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程妍  余群力  赵莉  左丽娟  袁军  岳翔 《食品科学》2009,30(9):204-206
目的:研究牦牛超微骨粉配以菊粉和酪蛋白磷酸肽后对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90±10g,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料钙含量均为10±1g Ca /k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股骨密度分别增加23.48%、20.0%、21.74%、18.26%。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含量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胆固醇含量试验组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了9.82%。血清中钾、钠含量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钙含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7.1%、12%、14.49%、8.29%,血清氯含量试验组二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结论:牦牛骨营养粉能显著改善大鼠骨质,且不会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酿酒》2017,(6)
以槽车为发酵容器,按照浓酱兼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进行发酵,分别对各轮次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出酒率和酒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水分含量大部分高于对照组,最高达到65.58%,与对照相比,试验组由于添加了功能菌,对淀粉的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轮次的淀粉含量几乎均少于对照组,酒醅的糖化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酒质和出酒率也要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Nisin对藏猪肉进行腌制处理,然后通过对藏猪肉冷藏期间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分析,来探讨其对藏猪肉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冷藏前两周,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羰基含量分别增加了67%和34%,巯基含量分别降低了24%和1.8%。本研究利用BHT为阳性参照,从蛋白质羰基含量测定来看,在藏香猪肉的冷藏种Nisin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T。  相似文献   

4.
一种富含红曲色素微生物发酵饲料 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健康32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分别添加0.5%和1.0%的富含红曲色素微生物发酵饲料,考察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富含红曲色素的微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提高了5.82%,破蛋率和料蛋比分别降低了12.36%和3.57%;而在蛋品质上,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蛋重和平均蛋黄质量分别提高了3.57%和1.38%,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了5.17%;同时能显著加深蛋黄的红色度和黄色度。  相似文献   

5.
刘霞  李华  杨继红  柴佳  王华 《中国粮油学报》2013,28(1):117-121,128
以未榨油的红色酿酒葡萄品种8804葡萄籽超微粉(对照组)为对照,对其冷榨饼粕超微粉(试验组)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蛋白质、粗纤维及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11%、37.1%和5.52%,均高于对照组的10.16%、31.4%和5.01%;同时,粗脂肪和VE在试验组中也有相当高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1.03%、12.19mg/kg;此外,天然抗氧化剂多酚在试验组中的含量也相当丰富,为质量分数8.29%,且原花青素质量分数为2.58%。因此,冷榨葡萄籽饼粕超微粉营养物质丰富,具备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酯化红曲在白酒发酵过程中具有同步产酒生香的特点,在保持出酒率的同时生成较高含量的酯类物质。为明确酯化红曲对馥合香白酒固态发酵理化指标及其风味特征的影响,分别检测粮醅堆积前后及发酵结束酒醅的理化指标,原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含量等,并结合原酒的感官品评对酒体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馥合香白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酯化红曲,试验组粮醅淀粉消耗量比对照组的高3.01%,试验组粮醅的还原糖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19.09%;试验组原酒中的风味物质有30种,对照组有26种,试验组的总酯含量是对照组的2.27倍,对照组总酸含量是试验组的1.391倍;其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66 g/L、0.68 g/L和3.65 g/L,乳酸乙酯比对照组低0.27 g/L。酒体的感官品评表明,试验组原酒整体风格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为酯化红曲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并有利于馥合香白酒的酿酒工艺调整及其质量调控。  相似文献   

7.
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2 000只21周龄海兰褐蛋鸡,研究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期6个月.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蛋鸡平均蛋重和平均只耗料有增加的趋势,平均产蛋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88%(P<0.05);料蛋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48%(P<0.05).同时,改善了鸡蛋的品质,鸡蛋中蛋白质和有益维生素(VA、VE、VB2等)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0.66%和10.27%.脂肪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0.54%(P>0.05),胆固醇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6.10%(P<0.05).试验期每只鸡试验组比对照组多赢利1.20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干腌羊火腿肌肉蛋白质降解,加快其风干成熟进程,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羊火腿的品质,在干腌羊火腿中添加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以带骨鲜羊后腿肉为试验材料,分别设计一个对照组和两个试验组;对照组不采取处理,而试验组分别添加0.05%的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并在相应条件下进行风干成熟,检测干腌羊火腿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含量和蛋白质降解指数(Proteolysis index,PI)等蛋白质降解指标,并通过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了干腌羊火腿肌肉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猕猴桃蛋白酶处理组和生姜蛋白酶处理组的TN含量风干成熟后分别增加了1.2倍和1.3倍、NPN含量分别增加1.5倍和1.7倍、PI分别上升1.2倍和1.3倍;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降解肌肉蛋白的效率较猕猴桃蛋白酶强。通过蛋白质将指数和SDS-PAGE电泳结果可知,生姜蛋白酶对肌肉蛋白的降解程度比猕猴桃蛋白酶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自然发酵椰子水湿料拌喂对文昌鸡生长的影响。试验选取刚出壳的文昌鸡苗40只,按体重基本一致设置为2组,每组20只,公、母各10只。对照组饲喂商业饲料和自来水,试验组饲喂商业饲料和自然发酵3 d后的椰子水;从1周龄开始,以料水比1∶1(质量比)湿拌料定量喂食、以50%自然发酵椰子水让其自由饮水,试验周期为5周,测定仔鸡的日增重和体味、粪便臭味等指标。结果表明,到5周龄时,饲喂一个月后的试验组公母仔鸡活体重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12.03%、9.97%,每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长了11.88%、9.9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味较轻,粪便臭味降低,颜色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公母鸡粪便中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2.18%、26.40%;吲哚乙酸的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2.69%、40.82%。  相似文献   

