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川泡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发酵蔬菜制品,为了解其细菌多样性,采用构建16SrRNA基因文库及ARDRA分型分析,对榨菜、萝卜、豇豆和青菜4种不同原料泡菜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657个阳性克隆子分布于28个属,榨菜、萝卜、豇豆和青菜的主要优势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和Halomonas;Lactobacillus,Halanaerobium和Halomonas;Unclassified Rhodobacteracea,Lactobacillus,Halomonas,Chromohalobacter和Halanaerobium;Unclassified Rhodobacteraceae,Halomonas,Marinobacter和Salegentibacter。研究结果揭示了四川泡菜的细菌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原料四川泡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性,为进一步探究泡菜风味成分的形成机制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恒  陈功  伍亚龙  邓维琴  张伟  朱翔  王勇  张其圣 《食品科学》2018,39(24):131-138
为探明传统四川泡菜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变化规律,构建传统四川泡菜发酵模型,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发酵阶段(20?代发酵)泡菜母水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泡菜母水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包括7?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94.64%和2.73%,为优势菌门;真菌群落主要包括3?个门和1?个未分类种群,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9.93%,为优势菌门。泡菜母水中含量在0.1%以上的细菌属有7?个,主要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泡菜母水中的真菌属主要是Kazachstania,含量超过99%。通过分析不同发酵阶段泡菜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发酵代数的增加,泡菜母水中的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微生物群落构成趋于稳定:Lactobacillus是达到稳态的泡菜母水中的主要细菌属,Kazachstania是达到稳态的泡菜母水中的主要真菌属。  相似文献   

3.
四川泡菜是四川省四大腌菜之一,为了解其真菌多样性,采用构建18SrRNA文库及ARDRA分型分析,对萝卜、豇豆、青菜和榨菜四种不同原料泡菜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724个阳性克隆子分布于9个类群,萝卜、豇豆、青菜和榨菜的主要优势菌分别为:Debaryomyces;Debaryomyces和Starmerella;Debaryomyces;Starmerella,Debaryomyces和Candida。检测到的次生优势菌有Zygosaccharomyces,Pichia,Halophytophthora等。此研究结果揭示四川泡菜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反映不同原料泡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性,可为揭示泡菜发酵机理、风味因子的形成机制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四川烹饪》2010,(7):60-61
四川泡菜用料普通,制法家常通常是将蔬菜类原料(如辣椒、萝卜、子姜、豇豆、青菜等)放入盛有泡幕盐水的坛中,借助乳酸菌发酵而成。可根据原料在坛内泡制时间的长短.四川泡菜分为陈年泡菜、当年泡菜和洗澡泡菜三种。  相似文献   

5.
食盐浓度对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萝卜、白菜、豇豆3种蔬菜原料的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盐浓度对乳酸菌数量及产酸量的影响,以及在6%食盐浓度下,采用新老泡菜水泡制3种蔬菜的乳酸菌群变化。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最适宜3种蔬菜的乳酸发酵,在同一盐浓度6%新盐水中,乳酸发酵的速度白菜>萝卜>豇豆;在6%的老盐水中,3种蔬菜发酵速度差异不明显。从3种发酵蔬菜泡菜水分离鉴定共得到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其中4株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株为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四川泡菜生产宜充分考虑原材料差异性及利用老盐水优势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传统优质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区域优势微生物菌群和生态分布,乳酸菌多样性表现于四川泡菜之中,初步确定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及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等乳酸菌是四川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群,同时对收集的四川泡菜微生物的部分功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泡菜微生物功能拓展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纯培养的方法结合16S rRNA测序技术对采集自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埃利斯塔市郊的2份发酵蔬菜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经过鉴定,共从2份样品中获得了19株乳酸菌,分属于Lactobacillus(14株)、Pediococcus(3株)和Leuconostoc(2株),其中包括7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Lactobacillus brevis;2株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株Lactobacillus helveticus;1株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2株Lactobacillus kefiri;1株Leuconostoc lactis;1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2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1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此外,该研究以细菌16S rRNA的V1-V3区为靶序列,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从宏基因组角度对2份样品中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分别从2份样品中获得了10869和12204条高质量序列。