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发现从红藻坛紫菜中提取的多糖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坛紫菜多糖及其硫酸衍生物对两种突变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诱导的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作用,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均表现出明显地抑制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作用,明显地提高有丝分裂指数。其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多糖浓度为100 mg/L时,多糖表现出最大抑制效应或增强效应。同时,硫酸化衍生物表现出比原料多糖更优异的抗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分析表明坛紫菜多糖表现出的抗突变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表明硫酸基对于抗突变作用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坛紫菜多糖具有成为抗突变活性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蛹虫草多糖(CMPS)对环磷酰胺(CTX)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形成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探讨其抗突变作用.采用微核实验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技术,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显示:CMPS三个剂量组小鼠微核抑制率分别为29.75%、36.20%、44.48%,抑制率随剂量增多呈增加趋势,各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CMPS三个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6.7%±5.46%、20.8%±3.52%、18.1%±3.28%,畸变率随CMPS剂量增多呈下降趋势.蛹虫草多糖可降低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具有抗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3.
豌豆叶绿素抗突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小楠  汪家梨 《食品科学》1997,18(12):43-44
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探讨豌豆叶绿素的抗突变作用。结果:豌豆叶绿素能有效地抑制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PCE微核的发生;在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中,表现为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抑制作用,由此表明,豌豆叶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突变物质。  相似文献   

4.
龙须菜多糖抗突变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龙须菜多糖对小鼠抗突变作用的影响和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三氯乙酸除蛋白等制备龙须菜粗多糖。观察小鼠经口服该粗多糖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多糖对Fenton体系氧化产生的·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O2·的清除能力。结果该粗多糖在4g/kg剂量,对CP诱发的微核抑制率达89.8%、并能显著地抑制精子畸变(p<0.05);当1.1mg添加量时,对·OH的清除能力与同剂量苯甲酸接近;此外对O2·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结论龙须菜粗多糖有显著的抗突变能力且存在着量效关系;对体外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也有较强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灵芝水提取液抗突变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开发灵芝的保健功能 ,对灵芝水提取液的抗突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V79 HGPRT)试验对灵芝水提取液的抗突变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灵芝水提取液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细胞微核发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丝裂霉素诱导的中国仓鼠V79细胞的基因突变有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 ,中、高剂量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无明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 ,灵芝水提取液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分子量坛紫菜多糖的体内抗氧化活性,为低值坛紫菜开发利用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超滤法将坛紫菜粗多糖进行分离,通过4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得到5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对其中体外活性较好的坛紫菜多糖PPⅡ和PPⅣ进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衰老模型组小鼠在连续注射D-半乳糖60 d后,肝脏组织、脑组织和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显著下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该试验中的衰老模型建立成功。PPⅡ和PPⅣ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显著提高肝脏组织、脑组织和血液中SOD活力、GSH-Px活力和CAT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PPⅣ组大部分抗氧化指标明显优于PPⅡ,研究结果将对坛紫菜的深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芳亮  高杨  刘莹  杨新源  王锐 《食品科学》2011,32(19):217-219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WPHL)的抗突变作用,本实验通过微核实验、精子畸变实验和彗星实验观察WPHL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肝细胞DNA损伤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PHL 在50mg/(kg ·d)剂量时,对CP诱发的微核(P<0.05)和精子畸变(P<0.05)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显著减小肝脏彗星细胞的数量和缩短彗星细胞尾巴的长度(P<0.05)。说明有显著的抗突变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棘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沙棘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沙棘多糖总还原能力;制备5%小鼠肝脏匀浆,通过模拟建立体外小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模型、CCl4体外诱导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模型、H2O2体外诱导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模型、Fe2+-VC 体外诱导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模型,利用TBA显色法,观察沙棘多糖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沙棘多糖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55、1.23、8.31 mg/mL,其浓度为2 mg/mL时,还原能力稍高于同浓度VC。