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新鲜山楂与干制红枣为原料研制一种低糖复合果酱。采取添加增稠剂增加果酱的胶黏性和降低水分活度,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山楂红枣复配比、白砂糖、柠檬酸添加量、以及对单一增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进行筛选。根据感官评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低糖山楂红枣复合果酱的最优配方。红枣复配比为7:3,糖添加量为20%,柠檬酸添加量为0.15%,复合增稠剂添加量为0.8%时,感官评分最高为85分。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苹果、刺玫果为原材料,制作一款低糖复合果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设计考察了苹果浆与刺玫果浆质量比、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对低糖复合果酱产品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苹果浆与刺玫果浆质量比为1.23 (g/g)、白砂糖添加量为29.74%、柠檬酸添加量为0.27%、黄原胶添加量为0.2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果酱产品具备良好的感官品质,与一般市售苹果酱相比,其总糖含量可降低37.0%。  相似文献   

3.
利用质构分析和感官评定探究单一食品胶和复合食品胶对低糖蓝莓果酱的品质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低糖果酱的感官评定为指标,确定出以低甲氧基果胶与黄原胶为复合食品胶制备低糖蓝莓果酱的最佳配方。低甲氧基果胶与黄原胶的复配比例为2∶1,添加量为1.4%,钙盐添加量为0.3 mg/g,白砂糖为18%。  相似文献   

4.
选取番茄和枸杞为原料,研制一种低糖番茄枸杞复合果酱配方,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低糖番茄枸杞复合果酱的最优配方为番茄与枸杞配比8∶2(w/w),蔗糖添加量20%,甜菊糖添加量0.003 5%,柠檬酸添加量0.6%,海藻酸钠添加量0.04%。在此优化配方条件下果酱感官评分最高为85.2分,果酱色泽深红鲜亮,酸甜适口,口感细腻,风味浓郁,风味最优。  相似文献   

5.
以蓝莓和胡萝卜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蓝莓胡萝卜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通过ASLT法建立Q10模型对其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影响蓝莓胡萝卜复合果酱感官品质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蓝莓胡萝卜比例果胶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糖添加量,最佳配方为蓝莓与胡萝卜比例8∶2,果胶占主料的0.4%,柠檬酸占主料的0.18%,白砂糖占主料的38%。通过建立Q10模型,预测该产品在20℃条件下货架期为108~112d。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以药食两用的无核黄皮果为原料,研究无核黄皮果酱的最优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糖、柠檬酸、果胶、果皮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进一步研究糖、柠檬酸、果皮添加量这3个主要因素对感官评分的影响,以得到感评最佳的配方,并进行正交实验验证实验及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无核黄皮果酱的最优配方为果皮添加量15%、糖添加量20%、柠檬酸添加量0.16%、果胶添加量为0.4%,以上均为质量比。 色差为60.13±0.6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74±0.01)%,有效酸度为2.54±0.02,脱水率为0.00%。结论所制得的无核黄皮果酱酸中带甜,组织状态良好,保型性好,品质较好,为无核黄皮的进一步精深加工和果酱的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山楂和南瓜为主要原辅料的复合果酱配方及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了品尝评分。经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南瓜添加量为52.20%、山楂添加量为24.50%和白砂糖添加量为12.85%。通过以上配方制得的产品色泽、口味和感官最佳。  相似文献   

8.
9.
胡萝卜柚皮低糖复合果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萝卜和柚皮为原料制作低糖复合果酱,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为:胡萝卜:柚皮为50:50(g/g),白砂糖10%,柠檬酸0.25%,卡拉胶0.5%,山梨酸钾0.05%.所制作的复合果酱具有较理想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玫瑰与山药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玫瑰汁与山药浆的比例、柠檬酸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及煮制时间对复合果酱品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配方;同时采用加速货架期试验(ASLT)法预测复合果酱的货架期。结果表明,影响低糖玫瑰山药复合果酱感官品质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煮制时间>木糖醇添加量>玫瑰汁与山药浆的比例>柠檬酸添加量;其最佳配方为玫瑰汁与山药浆的比例18∶2、柠檬酸添加量0.25%、木糖醇添加量18%、煮制时间17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果酱颜色亮红、酱体均匀、酸甜适口、口感细腻;此外,低糖玫瑰山药复合果酱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通过ASLT法预测得到该复合果酱在20℃条件下的货架期为122~137 d。  相似文献   

