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以壳聚糖作为薄膜基质,加入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黑色素(melanin)纳米颗粒(EGCG@MNPs),制备了一种活性包装薄膜,用于延长采后蓝莓的贮藏期。首先,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膜采用流延法成功制备,装入新鲜蓝莓后形成独立热封包装袋,分别于4和25 ℃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分析不同时期内蓝莓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微生物、表观品质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以探讨该纳米复合包装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膜显著延缓了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腐烂率和硬度的下降(P<0.05),有效抑制了蓝莓的呼吸强度,减小了活性物质的消耗和果实表面的褐变程度。贮藏结束时,经过纳米复合包装处理的蓝莓仍保持了较高的花色苷含量,在4和25 ℃环境下保留率分别为90.1%和99.0%;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了6.2%和6.3%,使蓝莓果实保持了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P<0.05),有效改善了蓝莓的感官品质,延缓了蓝莓果实的衰老。综合各项结果得出,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包装结合低温的贮藏方法对采后蓝莓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5种药剂对柑橘贮藏病害的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果实在贮藏运输期间极易发生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酸腐病等各类病害。为了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在自然通风贮藏库内用保鲜剂对柑橘果实进行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种保鲜剂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对柑橘贮藏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柑橘果实总的保鲜效果和酸腐病的效果,以百可得最优,贮藏保鲜的时间最长,异菌脲其次;对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则以咪鲜胺最好,抑霉唑其次;贮藏15~45d,5种药剂处理对柑橘的失重率没有影响,贮藏到60d后有一定差异;果实外观色泽与清水对照没有差异,口感则以百可得和异菌脲风味略好;5个药剂处理15~30d后对果实品质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梅是我国特色优质水果,但采后特别容易腐烂。为探索杨梅果实的保鲜技术,本论文研究了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膜(NCCLDPE)对2℃下杨梅果实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研究发现,NCCLDPE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透过率分别为普通LDPE膜的72.39%和81.33%,从而有利于在包装袋内更快的形成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环境。NCCLDPE包装比普通包装杨梅果实的腐烂率低23.74%,而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方面则NCCLDPE包装比普通包装分别高5.69%和12.07%,NCCLDPE包装比普通包装杨梅果实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高7.63%和14.75%。NCCLDPE包装比普通包装更加有效抑制了果胶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其活性分别是普通包装杨梅果实的87.92%和92.67%,延缓了杨梅果实原果胶的降解和水溶性果胶的增加,维持了果实的品质和质地。这表明NCCLDPE包装更有利于杨梅果实品质的保持,并在杨梅果实保鲜上显示出潜在的商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CMC复合涂膜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单层膜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复合膜,并测定膜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和水蒸气透过性等对其进行表征;以春香和柠檬两个柑橘品种为试材,研究壳聚糖单层涂膜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自组装复合涂膜对两种柑橘果实(春香,柠檬)采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性显著(p<0.05)高于单层膜,为壳聚糖单层膜的1.74倍;且维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应用于柑橘采后保鲜,发现涂膜可提高柑橘果亮度,抑制抗坏血酸氧化,减少硬度降低。涂膜处理可减少柑橘果实表面气孔数量,降低贮藏期间柑橘果实失重率,贮藏20 d处理组失重率均在7.5%以下;且涂膜延缓了柑橘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与单层涂膜相比,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自组装复合涂膜可显著(p<0.05)提高春香、柠檬硬度及抗坏血酸含量。经20 d贮藏,复合涂膜组的春香及柠檬硬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15倍、1.23倍。复合膜证实了静电吸附自组装形成的多糖基膜具有维持柑橘采后品质的潜力,为开展不同柑橘品种生物涂膜保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纳米抗菌包装对鲜切马铃薯丝保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抗菌包装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通过检测鲜切马铃薯丝货架期内感官品质、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呼吸强度、抗坏血酸含量、丙二醛、菌落总数等指标,验证普通包装与两种纳米包装的保鲜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纳米包装均能较好地抑制呼吸强度,降低失重率.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贮藏期内V_C的损失,并延长货架期.其中,1号纳米包装袋保鲜效果显著优于2号纳米包装.  相似文献   

6.
