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贻贝多糖和人参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多糖在肠灌流液中的含量。结果贻贝多糖在十二指肠段全部降解,在空肠段的降解百分率为40.33%±15.65%,在回肠和结肠部位,贻贝多糖降解百分率较低,分别为0.70%±0.49%和0.30%±0.14%。人参多糖在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降解,其中,回肠部位的降解百分率较大,为52.41%±13.14%,结肠部位降解较少,仅为0.68%±0.54%。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25.19%±17.02%和33.04±15.26%。结论贻贝多糖及人参多糖均可在肠道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莱菔子水提液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莱菔子水提液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未加胃蛋白酶人工胃液、人工胃液和未加胰酶人工肠液、人工肠液中不同时间的峰面积,计算各自质量浓度及平均剩余百分率。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人工胃液中比在人工肠液中稳定,在未加胰酶人工肠液中最不稳定;其次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两种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相差较小,在两种人工肠液中相差较大。结论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人工胃肠液中剩余百分率均大于70%,性质较稳定,为其吸收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的三氯生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消化动力学。结果表明,三氯生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反应3 h后均不能被完全消化,低、中、高初始质量浓度的三氯生在胃液中的最终残留率分别为17.40%、32.02%和39.54%,在肠液中的最终残留率分别为33.32%、43.10%和51.26%。三氯生在模拟胃液中的消化率高于肠液,且消化过程与进入人体的初始质量浓度相关,低初始质量浓度组的消化率最高,高质量浓度组的最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三氯生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降解过程和降解速率,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三氯生在胃肠液中的消化特征呈现先快后慢,后期趋于稳定的状态。总体上,三氯生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较难被完全消化。  相似文献   

4.
肠溶包衣乳糖酶纳米微囊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在胃和肠液中对乳糖酶具有保护作用的口服制剂。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肠溶包衣乳糖酶纳米微囊,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评价;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影响乳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策略;对微囊化的乳糖酶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超声强度越大,活性损失越多;在二氯甲烷中引入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复乳化采用高压均质,有利于保护乳糖酶的活性。在内水相添加牛血清白蛋白、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400等保护剂,可有效提高乳糖酶的活性。制备的肠溶包衣乳糖酶纳米微囊在人工胃液中2h乳糖酶剩余活性为88.97%,在含胰酶的人工肠液中6h,其活性保留可达95%以上,有望成为乳糖酶口服制剂的有效剂型。  相似文献   

5.
以龙井粗老茶叶为材料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茶多糖,探讨茶多糖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粗茶粉经水提醇沉、脱色、除蛋白处理后,依次用不同浓度酒精沉淀,获得抗氧化效果好且得率高的组分TPS70,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检测经15,30,45,60,150 min胃酸及胃酶作用时还原糖与分子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茶多糖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随胃酸与胃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还原糖的量不断缓慢增加。HPLC结果显示,作用15 min时出现小分子糖,作用150 min时大分子茶多糖降解产生稳定的多糖片段与小分子的寡糖片段,表明茶多糖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作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产生还原糖和寡糖片段。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多糖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得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CNSLN),比较游离药姜黄素(Curcumin,CRM)和CNSLN的在体肠中吸收情况。选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SPIP),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CRM和CNSLN通过肠液后CRM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到CNSLN成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20.7±5.4)nm,平均Zeta电位为(-41.90±1.81)m V,平均包封率为(91.12±0.42)%。游离CRM和CNSLN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4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率(Peff)和百分吸收率(W)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NSLN比游离CRM均提高了2倍以上,且CNSLN的最大吸收部位在结肠。