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荆条挥发油中β-丁香烯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荆条植物中分离得到β-丁香烯。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条挥发油,得油率1.2%。经减压精馏、硅胶柱色谱、硝酸银-硅胶柱色谱等分离过程得到产物β-丁香烯,色谱纯度98.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确认了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方法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砂仁和胡椒三味中药中的挥发油的最优条件;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包合工艺条件。结果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8倍水量,浸泡2.5h,加热蒸馏提取6h,挥发油平均含量为4.74%;复方丁香挥发油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4h,洗涤溶剂为石油醚,干燥温度为40℃,挥发油平均包合率为81.5%。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香椿籽风味物质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昌禄  高蕾  刘常金  李璐  李颖 《食品与机械》2007,23(2):83-85,125
比较了从河南、湖北、陕西三地采集的香椿籽样品的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差异。运用同步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椿籽挥发油,所得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并与Nist98标准图谱进行对照,定性分析了三种不同产地香椿籽挥发油,共鉴定出52种化学成分,三种挥发油均含有的主要成分是α波旁烯、γ-榄香烯、石竹烯及马兜铃烯。为香椿籽挥发油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藿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刚 《食品科学》2010,31(8):223-22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藿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藿香挥发油得率为0.37%,共鉴定出79 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98.04%;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酚甲醚(47.60%)、D- 柠檬烯(5.91%)、丁香烯(6.59%)、丁香酚甲醚(1.87%)、β- 衣兰油烯(1.4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陈皮、肉桂、丁香、五倍子、艾叶、辛夷、姜黄、川芎、虎仗和蜂胶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果蔬致腐真菌扩展青霉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草药丁香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扩展青霉和黑曲霉的MIC分别为25%和50%;通过GC-MS从丁香挥发油中分离分析出14种化合物,其中丁香酚的相对含量最高,达68%;抑菌试验表明,丁香挥发油MIC中丁香酚的浓度高于丁香酚的MIC。  相似文献   

6.
保健糖姜粉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健糖姜粉的生产工艺闫亚梅,卢长润生姜为姜科植物ZingberofficinaleRose.的鲜茎,它含有挥发油0.25~0.3%,挥发油的主要成份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水芹烯(Phellandrene)、坎烯...  相似文献   

7.
试验首先优化出了微波提取丁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丁香挥发油,最后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提取丁香挥发油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55s、液料比12.3以及提取功率301W。在该提取条件下,丁香挥发油的得率为15.87%;有超声波协同时(提取时间145s),微波提取时闻缩短6.7%;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不同部位(花蕾、果实、叶、枝)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和β-石竹烯等是丁香4个部位的主要成分;丁香花蕾、果实、叶、枝部位挥发油对 DPPH·的 IC50值分别为(37.35±0.82)、(98.18±0.50)、(21.37±0.32)、(28.14±0.46)μg/mL;对ABTS+·的 IC50值为(139.48±0.76)、(244.99±1.21)、(117.32±0.63)、(141.61±0.84)μg/mL;还原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测定结果:丁香叶最大,花蕾与枝数值近似,丁香果实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双水相法萃取肉桂挥发油工艺并研究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肉桂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双水相萃取肉桂挥发油工艺;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探究肉桂挥发油风味物质变化。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乙醇质量分数25%,磷酸二氢钠质量分数34%,固液比1:15 g/mL,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35 ℃,此条件下肉桂挥发油和肉桂醛得率为2.82%和0.037%,与常规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07和1.31倍。双水相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4和15种物质,均以萜烯类和醛类为主。双水相萃取法制得挥发油中含有更多的α-蒎烯(59.93%)、杜松萜-1(10),4-二烯(10.20%)、α-衣兰油烯(7.35%)、环苜蓿烯(2.44%)和衣兰烯(1.50%)等萜烯类成分。结论:双水相萃取用于肉桂挥发油提取具有条件温和、得率高及溶剂易回收等优势,可作为香辛料挥发油萃取分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十二种中药挥发油及其滤液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肉桂、八角茴香、大蒜、薄荷、肉豆蔻、香茅、藿香、艾叶、干姜、鱼腥草和荆芥等12种中药的挥发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黄曲霉和绿色木霉等6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体外抗菌试验探讨中药挥发油及其滤液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12种中药挥发油对6种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尤以大蒜、肉桂、藿香和丁香抗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三种巧克力晶型衍变与起霜花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X衍射仪对不同促霜时间内不同起霜程度的巧克力进行晶相检测,结果表明晶相衍变速率大小与起霜程度关系紧密,速率大则起霜严重,促霜前期(5天内),巧克力均未起霜,具有相同的晶相,促霜后期(45天),三种巧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霜花,其中CC最严重,LC轻微,TC介于两者之间,XRD谱图反映的晶相也说明了这一现象,促霜中期(20天),CC起了霜,而LC和TC尚无起霜迹象,这时CC中的晶相与LC和TC的相比相差很大,LC和TC的晶相则一致。  相似文献   

