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摇瓶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法夫酵母 (Phaffiarhodozyma)WSS -FF6为产生菌进行摇瓶条件下的类胡萝卜素 (主要为虾青素 )发酵条件研究 .正交试验表明 :葡萄糖质量分数对酵母产色素影响较大 ,在起始 pH值为 6,培养温度 2 2℃ ,葡萄糖 3 .0 %、尿素 0 .1 %、磷酸二氢钾 0 .6%、玉米浆 0 .6%的培养基下经过72h、2 2 0r/min摇瓶发酵 ,其生物量为 6.58mg/mL ,类胡萝卜素产量为 1 4.92 μg/mL ,其中虾青素占 78% .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浆为原料,先采用单因素考察玉米浆浓度、pH、乙醇添加体积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玉米浆蛋白的的最佳提取条件;接着选用三种蛋白酶(复合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提取的蛋白进行了酶解,比较了不同蛋白酶对水解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5%的玉米浆,乙醇添加体积比为1︰2,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 h,提取pH为6时,所得的玉米浆蛋白的提取率最高为48.89%。酶解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的水解度最大;三种蛋白酶水解均可显著提高玉米浆蛋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粉的L—乳酸发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米根霉(Rh.oryzae)L-A6菌株进行不同碳原,不同氮源和不同发酵条件的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1)18%玉米粉+1.5%玉米浆+适量无机盐;(2)13%玉米粉+1.0%玉米浆+适量无机盐。在125r/min往复摇床上,34℃下振荡培养72h,产L-乳酸10.02g/dl(L-乳酸对葡萄糖的转化率达75.4%)和8.36g/dl(L-乳酸对葡萄糖的转化率达92.2%),此结果尚未见报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曲霉HA5 80 0为出发菌株 ,研究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L 苹果酸的影响 ,产L 苹果酸突变株黄曲霉HA5 80 0适合于多种原料的L 苹果酸发酵 ,如液化淀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淀粉水解糖等 ;氮源以玉米浆与硫酸铵配合使用为最佳 ;实验中确定了较优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适宜的发酵温度为 34~ 36℃ ;向培养基中添加CaCO3 是L 苹果酸有效积累的必要条件 ,初糖控制在 10 0~ 12 0 g/L时 ,适宜的CaCO3 用量为70~ 80 g/L ,L 苹果酸产率达 80~ 90g/L。  相似文献   

5.
米曲氨基酰化酶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 ,对米曲霉 3 0 42产氨基酰化酶摇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较优培养基为 :麸皮 2 %,蛋白胨 1 5 %,玉米浆 0 5 %,酵母膏 0 1 %,KH2 PO4 0 2 %,无水MgSO4 0 1 %,吐温 80 0 0 5 %。酶活最高达到 1 2 5 8u/g(湿菌体 ) ,通过对培养条件的研究 ,最佳起始 pH 7.0、温度 2 6℃、装液量 1 0 0mL/L三角瓶。  相似文献   

6.
L-亮氨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能积累L-亮氨酸的黄色短杆菌TL0412的菌体生长规律,并讨论了葡萄糖、玉米浆以及蛋氨酸等几个主要的营养物质对其积累L-亮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发酵备件,种龄36h,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72h摇瓶产酸可达19.4%。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温度、溶氧、pH值对菌株TL0412积累L-亮氨酸的影响,采用10L罐实验64h可积累29.47%亮氨酸。  相似文献   

