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凝聚法麻油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以明胶与壳聚糖为壁材,小磨麻油为芯材,用复凝聚法制备明胶-壳聚糖微胶囊。并考察系统浓度、pH值、乳化速度、交联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确定了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成囊条件为:明胶与壳聚糖的比例为4:1、乳化速度为6000r/min、系统浓度为1%~2%、复凝聚的pH值为6.0~6.4、交联时间为60~90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凝聚法研究牡丹籽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质量2 g下,阿拉伯胶与明胶质量比1∶1、囊材与牡丹籽油质量比1∶0. 2、固化剂用量5 m L、乳化剪切速度4 000 r/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微囊包封率为99. 5%;牡丹籽油微囊大小适当,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 28μm,粒径在38μm以下的占98. 06%; Zeta电位为-19. 1 m 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的吸收峰弱于牡丹籽油的,表明囊芯被很好地包裹; DSC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在63℃左右出现尖锐吸热峰,达到相变温度,热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明胶为囊材,乳化法制备了免疫球蛋白明胶微囊,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每lg明胶中加入免疫球蛋白4mg,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5min,转速300r/min。此外,研究了该微囊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罂粟籽油的稳定性,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罂粟籽油微囊。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通过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得到微囊。正交优化确定最佳配方,并考察芯壁比(罂粟籽油∶阿拉伯胶/明胶)对微囊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罂粟籽油微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壁材浓度为2.0%,芯壁比1∶3,p H 4.2,乳化剂浓度1.5%,此时包封率为76.9%。包封后罂粟籽油的氧化实验表明微囊可提高其存储稳定性。复凝聚法制备罂粟籽油微囊的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叶黄素肠溶微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检测指标,研究了明胶浓度、药胶比、凝聚剂浓度和成囊温度对微囊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明胶浓度4%,Na_2SO_4浓度20.84%,明胶与叶黄素质量比2.02∶1,成囊温度53.29℃。在此条件下,叶黄素微囊的包封率为80.73%,载药量为24.90%。产品应干燥、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6.
大蒜油微囊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以鲜大蒜为原料,经水蒸汽蒸馏而得0.30(w/w)的大蒜油为心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以37%的甲醛溶液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大蒜油微囊的工艺程序,并研究了大蒜油微囊的质量检测方法,测出微囊的含油率为18.5%(w/w),收得率为82.64%及溶出速度为0.003~0.0016ml/min等主要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7.
明胶/壳聚糖复凝聚法制备八角茴香油微胶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吴彩娥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3):122-125,130
以八角茴香油为心材,明胶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八角茴香油微胶囊,并对影响微胶囊形成的主要因素如壳聚糖脱乙酰度、系统浓度、壁材与心材的比例、pH值、乳化剂浓度等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比较适宜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柠檬香精为囊芯,壳聚糖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香精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微胶囊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当复凝聚反应pH值为6.0~6.5,明胶质量浓度为2g/L,系统温度为40℃,乳化速度为700r/min时,制备的香精微球平均粒径为18μm,固化后的香精微胶囊平均粒径为91μm。将不同量的香精微胶囊添加到浆中抄片,通过TGA分析,当香精微胶囊添加量为8%时,手抄片的留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张雪  张丽平  逄春华等 《印染》2013,39(17):9-12
以β-谷甾醇为芯材,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并用转谷氨酰胺酶(TG酶)进行固化。通过对微胶囊的芯材含量、包埋率和外观形态分析,得出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质量分数8%,芯壁比1∶2,复凝聚pH值4.2,TG酶∶明胶=0.2∶1。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外观圆整、大小均一,芯材含量为34.98%,包埋率为48.21%。  相似文献   

10.
以明胶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系统浓度为1.0%,复凝聚pH值6.2,芯壁比为5:1,复凝聚温度30℃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79.4%.  相似文献   

