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绿豆浆、超微绿豆粉和鲜牛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凝固型绿豆酸奶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用于绿豆酸奶的发酵,最佳制备工艺为添加绿豆浆30%、超微绿豆粉6%、白砂糖8%、稳定剂0.10%,接种常规酸奶发酵剂4.0%、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剂1.5%,40 ℃发酵5 h。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制成的绿豆酸奶风味独特、口感良好,感官评分为28.2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发酵剂对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为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发和香肠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戊糖片球菌(RY500)、发酵乳杆菌(RY75)与植物乳杆菌(RY25)以单一菌种或复配菌种(RY500:RY25=2:1)接种于猪肉香肠中,以自然发酵组作对照,测定香肠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后,乳酸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发酵结束后,实验组香肠的质构、色泽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香肠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酸类、酯类、醛类化合物。实验组香肠风味物质较对照组酯类、酸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合感官分析表明,添加混合发酵剂比添加单菌株发酵剂更能改善和加强发酵香肠的口感与风味。  相似文献   

3.
将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subsp. kefiranofaciens ZW3)与常用的酸奶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共同发酵,旨在制备酸奶时,不添加任何增稠剂和乳化剂,而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增加酸奶的黏度和适口性。结果表明,ZW3可以缩短酸奶发酵时间,提高持水力,减少乳清析出,增加黏度,改善流变学特性,增加酸奶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内聚性和恢复性,电子鼻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ZW3可提高酸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酸奶风味及口感。  相似文献   

4.
于鹏  李永平 《饮料工业》2010,13(12):14-16
探讨了以燕麦为主要原料制备糖化醪,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制成含有活性成分且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饮料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燕麦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是:白砂糖用量10%、接种量10%、摇床培养12h、发酵温度37℃。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自然发酵骆驼乳中乳酸菌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五株乳酸菌,其中乳杆菌3株分别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rum)和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i),片球菌2株分别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分离鉴定出的五株乳酸菌在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活菌数在培养16 h后能达到109 CFU/m L。将传统酸奶发酵剂接种于骆驼乳中并于42℃条件下培养,发现其在骆驼乳中能较好地产酸,其添加量在0.1%时最适。将筛选到的乳酸菌制备成生产发酵剂与传统酸奶发酵剂复配,得到瑞士乳杆菌组的复配效果最佳,具有最优的产酸效果,在经过6 h发酵后p H值降到4.5左右,酸度达到85oT,且制备的发酵骆驼乳具有最好的感官品质,其感官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复配进行发酵的骆驼乳产品。因此,可将0.1%传统酸奶发酵剂与筛选到的瑞士乳杆菌制备的生产发酵剂复配应用于酸驼乳发酵。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对乳酸菌发酵核桃粕乳的不同菌株进行筛选,通过pH值、酸度及感官评定分析,从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两株优良菌种。研究两株乳酸菌的复配比例,并与传统发酵剂发酵的核桃粕乳进行品质对比。结果表明,以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接种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核桃粕发酵乳综合品质最佳,其感官评分90分,氨基酸态氮含量57.0 mg/L,活菌总数7.35×107 CFU/mL,经发酵后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传统发酵剂发酵的核桃粕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羊奶为发酵原料,探究不同乳酸菌对发酵羊奶体外降血糖和抗氧化功能活性影响。方法:以3株实验室保存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和酸奶商业发酵剂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ST)为发酵菌株,采用功能菌株单菌发酵和联合商业发酵剂混合发酵两种方式发酵羊奶,分析不同乳酸菌发酵羊酸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功能。结果:单菌发酵和混合发酵羊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GC215单菌发酵羊酸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活性最高,分别为87.35%和359.17μmol/L L-半胱氨酸还原当量;PTIO自由基清除率为11.25%;马里甘草乳杆菌(Liquorilactobacillus mali)L31发酵羊酸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比未发酵羊奶提高了44.08%,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PC-2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羊酸奶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最高,为82.30%。结论:功能性乳酸菌发...  相似文献   

8.