12.
强化竹叶提取物对麦乳精抗氧化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在麦乳精(阿华田)中强化竹叶提取物(Ebl972),以期能显著改进制品的抗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并保护其中VA和VE的活性.方法和结果(1)通过感官评定得出在阿华田中强化1%的EBI972是适宜的;(2)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阿华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表明强化样清除O2和OH的能力分别是对照的2.4和1.6倍;(3)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抗油脂氧化的能力,表明强化后有了极显著的提高;(4)将试样保存在50±1℃,22d后分别测定VA和VE含量,表明强化样中的损失量显著少于对照.结论竹叶提取物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生物黄酮类保健功能因子,同时还是很具潜力的食品抗氧化剂,在麦乳精中的应用除了赋予产品的保健功能外,还能显著改进产品的商品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天然无咖啡碱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斌  郑永球  尹逸  陈娟 《食品科学》2001,22(7):33-35
以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通过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分析,证明其是一种进化较高的禾木型、大叶类茶树;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的单株测定结果表明;南昆山毛叶茶在有性群体品种中低咖啡碱含量单株比例可达81.82%;低咖啡碱单株的理化成分与一般茶树品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眉豆,绿豆及赤小豆对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眉豆、绿豆、赤小豆及馒头对Ⅱ型糖尿病糖人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40例NIDDM病人空腹及进食眉豆,绿豆、赤小豆及馒头后30、6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每种食物均含50g碳水化物。结果:4种试验食物血糖峰值均出现在餐后120min;4种信用的餐后30min的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在餐后60min、120min和180min时,赤小豆的血明显的低于馒头,眉豆,绿豆。结论赤小豆维持餐后血糖稳定的能力较强,可作为糖尿病病人食用的较理想的主食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勇  江华  勇强  余世袁 《食品科学》2001,22(7):15-17
通过体外严格厌氧培养技术,比较葡萄糖、木糖和定向酶解植物半纤维素制备的低聚木糖三种碳源增殖青春双歧杆菌的效果,检测了该低聚木糖的以歧因子作用。研究表明,该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具有良好的增殖效果,青春双歧杆菌在优先利用木二糖和木三糖的同时可能会生成胞外酶,该酶职解聚合度较高木四糖和木五糖使之转变为聚合度理、更易为双歧杆菌的吸收代谢的低聚木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16.
酶制剂的应用与肉类加工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利用酶生物技术,以肉类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内类抽提物及其应用。该应用明显提升肉类副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贵州老鹰茶(豹皮樟)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压水敢蒸馏是提取贵州老鹰茶(Litsea coreans Lvel,Var,Lanuginose)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油得率0.1%,利用GC-MS技术对老鹰茶的挥发油进行了研究,从Litsea coreana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95%,主要成分是正醛(Decanal)含量71.53%;其次是10-烯-十一醛(10-undeceal),含量5.02%;壬醛(n-nonalde-hyde),含量3.95%;copaene,含量3.58%,正十二酸乙烯酸(Dodec anoic acid,ethenylester),含量2.63%。  相似文献   

18.
对离子膜法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工业中的应用工艺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桃果实的酶活性变化及膜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贮前加温(35±1℃,24h)、中途加温(20±1℃,24h)处理的果实的S0D活性较高、L0X活性较低,MDA含量积累较少,表明了热处理可以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避免过多有害物质积累。另外贮前加温还能明显提高果实亚油酸含量;中途加温的果实在冷藏第14d后,亚麻酸含量极显著提高;而且在冷藏期间,两种处理的不饱和膜脂脂肪酸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鲐鱼蛋白水解液脱苦脱腥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分别采用活性炭吸附,β-CD包埋法,乙醚萃取法,酵母发酵法对鲐鱼蛋白水解液进行处理,经比较发现,酵母发酵法效果最佳,水解液中加入2%酵母粉进行35℃,1h发酵后,腥味基本脱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