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优化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固相微萃取(SPME)条件,在确定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固相微萃取的样品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优化,结合气-质联用仪分离、鉴定红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最适固相微萃取条件为:65μmPDMS/DVB萃取头,样品用量0.21g,萃取温度61℃,萃取时间31min。在此条件下萃取得到的红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烷烯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等56种,总峰面积为1.439×107。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不同处理组的盐水鸡肉中风味物质,分析不同卤制温度、时间对盐水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确定风味最佳的卤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同一卤水卤制温度为80℃,总峰面积大小顺序为:50min30min10min40min20min0min;卤水卤制时间为30min,总峰面积大小顺序为80℃85℃75℃90℃;相同卤制温度(80℃)和时间(30min),卤水卤制的盐水鸡肉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总峰面积明显高于清水卤制的;说明盐水鸡肉风味最佳的卤制条件为卤水中卤制温度80℃、卤制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3.
王武  查甫本  张静  沈君臣  任志伟 《食品科学》2010,31(20):329-334
为优化鸭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 试验设计原理,以鸭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色谱图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鸭肉萃取量为2.4g、萃取时间42min、萃取温度49℃。在此条件下检测到鸭肉中含有烯烃类、醛类、酮类、含氮含硫含氧类及杂环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27 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合检测黑龙江鳜肌肉风味的萃取方法, 并检测分析鳜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方法 使用HS-SPME-GC-MS技术, 以峰面积和峰个数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 探究盐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对鳜肌肉风味检测的萃取效率的影响,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萃取条件, 分析鳜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最佳萃取条件, 并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检测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 优化后的最佳萃取条件为盐度7.7%, 萃取温度82.4℃、萃取时间46.5 min、解吸时间5.4 min。此条件下, 综合评分为101.4173, 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其中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烃类和醇类。结论 优化后的HS-SPME-GC-MS分析鳜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可以高效萃取鳜肌肉中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猪肉经过热处理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盐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解吸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强弱顺序为:盐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采用75 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n/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萃取头,最佳萃取条件为盐度6%,萃取温度为73℃、萃取时间为40 min、解吸时间为3 min。在此条件下,猪肉共检测出醛类、醇类、烃类、酮类、酯类、酸类、含硫及其它杂环化合物等3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峰面积为3.18×1010,综合得分为99.71分,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7%,模型拟合度好。研究结果可为猪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和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丽丽  白春清  袁美兰  江勇  赵利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1):172-178,184
采用HS-SPME-GC-GC-MS技术对鱼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为了优化鱼露风味检测的HS-SPME萃取效率,以出峰个数和峰体积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鱼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温度58 ℃,萃取时间70 min,振荡频率510 r/min,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得到的出峰个数最多为1558.55个,峰体积为7.56×1010。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对银鱼鱼露样品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共检测到化合物152种,对其进行分类,其中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醇类和酯类,分别为26.02%和25.91%。建立的HS-SPME-GC×GC-MS分析鱼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7.
李红蕾  冯涛 《食品工业科技》2012,(2):145-149,153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对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设计的研究确定了检测3年陈黄酒风味物质的最佳条件,当使用Polyacrylate萃取头,萃取温度为45℃,萃取平衡时间为40min,解吸时间为4min时出峰个数为48个,出峰面积为5.15×104。通过最优条件下的GS-MS对3年陈黄酒中风味物质主要成分进行定性,主要的醇类物质有:乙醇、正丁醇、异丁醇、苯乙醇、丙醇等;主要的酸类物质有:乙酸、己酸、异丁酸等;主要的醛类物质有:苯甲醛、糠醛等;主要的酯类物质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主要的酮类物质有:苯乙酮、甲基壬基酮。  相似文献   

8.
以鹅肉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泡椒鹅肉加工工艺的优化,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泡椒鹅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泡椒鹅肉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泡椒添加量20%,食盐添加量为3%,香辛料添加量6%,煮制8min,泡制36h,在此条件下生产的泡椒鹅肉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从泡椒鹅肉中鉴定出了6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烃类24种、醛类17种、酯类8种、酮类4种、醇类4种、醚类3种、酚类2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HS-SPME-GC-MS法检测美味牛肝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并对恒温干燥、真空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美味牛肝菌伞部、柄部干制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在萃取温度79℃、萃取时间28 min、平衡时间23 min的最佳萃取条件下,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共31种。通过对不同干燥方法下美味牛肝菌伞部及柄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1种,其中醇类10种,醛类13种,酮类13种,酸类1种,酯类5种,含硫、含氮及杂环类化合物8种,烯类1种。真空冷冻干燥后美味牛肝菌伞部及柄部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八碳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及峰面积均高于恒温干燥及真空干燥方式。该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风味品质的调控及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小龙虾副产物的产品附加值.方法:以色谱峰个数和峰面积为指标,对平衡时间、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时间及萃取温度进行工艺优化,并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结果:使用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平衡时间0 min、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50 min、氯化钠添加量30%条件下,小龙虾加工水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自制中式硬质干酪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萃取条件为:平衡时间35min,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羧酸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烃类、杂环类化合物等是主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2.
乔鑫  黄红霞  乔宇  康旭  李冬生 《食品科学》2010,31(22):69-74
为了优化黄豆酱挥发性风味成分检测的SPME 萃取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豆酱风味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先用Plackett-Burman 设计从8 种萃取因素中筛选出对总峰面积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用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 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基体中的无机盐添加量是影响总峰面积的显著因素,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42min、基体中的无机盐添加量0.98g。在优化条件下,与初始最大总峰面积12880000 相比,总峰面积提高到13107129。  相似文献   

