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验证微波膨胀梗丝在卷烟中的应用特性,以梗丝填充性能、保湿性能、结构分布、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感官质量、主流烟气等特性为衡量指标,将微波膨胀梗丝与传统梗丝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膨胀梗丝具有以下特性:①填充性能、保湿性能提高, 填充值较传统梗丝提高19.3%,解湿状态下质量变化较传统梗丝低,有利于控制掺配质量和节约能源。②结构均匀性好,抗造碎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梗丝掺配均匀性和减少损耗。③致香成分总量高于传统梗丝,香气特征与口感特征等感官质量优于传统梗丝。④较传统梗丝,每支焦油量降低0.90 mg、烟碱量降低0.016 mg、一氧化碳量降低2.36 mg,具有较好的降焦减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香及促进漆酶合成的特性,从烟梗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胶红酵母YG14(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通过灵芝菌、胶红酵母YG14单菌和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梗丝,进行了细胞壁物质成分分析、梗丝中性致香成分检测及品吸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胶红酵母YG14与灵芝菌共培养后,混菌固态发酵梗丝在细胞壁物质降解、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和感官品吸等方面的改善比两株菌单独固态发酵梗丝效果显著增强。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结束后梗丝总细胞壁物质降解率达到37.20%;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提升20.44%;感官品吸评价为甜感提升明显,木质气息改善明显,香气量有一定提升,灼烧刺激感改善明显,香气更显圆润。胶红酵母YG14与灵芝菌共培养后固态发酵梗丝能够显著改善梗丝的品质,增加梗丝在卷烟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碱氧与酶处理改善梗丝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瑢  陶红  沈光林  林翔  李峰  郭文  马青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5):463-465,485
为了改善梗丝性质,通过碱氧处理降低细胞壁物质含量并提高梗丝和酶的反应活性,再利用生物酶催化降解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结果表明:①处理后梗丝填充值提高了27.6%,糖碱比提高了49.5%,细胞壁物质含量降低了42.3%;②对其21种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可知,总量提高25.7%,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提高140.5%,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提高115.6%;③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梗丝经碱氧酶处理后,杂气、余味、刺激性方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复合酶对白玄参进行酶解提取,将酶解液浓缩,外加氨基酸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烟用香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白玄参酶解液2 g,葡萄糖2.5 g,脯氨酸和赖氨酸1.25 g(二者质量比为2︰1),初始pH 9.0,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95℃。评吸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美拉德反应香料能显著增加卷烟的"津"、"甜"吃味,降低刺激性。通过GC-MS分析其致香物质,得到21种新生成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其中吡嗪、呋喃和吡咯等杂环类美拉德特征香味成分15种,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的含量可达305.69mg/L。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薯组分、原料品种、酶解方法等因素进行优化,成功研制出了甘薯浸膏,并对其进行了致香成分分析和卷烟烟气危害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1以西农431甘薯汁为原料,通过耐高温α-淀粉酶处理、高温烤制可制备甘薯浸膏;2甘薯浸膏致香成分大部分为美拉德/焦糖化反应产物,麦芽糖可能是此类挥发物的重要底物;3甘薯浸膏的添加对卷烟烟气的危害性指数无负面影响;4甘薯浸膏与卷烟烟丝存在良好的配伍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烟用香料。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榴莲中不良风味,提高榴莲的利用价值,用纤维素酶、α-淀粉酶、糖化酶组成的复合酶体系将其酶解后得到含丰富还原糖的酶解物,并与甘氨酸反应制备美拉德反应香料。复合酶体系中3种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纤维素酶1.2%、α-淀粉酶0.8%、糖化酶1.25%,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采用Design Expert 7.1.6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实际测得的还原糖得率为12.97%,与预测值的误差为1.40%。用榴莲酶解物与甘氨酸进行美拉德反应合成了具有热带水果风味的香料,GC/MS分析表明,经美拉德反应后榴莲中的含硫化合物被去除,且在保留部分热带水果风味成分的同时生成了大量其他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7.