在体肠吸收结果显示,CNSLN的肠吸收比游离CRM高,CNSLN能明显的提高大鼠对游离CRM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外人工胃液肠水解黑木耳多糖片段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小鼠消化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依次采用碱提醇沉,脱蛋白,人工胃肠液水解,透析,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100)得到5种黑木耳多糖组分(AAPF-1,AAPF-2,AAPF-3,AAPF-4,AAPF-5),利用体外OH·和DPPH·清除率和线虫H2O2抗性实验分析5种多糖的活性。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黑木耳多糖获得AAPF-1-Tyr-FITC,追踪其在小鼠胃肠道内24 h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种黑木耳多糖组分中,AAPF-1(0.4 mg/m L)对OH·与DPPH·清除率均为最高,分别达68.54%与42.18%,并在60~150 min内均可显著延长线虫寿命。AAPF-1经胃很快排空到小肠,在小鼠小肠基本不吸收,而在大肠中的存留时间在24 h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简称转GL基因水稻)为材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研究转GL基因水稻蛋白的消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g/L的总蛋白在胃液中2min内完全消化,质量浓度为2g/L的总蛋白在肠液中15s~2min内完全消化;而以5倍于国标规定的质量浓度进行消化时,总蛋白在模拟胃液中60min仍可观察到未降解片段,在模拟肠液中2min内则全部消化;两步法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胃液中极难降解的蛋白片段在经肠液作用5min后,完全被降解。本研究表明,转GL基因水稻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不具有消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免疫磁珠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肠液对纳豆激酶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模拟人体胃液、肠液中的生理过程,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 对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2种形态的纳豆激酶进行纤溶活性研究。结果 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在人工胃液处理5 h左右时, 活性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28%和35%, 说明2种状态的酶在酸性的胃液中都不稳定, 大部分活性丧失; 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在人工胃液处理4 h后, 再用人工肠液处理 5 h, 活性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89%和91%; 说明在人工肠液中2种状态的酶都较稳定, 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结论 为避免胃酸的破坏作用, 建议将纳豆激酶制成肠溶性的产品服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富含纤溶酶豆豉冻干粉口服的抗血栓作用,以豆豉冻干粉提取液酶活的变化测定模拟胃肠液对该冻干粉的影响,以血块的溶解率测定冻干粉的体外抗血栓作用,并初步确定其中的抗血栓物质。同时还测定了该冻干粉连续灌胃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冻干粉受模拟胃液影响较大,酶活残留56·21%,在模拟肠液中较稳定,残留酶活大于82·86%。5%豆豉冻干粉提取液对血块的溶解率达40·84%±3·76%,而经热处理的提取液仅为12·48%±2·43%。该冻干粉能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无影响。因此,富含纤溶酶豆豉冻干粉宜制成肠溶制剂,具有体内外抗血栓作用,其抗血栓物质主要为豆豉纤溶酶。  相似文献   

11.
抗性淀粉体外消化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消化模拟方法,研究了抗性淀粉在人工胃肠液和大肠液中的消化吸收情况,并用原淀粉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和原淀粉在生理盐水中均没有被分解,生理盐水对抗性淀粉的消化毫无影响。与对照组原淀粉相比,抗性淀粉在人工胃液(pH3、pH4、pH5)和人工肠液(pH6.8)中变化很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抗性淀粉不起消化作用。抗性淀粉在大肠液中有明显的失重,说明大肠液对抗性淀粉有影响,抗性淀粉能够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或部分发酵。从而说明抗性淀粉不能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牛乳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以ACE抑制活性为指征,LC-MS/MS确定水解物肽谱,并采用大鼠肠道模型对其吸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为人工胃液消化、人工肠液消化、胃肠联合消化三种消化方式的水解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单胃和单肠消化的ACE抑制率均随水解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随后逐渐降低,而胃肠联合的ACE抑制率则是先降低再增加,胃肠联合消化产生水解度最高为25.51%,其ACE抑制率在2 h时达到最高值为68.03%;LC-MS/MS测定消化液的肽谱,分析得出模拟消化后可能产生的ACE抑制肽有IPP、RYLGY、LHLPLP、AYFYPEL、RPKHPIKHQ及WQVLPNAVPAK;使用FITC标记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都表明FITC-酪蛋白经过胃肠消化后荧光标记稳定存在,且水解物的分子量在5 ku以下;大鼠肠道吸收模型发现标记后的牛乳酪蛋白经模拟消化后在肠道吸收率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吸收空肠吸收回肠吸收结肠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多廿烷醇在胃肠道系统及整体动物的吸收和代谢情况,本文分别利用单相静态胃肠模拟系统、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及整体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多廿烷醇能在单相静态胃肠模拟系统中被代谢成C12:0、C16:0和C18:0三种饱和脂肪酸,人工肠液比人工胃液多降解42%的多廿烷醇并转化成饱和脂肪酸;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实验中,多廿烷醇Papp值为7.02×10-2 cm/min,其易被大鼠肠道吸收,且在肠道中可被代谢成饱和脂肪酸和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小鼠整体动物实验中,100 mg/kg多廿烷醇灌胃1、4、12 h后检测烷醇和脂肪酸,发现多廿烷醇能以原型进入机体,也能通过肠道代谢成脂肪酸进入机体,影响血清脂肪酸水平,使动物血清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增加。