提高嗜酸乳杆菌酸乳菌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辅助发酵剂制作嗜酸乳杆菌酸乳,采用正交实验,并分析发酵过程中pH、乳酸菌数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确定混合菌种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1.8%、嗜热链球菌1.4%、保加利亚乳杆菌0.6%混合发酵,可以提高乳中嗜酸乳杆菌的菌活力并改善其风味。经验证,混合菌种发酵制作的酸奶在风味和保健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单一菌种发酵制作的酸乳。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杏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植物基杏仁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剂对杏仁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工艺为料液比1 ∶10(g/mL)、发酵剂添加量0.6%、发酵温度40 ℃、发酵时间10 h,在该条件下,杏仁酸奶质地均匀、口感醇厚、色泽均一,感官评分为89.00,而不同类型发酵剂单发酵杏仁乳均能直接影响植物基杏仁酸奶品质,市售的酸奶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能稳定有效发酵产酸,发酵制成的植物基杏仁酸奶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乳酸菌单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0.
黄豪  周义  陈佳慧  雷宏杰 《食品科学》2022,43(10):97-106
选用6 种商品乳酸菌植物乳杆菌9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0,Lp)、干酪乳杆菌37(Lactobacillus casei 37,Lc)、副干酪乳杆菌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01,Lpc)、嗜酸乳杆菌85(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85,La)、双歧乳杆菌80(Bifidobacterium lactis 80,Bla)、瑞士乳杆菌76(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76,Lh),分别对山楂汁进行发酵,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山楂汁理化性质(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可滴定酸)、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性、色值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6 种乳酸菌在调酸后的山楂汁中(pH 4.70)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且无显著差异,发酵结束时活菌数高于8.5(lg(CFU/mL)),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发酵性能,乳酸产量超过2.6 mg/mL。Bla和Lh发酵显著提高了总酚含量,但对总黄酮无显著影响,而La、Lc和Lpc发酵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对总酚无显著影响。此外,Lpc、Bla和Lh发酵山楂汁的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P<0.05),表现出较强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约49.0%)和Fe3+还原能力(约25.0 mmol/L,以Trolox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与对香豆酸、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呈负相关。乳酸菌发酵使山楂汁挥发性成分种类及总量增加,形成了17 种新的醇和17 种新的酯,并降低了醛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改善了山楂汁的香气和滋味,Bla发酵山楂汁的总体感官品质最好,Lh次之。与其他乳酸菌相比,Bla发酵山楂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丰富的香气物质和良好的感官品质,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三种乳酸菌按照1∶1∶1的比例复合发酵红树莓山楂复合果汁(1∶1),分析其发酵前后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后红树莓山楂复合发酵饮料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共检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酮类、酸类以及酚类化合物等;总酚含量为0.061 g/100 g、维生素C含量为89.56 mg/100 g;发酵后有机酸含量增至4.19 g/L,特别是乳酸含量由0.12 g/L增至3.22 g/L;活菌数达到2.2×107CFU/m L。感官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能提升发酵原液的风味,保护色泽,红树莓山楂复合发酵饮料感官评分为86分,是一款营养、健康的乳酸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2.
对鼠李糖乳杆菌grx10、副干酪乳杆菌Lpc37被包埋前后的益生菌粉和益生菌晶球进行体外胃肠液耐受实验及监测与酸奶混合后的性质变化的结果表明,被包埋后的grx10和Lpc37对消化道恶劣环境的抵抗力显著提升,且益生菌晶球与酸奶混合后不会产生显著的相互影响。晶球与菌粉相比,经pH值为2.5的人工胃液处理3.0 h后grx10和Lpc37的活菌数分别提升4.4和5.2个数量级,经质量分数为0.3%的胆汁盐处理4.5 h后grx10和Lpc37的活菌数分别提升4.2和1.7个数量级;益生菌晶球与酸奶混合后的晶球酸奶在21 d内pH值、酸度及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益生菌被包埋后与外环境的接触减少从而避免相互影响,因此益生菌晶球能在增加酸奶中益生菌含量和食用趣味性的前提下保持酸奶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3.