以佛手为原料,通过复合酶酶解得到佛手酶解物。经酶解,佛手香气特征较未经酶解的更为显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的最佳配比,即酸性纤维素酶7‰、果胶酶9‰、酸性蛋白酶6‰、β-葡萄糖苷酶6‰,该配比条件下,佛手酶解物特征香气突出,有明显的柑橘香、清甜香和果香。通过GC-MS对佛手酶解物与空白对照样进行关键香气成分分析得出,经过复合酶处理的佛手酶解物香气成分增加了8种;其主要香气成分如d-苧烯、γ-松油烯、橙花醛、α-蒎烯浓度均有所增加,香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梗丝中的木质素含量,改善梗丝品质,提高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水平,对漆酶降解梗丝木质素的4个影响因素(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漆酶用量和漆酶溶液p H)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工艺优化,对处理前后的梗丝进行电镜扫描,并将其制成单料烟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优化工艺条件为处理温度45.0℃,处理时间3.0 h,漆酶用量20.0 U/g,漆酶溶液p H 6.0,木质素理论降解率56.68%,实测值55.05%。2漆酶处理后的梗丝表面更加光滑,毛突减少。3与对照相比,试验卷烟的香气质改善,香气量提高,余味改善,杂气、刺激性、浓度降低,而劲头、燃烧性及灰色无明显变化。因此,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漆酶降解梗丝木质素工艺条件是可靠的,可为梗丝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烟丝在薄板干燥工序中对同一规格不同批次颗粒赋香卷烟中试样品致香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对中国市售两个不同批次(A、B)颗粒赋香卷烟(品牌H)样品在不同水分影响下的致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① 当烟丝水分为15%时,A批次样品鉴定出38个化合物,B批次样品鉴定出37个化合物;② 当烟丝水分为15%时,致香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最多,12%时次之;③ 赋香卷烟感官评吸分数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卷烟薄板干燥工序过程中烟丝水分设定为15%,有助于提升颗粒赋香卷烟香气品质,同时降低杂气和刺激性。  相似文献   

10.
以荸荠杨梅为原料,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酶法制备杨梅汁工艺,并考察酶解对杨梅汁理化指标、活性成分、色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优配比为果胶酶∶纤维素酶质量比为3∶1;杨梅汁酶法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0 min,该条件下杨梅出汁率为85.27%;酶解后杨梅汁色泽显著改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58.21%、67.80%、221.29%、209.83%。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生产的果汁具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外葡萄酒品质安全监测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静  凌莉  李志勇 《中国酿造》2014,(11):122-126
对中外葡萄酒标准品质安全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建议尽快建立健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质量等级标准、原产地制度,开展针对葡萄酒产品中特征性成分及真假鉴别检测技术研究,完善葡萄酒特征性品质安全指标检测体系,确保葡萄酒产品的品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李忠英 《中国酿造》2014,(11):94-97
为了选育高产柠檬酸菌种,以前期分离到的一株黑曲霉(A spergillusniger)Y Z-3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 V)与硫酸二乙酯(D ES)复合诱变后,进行了产柠檬酸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育出黑曲霉U V -D E-3是一株优良高产菌株,该菌株的产酸率达到11.54%,比初始菌株(Y Z-35)产酸率提高了69.70%;以红薯为发酵原料,在初始糖含量12%、温度35℃、起始pH 值为6.5,转速160 r/m in、发酵时间72 h的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平均产酸率达到14.24%。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发酵豆豉蛋白质生物学变化与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5种具有地区代表性的豆豉,测定总酸含量、水解度、水溶性蛋白含量、酸溶性蛋白含量、褐变指数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利用描述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种豆豉样品在质量指标上差异性很大,其中中南地区样品在指标上优于西南地区样品;细菌型豆豉在酸溶性蛋白及水溶性蛋白含量上优于霉菌型豆豉,干豆豉与湿豆豉在质量指数上差别不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各质量指标与抗氧化性的关联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褐变指数>总酸含量>水解度>水溶性蛋白含量>酸溶性蛋白含量,干豆豉与细菌型豆豉在蛋白水解程度上要优于其他豆豉,而后发酵时间是影响豆豉总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性魔芋精粉平板,从土壤中分离到两株产酸性甘露聚糖酶菌株,命名为LZ11、LZ12;分别对菌株LZ11、LZ12在生长过程中分泌酸性甘露聚糖酶的活力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这两株菌株的对数生长期皆为2~12 h,发酵8 h后,酶活力呈明显上升趋势,14 h达到峰值,分别为23.15 U ,19.09 U ;选择酶活力稍高的菌株LZ11进行鉴定,根据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 acillussp.)