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7篇
  免费   1085篇
  国内免费   469篇
电工技术   718篇
综合类   543篇
化学工业   2739篇
金属工艺   835篇
机械仪表   773篇
建筑科学   841篇
矿业工程   297篇
能源动力   514篇
轻工业   891篇
水利工程   258篇
石油天然气   521篇
武器工业   107篇
无线电   17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25篇
冶金工业   1366篇
原子能技术   201篇
自动化技术   1738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958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702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29篇
  1984年   122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95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87篇
  1978年   74篇
  1977年   65篇
  1976年   72篇
  1975年   57篇
  1974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Ganapati  Reddi  Samoju  Visweswara Rao  Jammu  Bhaskara Rao 《SILICON》2021,13(9):2869-2880
Silicon -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tical modeling of surface potential,threshold voltage and DIBL for a Dual-Metal Double-Gate Gate-All-Around (DM-DG-GAA) MOSFET considering the parabolic...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主体的特点,界定并划分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的范畴和类别,建立智能建造协同创新的多方演化博弈模型,揭示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主要结论为:①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呈现级联性、函数性、动态平衡性、不确定性和指数性特征;②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分为同质性的内部主体互动和异质性的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互动,表现出利益共生、成长进化和共享协同的特征;③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有利于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乘用车发动机转速在1 573 r/min,压缩机开启时车内噪声异常的问题,对样车进行试验分析与诊断,对压缩机-支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验证改进效果。利用LMS声振信号采集系统采集振动噪声数据,采用频谱分析、阶次追踪等方法,并结合压缩机-支架系统模态仿真结果,确定车内异常噪声是压缩机轴频21阶与压缩机-支架系统3阶模态频率接近发生共振造成的。通过优化支架结构来提高压缩机-支架系统3阶模态频率以此来避免共振,并换装橡胶驱动盘缓和压缩机输入扭矩波动。将改进结构进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匀速工况空调开启时问题转速下,车内噪声降低了2.5 dB(A);匀加速工况空调开启时发动机转速1 500~1 650 r/min区间,车内噪声无峰值,其余转速空调开启时改进前/后车内噪声基本不变,噪声波动趋势平缓。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模糊控制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结合的手段对注塑机料筒温度进行了控制,同时以Matlab 6.0软件为仿真平台,对料筒温度控制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实验发现,在注塑机料筒升温过程中利用CHR整定的PID控制手段和模糊控制手段,恒温过程中利用人工整定的PID控制手段,可保证快速的料筒升温响应速率和稳定的保温过程。通过实际注塑实验对该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十组实验中,料筒温度误差不超过2%,产品翘曲变形量不超过0.059 mm。  相似文献   
8.
The performance of low-to-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400–800?°C)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 depends on the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e used. SOFC performance can be enhanced by replacing electrolyte materials from conventional oxide ion (O2-) conductors with proton (H+) conductors because H+ conductors have higher ionic conductivity and theoretical electrical efficiency than O2- conductors within the target temperature range. Electrolytes based on cerate and/or zirconate have been proposed as potential H+ conductors. Cerate-based electrolytes have the highest H+ conductivity, but they are chemically and thermally unstable during redox cycles, whereas zirconate-based electrolytes exhibit the opposite properties. Thus, tailoring the properties of cerate and/or zirconate electrolytes by doping with rare-earth metals has become a main concern for many researcher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electrolyt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the properties of four types of cerate and/or zirconate electrolytes including cerate-based, zirconate-based, single-doped ceratezirconate and hybrid-doped ceratezircona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ton electrolytes such as ionic conductivity, chemical stability and sinterability are also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is review further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performance of SOFCs operated with cerate and/or zirconate proton conductors and the actual potential of these materials as alternative electrolytes for proton-conducting SOFC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多步法合成了离子型含双苯并三氮唑环的目标分子,4,4'-{苯-1,3-二基二[(1E)-3-羰基丙-1-烯-1,3-二基]}二[2-(2H-苯并三唑-2-基)苯醇酸]二钾。在室温条件下,目标分子在3.5%(质量)NaCl/DMSO(二甲基亚枫)混合溶液 (体积比:40/60) 中能够发生分子自组装产生纳-微米级的自聚集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的表征,证实了所形成的目标分子自聚集体能够对铜表面产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目标分子自聚集体吸附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后,在3.5%(质量)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目标分子自聚集体在NaCl溶液中能高效地抑制铜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