MHz、850W微波处理40s。  相似文献   

5.
槟榔是我国海南省第一大热作经济产物,可以食用亦可药用。几年来,对槟榔的安全性有很多不同说法,因此,笔者介绍了槟榔与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的流行病学调查、作用机制及槟榔急性毒性研究,以期全方位解读槟榔安全性问题,并为进一步研发槟榔产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食用槟榔加工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食用槟榔消费人数的增加,食用槟榔生产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其安全问题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几年来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风险评估现状、检测方法及其发展情况,并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工艺烘制的槟榔干果、改良烤炉烘烤槟榔干及食用槟榔片产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苯并芘是影响槟榔产品食品安全的主要因子,烘制方式对槟榔干果中苯并芘含量影响极大,传统黑果烤炉、传统青果烤炉烘制的槟榔干果中苯并芘含量严重超标,但不管哪种烘制方式的制成品中苯并芘含量均未超标;在槟榔产品还可以检出二氧化硫和亚硝酸盐,其含量均在中国相关控制标准内,还不足以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槟榔是我国亚热带及南部热带地区广泛食用的佳果,槟榔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槟榔中生物碱、黄酮、单宁、三萜和甾体类、多糖、脂肪酸、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及主要功能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槟榔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供一种与感官评价相比较更客观、准确的食用槟榔滋味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和感官评价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学的方法对8个企业12个不同品牌的槟榔产品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牌槟榔味觉指标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因子和聚类分析将样品分成三大类,每个聚类有其独特的滋味特点;结合电子舌和感官评价对比分析,除甜味以外,其余结果均一致;采用HPLC法测定食用槟榔中4种常用甜味剂,发现聚类3的4种甜味剂含量均最高,聚类1的甜蜜素和糖精钠含量高于聚类2的,三氯蔗糖含量低于聚类2的,安赛蜜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电子舌可以用来分析槟榔产品的滋味和聚类相似滋味的产品,但与感官评价结果相比,甜味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尼泊金乙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尼泊金丙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肉桂醛、癸酸单甘酯、月桂酸单甘酯、复配槟榔防腐剂进行槟榔保鲜对比应用。在槟榔中添加不同用量的以上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分别通过测试抑菌圈大小和存放过程中菌落总数来对比防霉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配槟榔防腐剂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单一的食品防腐剂,在生产环境良好状态下可满足槟榔常温下三个月以上的保质期要求,能够有效防止槟榔的长霉变质现象,且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湖南食用槟榔地方标准的规定,还不影响槟榔的特有风味和口感,可有效解决现有槟榔滥用防腐剂,保质期短,难以中长期流通的缺点,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实时直接分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DART-QTOF-MS)技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快速实现青果槟榔与烟果槟榔代谢物差异分析。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DART离子源电离效率的关键因素;结合Q-TOF MS以TOF MS和信息依赖采集模式分别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获得质谱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学软件建立有监督和无监督的判别模型并筛选差异化合物。采用MarkerView 1.3.1、PeakView软件及在线数据库对差异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在正负两种扫描模式下,DART离子源的最佳工作条件为:离子化温度500℃,样品传输速度0.2 mm/s。在此条件下发现两种食用槟榔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获得了25种差异化合物;烟果槟榔中有20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高于青果槟榔,有5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低于青果槟榔。结论 该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青果槟榔与烟果槟榔代谢物的差异性,可为食用槟榔的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本研究采用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食用槟榔中苯并芘的污染来源以及检测食用槟榔中苯并芘的前处理方法,归纳了几种常用的检测食品中苯并芘的仪器分析方法,指出目前已有的苯并芘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槟榔中苯并芘的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刘克全 《酿酒科技》2007,(4):131-132
HACCP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卫生管理体系,将其应用于保健酒生产过程中,可减少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它可将危害分析分解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评价其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方法,以提高保健酒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保健酒的关键控制点有:原材料中药材的质量、原材料的筛选加工、浸泡容器的清洗、过滤和包装等.(丹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以槟榔加工副产物为替代料栽培平菇,对平菇生长、子实体营养成分及物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以平菇一号为供试菌种,以菌丝体长速、长势为指标研究了槟榔副产物培养料水分含量、粒径大小和替代料比例对菌丝体生长阶段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粒径大小以及替代料含量代料栽培对平菇子实体发育的影响,以及槟榔加工副产物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的多酚、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物质转化规律。结果:以槟榔加工副产物为替代料栽培平菇时,平菇在不同配方培养料上均可正常生长。其中以槟榔核、槟榔蒂作为替代料,培养基质中最适水分含量分别为65%和70%,最适粒径大小为0.15~0.3 cm;出菇试验中,不同比例代料栽培的四种平菇子实体中,槟榔核50%替代组多酚、黄酮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1.05 mg/g和0.42 mg/g,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53.21%和133%。槟榔核30%替代组多糖含量最高,为42.01%,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77.10%。栽培后,槟榔蒂50%替代组培养料中黄酮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为86.70%;槟榔核50%替代组多酚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为46.99%。结论:本研究为槟榔加工副产物代料栽培平菇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槟榔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预处理和制炼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不断出现,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该文主要从提高油/粕质量、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出发,阐述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对槟榔鲜果、干果、成品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总结。在阐述槟榔深加工工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优化泡籽、发制工艺为主要研究方向,展望槟榔产品发展趋势及深加工工艺研究前景,为槟榔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开发提出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源头,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起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对乳酸菌生物特性和安全性能研究的深入,利用乳酸菌减少生产中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危害从而获得绿色食用农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当前,乳酸菌在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拮抗致病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去除、真菌毒素降解及果树病虫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中的应用发展和食用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同时提出了乳酸菌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低温肉制品加工过程卫生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低温熏煮香肠为例研究了低温肉制品加工全程的环境、设备、人员等的卫生状况,对加工原料、辅料以及各加工工序后的半成品、成品的细菌总数进行了跟踪测定,分析了加工全程的微生物消涨规律和污染来源,确定了卫生和质量控制环节,根据HACCP体系全程质量控制原则对关键控制点指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女性卫生用品、婴儿尿裤尿片、成人失禁用品等一次性卫生用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即弃产品。大健康环境下,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传统一次性卫生用品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其功能性和高质化的使用需求。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更新换代和功能化升级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基于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新原料、新结构、制备技术以及生产设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制备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