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引起橄榄果实腐烂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为给姜油树脂在采后橄榄果实贮藏保鲜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本实验研究了姜油树脂对采后橄榄果实的抑菌效果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长营’橄榄果实为材料,通过损伤接种法,研究不同剂量的姜油树脂对P. microspora接种橄榄果实的抑菌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最佳抑菌剂量的姜油树脂对采后橄榄果实在25 ℃下贮藏49 d期间果实病害发生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姜油树脂可显著抑制P. microspora侵染所致橄榄果实采后病害发生,其中姜油树脂的最佳抑菌剂量为30 μL/mL;30 μL/mL的姜油树脂处理可显著降低橄榄果实病害指数和果皮褐变指数(P<0.01),延缓橄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下降,较好保持采后橄榄果实的外观颜色和营养品质。因此认为,30 μL/mL的姜油树脂处理可有效控制橄榄果实采后病害发生,保持橄榄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地探究柠檬醛纳米乳/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柑橘果实的保鲜机理,研究首先表征了柠檬醛纳米乳添加量(10%、20%和30%,质量分数)对壳聚糖平板膜拉伸性能和透过性能,以及膜液在果实表皮润湿性能的影响,然后测定了复合涂膜对蜜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纳米乳可增强壳聚糖膜的塑性,提高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与氧气透过系数;添加10%的纳米乳使得涂膜液在蜜桔果皮表面的接触角由纯壳聚糖膜液的80.49°降至66.2°,铺展系数则由-53.48 mN/m提升至-23.02 mN/m,较好地改善了涂膜液对蜜桔果皮的润湿性,提高了二者的界面相互作用。将柠檬醛纳米乳/壳聚糖复合涂膜用于蜜桔保鲜时,可较好地抑制果实的腐烂,降低其呼吸强度并维持较为稳定的营养物质含量。其中,纳米乳添加量为20%的涂膜对果实腐烂的抑制效果最好,贮藏19 d后该组果实的腐烂率仅为16.67%,而对照组的腐烂率已超过30%。因此,柠檬醛纳米乳的添加既可提高涂膜在果皮表面的铺展性能以改善涂膜结构,同时也可通过柠檬醛的释放来减少微生物对果实的侵染,进而显著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在果实采后保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妃子笑"荔枝为实验材料,采用低温货架实验平台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包装袋开孔率对荔枝低温货架销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包装袋包装可以显著(p<0.05)抑制荔枝品质的下降,并且包装袋开孔率大小对荔枝品质也有较大影响。随着销售期的延长,1%开孔率相比于3%和5%开孔率可显著(p<0.05)抑制荔枝失水、褐变和好果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延缓可滴定酸分解和色差下降,但是不同包装袋开孔率大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1%开孔率在销售期12h后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分解和果皮褐变的作用会有所下降。该研究为荔枝保鲜销售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包装对荔枝果实气调贮藏品质的影响,在果蔬气调保鲜贮运实验平台上,以"怀枝"荔枝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包装盒、开孔PE袋以及微孔膜袋对其进行包装,开展荔枝果实贮藏实验,以比较不同包装对荔枝果实气调保鲜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孔膜袋包装内外环境差异较小,当外环境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85%~95%时,包装内空气温度为5~6℃,相对湿度为88%~90%;经8 d的贮藏,包装盒、开孔PE袋以及微孔膜袋荔枝果实的失重率分别从0增大至1.36%、2.73%、0.74%;包装盒和微孔膜袋比开孔PE袋更能减缓荔枝果实褐变指数和好果率的变化;3种包装对荔枝果实果肉TSS和TA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荔枝果实气调保鲜贮运包装的选择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灰霉病是引起葡萄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酸性硫酸钙(ACS)对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及品质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用ACS(p H=5.45)喷洒处理20 s,在8±2℃条件下贮藏,分析ACS处理对果实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B. cinerea)病斑面积、发病率和菌落直径的抑制效果;测定果实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ACS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抑制作用和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CS处理能够显著抑制B. cinerea的生长,在贮藏期15 d时,病斑面积、发病率和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分别降低了67.02%、56.55%、98.16%,抑菌率达到96.06%。ACS处理能显著降低损伤接种灰霉病的病斑面积和发病率,在体外培养时对灰霉病发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CS处理能降低葡萄果实失重率,保持果实硬度,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维持葡萄采后品质。ACS作为FDA和USDA认证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菌防腐剂,为鲜食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脐橙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己醛熏蒸对采后脐橙果实常见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的影响。果实损伤接种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先己醛熏蒸后接种病原菌对脐橙果实采后侵染性病害的控病效果不显著;而先接种病原菌后己醛熏蒸对侵染性病害的控制效果与己醛剂量有关。50、100 μL/L己醛熏蒸能显著降低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其中100 μL/L的己醛效果最好。同时100 μL/L的己醛也可以显著抑制脐橙果实自然发病率的上升。果实生理性病害的研究表明,低剂量(50、100 μL/L)己醛熏蒸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高剂量(150 μL/L)的己醛熏蒸会促进酚类物质的氧化,造成果皮的褐变和塌陷,加重果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柑橘加工品种"涟红"蜜桔为材料,在低温(4℃)条件下,研究热激处理(Heat shock,HS)结合臭氧熏蒸(Ozone fumigation,OF)技术对其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在52℃热水下,浸泡3min;再采用臭氧气体(浓度为6mg/m3)熏蒸15min,进行低温贮藏。在贮藏期120d内,每隔30d采样并对柑橘果实的呼吸强度、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理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激结合臭氧处理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复合保鲜技术,可显著增强柑橘果实抗氧化酶活,有效地降低腐烂率,保持柑橘果实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冯吉睿  周雅涵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5,36(12):249-254
探究膜醭毕赤酵母与低剂量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结合使用对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通过筛选能与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使用的杀菌剂,考察柑橘常见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继而在果实上验证结合处理对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离体实验的结果表明,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酵母生长无抑制作用;柑橘青霉菌、绿霉菌和炭疽菌对两种杀菌剂敏感性不同,但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均小于建议剂量的1%。果实活体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低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好于膜醭毕赤酵母和低剂量杀菌剂单独处理;但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低剂量的甲基硫菌灵对夏橙果实接种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不佳。同时,膜醭毕赤酵母结合低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对夏橙果实自然发病率的控制呈增效作用,对锦橙果实自然发病率的控制呈叠加作用,两种结合处理均能保证夏橙和锦橙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14.