沙棘多糖对小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及CCl4、H2O2、Fe2+-VC所诱导的肝脏脂质过氧化均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10、1.59、9.13、1.39 mg/mL。结论:沙棘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乌龙茶多糖进行硫酸化和乙酰化的化学修饰。探讨不同的结构修饰对乌龙茶多糖理化性质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乌龙茶多糖进行硫酸化和乙酰化,应用红外、紫外光谱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对两种衍生化的多糖和未衍生化的多糖进行结构分析。为检测乌龙茶多糖的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溶解度变化的检测。通过还原力实验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试验模型研究比较乌龙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证实了在衍生化多糖中硫酸基和乙酰基的存在。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与未衍生化的乌龙茶多糖相比,乙酰化的多糖平面图由圆棒形变成长棒形。硫酸化多糖的平面图呈大小不一的圆岛状,高度图显示尺寸分布较窄。经过乙酰化和硫酸化衍生后的样品,溶解性明显改善。活性分析显示在铁还原力模型实验下,乙酰化后的多糖活性明显升高。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实验中,硫酸化后多糖的抑制能力极显著增强(P0.01)。结论对多糖进行衍生化有利于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藻液对环磷酰胺诱变因子的抗诱变作用.方法:采用作为模型生物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变化和染色体畸变技术.结果:表明螺旋藻提取液可明显抑制环磷酰胺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形成,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用各剂量螺旋藻液处理后,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低于相应的阳性对照组.并且螺旋藻液低于1g/L时,抑制细胞中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形成与螺旋藻液的剂量呈明显的剂量关系.结论:适当剂量的螺旋藻液对环磷酰胺诱变因子的诱变作用呈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条斑紫菜中提取条斑紫菜多糖,对其总糖质量分数、蛋白质量分数、3,6-内醚半乳糖质量分数、硫酸基质量分数、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并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体外血管生成模型,研究条斑紫菜多糖对HUVECs的血管生成活性以及作用机制。采用噻唑蓝法测定条斑紫菜多糖对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黏附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其细胞黏附和细胞迁移能力,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的管腔形成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多糖处理的HUVECs中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特异性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探究其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多糖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7.48±2.62)%,蛋白质量分数为(3.24±0.58)%,3,6-内醚半乳糖质量分数为(20.30±1...  相似文献   

12.
王宝琴  徐泽平  杨传伦 《食品科学》2010,31(17):368-372
目的:对灰树花菌株GF-932 发酵菌丝体β- 葡聚糖的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及评价。方法:采用最大限量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通过微生物回复突变实验(Ames 实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考察其致突变性;通过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考察其生殖毒性;通过大鼠30d 喂养实验进行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和生化等指标测定。结果:灰树花菌丝体β- 葡聚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 大于20g/kg bw;灰树花菌丝体β- 葡聚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回复突变实验结果为阴性;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无致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也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大鼠30d 喂养实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各实验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结论:灰树花菌株GF-932 发酵菌丝体β- 葡聚糖属实际无毒物质,无遗传毒性作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superposition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duced (photodamage) aging process is photoaging. Antioxidant peptides derived from Pinctada fucata protein as raw materials were smeared the back of light-aging. The effect of antioxidant peptides on wrinkle generating, skin restoration capacity after pulled up and measure the active of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hydroxyprolin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lipid peroxidation by kit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UVB-irradiated skin that the mitotic index of basal cells, the thickness ratio of the epidermis and dermis, fibroblast count, density of collagen fibers and volume density of dermal microvasculatur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ntioxidant peptides had slowed down the progress of wrinkles formation and skin elasticity deceasing induced by acute irradiation of UVB. It also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the speed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activity of SOD, GSH-Px, hydroxyprodline and CAT.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derived antioxidant peptides could reduce the thickness ratio of the dermis and epidermis and increase the mitotic index of basal cells, fibroblast count, density of collagen fibers and volume density of dermal microvascular, these outcomes confirmed the protective role of antioxidant peptides in the process of photoaging.  相似文献   

14.
