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本文以广东客家黄酒酒曲为对象,对黄酒发酵用红曲、麦曲和酒药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探讨了酒曲中微生物产γ-氨基丁酸(GABA)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曲中分离出2株真菌分离物,其中红曲霉1株和酵母1株;从麦曲中分离出7株真菌分离物,其中毛霉1株,曲霉4株,根霉1株和酵母1株;从酒药中分离出6株真菌分离物,其中根霉1株,曲霉4株和酵母1株。通过生化特性研究及序列分析,鉴定出麦曲的曲霉中有1株为米曲霉,酵母为酿酒酵母。将所分离出的菌株分别进行液态发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发酵液中GABA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从红曲、麦曲和酒药中分离出来的真菌分离物都具有产GABA的能力,不同真菌分离物产GABA的能力不同。其中,根霉和几株曲霉发酵液中GABA含量较高,特别米曲霉,达到40 mg/L以上,毛霉产GABA含量次之,为34.22 mg/L,而酵母产GABA含量最少,为1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2.
民间传统酒曲主要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健容  蔡爱群 《酿酒科技》2007,(5):111-115,121
酿造酒的独特风味、质量与酒曲中的微生物密切相关.从选取的民间传统酒曲中主要分离得到酵母茵和根霉菌,还有少量曲霉茵等.通过对其微生物进行茵落特征、茵体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检测,鉴定出酵母茵有3类,分别为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假丝酵母属(Candida)、毕赤氏酵母属(Pichia);根霉菌有2类,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chinensis)和华根霉(Rhizopus oryzae).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离纯化并鉴定市售草莓主要的腐败污染菌,分析筛选拮抗能力良好且具有较大生物防治潜能的酵母。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初筛出主要腐败菌,并采用2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到属。针对典型腐败菌做对峙实验,筛选出有明显拮抗作用的酵母,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到属种。酵母和腐败菌同时反接在有伤冬枣上,验证酵母拮抗能力,分析酵母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显示草莓携带的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空气中常见的5种霉菌为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毛霉(Mucor sp.)和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从191株酵母中筛选出对腐败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3株,属于17种酵母,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拮抗效果的酵母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S4-1。  相似文献   

4.
传统面食发酵剂中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的馒头、包子等发酵食品因风味独特而深受大家喜爱,但对传统面食发酵剂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却非常薄弱。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面食发酵剂为对象,采用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技术对其微生物生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生物基本形态特征观察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鉴定技术,将分离到的30株酵母菌鉴定为4类,其中11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6株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8株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5株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其中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优势酵母菌种;分离的28株乳酸菌中13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株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7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为优势乳酸菌。此外,样品中还分离到了一株霉菌,经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相似文献   

5.
甜米酒传统酿制工艺中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较为不足。对不同来源的酒曲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初步分类鉴定。从12种甜米酒酒曲分离纯化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分别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目的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序列相似性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别进行细菌和真菌初步菌种鉴定。结果显示,从12种不同来源的酒曲筛选和分离到46株细菌和54株真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41株细菌和16株真菌的种属;酒曲微生物中含有大量芽孢杆菌(Bacillus),少量病原菌和腐败菌,表明酒曲仍需要严格的制作工艺和标准;真菌除酿酒酵母外,还鉴定出毕赤酵母和扣囊复膜酵母等非酿酒酵母及米根霉、小孢根霉、印度毛霉和卷枝毛霉等丝状真菌。  相似文献   

6.
观音土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霉菌、酵母及少量的细菌.以本公司保存的绿衣观音土曲为出发菌,采用PDA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糖化能力很强的根霉菌G1.通过微生物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G1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发酵酸马奶中分离出25株酵母菌,并对酵母菌进行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鉴定结果为:12株为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8株为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4株为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1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株为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其他菌株无法推断出。再利用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25株酵母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1、2、18、25、27、28号菌株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结果为:10株单孢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unispora、8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marxianus、4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s、1株酿酒酵母S.cerevisiae、1株白地霉G.geotrichum、菌株27疑似新种。  相似文献   

8.
从清香型二锅头酿酒车间分离到1株酵母属微生物.经传统形态学分析法结合利用26SrDNA D1/D2区序列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白地霉.该白地霉是酿酒生产中的常见菌种,无酒精发酵力,但能产生良好的清香气味.从其发酵代谢产物中检测出:有机酸4种,酯类20种,醛类8种,醇类15种,芳香族化合物4种,酚类5种,含氮化合物1种.  相似文献   