经过与RDP(Ribosomal Database)数据库比对,发现隶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分别占到样品中细菌总数的91.66%和3.81%,成为绝对优势菌属。此外,还鉴定到了弧菌属(Vibrio)、片球菌属(Pedi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克鲁维菌属(Kluyvera)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四川泡菜中链霉素抗性乳酸菌及抗性基因的种类。方法利用含有8μg/ml链霉素的MRS初步分离泡菜液中的抗性乳酸菌,通过16S r RNA分析确定抗性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后,测定同种不同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并与欧洲食品安全官方机构(EFSA)建议的最低临界值比较确定抗性菌株;通过PCR扩增链霉素抗性基因str A、str B,aad A、aad E、ant(6)、aac(6')-aph(2')和aph(3')-Ⅲa,确定抗性菌株的抗性基因。结果分离到67株链霉素敏感性或抗性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36),Lactococcus garvieae(14),Lactobacillus buchneri(12),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2),Lactococcus lactis(1)和Staphylococcus.spp(2)。其中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Lactococcus lactis和Staphylococcus.spp全部为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中有抗性菌株20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中有7株。在抗性基因检测中,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抗性菌株没有检测到被检基因外,其他5个种的抗性菌株中均检测到部分或全部抗性基因。str A和aph(3')-Ⅲa基因在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外的被检菌株中均有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0%-100%和21.4%-100%;str B基因在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Lactobacillus buchneri,Lactococcus garvieae和Lactococcus lactis检测率分别为70%、42.9%、28.6%和100%;aac(6')-aph(2')基因仅在3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1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1株Lactococcus garvieae和Staphylococcus spp中检测到。aad A、aad E and ant(6)在所有抗性菌株中都没有检测到。总体而言,str A、str B和aph(3')-Ⅲa基因在链霉素抗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结论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泡菜中存在链霉素乳酸菌抗性菌株,这些抗性菌株对四川泡菜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四川泡菜中链霉素抗性乳酸菌及抗性基因的种类。方法 利用含有8 μg/ml链霉素的MRS初步分离泡菜液中的抗性乳酸菌,通过16S rRNA分析确定抗性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后,测定同种不同菌株对链霉素的MIC,并与欧洲食品安全官方机构(EFSA)建议的最低临界值比较确定抗性菌株;通过PCR扩增链霉素抗性基因strA、strB, aadA、aadE、ant(6)、aac(6')-aph(2')和aph(3')-Ⅲa,确定抗性菌株的抗性基因。结果 分离到67株链霉素敏感性或抗性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 (36), Lactococcus garvieae (14), Lactobacillus buchneri (12), 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2), Lactococcus lactis (1)和Staphylococcus.spp (2)。其中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Lactococcus lactis和Staphylococcus.spp全部为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中有抗性菌株20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 中有7株。在抗性基因检测中,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抗性菌株没有检测到被检基因外,其他5个种的抗性菌株中均检测到部分或全部抗性基因。strA 和aph(3')-Ⅲa基因在除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外的被检菌株中均有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0%-100%和21.4%-100%;strB基因在抗性菌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 Lactobacillus buchneri, Lactococcus garvieae和Lactococcus lactis检测率分别为70%、42.9%、28.6%和100%;aac(6')-aph(2')基因仅在3株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1株Lactobacillus buchneri、1株Lactococcus garvieae和Staphylococcus spp中检测到。aadA、aadE and ant (6)在所有抗性菌株中都没有检测到。总体而言,strA、strB和aph(3')-Ⅲa基因在链霉素抗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结论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泡菜中存在链霉素乳酸菌抗性菌株,这些抗性菌株对四川泡菜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腐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理化性质、感官品质和微生物数量,并对其菌相构成和主要腐败菌特性进行研究。腐败四川泡菜的p H为3.93,其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分别为3.86、4.76、2.16 log cfu/m L。从腐败四川泡菜中分离鉴定得到16种菌株,其中细菌主要由Lactobacillus plantarum、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acillus subtilis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构成,真菌包括Pichia membranifaciens和Kazachstania bulderi。菌株致腐特性结果显示B.methylotrophicus、B.subtilis、B.licheniformis、P.peoriae和P.membranifaciens是腐败泡菜中主要的腐败微生物。