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4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  黄婷  王媚  赵金松 《酿酒》2022,(4):131-137
白酒中的杂醇油含量高低不仅影响酒体风格,还会引发“上头”现象,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何准确检测和有效降低白酒中杂醇油含量是白酒行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为提高分析的准确度,从国标中比色法测定白酒中杂醇油方法出发,通过控制变量和重复性试验得到一种稳定性良好、准确度高的试验方法。优化后试验方法为:酒样经过蒸馏预处理,取5 g/L的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4 m L作为显色剂,100℃水浴30 min,1+1硫酸溶液作为稀释剂,摇匀后立即于波长494 nm处测定吸光值。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 g/100m L;定量限为0.006 g/100m L;曲线线性为0.9996;精密度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以及变异系数CV)为0.016%,正确度测试的加标回收率为97.6%~101%。  相似文献   
2.
高粱作为一种酿酒原料,其不同混合比例配比的高粱的淀粉含量会影响白酒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准确高效地检测混合高粱中的淀粉含量对获得优质高产的白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可见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了混合高粱中的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高粱样本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模型来确定最佳预处理方式。使用主成分分析(PCA)、PLSR算法分别提取高粱样本的光谱特征。基于全波长和光谱特征分别建立了预测高粱淀粉含量的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GA-BPNN)和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模型。对比模型性能发现,采用PCA方法提取的光谱特征建立的GA-BPNN模型最优,其直链淀粉的预测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2 2、0.041 6,支链淀粉的预测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3 6,0.151 9。研究结果表明,可见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优化算法可以快速预测不同混合比例配比下高粱的淀粉含量,为检测高粱的淀粉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酱香型白酒在茅台酒的带领下掀起了一股酱香热潮,各地酒厂纷纷进军酱香领域,但是目前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及原理完整、系统的研究较少。酱香型白酒不仅依赖于独特的"四高两长"工艺,各个工艺流程的参数变化对最终酒体质量都存在极大的影响。本文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及具体操作进行了梳理,并对关键工艺原理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各酒企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自贡冷吃牛肉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冷吃牛肉共鉴定出54种风味物质,包括烃类11种、醇类10种、酸类10种、酯类5种、醛类8种、酚类5种、醚类3种。通过气味活度值分析可概括冷吃牛肉风味特征为花香味、茴香味、脂肪香味和蘑菇香。主成分分析表明,冷吃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100%,计算4种冷吃牛肉综合得分,发现N2冷吃牛肉得分最高(68)。感官分析表明,N1和N2冷吃牛肉风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态发酵、酶解两步法协同处理农副加工产物(菜籽粕、豆粕)制备发酵蛋白,以达到改善蛋白质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的目的。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原料组成为70%菜籽粕+30%豆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蛋白原料初始含水量45%,米曲霉麸皮种子接种量3%,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30℃;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2 h,酶解初始含水量56%,酶解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蛋白的蛋白溶解度(65.80%)提高97.49%,酸溶蛋白/粗蛋白(44.13%)提高779.75%,硫苷含量(8.63μmol/g)降低69.14%。表明利用两步法处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能在改善蛋白品质的同时,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东  唐璇  雷雨  童凯  姜斌 《粮食与油脂》2023,(1):120-125
用球磨机制备超微抹茶粉,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并分析不同粒径抹茶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抹茶粉粒径的影响依次为球磨时间>球料质量比>装填量>研磨球质量比>转速>球径比;最佳粉碎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4.0 h、球料质量比20∶1、装填量4/9、转速380 r/min、(大、中、小)研磨球质量比10∶30∶60、球径比2∶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超微抹茶粉粒径D90为7.15μm;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抹茶粉比表面积、休止角和溶解度明显增大,茶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多,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在相同的粉碎时间内,随着粒径的减小,茶多酚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李征  王媚  杨亚娇  赵金松 《酿酒》2023,(2):43-51
为充分比较并研究两个完全不同品系的葛根黄酮最佳水提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两个完全不同品种葛根——“赣葛2号”和花叶葛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对两种葛根超声辅助水提条件进行优化,同时研究比较不同黄酮质量浓度浸提液及两种葛根黄酮浸提液之间抗氧化活性变化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单因素试验条件下,花叶葛黄酮得率高于“赣葛2号”;超声功率350 W,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75 min、料液比1∶30 g/m L为“赣葛2号”超声辅助浸提黄酮最佳条件;超声功率350 W,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45 min、料液比1∶30 g/m L为花叶葛超声辅助浸提黄酮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两种葛根黄酮得率分别为3.66 mg/g、4.08 mg/g;两种葛根均表现出很好的·OH自由基抑制效果、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且随着质量浓度变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明显,综合比较,花叶葛抗氧化活性优于“赣葛2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复配改善膨化玉米粉的风味及冲调性。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向膨化玉米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膨化小米粉、炒制红米粉、膨化大米粉和膨化黑米粉,从冲调结块率、黏度、感官评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等角度对复合粉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气相质谱技术分析不同样品的香味成分。结果:复合粉的配方为膨化玉米粉50.8%、膨化小米粉8.8%、炒制红米粉0.5%、膨化大米粉19.9%、膨化黑米粉20.0%。较单一膨化玉米粉而言,复合粉结块率降低为0.52%、黏度升高为2 880 mPa·s,感官评分87.84分,冲调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复配后的膨化玉米粉具有青香和更浓的坚果香,风味物质增多,其中醛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结论:复配后的膨化玉米粉冲调品质得到改善,挥发性风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9.
皮蛋干在贮藏过程中水分容易析出,影响了皮蛋干的贮藏稳定性。为提高皮蛋干的贮藏品质,以皮蛋干的出水量、硬度、pH、持水性为指标,研究蛋液加水量、加碱量、亲水胶体、复合磷酸盐对皮蛋干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皮蛋干贮藏第5d时出水量从4.85%上升至12.06%,pH从9.31下降至7.89,品质变劣。而添加30%加水量、0.6%加碱量、0.4%海藻酸钠、0.4%复合磷酸盐使得皮蛋干出水量显著降低,贮藏第5d时较传统皮蛋干出水量分别减少了:65.1%、63.8%、62.6%、59.8%。改变加碱量对提高皮蛋干pH作用较大,贮藏第5d时,0.6%加碱量的皮蛋干pH较传统皮蛋干增加了1.13。此外,降低加水量可以增加皮蛋干的硬度。因此,加工中可考虑以上因素延长皮蛋干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李征  王媚  黄河  杨亚娇  赵金松 《中国酿造》2023,42(3):222-228
以52个来自四川不同产区浓香型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光栅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近红外光谱,结合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对酒样中挥发性组分进行检测。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软件-Bruker OPUS建立近红外光谱合格性测试模型,并对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31种,包括醇类9种、醛类3种、酸类8种和酯类11种。HCA和PCA结果显示,对46个建模酒样分类结果一致,对验证样鉴别效果好且可与近红外合格性测试模型相互验证,说明该鉴别模型准确有效。酯类、酸类和醇类物质是造成样品近红外光谱差异性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可为近红外光谱实现浓香型基酒快速分类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