9.
胡建华  胡佳音  周森 《酿酒科技》2011,(3):37-39,42
牛栏山酒厂从清香大曲及酒醅中分离、纯化得到12株拟内孢霉。经过酶活力测定,闻香,品尝等筛选实验,最终选出性能优良的拟内孢霉4株,实验酒样在香气、口味上均有明显改善,表现出醇甜、绵柔的特点。拟内孢霉具有一定产香能力,在酿酒生产中对原料的糖化和生香起着重要作用,将其确定为酿酒生产中的"综合菌种"。拟内孢霉的分离与应用丰富了酿酒微生物的实验范围。  相似文献   

10.
毛青钟 《酿酒》2004,31(5):76-78
测定了传统黄酒酒药中微生物的数量,研究了淋饭酒母搭窝期微生物的变化,分析了搭窝期微生物生化过程,阐述了拟内孢霉酵母、乳酸球菌(糊精片球菌)、念珠霉、拟内孢霉以外的能同化淀粉和糊精的酵母(如糖化酵母、假丝酵母属中的有些酵母、丝孢酵母等)是搭窝期主要糖化、分解菌;而根霉、犁头霉等起次要作用;乳酸球菌是保障搭窝期顺利进行、正常完成的关键菌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WL酵母形态鉴别培养基从不同地域来源藏曲中分离筛选出48株典型酵母形态菌株,进一步通过分子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1株,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9株,Saccharomycopsis malanga 3株。通过青稞汁培养基发酵研究了不同种类酵母的酿造性能,发现酿酒酵母是青稞酒发酵主要产酒微生物,S.malanga是主要产酸微生物。通过26种香气代谢物的分析比较3种酵母产香性能发现酿酒酵母是青稞酒发酵主要产香微生物,能够产丰富的酯类、醇类和有机酸类香气物质,扣囊复膜孢酵母也对青稞酒中微量香气物质具有重要贡献,而S.malanga产香能力较弱。该文系统研究了西藏传统酿造青稞酒酿造用藏曲中主要酵母菌的酿造性能和风味功能,对青稞酒酿造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茅台大曲中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培养方法对酱香型白酒大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酵母2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酵母,并分析酵母的发酵能力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中酵母数量为103 CFU/g;共分离鉴定6种酵母,各酵母产香能力不同,编号FBKL2.0071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固态发酵物具有浓郁的果香味,其中以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醇、乙酸苯乙酯、棕榈酸乙酯含量较高。编号FBKL2.0082多株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 burtonii)固态发酵物呈浓郁的花香味,其中以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苯乙醇含量较高。这两株酵母固态发酵时都能产生大量的酯类和醇类等挥发性香味物质,还有少量醛、酮、酚和烷类等物质。分离得到的酵母产酒能力不同,总体产酒能力不高。  相似文献   