L.plantarum和Lactobacillus tucceti表现出较强的产酸能力和抑菌性。研究结果可为四川泡菜的防腐保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自然发酵蒙古族奶酪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蒙古族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奶酪成熟10 d时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最高,之后多样性先减少后增大。凝乳、奶酪成熟0 d和30 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凝乳、奶酪成熟10 d和20 d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发酵凝乳及奶酪样品中细菌属以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为主,其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是主要优势细菌,参与整个成熟过程;真菌属以地霉菌属(Geotrichum)、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毕赤酵母菌属(Pichia)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主。此外,在奶酪成熟过程中首次发现拉恩氏菌属(Rahnella)和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其可能会引起奶酪风味的变化,并对奶酪安全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罗非鱼鱼糜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显示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为整个发酵过程主要微生物菌门,特别是Firmicutes,随着发酵时间逐渐延长,发酵30 h后的相对含量接近90%。Lactococcus、Pediococcus、Enterococcus、Lactobacillus等微生物菌属均可适应罗非鱼鱼糜发酵环境,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Lactococcus是罗非鱼发酵鱼糜中最主要的属,发酵18 h内的相对丰度从12.6%显著增长到64.9%,其次为Pediococcus,发酵第30小时的相对含量达到13.2%。罗非鱼发酵鱼糜品质指标分析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凝胶强度、白度、硬度和菌落总数逐渐增加,而pH值、黏性、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与发酵初始相比有所下降。利用Pearson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核心微生物菌属与鱼糜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actococcus、Pediococcus、Enterococcus、Enterobacter、Citrobacter等产酸菌属的增加与发酵鱼糜pH值的下降,以及凝胶强度、白度、硬度等关键鱼糜品质指标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Lactococcus、Pediococcus、Enterococcus等乳酸菌属,特别是Lactococcus,在罗非鱼发酵鱼糜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定向分离筛选适用于罗非鱼发酵鱼糜的功能微生物和靶向改善罗非鱼发酵鱼糜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Illumina平台的高通量测序,解析萝卜泡菜发酵液中亚硝酸盐浓度峰值期(第3 d)和回落期(第7 d)时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亚硝酸盐浓度峰值期和回落期样品中分别得到373和349个可操纵分类单元(OTU),分属于135和127个细菌属,且峰值期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回落期。峰值期发酵液样品中以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72.1%)最为优势,以Erwinia(45.0%)、Aeromonas(7.4%)、Pseudomonas(6.6%)、Shigella(6.0%)和Delftia(5.1%)为主要优势菌属。厚壁菌门(18.9%)为第二优势菌门,Lactococcus(10.5%)为其中的主要优势属。回落期发酵液样品中以厚壁菌门(84.0%)最为优势,优势属包括明Leuconostoc(27.5%)、Lactococcus(19.9%)、Weissella(19.2%)和Pediococcus(16.3%)等。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为10.5%。结果表明伴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变化,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也发生演替,与发酵液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和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将采集自潜江地区的以苞谷为原料,添加辣椒或莲藕等蔬菜混合发酵的食品统称为蔬菜鲊。为分析潜江地区蔬菜鲊中细菌多样性对蔬菜鲊滋味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蔬菜鲊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分析蔬菜鲊样品的滋味品质。结果显示,基于细菌门水平分析,鲊广椒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 97.99%)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40%)为优势菌门,藕鲊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 72.0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8.7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8.82%)为优势菌门,且鲊广椒和藕鲊样品中优势细菌类群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P<0.05),细菌类群Actinobacteria差异非常显著(P<0.01);基于细菌属水平分析,鲊广椒中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95.58%)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1.52%)为优势菌属,藕鲊中Lactobacillus(49.37%)、葡萄球菌属(S...  相似文献   

