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政府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外部推动作用。五位一体、五方联动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创业教育的可行机制,构建以高校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力"、以社会为"助力"、以学生为"动力"、以家庭为"推力",五方联动地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知识结构的企业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当今社会的需求,单一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本文分析家校互动的现状,以高校班主任的身份,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途径,围绕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业状况、身心健康以及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构建基于微信和微信小程序的家校互动协同育人的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旨在促进家校互动协同育人模式在高校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的“四链融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高校在对接时尚行业、地方企业、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和教学改革,为国内高校艺术教育深入产教融合改革中,搭建政、行、校、企联动和协同创新育人提供了一条新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9,(3):178-179
研究风格的构建是衡量高校办学思想、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从武汉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实际出发,分析学风问题成因,提出依托全员育人的理念,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促进和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家长、学生组织、后勤等群体的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积累了一些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扶贫不代表能够脱贫。高校教育扶贫,不仅应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还应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最终实现脱贫。本文通过对教育脱贫研究文献回顾,结合当前形势,探讨构建"就业脱贫"——高校教育脱贫攻坚联动模式的意义,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方扶贫联动模式的构建思路以及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校合作是玩企持续保持创新力的有效途径,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与高校联手促进产业发展。佛山市天衡进出口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陈桂香告诉记者,大部分企业寻找高校合作前都需要多了解该校的玩具专业情况,包括课程设置、可以合作的项目和模式等。为了进一步加深玩企与院校间认识和了解,促进企校合作,《中外玩具制造》特邀10家在企校合作上经验丰富的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情况调查。(注:以下调查均为多选项目)  相似文献   

8.
结合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专业与思政等多方面于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这种模式下,如何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两个方面入手,重新梳理和构建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学实效性综合评价体系。其中,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手段;学习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准确度、创新度与挑战度。上述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相关院校系统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今后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可视化途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何筠 《美容院》2023,(1):37-39
<正>引言中华传统家风家教内涵丰富,家风家教形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与传承之中,并长期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在道德、礼节、价值观等方面影响着每一个孩子。良好的家风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缺失的、不良的家风可能导致学生心理扭曲、误入歧途、贻害社会。学校、学生、家庭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将优良家风元素融入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成人成长、助推家庭幸福美满、营造平安校园、构建社会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家庭三方联动,同频共振,奏响人生最美乐章。  相似文献   

10.
《广西轻工业》2021,(1):176-17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和难点,而双创人才的供给是社会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消费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基于新零售视角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是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本文作者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面向新零售方向,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出面向行业、企业、高校和学生"四维一体"的联动培养体系;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和升级面向新零售的双创人才培养;通过双创实践平台,引入在线双创平台,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实际初创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存在问题和可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思路,构建以项目载体校企联合基地、区域性产学研基地、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国际化合作专业实践教育等校政企协同为实践平台,阐述了具体做法及效果与经验.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校内外专业性实习基地合作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校计算机机房是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重要场所,然而对于其内部数量庞大的计算机来说,管理和维护是一项极其繁重的活动。构建高校计算机机房立体化服务管理模式,不仅要保证计算机软硬件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还需要切实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为教师提供教学管理上的便捷,惟其如此,高校计算机机房承担的重要的教学作用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职教育之本在育人,核心在人才培养质量,活力在不断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行校联袂育人、师生企联合育人、教研用联动育人、学做创联贯育人,以进一步激发政行企参与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搭建好共赢的合作平台,从中找准校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一本四联"育人机制在高职应用外语专业群及其群内各专业的创新实践,旨在发展好学生和学院,同时教师自身也得以发展,而贯穿始终的主线是政行企校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5.
正1月15日,辽宁省首座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主题的科普馆正式落成开馆。开馆仪式上,同时启动了"馆校结合基地校"项目。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馆长何向东代表科普馆,与抚顺市四十一中学、抚顺城四校、抚顺市绿色阳光宝贝托幼机构签约,三家单位成为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合作单位,科普馆将为其提供场馆活动、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健康科普活动进校园等多角度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4日,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三校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同期举行。三校"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设立工作领导小组,由联盟成员学校校长组成,任期一年。据介绍,联盟高校将共同构建国际化资源开放实验平台,实现优质师资共享,还将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教改研究与教材建设,共同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业教育等活动。同时,联盟高校将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如以北京工业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政府、高校和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显得非常必要。在正确认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内涵和分析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高校、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的构建框架,包括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构建理念,"一个目标""三个主体""四个机制"的构建基础,政府主导、高校主体、教师主动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较为普遍,但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研究认为:目前影响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制约因素有专业化的师资数量不多,培训不完善;学生参与程度、认知程度低;场地资源不足。对策上应建立完善的定向运动教师培训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重视,构建校外教学实践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仍以经济资助为主,如何把扶困与扶志、扶心结合起来,提升困难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使他们具备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依靠自身能力摆脱贫困,是当前各高校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郑州某高校计算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发展存在的困境及成因,阐释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途径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
桑丹虹 《广西轻工业》2009,25(10):180-181
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高校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高校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关系,坚持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在新的形势下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