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 方法 参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对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检测。按照GB 5009.1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检测样品中的米酵菌酸, 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VITEK 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 2份样品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 含量分别为18.0和24.2 mg/kg。 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2018年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方法 在广东省中选取粉丝粉条、河粉米粉等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的企业、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单位为采样点, 随机抽取1570份样品按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检验和VITEK2鉴定。结果 1570份样品中5份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其中只有1份检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检出率为0.06%(1/1570)。结论 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表明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存在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风险。为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监管,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 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米酵菌酸检测按照GB/T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执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基因指纹鉴定仪进行鉴定,4份样品中3份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小鼠毒性试验阳性。4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首起米粉米酵菌酸中毒病原菌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首次因食用河粉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病原菌进行检测、鉴定和分析。方法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参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31份食物中毒相关食品样品中有10份检出伯克霍尔德菌(28株),包括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1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株)、越南伯克霍尔德菌(3株)等,经16S rDNA的序列测定、产毒培养、米酵菌酸测定、毒力试验等分析,在3份样品中检出14株可产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结论采用生化并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结合产毒试验可确定为引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椰毒致病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木耳、大米、淀粉及米面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的污染情况,并找出湿米粉生产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实验以生产企业、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为采样点, 随机抽取生产环节132份样品,包括原料25份、成品11份和环境样品96份;流通环节食品样品144份,按照GB 4789.29-2020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进行检验,并结合VITEK2 和MALDI 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和建立进化树;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液质方法同时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原料、成品和流通环节的食品样品共180份均未检出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分离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5株,主要来自于木耳和大米;生产环节中的96份环境样本中未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菌株有四种产毒类型,分别为只产米酵菌酸、只产毒黄素、两种毒素均产和两种毒素均不产;其中6株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出率为3%(6/276);两种毒素的产量与菌株的培养温度呈正相关,在培养温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利用MALDI TOF MS图谱对分离菌株进行K类聚类分析,发现同一产地的大米有很高的亲缘性,可通过此方法对菌株进行溯源。说明木耳及大米较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污染,湿米粉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将原料间原料和其他生产车间进行有效分隔,防止成品受到原料粉尘或包装袋上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中,采取低温的保存方式,可减少毒素的产生,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对湿米粉与淀粉制品(统称为“湿粉”)及其原料米中分离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进行溯源分析。方法 采用GB/T 4789.29—2003在14份湿粉及其原料米中分离出34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 菌并进行菌株全基因组重测序,以Burkholderia_gladioli_Co14作为参比基因,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菌株的同源关系。结果 来源于相同产地标识的样品的菌株呈现较好聚类;来源于同一生产企业的湿粉和碎米样品的菌株具有高度同源关系。结论 提示原料米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基因组序列与产地溯源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在湿粉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传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中北部地区,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有发生,中毒食物多为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长时间泡发的木耳和变质的银耳等。然而近年来南方地区相关中毒案例显著增长,广东传统河粉等米面淀粉制品存在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致人中毒死亡的风险,其毒素的致死率高,危害性强,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综述总结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米酵菌酸在理化、生化、检测技术、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鲜湿米粉中毒事件作出思考,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起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鉴定引起中毒的致病因素。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4份食物样品参照GB/T 4789.29—2003进行微生物常规培养,对其中分离的疑似目标菌株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并对样品进行动物中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样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离的3株食源性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比对和VITEK 2COMPACT生化鉴定结果均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均可产毒使小鼠死亡,且样品中米酵菌酸含量超标,产毒量最高达9.67 mg/kg。结论该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吊浆粑,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所致。从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该菌株应为我国命名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fermentans)。  相似文献   

9.