7.
L-异亮氨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L 异亮氨酸产生菌Apsm 5 3312 8(Brevibacterium flavum )菌体的生长规律。讨论了葡萄糖、玉米浆的浓度对L 异亮氨酸的积累的影响 ,并且在 30t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通过对通气量、温度、pH值等外环境发酵条件的控制 ,在 30t发酵罐工业化大生产中 ,L 异亮氨酸发酵产酸率达 2 .3~ 2 .5 %。并对其发酵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浆作为氮源的细菌纤维素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培养基的方法,提高纤维素的产量,最终确定了木醋杆菌产纤维素的最优发酵液培养基为4%葡萄糖、10%玉米浆、pH6、产膜后的pH值为3.5~4.5,培养温度30℃,纤维素产量可达7.22g/L.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玉米浆粉在粘质沙雷氏菌SD136作用下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影响,组合复配玉米浆粉,结果表明:最佳玉米浆粉复配比为玉米原浆粉和酶解玉米浆粉3∶1,2-酮基-D-葡萄糖酸产量达到(171.39±4.5) g/L,发酵时间由40 h缩短至37 h,对糖转化率达到95.22%。玉米原浆粉和酶解玉米浆粉的组合复配能够提高粘质沙雷氏菌SD136的发酵效率和2-酮基-D-葡萄糖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解除了异亮氨酸反馈抑制作用的大肠杆菌N12为出发菌株,用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多轮随机诱变,筛选得到蛋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大肠杆菌NMLL(Met-+Leu-+Lys-),经测试其遗传性状稳定,并在研究葡萄糖、硫酸铵、玉米浆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 Design(BBD)建立响应面模型优化了此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经诱变育种后,未经优化条件下发酵48 h时,产酸量较菌株N12提高了46.2%。采用响应面法对大肠杆菌NMLL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16.40 g/L、玉米浆12.03m L/L、硫酸铵40.00 g/L、磷酸二氢钾0.05 g/L、Mg SO4·7H2O 2.5 g/L、Fe SO4·7H2O 0.01 g/L、Ca CO3 2.0 g/L,在此条件下L-异亮氨酸的产量为4.62 g/L,与预测值(4.43 g/L)吻合度较高。通过发酵对比试验可见,优化后产酸量提高40.43%。  相似文献   