10.
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蛋鸡日粮是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的陈皮、山楂、姜黄、决明子、大黄;试验期8周,以研究五种中草药对鸡蛋胆固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中草药都能降低蛋鸡血浆TG、TC、LDL水平和提高HDL含量,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二者均以山楂、决明子、大黄效果明显(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蛋黄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14.83% (P<0.05)、16.06% (P<0.05)和13.84% (P<0.05),鸡蛋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14.50% (P<0.05)、15.56% (P<0.05)和12.72%(P<0.05).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加热为对照组,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对非共轭亚油酸(C18∶2)的热诱导顺/反异构化的分子机制。由加热试验可知,C18∶2-9c,12t和C18∶2-9t,12c为加热大豆油脂中的主要反式异构体。随着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加热时间的逐渐增强,反式亚油酸含量随之增加。3种油样加热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量的排序为:NaOH处理后油样>H3PO4处理后油样>未处理油样。在加热过程中,生成单反式亚油酸的量高于生成双反式亚油酸的量。在温度260℃加热8 h时,经NaOH处理的加热油脂产生的单反式亚油酸(C18∶2-9c,12t)最多,达1.222%。通过Gauss软件对油脂中的双键进行分析,可知常规加热形成C18∶2-9t,12t需要跨越能量分别为235.986,223.846 kJ/mol两个能垒,而当油脂进行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后产生的反式亚油酸的能垒降低,表明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均会增加加热油脂反式异构体的几率,其中NaOH处理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林丹  陈丽香  蒋杰海  冯志强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6):229-236,242
目的:紫外线辐照花生油在贮藏过程中变化情况。方法:将对照组花生油置于254 nm的紫外灯下辐照处理40 min,将紫外组和对照组花生油分别置于40、50和60 ℃的条件下加速氧化贮藏,对28 d贮藏过程中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紫外线辐照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在贮藏过程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紫外线辐照花生油在加速氧化贮藏过程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贮藏21 d后呈迅速递增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贮藏21 d后期呈迅速递减趋势,各种脂肪酸在贮藏过程中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温度越高,经紫外线辐照花生油各种脂肪酸组成在贮藏过程中变化幅度越大,当贮藏温度相对较低的时候,各种脂肪酸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不大;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紫外线辐照花生油中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与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花生酸(C20:0)、花生一烯酸(C20:1)、山嵛酸(C22:0)主要影响紫外组的脂肪酸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紫外辐照花生油在贮藏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比对照组的变化幅度大,较高的贮藏温度使紫外辐照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种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蓿等混合而成,两种日粮的精料与粗料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3:7(低精料组)、4:6(中精料组)、5:5(高精料组)。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体重(143.98±21.01)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公牦牛,按体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所有牦牛全部屠宰,采集倒数第1与第2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肉样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灰分(Ash)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只对背最长肌C17:1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精粗比对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EAA/NEAA)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精料比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日粮精粗比的不同显著(p<0.05)影响了脂肪酸C18:0的含量,并且低精组和中精组的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低精组与中精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SFA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UFA均低于高精组(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UFA/SFA均显著低于高精组(p<0.05)。可见,日粮精粗比对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日粮精粗比为5:5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烧肉在制作过程中工艺对脂肪氧化和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上海本帮、湖南毛氏、东北传统三种工艺红烧肉为研究对象,以其烹制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原料肉、炖煮0、30、60、90 min)为取样点,分析三种红烧肉脂肪层脂肪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三种工艺红烧肉制作过程中,肥肉层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炖煮温度越高,脂肪含量下降越显著;POV值先增大后减小,在炖煮30 min达到最大值;TBA值在炖煮过程中显著增大(p<0.05);亚油酸(C18:2)、油酸(C18:1)、棕榈酸(C16:0)以及硬脂酸(C18:0)是五花肉脂肪中的主要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0%以上,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结论:三种工艺红烧肉制作过程中,脂肪含量下降、脂肪适度氧化、脂肪酸组成改变,红烧工艺对脂肪氧化和脂肪酸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两年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的皮下和肌内脂肪中游离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的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均检测出22种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为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与亚油酸(C18:2n6c),且不同火腿及不同部位间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金华火腿肌内及皮下脂肪中总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9.24、102.68 μg/mg,分别比宣威火腿高34.58%(p<0.05)、29.09%(p>0.05);宣威火腿和金华火腿肌内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皮下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金华火腿肌内、皮下游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宣威火腿相应部位游离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郭永跃 《中国油脂》2021,46(1):121-127
以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的3个栽培品种‘阿斯’‘奇迹’‘莱星’果实为原料,观察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果皮颜色变化,测定果实含油率、多酚含量、黄酮含量及橄榄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转色最早的品种为‘莱星’,其次为‘阿斯’,‘奇迹’最晚;‘奇迹’果实含油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阿斯’‘莱星’果实含油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含油率最高的品种为‘莱星’,其次为‘奇迹’,‘阿斯’最低;3个品种果实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波浪式的变化;脂肪酸主要成分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MUFA/PUFA、C18∶1/C18∶2也不同,橄榄油品质稳定性不同,11月10日至11月30日3个品种MUFA/PUFA、C18∶1/C18∶2较高,其中‘莱星’的MUFA/PUFA、C18∶1/C18∶2高于其他2个品种。综合分析,以含油率、多酚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采摘时间,‘阿斯’果实最佳采摘时间在次年3月10日至3月20日,‘奇迹’果实最佳采摘时间在次年2月10日至2月20日,‘莱星’果实最佳采摘时间在次年1月30日至2月20日。3个品种中‘莱星’果实品质最佳,‘奇迹’次之,‘阿斯’果实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7.
番茄红素油树脂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以非极性溶剂为介质来进行抽提而得到的油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除含有番茄红素外,还含有一定数量油脂及脂肪酸,维生素E、甾醇及磷脂等类脂性成分.本研究通过对皂化后所得脂肪酸经AMP衍生化所产生衍生产物的GC/MS法,对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油树脂中脂肪酸组成包括14∶0,16∶0,18∶0,18∶1,18∶2,18∶3等几种,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脂肪酸总量的75%,而不饱和脂肪酸仅占25%,并且所有脂肪酸的碳链均较短.  相似文献   

