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对酱卤猪肉在煮制过程中的过热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酱卤猪肉在煮制过程中,其颜色、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颜色L*值的z值为47.85℃,Ea值为51.31 k J/mol,颜色a*值的z值为45.05℃,Ea值为54.47 kJ/mol;剪切力的z值为37.04℃,Ea值为66.14 kJ/mol;水分含量的z值为52.63℃,Ea值为46.57 kJ/mol,均大于酱卤猪肉感官成熟品质因子的z值,满足成熟值理论提出的烹饪优化前提。本研究证明了酱卤猪肉在烹饪过程中存在优化空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为酱卤猪肉煮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油炒是中式烹饪的典型方式,采用油炒模拟装置,选择从生到熟煮猪肝的关键温度段,结合动力学方法对猪肝熟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过热品质因子(蒸煮损失)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油炒成熟过程中猪肝的颜色、剪切力、蒸煮损失变化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亮度L*、红度a*、白度W变化的z值分别为19.53℃、20.61℃、20.20℃,Ea值分别为116.67k J/mol、110.40 kJ/mol、112.75 kJ/mol;剪切力变化的z值为14.16℃,Ea值为160.77 kJ/mol;过热品质因子蒸煮损失变化的z值为30.12℃,Ea值为75.63 k J/mol,大于成熟品质因子z值,满足烹饪成熟值理论提出的优化前提,证明猪肝在烹饪过程中存在优化空间,为猪肝油炒和品质优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油传热烹饪是中式烹饪的典型方式,采用油浴模拟油传热过程,结合动力学方法对猪里脊肉在油传热过程中成熟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过热品质因子(蒸煮损失)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油传热过程中,猪里脊肉的颜色和剪切力变化遵循一级动力学,蒸煮损失变化遵循零级动力学;亮度、红度值和白度值的z值分别为33.1,26.1,41.0℃,Ea值分别为68.6,86.8,55.4kJ/mol;剪切力z值为17.9℃,Ea值为127.1 kJ/mol;蒸煮损失Ea值为28.9kJ/mol,z值在一级动力学下为32℃,大于红度值和剪切力的z值,满足烹饪成熟值理论提出的优化前提,证明了烹饪过程存在优化空间,为猪肉油传热烹饪和中式烹饪品质优化研究提供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力学分析发酵酸肉在70~80℃水浴加热过程中成熟因子(色泽、剪切力)及过热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发酵酸肉成熟因子(色泽、剪切力)及过热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亮度值的Z值为63.751℃,Ea值为4.016kJ/mol;红度值变化Z值为35.500℃,Ea值为4.029kJ/mol,黄度值变化Z值为32.459℃,Ea值为4.031kJ/mol。剪切力Z值为102.070℃,Ea值为4.047kJ/mol。水分活度的Z值为55.118℃,Ea值为3.643kJ/mol。水分含量Z值为-2.366℃,Ea值为4.034kJ/mol。发酵酸肉煮制过程成熟因子色泽红度值、黄度值的Z值小于水分活度Z值,成熟品质因子亮度值、剪切力的Z值大于过热品质因子水分活度、水分含量的Z值,亮度值、剪切力值的变化与优化烹饪条件结论相反,说明发酵酸肉加热过程中其成熟及过热因子均存在优化空间,可以通过优化加热条件进一步改善发酵酸肉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5.
油炒在中式烹饪中占主导地位,为考察在不同油温下食品品质随烹饪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采取油浴模拟油炒过程,对蒜薹的过热品质(维生素C、水分含量和红度值)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蒜薹油炒中维生素C和红度值-a*变化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水分含量变化遵循零级动力学;维生素C和红度值-a*的z值分别为76.92、83.33℃,水分含量在一级动力学下z值为62.50℃,均大于油炒蒜薹成熟的z值,满足烹饪优化前提;并指出水分对温度最为敏感,是烹饪工艺优化中的重要指标。本实验证明了蒜薹烹饪过程存在优化空间,为蒜薹油炒和中式烹饪过程优化处理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动力学模型预测板鸭货架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丽平  余晓琴  童华荣 《食品科学》2007,28(11):584-586
研究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板鸭的感官性质、细菌总数、酸价、水分含量、过氧化值及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随存放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引起贮藏过程中板鸭品质下降的关键因子是板鸭中脂肪的氧化酸败,并建立了酸价、过氧化值与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以预测板鸭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并求出了酸价变化反应的Ea和K0分别为66.1kJ/mol和2.173×1010,过氧化物生成反应的Ea(活化能)和K0分别为103.96kJ/mol和1.016×1017。  相似文献   

7.
