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立并优化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川菜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方法。样品萃取选择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固相微萃取头,50℃顶空萃取40 min。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种不同味型川菜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酯类、酸类、酚类、醚类、酮类、醇类、烃类等7类36种化合物。该方法适用于川菜中多种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为研究川菜菜肴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实验建立并优化了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不同杀菌方式制得的酱卤肉制品中风味成分的研究方法。样品中风味成分的萃取选择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为固相微萃取头,50℃顶空萃取40min。通过GC-MS对4种不同杀菌方式酱卤肉制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醇类、醛类、酮类、烃类、酯类、杂环类、醚类、酚类8类49种化合物。该方法具有萃取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酱卤肉制品中多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为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对酱卤肉制品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测定豆浆的挥发性成分,对影响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关键因素盐离子浓度、搅拌速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进行分析,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豆浆挥发性成分最优条件为5 m L豆浆中加入0.5 g Na Cl,使用DVB/CAR/PDMS-50/30μm萃取头,搅拌速度600 r/min,搅拌的同时进行吸附作用,萃取温度40℃条件下顶空吸附30 min,然后在250℃的GC进样口解析9 min。在该萃取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能够从研究用的豆浆中萃取到23种挥发性成分,醛类10种、醇类5种、酮类3种、呋喃2种,酯类1种、其他类2种,占峰面积总和的90.48%。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组成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总峰个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优化萃取条件,并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对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1)顶空固相微萃取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纤维萃取头50/30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26.5 min,解吸时间2.6 min。(2)在最佳条件下茉莉加香颗粒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成分,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7.97%,其中酯类16种,烯烃类21种,烷烃类7种,醛酮类3种,酚类1种,醇类2种,其他类11种,为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籽粒及其芯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市售的鲜甜玉米及其玉米芯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以甜玉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中相对含量较多的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在一定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下,对其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萃取条件为:样品在萃取瓶中于60℃预热35 min,采用以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涂层的萃取头在60℃下萃取35 min。结果表明,本试验在玉米中共检测鉴定出24种挥发性物质、在玉米芯中共检测鉴定出2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与甜玉米气味相关的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80~140的C4~C9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酯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类、烃类物质,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鲜甜玉米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并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法国、英国两地产万寿菊花挥发性成分。以万寿菊花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参考指数,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min,并在最佳条件下处理万寿菊花检测挥发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法国、英国产万寿菊花中各鉴定出42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烯烃类、酮类、酯类、醇类、醛类、醚类等化合物,该方法前处理简洁方便、准确可靠,可适用于万寿菊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同时该研究结果为万寿菊花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三种不同的模拟液体食品香精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液体食品香精挥发性成分顶空-单液滴冷凝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在顶空-单液滴微萃取的基础上,不用萃取溶剂,而是将冷冻的微量进样针扎入样品瓶顶空,通过顶空挥发性成分在针壁上的不断冷凝形成液滴来提取液体食品香精挥发性成分,然后将微量进样针从顶空瓶中拔出,进入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目标香料全部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8.
SPME-GC-MS法分析猪肉味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 - MS法分析了制备的猪肉香精中的香气成分,摸索了最佳的萃取条件和GC - MS分析条件,鉴定出了猪肉香精中的主要香气成分.首先用三种萃取头对制备的猪肉味香精中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结合GC - MS分析图谱选取一个适合的萃取头;再做直接萃取和顶空萃取两种萃取方式进行对比,选择一个较好的萃取方式.发现选用75μm (Carboxen/PDMS)的萃取头采用顶空萃取的方式对萃取本猪肉味香精香气成分效果最佳.最后通过GC - MS分析萃取的猪肉香精的挥发性成分,得出了较好的GC - MS分析条件,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为呋喃类、醛类、烃类、酮类、噻吩、噻唑类等重要肉味化合物,其中醛类和呋喃类最多,是形成猪肉风味的主要成分.最后对制备的猪肉味香精用SPME法提取香气成分,进行GC - MS分析制备的猪肉味香精,鉴定出4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为呋喃类、醛类、烃类、酮类、噻吩、噻唑类等重要肉味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油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微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等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固相萃取头30/50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3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GC-MS鉴定出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少量酸、酯类物质及杂环类等多种组分,其中烃类含量最高;3-辛酮、苯乙酮、苯乙醛、苯乙醇、以及十九烷、二十一烷等烷烃类化合物仅在霉变油菜籽中检出。结论该方法可较好地区分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  相似文献   

10.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油菜籽中 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 技术对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油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微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等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 技术对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固相萃取头30/50 μm DVB/CAR/PDMS,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3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GC-MS鉴定出油菜籽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少量酸、酯类物质及杂环类等多种组分,其中烃类含量最高; 3-辛酮、苯乙酮、苯乙醛、苯乙醇、以及十九烷 、二十一烷等烷烃类化合物仅在霉变油菜籽中检出。结论 该方法可较好区分正常油菜籽与霉变油菜籽。  相似文献   