11.
以脆熟期全红枣果实为原料,通过不同软化工艺比较分析,在固定枣果浆的基础上对白砂糖、柠檬酸和熬制时间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热蒸汽软化能较好保存红枣的营养成分。影响果酱感官品质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熬制时间>白砂糖用量>柠檬酸用量;主要原料最佳质量配比及熬制时间参数为红枣果实与水按质量比1:1打成的枣果浆400g、白砂糖140g、柠檬酸0.8g、熬制时间15min,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感官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雪梨枇杷低糖果酱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枇杷和雪梨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雪梨枇杷低糖果酱加工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以枇杷果浆25%、雪梨果粒25%、可溶性固形物40%、海藻酸纳0.8%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5%,可生产出风味独特、酱体均匀细腻、流散性适宜并具有良好咀嚼感的复合果酱.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柿子为主要原料,与椰浆粉、百香果果粉、金桔果粉按质量比2∶2∶1复配制成的混合果粉汁(浓度2%)进行混合,采用卡拉胶、魔芋胶复配作为凝胶剂,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柿浆与复合果粉汁比例、胶的复配比例及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等因素及水平进行探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得出复合柿子果冻的最佳配方:柿浆与复合果粉汁比例为质量比6∶4,卡拉胶与魔芋胶的配比为质量比3∶1,复配胶添加总量为1.4%,混合果汁添加量为25%,白砂糖添加量为14%,柠檬酸添加量为0.13%。采用此配方制得的复合柿子果冻具有协调的宜人果香,酸甜适中,质地均匀有弹性。  相似文献   

14.
低糖荔枝果酱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低甲氧基果胶(LMP)质量分数、氯化钙质量分数、柠檬酸质量分数和果冻粉质量分数对低糖荔枝果酱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低糖荔枝果酱最优工艺条件为低甲氧基果胶质量分数0.71%、氯化钙质量分数0.052%、柠檬酸质量分数0.48%和果冻粉质量分数0.15%。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低糖荔枝果酱感官评分实测值为14.6,与预测值(14.7)接近;产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4.8%、总酸度0.65%、黏度3.382Pa·s、硬度3.35N,具有酸甜适口、口感细腻润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柿子为原料,辅以新鲜山楂,经打浆、调配、均质、浓缩和杀菌等工艺,开发研究出一款新型的复合型果酱。通过感官评定、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柿子山楂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柿浆与山楂浆的添加比例为3∶2,白砂糖添加量为40%,柠檬酸添加量为0.5%,黄原胶添加量为0.8%,所得复合果酱色泽金黄,口感细腻,酸甜适中,组织形态和涂抹性较好,同时具备柿子和山楂特有的果香味。  相似文献   

16.
以法国紫红袍电叠玫瑰鲜花花瓣为原料,主要研究了玫 瑰酱的加工工艺,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了玫瑰酱的 三种最佳配方为:a玫瑰花瓣50g,白砂糖120g,柠檬酸 0.35%,果胶0.6%,纯净水150mL;b玫瑰花瓣50g,白砂糖 120g,柠檬酸0.35%,果胶0.6%,玫瑰水30mL.纯净水 120mL;c.玫瑰花瓣50g,白砂糖120g,柠檬酸0.35%,果胶 0.6%,纯净水150mL(或玫瑰水30mL,纯净水120mL),食 盐2.5g。  相似文献   

17.
罗冠仪 《中国酿造》2018,37(10):190
以全脂牛乳和泡跑果果味酱为主原料,以酸度和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泡跑果果味酱酸奶的最佳配方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泡跑果果味酱酸奶最佳配方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8%、果味酱添加量10%、发酵剂接种量2.5%、发酵温度43 ℃、发酵时间5.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制成的泡跑果果味酱酸奶感官评分91分,酸度73.3 °T,口感酸甜可口,组织状态细腻,同时具有果味酱特有的风味和爆汁感。  相似文献   

18.
陈祖满  江凯 《中国酿造》2014,(6):164-167
以南方蓝莓为原料,辅以白砂糖、增稠剂,在不添加防腐剂、色素的情况下,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研究了低糖蓝莓果酱的最佳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采用蓝莓原浆40%,复配增稠剂最佳配方为变性淀粉3%、羧甲基纤维素钠0.4%、黄原胶0.1%,糖酸比40∶1,白砂糖用量30%,最佳杀菌条件为85℃、15 min。产品固形物含量35%~45%,酸度0.8%~1.2%,无返砂、析水、霉变现象。成品果肉含量丰富、酸甜适口、色泽自然、风味独特、涂抹性佳、稳定性好,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