由于优化烹饪工艺需要动力学模型和参数的支持,而油炒在中式烹饪中具有主导地位,因此采用油浴模拟油炒过程,对菠菜的过热品质——含水率、叶绿素、表面和平均颜色的变化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油炒处理中,菠菜的含水率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表面和平均绿色值(-a*)均降低,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含水率的Ea值为72.1k J/mol;叶绿素总质量分数的z值为55.6℃,Ea值为56.3 k J/mo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菠菜油炒过程、优化烹饪工艺和成熟值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学参数,同时,研究发现菠菜中叶绿素的降解与表面和平均绿色值(-a*)的损失相关性高,因而可以用绿色值的变化大致表征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扩散型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能否表征鲜银耳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分别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5、13、17、23 ℃)下,扩散型TTI的颜色变化和鲜银耳品质(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变化情况,通过化学品质动力学模型及Arrhenius方程分别计算扩散型TTI颜色变化和鲜银耳品质变化的活化能Ea,并将扩散型TTI颜色变化的活化能与鲜银耳品质变化的活化能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扩散型TTI与鲜银耳的品质变化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扩散型TTI颜色变化和鲜银耳品质变化均有影响,且贮藏温度越高,扩散型TTI由白色变为蓝色的速度越快,鲜银耳也越容易腐烂。通过化学品质动力学模型及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出扩散型TTI的活化能Ea值为36.1135 kJ/mol,鲜银耳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的活化能分别为53.3144、53.3368、43.9744 kJ/mol,扩散型TTI与鲜银耳品质变化的活化能差值<25 kJ/mol,因此可以将此扩散型TTI用于鲜银耳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监控。  相似文献   

9.
基于质构变化的罗非鱼片冻藏保质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  王晶  曹雪涛  林向东 《食品科学》2014,35(10):241-245
探究预测罗非鱼保质期的新方法,测定真空包装罗非鱼片的质构参数、pH值、电导率、水分活度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5、-20 ℃和-40 ℃贮藏条件下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求取各质构参数变化和品质参数变化的Pearson相关性,并以其为依据,选取内聚性和弹性作为指示真空包装冻罗非鱼片品质变化及保质期终点的指标;得出当内聚性0.20、弹性0.65时为鱼片保质期的终点;分别建立内聚性和弹性变化与贮藏时间的一级动力学方程,求取其变化速率常数与贮藏温度间的Arrhenius方程。实验求得基于内聚性一级动力学方程的反应活化能Ea=53.532 kJ/mol,指前因子k0=215.64;基于弹性活化能Ea=89.866 kJ/mol,指前因子k0=1 620.68,根据上述研究参数分别预测冻罗非鱼片保质期,其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证实:冻罗非鱼片内聚性和弹性均可以作为预测冻罗非鱼片保质期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烫处理对香椿叶绿素及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香椿热烫过程中叶绿素和颜色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热烫温度(85,90,95,100℃)对香椿叶绿素含量和色差值的影响,采用Hunter Lab表色系统测定颜色变化。结果表明,香椿叶绿素及颜色热稳定性较差;热烫温度愈高,叶绿素降解及颜色变化愈快;随热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除a值降低外,L值和b值均呈现上升趋势;香椿叶绿素和颜色(a·b/L)的热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反应活化能(E_a)分别为12.586 kJ/mol和53.351 kJ/mol;叶绿素含量与颜色(a·b/L)呈显著线性关系。适当降低热烫温度及缩短热烫时间,有利于保护香椿颜色,减少叶绿素损失。本研究结果为提高香椿加工品感官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叶堂标 《纺织器材》2006,33(Z1):32-34