绿茶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建波 《中国乳品工业》1998,26(3):17-19,36
茶在我国是一种传统饮料,本文提出绿茶牛奶酸奶的生产方法、绿茶叶的最佳加量和生产工艺,通过实验确定:每200ml牛奶中加入0.75g茶,绿茶与混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进行培养,在40℃下发酵4.5h,乳酸菌数达以1.2×10^8个/ml,产品风味与普通酸奶相似,有一种愉快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的可培养方法对广西青年人肠道乳酸菌进行了分离与纯化,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将筛选菌株作为酸奶发酵剂应用。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3株乳酸菌中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1株,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6株,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2株和口乳杆菌(Lactobacillus oris)1株。筛选乳酸菌制作的酸奶之间芳香类物质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酸奶样品间酸味、后味A和丰度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BUAS54287、唾液乳杆菌HBUAS54223与HBUAS54248、格氏乳杆菌HBUAS54233、发酵乳杆菌HBUAS54238与HBUAS54318乳酸产生能力较强,可进一步筛选用于酸奶复合发酵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和牛奶为原料制备新型发酵制品-豆腐脑酸奶.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乳酸链球菌(S.thermophilus)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对成品进行了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和感官评定,研制出具有浓郁风味,营养丰富的乳酸菌发酵的豆腐脑酸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在发酵酸奶过程中对酸奶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开发出一种抗氧化活性强的酸奶发酵剂。通过选取嗜热链球菌S1、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0207发酵酸奶以及向其中加入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共同发酵制备酸奶,评价其产酸性能、活菌数含量,并分析所发酵酸奶的质构特性、乙醛和双乙酰产量,进行感官评价,最后对制备酸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比较研究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对发酵酸奶的发酵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用嗜热链球菌S1、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0207及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共同发酵的酸奶产酸速度快,5 h基本凝乳,与未添加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发酵的酸奶相比,其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为3.55×10~8CFU/g、风味物质乙醛的含量为22.8μg/mL、双乙酰含量为7.5μg/mL,以及感官评分为86分,仅次于3号汉森发酵剂。与3号汉森发酵剂相比,添加KLDS 1.0901的2号发酵剂在清除自由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面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选用分离自枣阳酸浆水的15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tum)和1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 酵制作泡菜,并对泡菜的质构特性和泡菜水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PCA)、典型相关分析(CCA)对泡菜水的风味进行检测和评价。 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发酵泡菜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植物乳杆菌(P<0.05),硬度、脆性差异 不显著(P>0.05),且纯种发酵泡菜的硬度、脆性及咀嚼性均高于自然发酵组;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泡菜水中乳酸含量与自然发酵组无 显著差异(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泡菜水酸味值和芳香型气味值显著高于发酵乳杆菌(P<0.05),且略高于自然发酵组。综上,枣阳酸浆水来源的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具备开发为直投式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一款特色雪莲果植物发酵饮料,研究以雪莲果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NCC194165为发酵菌种,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蔗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雪莲果植物乳杆菌饮料感官评分、总酸的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雪莲果植物乳杆菌发酵工艺条件,并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最优雪莲果植物乳杆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8%、阿拉伯胶添加量0.6%、植物乳杆菌BNCC194165接种量1%、37 ℃发酵14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产品色泽鲜艳明亮,酸甜适中,清新爽口,组织状态均匀稳定,具有典型的雪莲果清香,感官评分达到最高(87.42±0.32)分。该产品的研发对延伸雪莲果产业链、丰富特色果蔬发酵饮料品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覆盆子干果为原材料,以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种,制备覆盆子乳酸菌饮料,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戊糖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体积比1∶1,接种量6%,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覆盆子乳酸菌饮料的总酚含量为3.37 g/L,感官评分为86.1分。采用GC-MS分析得到覆盆子乳酸菌饮料有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5种,酮类12种,醛类9种,酯类8种,酸类7种,萜烯类3种以及其他类物质3种。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传统双菌发酵酸奶和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与双菌复配发酵酸奶在后酸化过程中pH、双乙酰、乙醛及4种有机酸(柠檬酸、丙酮酸、乳酸、甲酸)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以上两种酸奶在后酸化期双乙酰和乙醛含量基本保持一致而有机酸含量差异较大。三菌复配型酸奶中甲酸含量较高而柠檬酸含量较低,其它两种有机酸在两种酸奶中的含量比较接近。上述结果表明,以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复配一定比例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制作的酸奶保持了酸奶原有的醇香,还形成了一定独特的风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