11.
绿僵菌Ma83固态发酵几丁质酶和部分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a83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固态发酵条件和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 ,当以麸皮∶蚕蛹粉为 3∶1作为培养基 ,最适氮源为1%NaNO3,起始pH为 6 5 ,发酵温度为 31℃ ,接种量为 2mL液态种子时酶活力最高。此外 ,添加稻壳对Ma83产几丁质酶有促进作用。该菌株在生长 2d时 ,酶活力达 33 9U /g干培养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最适反应 pH为 6 0 ;不同温度保温 1h后 ,酶的半失活温度为 42℃。不同 pH值的缓冲溶液中 (2 5℃ )放置 1h后 ,酶在pH 5 0~ 6 0条件下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TM903为供试菌株,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34~40℃)对利巴韦林摇瓶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38℃条件下菌体生长最好,利巴韦林产量最高,可达4.12g/L。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了3种变温控制模式条件下利巴韦林摇瓶发酵过程。得出如下结论:0~24 h发酵温度为38℃,24 h后每6 h提高2℃,并采用这种温度控制方式进行5L自控发酵罐试验,60h后可积累利巴韦林5.86 g/L,比同类研究的产量(4.69 g/L)提高了24.95%。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各种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发酵生产鼠李糖的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 (g/L)为 :NaNO3 4 0 ,Na2 HPO4 ·12H2 O 3 0 ,KH2 PO4 3 0 ,CaCl2 ·2H2 O0 1,MgSO4 ·7H2 O 0 4 ,酵母膏 2 0 ,微量元素A 2mL/L ,pH6 5 ,甘油 3%。最佳培养条件为 :2 5 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 60mL ,接种量为 10 % ,培养温度为 32~ 36℃。文中认为采用休止细胞培养将有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产酯化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酯化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得到FBKL3.0018产胞外酯化酶的条件为:2%牛肉膏、6%蔗糖、0.2%无水氯化钙和0.15%七水硫酸镁、初始pH4.5、发酵温度31 ℃、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45 mL/250 mL、接种量9%和发酵时间96 h。PB结果表明,对酯化酶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蔗糖添加量。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1 ℃,发酵时间96 h,蔗糖浓度6%,在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性为355.62 U/mL,比优化前(133.12 U/mL)提高了2.67倍,与预测值368.82 U/mL拟合率达96.4%,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5.
Alcaligenes sp.碱性脂肪酶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lcaligenessp .产碱性脂肪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产酶培养基为 :3 %黄豆粉 ,1%果糖 ,0 .2 %K3 PO4,1%NaNO3 ,0 .6%柠檬酸钠 ,0 .0 3 %FeSO4,0 .5 %聚乙烯十八烷基醚 ;最佳培养条件为 2 5℃ ,初始pH9.0。脂肪酶活力可高达 12 0IU/mL。该酶在5 5℃以下 ,pH6.0~ 10 .5范围内稳定 ;酶反应适宜温度为 40℃ ,适宜pH9.0。该酶制剂在洗涤和制革工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自筛曲霉CJ2 2 -3为出发株 ,经紫外线和6 0 Co诱变处理 ,获得 1株壳聚糖酶高产菌株CJ2 2 -3 2 6,经正交实验初步优化了其液态产酶培养基 :壳聚糖 1 5 % ,麸皮 2 % ,(NH4 ) 2 SO4 0 2 % ,KH2 PO4 0 2 % ,MgSO4 0 0 5 % ,Tween -80 0 0 5 % ,pH5 5。优化的发酵条件为 :装液量 75mL/ 2 5 0mL三角瓶 ,摇床转速 1 5 0r/min ,发酵温度为 3 0℃ ,发酵时间为 96h。在此条件下 ,CJ2 2 -3 2 6产酶活力为3 0 6U/mL。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FV_(8812)菌株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FV_8812(Flammnlina Velutipes)菌株是我们从国内外收集到的25株菌株中,经筛选获得的一株适合深层发酵的高产优质菌株。本文报道了该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条件及50升发酵罐的扩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其适宜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5.0%玉米粉、3.0麸皮、0.1%KH_2PO_4、0.05%MgSO_4·7H_2O、10μg/100ml VB_1、50μg/100ml VB_2;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0~25℃培养基起始pH6.0~7.0,摇瓶装量500ml,装100~160ml,种子培养时间3~4天,接种量10~15%,摇瓶转速120~200rpm添加消泡油不少于0.1%为宜;经50升发酵罐扩大试验,菌体干收率3.94%(W/V),达到了工厂化发酵生产食用菌菌丝体的要求,因而具有工业投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农副产品为发酵底物,生产高附加值的牛物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模拟葡萄汁为培养基,在7L发酵罐水平L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25℃、27℃、30℃、33℃)重组葡萄酒酵母T73-63生长和合成外源B.胡萝b素的情况。结果发现,重组葡萄酒酵母最适牛长温度与β-胡萝b素最适合成温度是不一致的:较高的发酵温度(30℃)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能够获得较高的牛物量;但较低的温度(25qc)却能够获得较高的比产物合成速率。根据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动力学曲线,提出了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前20h温度控制为30℃,20h后降低至25℃至发酵结束;在此调控策略下,最高β-胡萝b素产量和β-胡萝b素合成速率分别达到56.42mg/L和1.28rag/(L.h),与单一温度发酵模式的最高水平(30℃)相比分别提高了25.7%和14.3%。  相似文献   

19.
以宁波产野生地木耳(Nostoc commune)为对象,研究地木耳人工培养的最适光温条件,并就光温条件以及紫外辐射对地木耳抗紫外活性物质Scytonemin产出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木耳人工培养的最适光温条件是25℃,光照强度25μE/(m2 ·s)。同光照条件下,地木耳对较低的温度适应性比对较高的温度适应性好,而光照强度高低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不同的光温条件对地木耳中Scytonemin产出量及其变化有显著影响:最适光温条件下,人工培养的地木耳中Scytonemin产出量最低(约150μg/g),增加光强而不是增加光照时间对Scytonemin产出量累积有利,光强增加1倍,产出量可增加近120%。适当的紫外照射能显著提高地木耳中Scytonemin的产出量。  相似文献   

20.
生长圈测定法是L-异亮氨酸高产菌筛选育种工作中较为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一种测定方法。本文对影响生长圈法测定的检测培养基加入指示菌时温度、指示菌加入量、检测板琼脂浓度、琼脂块琼脂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优化方法为测定平板和琼脂块均选用基本培养基;测定平板采用上层为10mL混菌培养基,下层为10mL基本培养基的双层平板,其琼脂浓度都为1%;琼脂块的琼脂浓度为1.5%;混菌平板中指示菌培养时间为18h,加入量为4%,混菌时最佳培养基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