。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分离技术提升麦麸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步酶解法去除小麦麸皮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制备出功能特性突出的小麦纤维。以α-淀粉酶和水解蛋白酶分别处理麦麸,可以使小麦纤维含量从34.51%提高到66.87%,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分别提高121.40%、251.54%和135.87%。分析了原料和产物的化学组成,测定了小麦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指标,用电镜观测其表观结构形态,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小麦膳食纤维功能特性与其化学组成、表观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小麦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与淀粉含量呈现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而蛋白质含量对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麦芽根中核酸酶的提取及制备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主要研究了麦芽根中核酸酶的提取方法。不同的酶作用对核酸酶提取的影响显示纤维酶、半纤维酶和果胶酶对麦芽根破壁具有协同作用。核酸酶的提取率随着离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并在离子强度0.4M时达到最高。原料的细度对提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采用45%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结合超滤脱盐的方法,可以制备得率较高的粗酶粉。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羧甲基纤维钠(CMCNa)平板筛选法,从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中分离得到1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菌株M34和菌株N2的比酶活最大,被选为后续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并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M34和菌株N2分别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和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endophyticus)。菌株经液态发酵培养,运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系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株N2的各酶活均高于菌株M34,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0. 132U/mL,微晶纤维素酶活为0. 012U/mL,滤纸酶活为0. 041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0. 158U/mL。  相似文献   

18.
谢芳  曾庆坤  李玲  林波  唐艳  农皓如 《中国酿造》2014,(11):162-165
为提高水牛乳豆乳混合干酪品质,分别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以雅致放射毛霉为表面发酵剂制备水牛乳豆乳混合发酵干酪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确定了水牛乳豆乳混合干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豆乳添加量15%,程序升温至41℃,霉菌孢子喷雾浓度1×10^6 C FU /m L,成熟时间为30 d。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能得到较好品质的霉菌干酪产品。  相似文献   

19.
雷凡  王月慧 《中国酿造》2014,(11):152-154
采用碘比色法和降落数值法分别测定稻谷中α-淀粉酶活性,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测定α-淀粉酶活性,两者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但两者测定结果呈显著直线相关性,说明降落数值的高低能间接的反映α-淀粉酶活性的大小;从变异系数来看,后者的变异程度较低,其精密度较高,前者引起的误差因素较后者多;后者较前者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通过分析研究比较,降落数值法是分析测定大量样品α-淀粉酶活性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康蕾  胡茂丰  刘素纯 《中国酿造》2014,(11):140-144
分别采用米曲霉(A spergillusoryzae)A S3.042、高大毛霉(M ucorm ucedo)、根霉(R hizopus)和黑曲霉(A spergillusniger)制曲制酱,对后发酵黄豆酱中氨基酸态氮、风味物质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在45 d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在45~65 d时氨基酸态氮含量保持稳定;判定65 d为发酵终点。测得米曲霉65 d挥发性物质是4种酱中最丰富的,测定米曲霉豆酱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种酱中最多,为174.17 m g/g干质量,且种类最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