13.
牛婕  甘伯中  乔海军  刘兴龙 《食品科学》2010,31(18):278-282
采用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牦牛乳软质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共检测出45 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种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和萃取温度的筛选优化实验条件,采用75μm CAR/PDMS(碳分子筛- 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头,50℃条件下吸附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干酪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效果较好。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酸类、醇类、酮类,其次为酯类和醛类化合物,酸类物质构成了牦牛乳软质干酪的主体特征风味。乙酸、丁酸、己酸成为干酪中的优势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毛氏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研究对象,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溶剂辅助蒸发(SAFE)这2种前处理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条件参数,进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试验对萃取时间(30、35、40、45、50 min)、萃取温度(45、50、55、60、65℃)以及样品量(3、5、8 g)进行了优化,并比较溶剂辅助蒸发方法中不同萃取溶剂(乙醚、正戊烷、乙醚与正戊烷(体积比2:1))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有效峰总面积以及有效峰个数,确定了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40 mL顶空样品瓶中装样8 g,60℃条件下顶空吸附40 min。溶剂辅助蒸发方法中乙醚与正戊烷混合溶剂萃取效果最好,所富集到的物质种类及含量最高。该研究对后续进一步分析红烧肉风味物质的呈味贡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研究发酵菜粕的风味物质及比较不同品种菜粕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以峰面积及峰数为指标,通过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和样品量的优化,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研究发酵菜粕风味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并比较了3种代表性菜粕发酵前后风味物质及硫苷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是:50/30μm DVB/CAR/PDMS(DCP)萃取头,温度70℃,吸附30 min,样品量2 g,其中萃取头和吸附温度显著影响萃取效率。发酵前后菜粕的挥发性组分及含量变化都较大,发酵后风味物质的总量都显著增加,硫苷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发酵不但显著增加了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变了风味,而显著降低了抗营养物质硫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自动解卷积技术检测阿胶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方法。以总峰面积和总出峰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期得到HS-SPME-GC-MS分析阿胶挥发性物质的较优条件。结果显示,萃取温度对总出峰数和总峰面积的影响较大,所得优化萃取条件为样品量5g、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0℃、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5min。该条件下,鉴定出阿胶挥发性成分41种,分别为吡嗪类10种、醛类8种、酯类5种、酮类6种、13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吡嗪类48.95%和醛类26.37%。挥发性成分绝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均值为6.25%,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顶空固相微萃取为富集手段,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印蒿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以总离子流图各成分的峰面积总和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等因素对挥发性成分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以DVB/CAR/PDMS为萃取头的涂层,温度为75℃,时间为50 min,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印蒿挥发性风味成分化合物71种,其中萜烯类17种、酯类15种、醇类13种、醛类10种、酮类7种,相对含量较高为印蒿酮(45.863%)、印蒿醚(10.847%)和肉桂酸乙酯(6.820%)等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法(GC-O-MS)对沙琪玛气味物质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进而更好地检测沙琪玛的风味物质。方法:首先对萃取头、温度、样品量、平衡时间和吸附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初步找到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法探究平衡时间、吸附时间、萃取温度及样品量4个因素对沙琪玛中主要气味物质总含量的影响。结果:优化得到SPME提取风味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样品量6.74 g,平衡时间19.80 min,吸附时间40.20 min,吸附温度73.9℃,预测该种条件下测得气味活性化合物的总含量是652.919 ng/g。结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用CAR/PDMS/DVB三涂层萃取头,分流比为10∶1,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样品量7 g,平衡时间20 min,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70℃。  相似文献   

19.
周易枚 《中国油脂》2021,46(11):40-4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等级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以总峰面积和出峰数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解吸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一级、三级、四级菜籽油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检测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最优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采用50/30 μm CAR/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5 ℃、吸附时间30 min、解吸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经过GC-MS检测出的菜籽油挥发性气味物质成分最多,总峰面积最大。在最优萃取条件下测得一级、三级、四级菜籽油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分别有11、17、25种,其中一级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为醛类,占57.94%;三级、四级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和杂环类物质,分别占37.33%、50.52%和17.50%、25.90%。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酱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工艺,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风味物质萃取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比率随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萃取时间的增大而升高,但达一定程度后又呈现下降趋势;分析所得的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工艺修正参数为萃取压力11MPa、萃取温度41℃、萃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酱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比率为83.45%;GC-MS 分析表明萃取物中有60 种成分,大部分萃取物是脂质氧化和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如醛类、酮类、脂肪烃、芳香烃、酯类、杂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