本实验揭示,多廿烷醇可在胃肠道代谢,并以烷醇原型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进入机体,影响了机体脂肪酸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血脂调节功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茯苓渣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茯苓多糖,研究其单糖组成及抗癌、抗炎症因子及免疫活性,为开发茯苓多糖相关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水提茯苓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采用CCK-8法对水提茯苓多糖进行抗肿瘤及免疫活性研究。结果:水提茯苓多糖的多糖含量为76%,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7:0.079:0.018;对胃癌细胞、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最优(IC50=1096 μg/mL),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结论:水提茯苓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癌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液,分别对金钗石斛超微/普通粉、水/醇提物、粗石斛碱和多糖进行实验,探究实 验组模拟消化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实验测定石斛碱、多糖溶出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3,5-二硝基水杨酸法 和阴离子色谱对多糖消化产物的分子质量、还原糖质量浓度和单糖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 多酚类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消化组中石斛碱溶出率不断增大,超微粉肠道消化液组溶出率最高达 (21.46±0.52)%,粗石斛碱消化液最低为(8.74±0.50)%;水提物组多糖溶出率高,在口腔和胃消化液中,超 微粉多糖溶出率比普通粉高;肠道消化液中的情况与之相反;多糖在消化过程中分子质量降低,还原糖质量浓度上 升,无单糖检出;多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普遍在模拟胃液中升高,在模拟肠液中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多糖(Dendrobium huoshanense polysaccharide,DHP)的小鼠肠黏膜免疫调节活性以及在小肠内的吸收分布。方法:通过溴化氰活化法对DHP进行荧光标记,检测荧光标记前后的肠黏膜免疫调节活性;通过口服和离体小肠培养以及Peyer’s结细胞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HP在小肠内的吸收分布以及与Peyer’s结细胞的结合。结果:DHP在质量浓度为25、50、100 μg/mL和200 μg/mL时,其肠黏膜免疫调节活性分别提高到对照组的112.8%、131.1%、137.6%和160.5%,荧光标记不改变DHP肠黏膜免疫活性;DHP在体内和体外均可被小肠吸收,分布于肠黏膜固有层内,并可与Peyer’s结内细胞结合。结论:DHP具有肠黏膜免疫调节活性,可以通过Peyer’s结细胞被小肠吸收,并分布于固有层内。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生姜皮多糖与硫酸锌结合,以螯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生姜皮多糖锌和硫酸锌的消化与吸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生姜皮多糖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25 min,反应pH8,多糖与锌质量比24: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可达98.53%±0.31%,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锌含量为21.17±0.25 mg/g。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研究表明:生姜皮多糖锌在胃肠液中溶解率相对稳定,胃液对生姜皮多糖锌的溶解率影响较小,肠液中生姜皮多糖锌的溶解率和透析率均高于硫酸锌。综上,生姜皮多糖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物接受率,可作为一种新型锌补充剂。  相似文献   

18.
梅光明  李孚杰  沈思  黄文 《食品科学》2007,28(10):278-283
以茯苓为原料,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比较茯苓与茯苓边角料中碱溶性多糖分布水平和结构差异;并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茯苓多糖和茯苓粉进行微细化处理,比较处理前后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4℃条件下,料液比为1:40时,采用浓度为0.75mol/L的碱溶液提取8h为茯苓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茯苓块中的多糖含量最高,茯苓加工边角料亦可作为多糖加工较好的原材料;较未处理的茯苓多糖粉和茯苓粉,经超微细化处理后,其理化性质有一定变化,更有利于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肠溶片的制备工艺和处方,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并制定该剂型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模拟服药后该剂型在胃肠道中的生理释药过程,用3种不同p H值溶液作为释放介质,在其最大吸收波长263 nm处检测盐酸小檗碱的吸收度,并根据特定时间的药物吸收计算出累计释放度。结果药片在人工胃液、pH 6.8人工肠液不释药;在pH 7.8人工结肠液中,释放度高于标示量的70%。结论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肠溶片的体外释放度检测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