11.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20g。稻谷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其中含量最高是己醛,平均为13.31%;其次为壬醛,平均为7.93%。  相似文献   

12.
杏仁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超临界萃取的杏仁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CAR/DVB/PDMS萃取头,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40min,经质谱数据库检索,共检索出34种成分,其中,苯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8.28%。  相似文献   

13.
曾绍东  吴建中  欧仕益  金君 《食品科学》2010,31(18):342-346
采用顶空- 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对罗非鱼蛋白酶酶解液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样品中添加30g/100mL 氯化钠,采用以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乙烯基苯(PDMS/DVB)为涂层的萃取头在60℃条件下搅拌萃取40min。实验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与罗非鱼酶解液气味相关的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80~200的C6~C9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醇类和含氮类物质,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酶解液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14.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对分析武夷肉桂香气成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武夷肉桂的挥发性成分的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表征其挥发性成分。首先优化HS-SPME的萃取条件,其最优萃取条件为: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50 min,NaCl添加量30%。在此条件下共检出84种挥发性成分;再通过SDE法提取到40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共同检出的成分有26种,对酯类的萃取效率相当。HS-SPME在提取杂环类化合物、中、低沸点脂肪族醇类、烯烃类、酮类的效率高于SDE;而SDE更有利于萃取沸点较高的醇类、酸类和酚类等成分。结论:分析武夷肉桂的香气成分应结合HS-SPME和SDE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一款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并考察验证其在传统川菜鱼香肉丝香气分析中的能力。方法 将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与传统顶空进样瓶对比, 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分析鱼香肉丝的香气组分。结果 本研究从鱼香肉丝中共分析鉴定出125种挥发性化合物, 包括23种含硫化合物、18种杂环化合物、16种醛类、12种醇类、9种酮类、9种羧酸类化合物等。两种取样装置得到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有24种挥发性物质仅可通过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检出, 63种化合物经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检测的峰面积显著高于传统顶空进样瓶组(P<0.05), 且近80%挥发性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传统顶空进样瓶组。结论 本研究表明含硫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对鱼香肉丝香气有重要潜在贡献, 新型顶空固相萃取罐密闭性可靠, 整体效果优于传统顶空进样瓶。本研究为鱼香肉丝等传统中式菜肴的香气分析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白酒酒醅的微量挥发性成分。研究不同型号萃取头、水浴温度、超声波萃取时间、以及样品萃取量对微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65μm PDMS/DVB萃取头、水浴温度60℃、不超声萃取、酒醅用量10g。该方法在酒醅整个发酵过程中共检出105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得到发酵过程中微量挥发性物质种类的个数和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炒制、低温烤制和高温烤制3种烹制方式香菇的挥发性成分和嗅觉感官特性进行研究.香菇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进行测定,挥发性成分与感官特征的关联以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低温烤制的风味成分与高温烤制和炒制存在较大差异,低温烤制香菇中的含硫类、烷烃类、酯类挥发性成分高于高温烤制和炒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大蒜挥发性成分分析前处理方法,以新鲜大蒜和市售的糖醋蒜为材料,分别采用顶空取样和固相微萃取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集方法检出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不同,顶空取样检测出新鲜大蒜和糖醋蒜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以及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都较高;两种方法分别检出新鲜大蒜和糖醋蒜的共有含硫化合物分别为11种和6种。相对固相微萃取,顶空取样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大蒜及其加工品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烟用香精挥发性成分的SHS与SPME采样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分别采用静态顶空仪和固相微萃取两种方法对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这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化学成分、重复性和灵敏度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大多为烯烃类、酯类和醇类等,且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良好的重复性以及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样品非破坏性等优点,适合于香精的剖析定性。  相似文献   

20.
测定麻婆豆腐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对中式菜肴风味稳定及工业化生产有重要贡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实验室自制麻婆豆腐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对萃取头、预热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萃取条件:采用65μm PDMS/DVB的纤维萃取头,60℃预热30 min,萃取30 min。通过GC-MS检测,在麻婆豆腐中一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共74种,主要包括烷烯烃类、醇类、醛类、脂类等化合物。含量较多的物质有:萜品油烯、左旋-beta-蒎烯、月桂烯、3-蒈烯、b-侧柏烯、(-)-柠檬烯等。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质联用技术能很好的用来分析麻婆豆腐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且样品萃取条件的不同对麻婆豆腐风味成分的准确测定具有一定影响;不同种类的麻婆豆腐的在感官评鉴上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