11.
以白术挥发油为芯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挥发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DTA)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芯材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为1∶2,乳化剂用量为5%,复凝聚温度为4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pH 1.5,乳化转速6 000 r/min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微胶囊颗粒大致呈球状,表面结构致密,无明显的裂缝和洞孔,包埋率高,热稳定性能好,研究结果可为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鉴定、质量控制和制剂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研究了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不 同质量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番茄红素包埋性能及微胶囊各种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20 mg/mL的羧甲基纤 维素钠溶液后,制备的番茄红素微胶囊较为分散,粒径和ζ电位降低,微胶囊粉末的休止角为50o,包埋产率和效率 分别急剧增加至64.3%和74.2%,释放率为12.0%,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可增加番茄红素微胶囊的 分散性、流动性、包埋产率和包埋效率,降低微胶囊的粒径、ζ电位及芯材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速率,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另外,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存在还增强了微胶囊在100 ℃高温下的稳定性。因此,在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 复凝聚体系中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提高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加工特性。该研究为拓展番茄红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 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蚕蛹油脂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但是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且蚕蛹油脂带有微量昆虫特有腥味,因而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不但可以掩盖油脂所带有的不良气味,而且可以强化对油脂和其他易氧化成分的保护功能,增强油脂的稳定性,试验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蚕蛹油为芯材,用复凝聚法制备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技术。以包埋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三者之间比例、温度、pH等单因素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微胶囊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为适宜的成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成囊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和蚕蛹油比例为1∶1∶0.8、成囊温度为45℃、复凝聚的pH为4。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用于不同运输条件下对稻谷中的霉菌具有天然抑菌效果的精油微胶囊,以肉桂、丁香和百里香精油为芯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肉桂-丁香-百里香精油微胶囊。通过热重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分析精油微胶囊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并对精油微胶囊在霉变稻谷中的缓释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精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凝聚pH=3.6,明胶︰阿拉伯胶=2︰3,壁材浓度1%,芯壁比1︰1,搅拌速率45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精油装载量为58.61%,包埋率为82.52%,微胶囊产率为67.42%。精油微胶囊为表面光滑、囊壁完整的球形结构,可控精油的缓慢释放,对稻谷中5种主要的霉菌菌株(Aspergillus sydowii,Aspergillus candidus,Nigrospora oryzae,Aspergillus versicolor and Penicillium brocae)具有持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酵母浸膏-壳聚糖-海藻钠为壁材制备纸用微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高分子物质酵母浸膏-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无色染料油溶液为芯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纸用微囊。以产品的外形,粒径大小、产率、包埋率、价格作为评价指标,优化了制备纸用微囊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此工艺合理、可行,且工艺环保、经济。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凝聚法和分子包埋法对山核桃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在复凝聚法中,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壁材:心材比例为1:2,pH为5.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7.74%。在分子包埋法中,最佳条件是:超声时间20min,壁材与心材比例为1:8,超声温度为40℃,超声功率为320W。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效率为66.01%。  相似文献   

17.
艾蒿,是常见的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其精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本文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艾蒿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的微胶囊,主要研究了体系中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值,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及固化剂戊二醛的用量对微胶囊微观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m(明胶):m(阿拉伯胶)=1∶1,搅拌速度为300 r/min,戊二醛用量与明胶用量相同时,可获得形态规整,大小均一的微胶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黄曲霉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蓝圆鲹鱼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但极易被氧化而失去营养价值,目前微胶囊化包埋已成为防止鱼油氧化的稳态化技术之一。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其二阶导数拟合和pH-stat法对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以阿拉伯树胶、明胶和海藻糖为壁材的蓝圆鲹鱼油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体外模拟消化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蓝圆鲹鱼油微胶囊颗粒圆整,表面光滑、致密;LSCM观察发现蓝圆鲹鱼油微胶囊呈现单核的腔体结构,壁材中明胶蛋白均匀分布在微胶囊的囊壁上,而鱼油被包裹在囊壁中。FTIR分析显示,壁材及芯材的特征吸收峰均出现在蓝圆鲹鱼油微胶囊的FTIR图谱中,证实了包埋结构的形成。经喷雾干燥后,蓝圆鲹鱼油微胶囊壁材中明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说明蛋白分子间发生氢键缔合反应,增强了微胶囊结构的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鱼油微胶囊在消化过程中其游离脂肪酸释放率由快变慢,120 min时累积释放量为72.62%;LSCM观察发现,在消化过程中,鱼油微胶囊的芯材呈现出由中心向壁材表面迁移扩散并逐步释放的特征。本研究为微胶囊产品开发、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艾蒿精油微胶囊整理剂。通过热分析和抗菌实验发现,所制备的微胶囊整理剂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和热稳定性,对常见的细菌和皮革上的霉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