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食品添加剂风险交流提供策略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7省份城市和农村14个调查点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有较高的风险认知,72.5%的受访者存在概念误区,将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视为食品添加剂。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风险的高感知,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政府、企业在食品安全相关工作上的履职信任而非概念知识的缺乏。结论:要促进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应以政府和企业信任培育为交流工作的核心策略目标,而在信任培育上,提升政府和企业的关心信任比能力信任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现状,并分析核心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心理学测量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全国7省份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于食品添加剂有较高的风险感知,65.5%的受访者存在概念误区,将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视为食品添加剂,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风险的高感知,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信任而非概念知识的缺乏。结论要促进农村居民科学、理性的看待食品添加剂,应以政府信任培育为交流工作的核心策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开展本研究。方法 采用海纳网络舆情监测系统V2.0,对2011年-2020年消费者食品添加剂的网络舆情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清理,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2011年-2020年消费者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所变动,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一直备受关注;消费者最关注的事件类型是违规添加或滥用添加剂;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信心一直不足,但对市场监管职能日渐清晰,期待值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水平随宣传科普工作的加强而提高,但自媒体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日益加大且其认知存在偏差,容易误导消费者。结论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是进行风险交流的基础。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就市场和社会监管措施、网络媒体引导策略、风险交流策略等三方面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OLS估计探究各因素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将个体特征相似的样本匹配,研究风险交流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转基因进行风险交流的大学生比未进行风险交流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高15.4%。此外,生物知识学习情况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对接受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结果,本文提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风险交流模式、在大学期间设置相关课程普及转基因知识和持续进行风险交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公众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添加剂科普宣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对错判断结合答题信心的方法测量知识水平,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湖北和贵州三地的城市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知识题平均得分为30分(满分90分),而且对于错误答案颇有信心。相对于概念知识等食品添加剂的客观知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监管、法规、标准、评估方面的主观知识对其风险感知的影响更大,是改变公众忧虑度的核心知识点。而低教育程度、低家庭年人均收入人群的食品添加剂知识知晓情况更差,是知识科普的首要受众。建议食品添加剂的知识科普应突出重点,针对核心知识点和目标受众完善交流策略,以提升科普宣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主要根据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化学和生物风险,对控制上述风险的标准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生产加工过程风险控制的要点;对控制要点标准检测方法的分析显示,有27种食品添加剂、33种农药、56种兽药以及近1000种食品接触材料用添加剂迁移物缺少标准检测方法,存在潜在风险,亟需研究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江苏省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及存在的风险点。方法对江苏省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进行风险监测,通过对江苏省2017-2018年食品添加剂抽样检查结果的汇总,分析近2年江苏省范围内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水平,总结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监督防控措施。结果 2017~2018年江苏省共完成173批次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抽检的食品添加剂样品涉及3类:单一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及复配食品添加剂,其中溶剂残留检出9批次,塑化剂检出23批次,铝含量超过100 mg/kg检出6批次,检出未标识添加剂5批次。结论当前江苏省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是溶剂残留、塑化剂残留、高铝成分检出及未如实标注添加剂成分等情况。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及食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对该类风险点的防控,同时监管部门需增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制定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相关风险点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的重中之重,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食品传播范围增大,食品安全在生产加工、储存、分销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冲击着公众的信任,也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对消费者风险认知的测量,逐渐由双因素风险认知理论模型转变为多因素模型。影响人们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口特征属性,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受教育程度等;接收食品信息的渠道,例如媒体、政府和企业;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和概念的了解程度等。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总结概述,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未来食品安全工作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且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及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以成都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风险认知感知模型, 研究不同不同人口统计特征、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因素,并探寻转基因风险感知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 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对风险感知因子的影响不同。认知程度与功能风险的影响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信息渠道获取数量越多,越不认为转基因食品具有健康风险和功能风险。关注程度和担心程度越高,对风险感知因子的影响越显著。风险感知因子对购买意愿都有呈现的显著负相关,即风险感知因子越强,越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食品添加剂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之一,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食品添加剂加工工业体系,生产企业过千家,产品近2000种。2013年,全国食品添加剂年产量达到890万吨,销售额近900亿元,约占世界同期添加剂贸易总额的20%。其中,有500多家生产企业有出口业务,出口量占年产量的1/3强。然而,尽管产业规模庞大,食品添加剂出口加工行业也存在"从业门槛低、议价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产业的后续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严格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倡导行业自律,鼓励兼并组合,建立起市场预警机制,改革出口管理方式",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添加剂出口加工业的发展结构,推动产业总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姬瑞  曹慧  徐斐  于劲松  袁敏  彭少杰  王李伟  李洁  王颖 《食品科学》2015,36(11):197-201