13.
老白干酒曲中酵母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淑婷  李艳 《食品科学》2018,39(24):175-182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酒曲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基础上,进行菌株核糖体2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的分子鉴定。并采用非培养方法,直接提取酒曲中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电泳和切胶与回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法鉴定酵母菌。结果表明,采用培养方式分离到57?株6?种不同形态的酵母菌,经鉴定为5?种分子类型,分别为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阿氏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经PCR-DGGE法鉴定得到10 株酵母菌,分别为W. anomalus、Wickerhamomyces sp.、T. asahii、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和Candida sp.各1 株,Hyphopichia burtonii 2?株,另有uncultured Saccharomycopsis 3?株。培养与非培养两种方式共鉴定得到10 株酵母菌,分别属于8?个属,包括P. kudriavzevii、C. lusitaniae、W. anomalus、R. mucilaginosa、T. asahii、uncultured Saccharomycopsis、H. burtonii、Wickerhamomyces sp.、C. tropicalis、Candida sp.,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酒曲的发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赊店老酒大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获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老酒大曲样品中共计分离得到45株酵母菌和103株霉菌。共鉴定出6株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及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酵母的优势菌属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相对含量71%)、光滑假丝酵母属(Candida glabrata)(相对含量11%)。共鉴定出4个霉菌属,分别为根霉属(Rhizopus)、横梗霉属(Lichtheimia)、曲霉属(Aspergillus)和毛霉属(Mucor);霉菌的优势菌属为根霉属(Rhizopus)(相对含量37%)、横梗霉属(Lichtheimia)(相对含量33%)。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酒曲、苏州酒曲和安琪酒曲中分离出6株酵母菌.通过对所分离的酵母菌的18S rDNA进行分析鉴定,同时利用形态、生理生化的分析,最终确定这6株菌属于二个类群,其分别属于酿酒酵母属,复膜酵母属.利用18S rDNA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这6株酵母菌其中福建酒曲中有4株酵母菌,分别为F J-2、F J-5、F J-6、F J-7,其中FJ-2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OC 11的相似性达到99%、F J-5与S.cerevisiae S288c相似性达99%、F J-6与S.cerevisiae strain OC11相似性达99%,F J-7与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 strain YW12相似度达到99%.苏州酒曲中有1株,为SZ-2与S.cerevisiae的相似性达99%.安琪酒曲中有1株,该菌株与酿酒酵母的相似度为100%.由此可见,在酒酿中发挥作用的酵母菌是酿酒酵母属和复膜酵母属中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红曲黄酒酿造用曲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酵母菌多样性以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变化,为我国传统红曲黄酒中酵母菌资源的利用和对传统酿酒的有效控制及现代化酿酒新工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福建各地区的红曲黄酒酿造用曲20份,从中分离纯化出300株酵母菌,通过ITS1-5.8S-ITS2的PCR-RFLP指纹图谱对酵母菌进行分型,从各个分型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利用26S rDNA基因D1/D2区域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PCR-RFLP快速分型鉴定技术分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总共分离鉴定出12种类型酵母菌,其中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弗比恩毕赤酵母(Pichia fabianii)是酒曲中3种主要的酵母菌类型。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群的跟踪分析共鉴定出4种酵母菌,即酿酒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在酿造前期扣囊复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而在酿造的后期,酿酒酵母完全取代之成为优势菌。结论: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的酵母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菌群结构处于动态变化,最终酿酒酵母成为酿造体系的优势酵母菌。  相似文献   

17.
汾酒大曲可培养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出81株真菌,并对这81株菌进行了基于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汾酒大曲中分布有6个属的霉菌和4个属的酵母菌,其中扣囊腹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种,伞枝犁头霉和匍枝根霉是优势霉菌菌种.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发酵的草莓果酒中分离得到野生酵母菌,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酒精、二氧化硫、葡萄糖、pH的耐受性实验,筛选出性能最优2株菌株(RL4和RL6)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初步鉴定菌株RL4和RL6分别为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研究为草莓果酒研制提供了优良酵母菌。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可培养酵母菌多样性,基于ITS rDNA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筛选优质酿酒功能酵母菌,并考察其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3株酵母菌,分为12种形态类型,编号为WY1~WY12,其中,菌株WY2、WY6、WY9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菌株WY1、WY3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WY4为海洋嗜杀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菌株WY5为扣囊复膜酵母菌(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菌株WY7为拜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菌株WY8为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菌株WY10为季也蒙毕赤酵母(Galactomyces geotrichum);菌株WY11、WY12为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功能酵母菌筛选结果表明,扣囊复膜酵母菌(S. fibuligera)WY5-1和酿酒酵母(S. cerevisiae)WY3-2具有良好的产乙醇特性;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WY6-3和WY9-2具有良好的产酯特性、温度和pH耐受性,为浓香型白酒的工业生产中菌株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面团培养基的酸度与氮含量对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孢子生长分子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面团培养基, 在不同酸度与氮含量条件下培养扣囊复膜酵母孢子, 通过荧光染色法, 观测孢子的活力; 二甲氧唑黄[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carbonyl(phenylamino)]-2H-tetrazolium hydroxide, XTT](XTT )比色法测定扣囊复膜酵母孢子生物被膜的生长动力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分析扣囊复膜酵母孢子的pH信号通路、Ras/cAMP/PKA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面团培养基在pH 7.0时, 扣囊复膜酵母孢子凋亡率为0.4%, 活跃率为98.4%, pH信号通路中RIM101基因表达量最高, 菌丝生长关键基因EFG1表达量最低; 面团培养基在氮含量4.8%时, 扣囊复膜酵母孢子凋亡率为0.8%, 活跃率为96.4%, 菌丝生长关键基因RAS1表达量较高。结论 面团pH 7.0或氮含量4.8%时, 扣囊复膜酵母孢子活力高,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 扣囊复膜酵母孢子生长机制受细胞周期、pH信号调节通路、Ras/cAMP/PKA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调控。本研究可为扣囊复膜酵母孢子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