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的抑制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平板接菌试验和体内果实接种试验测定对羟基苯甲酸对采后柑橘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观测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后,接种和未接种病原真菌的柑橘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浓度越高,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其EC50为0.056mg/mL。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柑橘果实中,PPO、POD、SOD、PAL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并且对羟基苯甲酸诱导的抗性相关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较高的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提高柑橘果实相关抗性酶活性以及抑制膜脂过氧化反应,诱导其果实抗性。对柑橘采后贮藏保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文静  刘丽丹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1,32(19):284-287
采后柑橘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在不适的环境因子作用下,导致果实生理代谢发生障碍,从而产生了生理性病害,如冷害、油胞病、褐斑病以及水肿病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耐贮性,进而影响果实的食用品质。本文从柑橘主要生理病害与果皮细胞膜、细胞壁和亚细胞结构变化的关系着手,对采后柑橘果实几种常见生理性病害发生过程中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采后柑橘果实生理病害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采后病害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关于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采后病害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采后生理涉及猕猴桃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营养成分、果实软化及相关酶类等;果实采后病害包括生理性病害和病理性病害;保鲜技术包括猕猴桃果实的采收、热处理、涂膜处理、钙处理、草酸处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ClO2处理、低温冷藏,及气调贮藏等;指出了猕猴桃果实采后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体积分数CO_2气调包装处理,探讨CO_2对轮南白杏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探寻简易的轮南白杏气调包装保鲜技术提供依据。在(1±1)℃冷藏环境下,使用高(1.50%~2.00%CO_2)、中(2.50%~3.00%CO_2)、低(3.50%~4.00%CO_2)三种不同透气性膜包装果实,分析比较贮藏36d包装内乙烯积累量、果实乙烯释放量和不同途径呼吸速率、果皮色度和质地物性与未处理的差异。结果表明,贮期不同体积分数CO_2气调包装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包装内乙烯积累量。降低了果实总呼吸、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EMP)、磷酸戊糖途径(phosthopentose pathway,PPP)和交替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AP)呼吸速率,呼吸峰值延迟6~24d,峰值降低12.89%~38.62%。较好地保持了果实色泽和质地,有效抑制果实软腐率、失重率的上升,较好地维持轮南白杏采后品质。其中,中透气包装(2.50%~3.00%CO_2)鲜杏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25%咪鲜胺水乳剂对宫川柑橘贮藏期品质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减少柑橘在室温贮藏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保持果实的原有风味,延长其贮藏保鲜时间.以25%咪鲜胺水乳剂250,333和500 mg/L的药液浸泡处理宫川柑橘.结果表明,333 mg/L处理效果最佳;贮藏60 d时,对柑橘贮藏期的主要病害绿霉病、青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6.7%,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8.4%,对3种病害的总防治效果为82.3%,显著的降低柑橘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可延缓柑橘VC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的下降,VC含量比对照组高出26.2%,总糖和总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和6.3%.25%的咪鲜胺水乳剂333 mg/L处理可以明显保持柑橘贮藏期间的品质,显著抑制果实的发病率,室温贮藏期达到60 d.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晚熟桃“晚秋红心桃”为原料,分别进行短波紫外线、热空气和丁香酚处理,随后于20℃贮藏8 d,期间每2 d取样,测定果实的发病率、病斑直径、颜色、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能有效抑制采后病害的发生,其中热空气处理效果最佳。经热空气处理(40℃,4 h)后,桃果实病害发生率和病斑直径显著低于对照(P<0.05),贮藏第8天时,桃果实病害发生率为20.00%,病斑直径为15.98 mm。此外,热空气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采后桃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和硬度的下降,维持采后果皮色泽(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热空气处理能维持桃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品质。综上所述,热空气处理对“晚秋红心桃”采后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对桃果实保鲜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葡甘聚糖涂膜对甜椒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葡甘聚糖涂膜对甜椒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袋包装贮藏和KGM溶液涂膜贮藏的甜椒其失水率极显著小于室温贮藏的甜椒。在0.6%~1.8%的KGM溶液浓度贮藏的前9d范围内,甜椒几乎没有出现失水现象。贮藏后期,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甜椒的失水速度逐渐加快。采用KGM溶液涂膜贮藏甜椒,VC损失率要极显著小于室温贮藏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袋包装贮藏的甜椒,特别是随KGM溶液涂膜浓度的增加,甜椒VC损失率迅速降低。贮藏16d后甜椒腐烂率依次为葡甘聚糖涂膜<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袋包装<室温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