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将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技术应用于学龄儿童膳食评估,并进行效果评价,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膳食评估方法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和铜仁市正光小学各招募20名学生,分别使用称重法、24小时回顾法、即时性图像法对其进行膳食评估,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对即时性图像法和24小时回顾法分别与称重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即时性图像法与称重法的相关性更优,数据的分布更集中于线性趋势(r=0.954,P<0.01),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即时性图像法与称重法数据的差异较小,四分位数间距较小(P<0.01)。24小时膳食回顾法在单个膳食或是总膳食都高估了食物摄入量(d=4.00±16.00,P<0.001),而即时性图像法对总膳食的评估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d=0.00±8.63, P=0.852)。结论:即时性图像法应用在学龄儿童膳食摄入量评估中显示出相对有效性,有望应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样本膳食调查,利用称重记录法和食物频数法获得的膳食摄入量资料,计算居民类胡萝卜素摄入量,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为膳食类胡萝卜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夏、秋、冬、春4个季节,采用称重记录法调查不同社区134名居民连续3d膳食,采用食物频数法调查5种主要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摄入量,分别计算5种类胡萝卜素每日摄入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获得的主要膳食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频数法的结果高于称重记录法。结论:食物频数法膳食调查可能会高估膳食类胡萝卜素摄入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我院日常开展的24h膳食回顾在评估住院病人膳食摄入状况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40名普通饭住院病人,分别用称重法、24h膳食回顾法对其进行一日膳食调查。将24h膳食回顾法获得的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称重法获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计算两者差值占称重法数据的比例,以此判断24h膳食回顾法数据的准确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21类食物中铅含量数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饮料、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我国成人膳食中铅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方法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虽然我国成人膳食的铅暴露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成人仍有0.61%的个体MOE值≤1。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蔬菜和畜肉是我国成人膳食中铅的主要来源,占膳食总暴露量70%以上。结论我国成人居民膳食中铅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较低,但有0.61%的个体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居民膳食结构以及膳食营养状况,比较两种不同的膳食调查方法。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从2004年9月至12月对顺义、昌平、朝阳、海淀、宣武以及东城6个区的12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5或16个家庭,共189个家庭503人参加了调查。分别采取称重记录法和重份样品的实际测定两种方法收集并分析数据。15名调查员分别在每个家庭连续6d(包括2个周末)对调查对象所摄取的食物一一称重纪录。同时,在每个社区15个家庭中随机抽取5个家庭,每个家庭各1名成员每天收集摄入的所有食物的重份样品,并对样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了解了北京市居民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摄入量、主要营养素以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状况,并与国内外膳食结构进行了比较;对两种不同调查方法的结果也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评估我国居民经膳食暴露于DBP的水平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1—2013年收集的24类食品中的DBP含量数据以及2002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我国居民DBP膳食摄入水平,以及不同食物对DBP摄入的贡献率,并与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0.01 mg/kg BW)比较,进行风险特征描述。结果各种食品中DBP的含量范围为0.00~46.50 mg/kg,平均含量为0.11 mg/kg,全人群的膳食DBP平均摄入量为1.21μg/kg BW,占TDI的12.08%。全人群高食物消费量人群(P97.5)的DBP摄入量为2.84μg/kg BW,占TDI的28.42%。大米、方便面对DBP膳食摄入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0.30%和15.34%。结论中国居民膳食DBP摄入的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
食品的风险-受益评估(risk-benefit assessment, RBA)是通过综合描述某种食物或食物成分的风险和效益特征,评估在一定的暴露水平下,摄入该食物对人体健康的总影响是有益还是有害,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应用方法体系。食品安全领域开展风险-受益评估研究是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决策以及引导合理膳食的重要依据。本综述系统介绍食品安全中风险-受益评估的评估框架构建,以及不同层级食品(食品组分或膳食)的风险-受益评估方法与评估过程等技术内容,并进一步提出该研究领域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居民叶酸膳食摄入现状,为今后的膳食干预指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调查人数为3664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叶酸含量,计算北京地区人群的叶酸摄入量。结果北京地区居民平均叶酸摄入量为241.5±124.4μg/(标准人.日),主要来源于蔬菜、谷类和蛋类食物;城区居民高于郊区居民;男性高于女性;大多数人的叶酸摄入水平只达到RNI的50%~65%;7~10岁组的叶酸摄入水平最高,18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的摄入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北京地区多数居民叶酸膳食摄入量不能满足RNI,建议更多关注18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郊区居民和中老年人叶酸的膳食供给,必要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图像辅助的膳食评估(IBDA)方法在评估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方面的有效性,并与称重食物记录(WFR)法和24 h膳食回顾(24-HDR)法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学术论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IBDA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对钠、钾、维生素B1、烟酸、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的摄入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镁、锌、铁、磷、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摄入评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BDA方法与WFR方法对镁、锌、铁摄入评估比较和其与24-HDR方法对维生素C摄入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DA方法与传统方法在评估大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方...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秋季,为了解河南省农民膳食营养情况,我们抽取地处河南南北的商水县和内黄县各两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在两个县各随机抽取两个自然村的33个农户,对其家中3岁以上人员进行为期3天膳食调查。因其中3户人员外出,调查缺项较多舍去,故实际调查63户。调查采用3日称重记帐法。由调查员对住户3日内所用的库存生、熟食品、调味品等进行称量,并记录住户成员每天购入的所有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以个体为单位对家庭3岁以上成员采用24h询问法进行膳食调查,记录每个成员的所有食物用量,连续记录3d。计算时将熟食按比例折算为生重统一计算。一…  相似文献   

11.