研究湿粉(湿米粉及淀粉制品)加工过程中浸泡和洗米工艺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清除作用。模拟米样品污染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36℃培养72 h后,在米表面形成菌膜,再模拟目前湿粉生产过程中浸泡和洗米工艺方式(静态浸泡清洗和动态缓慢搅拌清洗)进行处理,联合采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动物毒力测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技术,考察浸洗米工艺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传递的防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浸洗和缓慢搅拌清洗都可以清除部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但无法保证完全洗去,存在风险向下一环节传递的可能性。针对湿粉生产加工工艺的特点,建议在湿粉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原料米的浸泡和清洗,同时应加强班后对生产场所的清洁消毒,才能有效防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湿米粉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但近年来出现了湿米粉的食物中毒事件,因此研究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湿米粉基质中的产毒情况和酸度变化,为湿米粉的加工储藏提供参考。将一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发酵菌液按照不同的初始浓度接种到湿米粉中,模拟生活中湿米粉的储存条件,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湿米粉中的米酵菌酸浓度和酸度,分析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湿米粉基质中的产毒情况、湿米粉的酸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培养72 h湿米粉未检出米酵菌酸,在26、36℃培养条件下的米酵菌酸浓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且36℃湿米粉中的米酵菌酸含量均高于26℃。培养后的湿米粉,酸度无明显变化。污染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湿米粉基质中,米酵菌酸的产毒量随着污染菌液浓度和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但酸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粮油加工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科技创新是促进粮油加工与时俱进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本文从产品品质、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加工战略布局等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在粮油加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荣"与"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荣辱观.先秦时代以"仁""义""礼"为荣辱的内涵和道德评判准则;宋明时代加剧了先秦所发端的"道义论"倾向,极端贬抑利益,事功学派肯定了对功利的追求,但不为社会主流所接纳;近代荣辱观肯定了公利;现代以"八荣八耻"为内涵的荣辱观既继承了古代荣辱内涵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时代的特色,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个人行动的向导,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毒理学在用于评价药物安全性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粮油质量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仍然不足。在综述粮油质量安全传统检测方法和分子毒理学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介绍了分子毒理学在粮油质量安全评价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期为分子毒理学在粮油质量安全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鸣 《中国井矿盐》2005,36(4):36-38
跨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产品质量检验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优势,谋求新的发展,加速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摆在每个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鲜切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果蔬切割后酶促褐变、膜脂过氧化、伤乙烯的产生、呼吸作用及微生物变化等生理生化变化,以及保持鲜切果蔬品质的一些化学和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和河北地区食用菌质量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北京和河北地区4种有代表性的食用菌平菇、金针菇、香菇(干品和鲜品)和黑木耳(干品)开展污染物监测工作,掌握该地区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方法在生产基地、流通市场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总共抽取95个食用菌样品,并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甲醛、二氧化硫、硫酸镁等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结果研究发现,在北京和河北生产基地中,生产环节使用农药种类和次数较少,香菇、平菇、金针菇鲜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等各风险因子超标率较低,只有平菇中氯氟氰菊酯超标率为3.3%。流通市场抽取香菇和黑木耳干品中农药、二氧化硫及重金属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中黑木耳干品中多菌灵、氯氰菊酯超标率均为8.3%,铅超标率为20.0%;香菇干品中砷、镉超标率均为20.0%,二氧化硫超标率为40.0%。结论为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应加强对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保政策的愈加严格和行业门槛的逐步提高,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型文化纸机进行技改,让其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是保证中小型文化纸机免遭淘汰的重要措施。太阳纸业小型文化纸机并入公司文化用纸事业部之后,通过借鉴大型文化纸机的技术和经验,从打浆到抄纸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成绩斐然,消耗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生产出高档的"金太阳"产品。太阳纸业的经验值得其它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是我国水产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近年受出口贸易竞争和链球菌病的影响,罗非鱼质量安全容易被忽视,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论文概述了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和北京市五个地区罗非鱼典型生产经营模式,分析了各模式下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开拓国内市场减少出口依赖、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利用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开展一体化的经济模式标准化生产、发挥行业管理协会应有作用等建议,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国内外综合利用畜禽骨肉的研究动态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我国畜禽骨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力,论证了畜禽骨肉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及其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荔枝果肉果汁深加工前处理工艺及其成套加工设备,并简要叙述了自行研制的荔枝剥壳与去核设备的原理、性能及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