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良姜中提取纯化得到高良姜素、山奈素、山奈酚和槲皮素,以该4种黄酮化合物为原料,对比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及其对6种食源性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抗氧化方面,槲皮素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山奈酚和山奈素次之,高良姜素最低,但高良姜素在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中活性与山奈酚和山奈素相似。在抑菌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4种黄酮化合物较为敏感,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槲皮素较为敏感(MIC值分别为1.25,2.50mg/mL,MBC值均为2.5mg/mL);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和绿脓杆菌对4种化合物敏感性低,抑菌活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叶中,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血糖和抑制炎症等功效.大量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和生理功能的发挥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从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参与代谢的微生物种类及产物,代谢酶的种类和活性等方面阐述黄酮化合物与肠道菌群间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比较高原雪菊与平原雪菊类黄酮化合物成分差异,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雪菊头状花序的类黄酮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依据UPLC-QTOF-MS 矩阵中的保留时间、质荷比及碎片离子对雪菊中的黄酮类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比较高原雪菊与平原雪菊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昆仑雪菊中共分析鉴定出204个黄酮类成分,PCA 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产地样本的黄酮类化合物差异明显,通过 OPLS-DA 筛选出4,4""-二甲氧基查耳酮、棕矢车菊素、7,4""-二羟基黄酮和槲皮素等15种差异表达的黄酮类代谢物,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平原雪菊中含量较高,9种黄酮类化合物在高原雪菊中含量较高。通过对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类黄酮生物合成(Flavonoid biosynthesis)、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Flavone and flavonol biosynthesis)、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异黄酮生物合成(Isoflavonoid biosynthesis)和苯丙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phenylpropanoids)等6条代谢途径显著差异。结论:昆仑雪菊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多样且含量丰富,其含量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昆仑雪菊具有显著药用价值的物质基础,且不同产地雪菊含有特有的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检测特定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雪菊产地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选择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且分子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的3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黄酮),通过碘量法比较它们对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抑制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化合物对NDM-1的理论结合能力,建立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碘量法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黄酮化合物对NDM-1抑制活性差异表现为染料木黄酮木犀草素槲皮素,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由此,3种化合物抑制NDM-1的构效关系为:B环处于C环3位(染料木黄酮),是抑制NDM-1的相对优势结构;而C环3位羟基(槲皮素)对抑制NDM-1活性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AutoDock 4.2分子对接软件对20种小分子单糖及其类似物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分子模拟对接研究,分析对接结合自由能与实验所得IC50的关系,并根据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优化改造抑制剂分子结构。结果显示:α-葡萄糖苷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Asp542、Asp443、His600、Asp327和Arg526是化合物与酶形成氢键作用的重要位点。分别将糖环上的O原子替换为N和C原子后,前者的对接结合自由能变得更小,配体与受体结合得更好。对井冈霉胺的分子结构改造后的对接结果显示,六元环上的N原子和环上存在—NH2取代基在分子与α-葡萄糖苷酶对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可为今后高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和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玉峰  付诗尧  金露  李云虹  张英   《中国食品学报》2019,19(10):315-330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对形体和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外,它还能引起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众多慢性疾病。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大类普遍存在于人类膳食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现实的消脂减肥作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肥胖的特点及其与慢性炎症的关系,黄酮的结构及来源,黄酮体内代谢和消脂减肥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膳食黄酮为主要功能成分的消脂减肥类产品的研发建议,以期为日益庞大的肥胖及超重群体提供精准膳食干预的食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皮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性。通过测定陈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及主要抗氧化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川陈皮素,研究了陈皮黄酮类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及抑制有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陈皮提取物中川陈皮素含量为0.134%,陈皮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其总抗氧化能力、抑制有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与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浓度有很强的量效关系,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丁丽娜  邱亦亦  束彤  阮晖 《食品科学》2019,40(18):273-28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获得沙棘果油,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Peakview色谱工作站拟合、二级质谱解析和紫外光谱及质谱数据比对,确定有关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共鉴定出沙棘果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含有1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8?种黄酮醇苷元及黄酮醇苷,3?种二氢黄酮醇苷元及二氢黄酮醇苷,5?种黄酮苷元及黄酮苷,1?种二氢黄酮苷元和1?种黄烷醇苷,其中芹菜素-6-C-葡萄糖苷-8-C-木糖苷、儿茶素-7-吡喃葡萄糖苷、苜蓿素、紫罗兰素、刺槐黄素这5?种黄酮首次被发现存在于沙棘中。  相似文献   

9.
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主要研究玉米须黄酮的组成成分。采用颜色反应、薄层层析与紫外扫描光谱三种方法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颜色反应显示玉米须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层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紫外扫描结果显示,玉米须黄酮类物质主要为黄酮及异黄酮,且黄酮结构中5位和7位有羟基,B环上有3'-羟基、4'-羟基。实验结果说明,玉米须黄酮的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  相似文献   

10.
液质联用分离测定山西苦荞黄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液质联用仪对山西苦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山西灵丘地区产的苦荞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主;并分离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六取代黄酮(万寿菊素-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芸香糖葡萄糖苷,芦丁、槲皮素和槲皮素-3-双鼠李糖苷,其中六取代黄酮(万寿菊素-葡萄糖醛酸苷)和槲皮素-3-双鼠李糖苷为首次发现;并测定出这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03%、5.05%、63.23%、4.19%和6.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