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连续3d 24h回顾法的食物数据、"称重法"记录的家庭油脂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谷类和薯类食物消费量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均随收入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迅速准确掌握每人每天食物群别及营养素摄取量,按食物群别摄取量设计调查表,利用计算机统计,这种简易营养调查方法与传统称重法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简易法不需调查对象每日记录摄取的食物量。因此获得结果迅速、简单。可望在个体营养指导和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入户跟踪调查,采用3d 24h膳食记录结合称重法,获得江苏省139户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地区、收入水平及年龄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数据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过量,而对奶类、水果、杂粮等食物消费明显不足。建议提高农村居民营养认知水平,加大对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的普及,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中国居民2004—2011年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ion index, DII)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2004—2011年4轮调查数据,使用3 d 24 h膳食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饮食摄入情况并计算DII评分,使用t检验和方差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DII评分的变化趋势。结果:4轮调查中中国居民整体DII评分为-0.98,得分范围为-4.12~2.33。2004—2011年DII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各年龄亚组中DII评分均呈现正增长趋势。较高的DII评分与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较多相关。结论:中国居民各年龄组膳食炎症潜能呈现增长趋势,这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建议加强国民的营养宣教,提高国民营养素养。  相似文献   

15.
膳食纤维与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了。过去有过一段时间,由于对膳食纤维的认识与分析技术的局限,往往只看到食物中的粗纤维,众所周知,这只是膳食纤维的一部分。按目前的认识,膳食纤维是人类消化酶所不能分解的碳水化合物类和木质素,可以说,大部分是多糖,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调查数据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69. 2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 2%、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1. 7%;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2. 8%、3. 8%、43. 3%和20. 1%。结论: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华中某省农村重金属污染区域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水平。方法在华中某省16个农村重金属污染区域采集当地产的大米及其制品、叶菜类蔬菜、块根类蔬菜、瓜果类蔬菜、鲜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猪肉和鱼8类食物共384份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物中的镉含量;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获得当地妇女这8类食物的消费量,比照镉的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初步评估当地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的安全性。结果 8类食物中,大米及其制品的镉的平均含量最高(86.784μg/kg),其次为茄果类蔬菜(64.060μg/kg),猪肉的镉平均含量最低(4.862μg/kg)。当地妇女镉的平均每月暴露量为22.394μg/kg BW,占PTMI的89.18%,膳食中的镉每月暴露量的P90为53.929μg/kg BW,占PTMI的224.27%。大米及其制品对膳食中的镉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67.52%)。结论该省农村重金属污染区域妇女膳食中的镉暴露量处于较高水平,且有一定比例的个体镉暴露量超标,食物中大米及其制品对镉暴露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含量水平,评估河南省居民通过膳食摄入铜的情况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4—2021年河南省各类食品中铜含量数据和2012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监测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半概率评估)法计算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的摄入含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全人群膳食中铜的平均摄入量为1.75 mg/d,高食物消费人群(P97.5)摄入量为3.51 mg/d。全人群共有0.21%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小于估计平均需要量(EAR),1.16%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介于EAR和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之间,98.10%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介于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仅有0.53%的人群膳食中铜的摄入量超过UL。对膳食中铜的摄入贡献率较高的食物包括谷类(24.51%~40.50%)、蔬菜(15.88%~30.98%)、水果(4.14%~7.72%)、饮用水(4.70%~6.91%)。结论 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的平均摄入量整体处于适宜水平,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2~3岁组铜摄入量小于EAR和超过UL的比例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健...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部分居民1982-2002年食物消费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湖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在全省选取960户2942,&进行膳食调查。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称重法和24h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所有摄入食物。结果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54.2g,蔬菜为361.9g。水果为14.4g,畜禽肉类为67.6g,水产品类为53.2g,蛋类28.3g,奶类及其制品为n.3g,豆类及其制品为20.2g,食用油摄入量为51.8g,食盐为10.6g,酱油为9.4g。结论湖北省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有所提高,其中动物性、奶类食物、水果、豆类及油脂类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但膳食中水果、奶类、豆类摄入量仍然很低。城乡居民膳食中谷类食物、蔬菜的消费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明显上升,出现了失衡的现象。膳食结构趋向“高能量密度”,部分人群的膳食已经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当前营养改善工作应从营养状况的双重负担的特点出发,同时解决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膳食中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8类食品共计666份,按照食品中铝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陕西省开展的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陕西省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陕西省居民全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每日摄入量为0.154 9 mg/kg BW,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以18~59岁女性摄入量最高,为0.178 5 mg/kg BW。当食物中铝含量取P97.5数值时,膳食中铝摄入量最高的人群是2~7岁儿童。各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暴露量(铝含量数据采用平均值)安全限值(MOS值)均1,偏高暴露量(铝含量数据采用P97.5数值)MOS值均1。2~7岁和8~12岁儿童膳食中铝摄入贡献率较高的食品是油炸食品和焙烤食品,其他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贡献率前3位的食品均是油炸食品、凉皮和淀粉制品。结论陕西省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偏高暴露量已超过最新的健康指导值。女性和儿童是暴露量较高的人群,油炸食品是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