本实验选用了3 种常用的方法--Risk Ranger、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wift quantitative microbiologicalrisk assessment,sQMRA)和食品安全数据库(food safety universe database,FSUD)工具,对即食熟肉制品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了风险排序。结果表明:即食熟肉制品中主要致病菌的风险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相比于sQMRA模型,Risk Ranger和FSUD工具更适用于即食熟肉制品中主要致病菌的安全风险排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监管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根 《食品科学》2015,36(7):177-182
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风险水平综合量化评价及监管实践的重点环节确定等系统优化问题,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供应链角度建立食品安全评价及监管优化模型。首先,建立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初始事件,以天然毒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为后续事件,以供应链各环节作业故障和监控故障为底事件的食品安全故障树模型;然后,给出食品供应链的系统安全综合风险评价及节点重要度评价计算模型。基于深圳市2011-2013年期间畜禽肉类食品安全监管统计数据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充分利用整个食品供应链监管、检测信息基础上,实现对食品供应链的产品安全风险状态及其关键控制点的快速判断并有效预警,为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佳洁  李楠  罗浪 《食品科学》2016,37(9):258-263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大众对食品安全风险越来越关注。本研究从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出发,构建了认知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的4 个维度,并以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为例,从4 个维度解释了公众对这种系统性风险存在较大争议的原因。提出了食品安全系统性的新的认知视角,为相关部门开展有效的风险交流,帮助公众正确理解食品安全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和信任危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品安全风险来源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贸易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我国水产品中安全风险来源,对我国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危害,渔药、甲醛、多聚磷酸盐等养殖、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投入品与添加物,重金属及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开展的风险评估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分析指出我国在水产品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产品风险评估方面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品风险评估,以确保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进出口安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波 《食品科学》2016,37(19):263
从食品安全风险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风险的管理控制方法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路径之一。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控制以达到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不仅是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制度的出发点,也是该制度追求的最终目标。因而提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制度应是“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的制度构想。遵循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原则有助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法》修订中的十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宋凯利  任荣波 《食品科学》2015,36(3):289-295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在落实监管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成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创新监管机制方式、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等六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法律定位、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和应用、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市场退出、行政处罚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建议在食品安全法修订中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17~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进行梳理、挖掘和深度分析,找出潜在风险、预测风险变化趋势,以期为监管部门制定监督抽检计划、确定监管重点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进行风险排查和自我风险防控提供指导。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风险为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质量指标问题,累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73.57%;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食品相关产品等共10大类,不合格率均在2.5%以上,抽样数占样本总数的42.34%;每年二季度食品安全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季度;产地为广西的产品风险最高,不合格率为6.08%。结果表明,近三年食品安全整体形势较好,总体不合格率为1.94%,但在一些品类、指标、产地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监管部门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依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酱卤肉中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本实验对该两种代表性致病菌以酱卤肉作为培养基成分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下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一级模型和二级模型。在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温度范围内得出酱卤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动力学模型为:lgN=A+(10.2-A)×exp{-exp[e×(-3.173 1T2+2.02T+1.812)×(1.252T2-7.746T+1.22-t)/(10.2-A)+1]};酱卤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动力学模型为:lgN=A+(17.9-A)×exp{-exp[e×(-9.024T2+5.774T-4.402)×(1.378T2-7.995T+1.172-t)/(17.9-A)+1]}。运用该预测模型可描述自然状态下酱卤肉制品中的两种代表性致病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为该类产品的生产、运输、贮藏及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证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用以减少由致病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为建立酱卤肉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的食品安全性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30 d喂养实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结果:雌、雄小鼠的番茄红素急性经口毒性>2 666.64 mg/kg,属实际无毒级;番茄红素200、433.33、666.67 mg/(kg•d)剂量(以体质量计,下同)在30 d喂养实验中没有对大鼠的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且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呈阴性;以33.33、66.67、200 mg/(kg•d)3 个剂量进行小鼠免疫功能实验,200 mg/(kg•d)剂量组的鸡红细胞吞噬指数、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食品安全性良好,高剂量番茄红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小型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提高,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香兰素作为一种易提取的天然香味化合物,因其原料成本低、生产工艺成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尤其是乳制品的加工中。本文主要介绍香兰素的结构与性质,综述香兰素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包括抑菌作用、抗氧化作用、稳定剂作用,并提出香兰素在应用上还值得研究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