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车可用于城市垃圾的运输。其底盘采用黄河JN162车型,车厢采用密封式,上部设有装垃圾时可向车厢两端开启的,由独立的液控系统控制的两个活动盖板。盖板关闭后,保证了车厢的密封。卸垃圾时,车厢举升,后挡板自动打开。举升系统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该车可用于城市垃圾的运输,其车厢采用密封式,上部设有装垃圾时,可折叠至车厢两翼的,由相对独立的液控系统控制的两个活动盖板。盖板关闭后,可保证车厢的密封。卸垃圾时,车厢举升,后挡板自动打开。举升机构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加工。  相似文献   

3.
侧装式垃圾收集车是一种适用于收集城市生活垃圾的的专用车辆,具有效率高,省力,省时等一系列优点。该文针对液压回路的负载流量匹配问题,对该车的液压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介绍了优化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QGS101ZLJ型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是在东风EQ1092F1型改装专用汽车二类底盘上改装而成的。该车的特点是,实现了垃圾的装载、压实、运输和卸料的自动化,容积大,密封性好,无二次污染,受到了许多环卫部门的关注。该车的液压系统原理见附图,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见附表。液压系统原理图1.齿轮泵2.破碎缸3.液控单向阀4.平衡阀5.起升缸6.推铲缸7.单向顺序阀8.翻斗缸9.节流阀10.滑板缸垃圾车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张世伟$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工程机械厂研究所!810017@王鹏奎$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工程机械厂研究所!810017…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而垃圾收集和运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移动式垃圾压缩站以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体积和运输次数的优势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其智能化程度,针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在完成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单片机系统、温度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等硬件系统和对应的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组装调试,经实机测试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垃圾收集与自动压缩等操作,实现了一键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垃圾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亏载等一系列问题,建立高效率的垃圾中转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办法。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水平压缩机液压驱动系统,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该系统可以控制灵敏、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压缩的运行效率,具有较强的使用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垃圾的不断增加,垃圾清运设备变得不可或缺,埋地式垃圾压缩站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体积和运输次数,因此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液压系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压缩站的垃圾处理效率,为此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在分析埋地式垃圾压缩站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液压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分别对液压缸、液压泵站等系统进行了设计,应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地埋式垃圾压缩站的仿真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液压系统设计的合理可靠,最后通过实机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液压系统能够完成垃圾压缩和垃圾箱上车等操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清理量的不断增加,移动式垃圾压缩站以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垃圾体积和运输次数的优势,因此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液压系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压缩站的垃圾处理效率,为此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在分析压缩站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液压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分别对液压缸、液压泵及其他部件等进行了设计,应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地埋式垃圾压缩站的仿真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液压系统设计的合理可靠,最后经实机测试所设计的液压系统能够完成垃圾收集与压缩等操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小区垃圾回收是中国垃圾回收的重要一环,但是中国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至今都没有建立系统的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系统,这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剖析中国小区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应对之策,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适合城市地铁运营的30t地铁平车的技术参数和结构特点及计算分析情况;该车可供装运钢材、木材、成箱货物、机械设备等货物;该车设置了端侧门,地板采用扁豆形花纹钢地板,也适合运输散粒货物;该车具有一定的集重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盖旭升等 《衡器》2014,(4):45-46,50
根据筒仓定量装车的需求,充分考虑现场工况条件,提出一种筒仓快速定量装车系统。通过对汽车衡的台面长度和位置分析、装车配料的流量计算等,实现边装车边计量的快速定量装车模式。该系统一次性完成装车和计量,减少了车辆流通压力,避免了超载、欠载情况,在保证装车精度和计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装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大行程纳米分辨率加载机构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微构件力学性能测试的微力微位移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位移高分辨率加载机构进行了研究。根据微力微位移装置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通过结构变形进行加载的载体式两级加载机构,该机构的第一和第二级分别通过压电陶瓷驱动器和直线电机进行加载,输出位移通过电容测微仪检测。加载机构的第一级是一个位移放大机构,采用柔性铰链连接的杠杆放大,第二级通过柔性杆进行输出位移的缩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两级整体式结构,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并对加载机构的第一级进行了实验。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最1mm的输出位移,并在压电驱动器和直线电机的驱动下,获得小于10nm的理论位移增量和纳米级位移分辨率。该机构满足了最大加载为20N的要求。该加载机构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微力微位移位置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压加载来实现小载荷的加载,是目前液压加载方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针对轴承试验台的小载荷加载,提出了一种采用阻尼进行降压和比例控制的液压加载方法,介绍了阻尼匹配的计算方法,阐述了系统的加载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液压系统能够满足加载要求。  相似文献   