15.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当阳地区鲊广椒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同时使用便携式电子鼻系统对不同样品挥发物质的差异响应进行测定,进而揭示鲊广椒细菌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对产品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鲊广椒中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2.36%,25.97%,4.13%;在属水平上,鲊广椒中相对含量1.0%的细菌属分别为Lactobacillus、Weissella、Pediococcus、Staphylococcus、Carnimonas、Enterobacter和Prevotella,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33%,2.24%,2.18%,1.27%,5.66%,2.47%,1.05%;Prevotella与鲊广椒中芳香型化合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呈现正相关,Lactobacillus与有机硫化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呈现负相关。由此可见,鲊广椒中细菌微生物主要是由若干个隶属于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已知的优势菌属组成,且Lactobacillus和Prevotella对鲊广椒风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西省汉中地区泡菜水中的细菌构成进行解析,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学等手段探讨汉中泡菜水中微生物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泡菜水样品中的细菌菌群主要隶属于24个门的553属,优势细菌门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9.12%和7.89%;优势细菌属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2.06%、31.40%、4.89%和1.83%。汉中地区的泡菜水样品可以划分为两个聚类,隶属于不同聚类泡菜水样品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细菌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P<0.05),且片球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不同聚类的泡菜水中均存在一些低丰度物种,且均为一些较为独特的细菌类群。  相似文献   

17.
论文综述了泡菜乳酸菌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因子与泡菜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和肠杆菌数量动态变化,乳酸菌是绝对的优势菌,主导了泡菜发酵;现有报道的乳酸菌包括10余个属100多个种,报道最多的是Lactobacillus属,且大部分情况下认为该属中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Lactobacillus pentosus是分离最多的或者优势菌。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盐度、工艺和原料品种等是影响泡菜乳酸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盐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与样品之间的关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酱香型白酒第二轮次酒生产堆积及窖池发酵过程酒醅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功能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堆积过程中共检测到细菌138个属,真菌54个属;窖池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细菌262个属,真菌267个属。酒醅中主要细菌类群为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主要真菌类群为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堆积过程中绝对优势细菌属有Bacillus、Enterococcus、Lactococcus、Lactobacillus;绝对优势真菌属有Thermoascus、Thermomyces、Candida、Aspergillus。在窖池发酵酒醅中其绝对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绝对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Candida、Penicillium、Fusarium。由于堆积、窖池发酵酒醅所处发酵环境、发酵物料物态及其工艺参数差异较大原因,使得两者之间生物物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泡菜,是一种利用本土微生物自然发酵的传统蔬菜制品,其中二轮盐渍工艺是目前工业化泡菜常用的发酵方式。为了解二轮盐渍工业泡菜贮存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传统可培养方法,结合16S rDNA和26S rDNA测序技术,对自然发酵1年以上的豇豆、萝卜、青菜和榨菜4种泡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轮盐渍工业泡菜pH低、酸度和盐度高,微生物数量都小于10~5cfu/mL,发酵程度弱。豇豆、萝卜、青菜和榨菜的主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属,种水平上分析分别为Bacillus altitudinis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muralis,B.altitudinis和Bacillus megaterium;B.altitudinis,B.megaterium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B.altitudinis和B.megaterium。优势真菌分别为Candidaapicola;Debaryomyces hansenii和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Candida etchellsii和Pichia membranifaciens;Candida lactiscondensi和D.hansenii。此结果揭示了二轮盐渍工业泡菜长时间储存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解释泡菜长时间存放品质下降、泡菜香味增加具有参考依据,也为企业调控生产和筛选特性菌种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原料和工艺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5种单原料泡菜(莴笋、萝卜、豇豆、白菜、嫩姜)和4种典型工艺泡菜(四川泡菜、东北辣白菜、东北酸菜和涪陵榨菜)为研究对象,动态跟踪不同原料发酵泡菜、不同工艺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并探究其消长原因。结果表明:原料中根茎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较高,其发酵泡菜容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4种工艺泡菜发酵初期都存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但发酵后期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都远低于20 mg/kg,亚硝酸盐风险较低。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杂菌的消亡和酸度上升而逐渐降解,发酵后期的泡菜不易存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安全性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泡菜的安全性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