对所筛选的一株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杜仲内生球毛壳菌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小鼠红细胞溶血氧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内生球毛壳菌的发酵液提取物对小鼠肝、肾、心和脾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随着发酵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1mg/ml 发酵提取物对小鼠心和脾两种组织脂质自发过氧化的抑制率分别为71.55% 和71.68%,对H2O2 诱导的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达到92.50%;0.3mg/ml 的发酵提取物对小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的抑制率为68.48%,对H2O2 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效果则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0.75mg/ml 浓度的抑制率达到96.12%。结论:杜仲内生球毛壳菌发酵液提取物在体外有较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通过降低氧化溶血而保护红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柠檬酸三钠-三氯化铁法合成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Ⅲ)配合物,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含铁量为18.1%,表明Fe3+与水溶性大豆多糖基本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在pH值1~14内不沉淀。对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水溶性大豆多糖与铁配合后,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盐的清除活性及对脂质抗氧化的活性均比水溶性大豆多糖好。在浓度为10 mg/mL时,水溶性大豆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6.0%,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53.9%,对脂质体氧化的抑制率为34.9%,而相同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Ⅲ)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9.6%,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67.5%,对脂质体氧化的抑制率为77.9%。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酶解法(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提取刺参多糖(Stichopus japonicus polysaccharides,SJP),以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并研究其清除活性氧保护线粒体的作用机制。以Fe~(2+)-Vit C系统诱发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以丙二醛(MDA)为指标测定SJP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测定SJP的还原力及其对Fe~(2+)的螯合作用;以H_2O_2-Fe~(2+)体系为羟自由基(·OH)生成系统,测定SJP清除·OH的能力;用滴定法测定SJP清除过氧化氢(H_2O_2)的能力;用氮蓝四唑(NBT)法测定SJP清除超氧阴离子(O_2·~-)的能力。研究表明:SJP可抑制MDA生成;SJP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和较弱的Fe~(2+)螯合作用;另外,SJP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明显清除·OH、H_2O_2和O_2·~-。SJP能通过抗氧化、清除活性氧(ROS)来保护线粒体,具有保护机体的功效,这是SJP保护线粒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总还原力最高发酵时间15d和ORAC最高发酵时间60d大米鲊海椒为样品,研究大米鲊海椒DPPH·清除率、BSA氧化抑制率、红细胞溶血和对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15d样品DPPH·清除率优于发酵60d样品;发酵15d样品对蛋白质氧化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发酵60d有潜在促BSA氧化的作用;发酵15d和60d样品均有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和较好的抗细胞溶血作用,且发酵15d样品优于发酵60d样品;相关分析显示样品总酚含量与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显著正相关(P0.01),与抑制BSA氧化和细胞溶血负相关。表明单独用化学抗氧化方法评价食物抗氧化能力不太全面,在化学抗氧化研究基础上,结合对红细胞溶血以及对蛋白质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能更客观判断食物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浓硫酸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平菇多糖硫酸化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FT-IR光谱仪对平菇多糖和平菇多糖硫酸酯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测定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探索了平菇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平菇多糖硫酸酯制备优化工艺条件为平菇多糖1.00g,浓硫酸加入量10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90min,该条件下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为0.48。FT-IR光谱分析证明硫酸基与平菇多糖形成了平菇多糖硫酸酯。平菇多糖硫酸酯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半数清除率)分别是0.816,1.882,1.611mg/mL;平菇多糖硫酸酯的还原力和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力均优于平菇多糖。说明平菇多糖经硫酸酯化后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以沙棘果皮渣黄酮为受试物,经口染毒针对ICR小鼠做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变实验,对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及初步遗传毒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经口染毒最大耐受量(MTD)为24g/kg(>15g/kg),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分级为无毒级;在MTD以下分设高(8g/kg)、中(4g/kg)、低(2g/kg)三个剂量组考察受试物的遗传毒性,实验结果为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以及小鼠精子畸变率均未发现增高,表明受试物不能导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不会诱发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产生,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otential antioxidant property of polysaccharide-enriched extracts from the natural fungal sclerotia and the cultured mycelia in submerged fermentation of Inonotus obliquus was evaluated using three antioxidant assays. The extracts from both the natural sclerotia and cultured mycelia including extra- and intra-cellular extracts were effective in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s,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 and in inhibiting lipid peroxidation. The content and type of polysaccharide present in the extracts from the natural sclerotia and the cultured mycelia were different. Both the extra- and intra-cellular extracts from the mycelia of I. obliquus with a higher polysaccharide content demonstrated a stronger free radical scavenger activity against hydroxyl radical and a greater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shown as much lower IC50 values, than those from the natural sclero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