14.
泵控马达电液比例加载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泵控马达系统,提出两种加载方法,即电液比例溢流阀加载与电液比例节流阀加载。针对电液比例溢流阀加载系统,运用建模的方法,分别对电液比例溢流阀、DS1二次元件等子系统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电液比例溢流阀加载系统整体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加载系统的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速电主轴动态非接触电磁加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电主轴接触式加载存在结构复杂、磨损及振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电磁加载方法。该方法中动态电磁力可模拟主轴实际切削力载荷,实现高速电主轴动态非接触加载。利用电磁理论建立了非接触电磁加载模型,分析了电磁力的影响因素。解决了实现电磁加载的关键技术,并完成加载实验台整体设计。在转速为9 000 r/min、励磁电流为40 mA的加载条件下,针对170MD18Y16型磨削电主轴进行了动态加载实验,并对比了励磁电流和转速变化时动态电磁力的理论和实测值。结果表明,动态加载理论值与实测值变化一致,二者误差较小,验证了动态非接触电磁加载方法的有效性,且改变励磁电流和转速可实现不同条件的加载。  相似文献   

16.
对Q235钢进行了变应力载荷幅值及不同预变形和载荷保持时间等条件下的循环加载试验,并分析了其力学响应和材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Q235钢在应力控制的循环加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循环软化特性和棘轮效应,棘轮应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载荷水平;当循环载荷逐级增大时,前期的变形会导致后期的棘轮应变增大;而当循环载荷逐级减小时,后期的棘轮应变值取决于最大载荷时的棘轮应变,且棘轮应变率接近于零;当预变形的响应应力峰值小于后期控制应力峰值时,预变形对材料的棘轮效应具有抑制作用,且预变形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载荷保持时间延长会使材料的棘轮应变增大,棘轮应变率增大,从而加速材料失效。  相似文献   

17.
马庆  魏科  刘志强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10):1240-1247
为研究大型钛合金构件等温局部加载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基于TA15钛合金内变量法微观组织模型,模拟分析了大型钛合金筋板构件等温局部加载过程的初生α相晶粒尺寸变化规律,并与变换局部加载顺序及整体加载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过渡区因受到加载区材料跨区转移的影响,两个加载步后的初生α相晶粒尺寸均有所减小,使得该区域的初生α相晶粒尺寸小于远离过渡区区域的晶粒尺寸;先后加载顺序的转变会改变材料的跨区转移量,以致模具分区两侧的晶粒尺寸产生差异;与整体加载方式相比,局部加载过渡区的晶粒尺寸较小;在三种加载方式下,远离过渡区晶粒尺寸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铜线装载工序的复杂性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铜线装载液压系统。根据用途分析了铜线装载的动作循环及工作原理,设计了铜线装载液压系统及PLC控制电路。该装载液压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精度满足工作要求,其液压系统和PLC控制系统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盖旭升  白光华 《衡器》2014,(10):20-22
针对煤矿筒仓快速定量装车的需求,提出基于汽车衡称重技术,以汽车代替称量容器,通过采集汽车的重量信号,控制定量装车的新的装车模式和流程。汽车衡的应用,实现了煤矿筒仓的动态装车和静态计量的同步完成,在保证了装车精度和计量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装车效率。  相似文献   

20.
The elasto-plastic theory of a shallow two bar truss is developed. The behavior of this structural system under tension loading or compression loading is formulated, as well as for reversal loading, where the structure undergoes loading, unloading and reloading. The simple straightforward expressions enable one to correlate the external work to the central displacement and follow the elasto-plastic stresses and strains in the bars along the loading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