18.
7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的7类76种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TFAS)异构体构成及其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结果表明:68%样品中的TFAS含量≤0.3 g/100 g,29%样品的TFAS含量在0.3~2.0 g/100 g,只有3%样品的TFAS含量>2 g/100 g。除锅巴和膨化食品外,被检食品中的TFAS异构体的组成主要是以C18∶1t为主,其C18∶1 t总量占总TFAS含量的60%~96%,说明反式脂肪酸(TFAS)广泛存在于被检的各类食品中,除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高的少数食品外,绝大多数食品中的TFAS含量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不同品质白酒对醉酒小鼠行为和乙醇代谢、氧化损伤、急性损伤的影响。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样①组、样②组、酒精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后进行平衡木实验测定相关行为学指标,采集血液和脑组织标本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行走评分极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样②组行走评分极显著低于酒精对照组(P<0.01),样①组行走评分显著高于样②组(P<0.05);样①组、样②组、酒精对照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样①组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高于酒精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组乙醇、乙醛、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通过动物行为学指标及急性脑损伤指标来评价白酒的饮用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气相色谱法(GC)分析木薯蚕蛹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及含量。通过GC-MS定性测定,木薯蚕蛹油中含有11种脂肪酸,通过面积归一法分析。各脂肪酸含量为α-亚麻酸43.41%,棕榈酸21.15%,油酸11.59%,亚油酸10.28%,硬脂酸8.08%,棕榈油酸1.88%,豆蔻酸0.93%,十五碳酸0.31%,反式6-油酸0.24%,月桂酸0.16%和9,10-甲基十九烷酸0.16%;通过GC定量测定,木薯蚕蛹油含α-亚麻酸57.63%,棕榈酸20.62%,油酸7.68%,亚油酸6.28%和硬脂酸3.38%。木薯蚕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较多的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