分析了传统的铸铁盖板骨架踵趾面耐磨性差的原因,通过研制加入微量元素的铸铁盖板骨架并进行试验论证,证明其踵趾面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翻领成型器曲面为可展曲面,用微分几何方法描述了翻领成型器曲面的数学模型,推出了肩曲面为左右对称顶点不同的锥面时的圆形料管翻领成型器的交接曲线以及边界曲线的数学模型,并用Pro/E建立其三维曲面参数化数字模型,为翻领成型器其他截面形状、其他曲面形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翻领成型器设计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刷滚筒采用斜齿轮传动是现代印刷机的基本要求,传动过程中必然在轴线方向产生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会使滚筒在轴向方向上产生一个较小的位移,即轴向串动。印刷过程中,滚筒的轴向位移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印刷品产生不不良影响。同时,滚筒的轴向串动量是鉴定印刷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高速印刷机,对机械性能和滚筒的轴向串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在高速运转情况下,有效地掌握和控制滚筒轴向串动量,采用了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试并分析各滚筒轴向串动量。以某四色印刷机作为测试对象,通过合理地在滚筒上选定测点,采集了的橡皮滚筒、压印滚筒及传纸滚筒的轴向振动信号,并通过求积分,得到各滚筒的在不同速度下的轴向串动量,并进行了分析,说明印刷速度越高,同种滚筒的轴向串动量越大,表明串动量的大小跟印刷速度有关。在相同速度下,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传纸滚筒的串动量差距较大,表明滚筒串动量大小跟滚筒的装配结构有关,测试结果与滚筒的实际结构和装配情况一致,可作为控制串动量大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空纱管安装效率,分析集体落纱细纱机特点,介绍了锭子杆盘结构型式,说明目前国内铝杆锭子多采用支持器弹簧加支持器帽的结构,虽能基本满足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的生产需要,但仍存在机械手安装空纱管时动作较多、动作精度不高、且易撞到锭子问题,易对锭子造成损坏并缩短锭子使用寿命的缺陷,重点对新设计的快速安装纱管的铝杆锭子的结构及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将弹簧支持器帽换成钢珠,可以大大缩短集体落纱细纱机机械手安装空纱管时间、降低对机械手动作精度的要求,且不损坏锭子、不影响锭子使用寿命,实现了节能降耗、安装效率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he incidence of disorders in the lipid and lipoprotein metabolism and the character of nutrition were studied in a non-organized population of males aged 20-59 (n-2888). Strictly standardized methods applicable in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s were used. A reliable relationship has been revealed between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ats, saturated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saccharose, the insufficient content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tarch, ascorbic acid, retinol, and magnesium in the diets and the incidence of disorders in the lipid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流原理,分析了梳棉机气流情况、梳棉机气流不正常的表象以及气流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手段,针对梳棉工序几种典型的气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指出:梳棉机的气流控制至关重要,要领会原理,认真观察与摸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钳板结合尺寸超差、上钳板偏斜造成的钳板质量不稳定并影响精梳棉条质量的问题,分析钳板结构及组装工艺,通过对钳板左、右托脚原组装工艺进行改进并设计出工装夹具,提高了零件的互换性、可靠性和钳板装配的生产效率,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杨晓峰 《纺织器材》2010,37(6):17-19
在电子清纱器检测头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对电磁铁的介绍,并运用拍合式电磁铁工作原理对磁路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得出了电磁铁吸合力的计算方法。明确了电磁铁吸合力的计算、实验是电子清纱器检测头设计的重要基础环节,进而对电子清纱器检测头电磁铁的设计方法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凹印油墨的特性对印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凹版印刷以其墨层厚实、立体感强、墨色一致、色泽均匀、印刷速度高、印版耐印率高而被广泛应用.凹版印刷所使用的油墨为液体油墨,其油墨的特性(粘度、细度、流动性、干燥性、耐光性)在印刷中对印品有着很大的影响.结合几年的凹印工作经验,简单谈谈凹印油墨的特性对印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麦陈化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人工陈化方法,促使小麦在温度为40℃、湿度100%的条件下加速陈化,并通过对陈化过程中小麦α-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力变化的测定,结合近几年粮食陈化机理的研究,探讨小麦中α-淀粉酶与总淀粉酶活性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