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橙果的内部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采用Trace Pro软件对设计的橙果在线检测传送托盘模型进行光学仿真分析,参考仿真结果中的辉度/照度值,对值较高的托盘模型进行实物加工,结合实际光谱检测平台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成果传送托盘的最优外形参数为:外径80 mm、内横径55 mm,内纵径50mm、厚度20mm。采用不同材料对托盘进行加工,用于实际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光谱数据经预处理后,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的预测模型,其中亚克力托盘预测结果最优。为进一步优化检测模型,分别用遗传算法(GA)、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CARS)算法提取光谱特征波段,建立橙果SSC的PLSR的预测模型,其中SCARS算法特征提取方法最佳,预测决定系数R_(pre)~2为0.920 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68 3。  相似文献   
2.
刘雯雯  陈岩  杨慧  耿安静  王富华 《食品科学》2019,40(13):340-348
产地溯源是谷物真伪鉴别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通过关联分析谷物中的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信息与谷物的产地环境、种植方式等,并借助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分类、判别、建模等,可达到产地溯源的目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余年国内外有关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谷物产地溯源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旨在优化苦瓜中氰霜唑(Cyazofamid)及其代谢物CCIM的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苦瓜的田间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对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价。[方法]苦瓜样品采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LC-MS/MS进行检测,通过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通过在黑龙江、河北、河南、重庆、浙江和广东6地进行了100 g/L氰霜唑悬浮剂在苦瓜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氰霜唑在苦瓜中的消解动态,对苦瓜中氰霜唑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氰霜唑在0.005-1.0 mg/L、CCIM在0.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7;在0.010、0.10、0.50 mg/kg 3个浓度下,苦瓜中氰霜唑及CCIM的回收率为80.0%~10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5%~12.1%。检出限(LOD)为0.364-0.654 μg/kg,方法定量限(LOQ)为添加的最低浓度0.010 mg/kg。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氰霜唑在苦瓜中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0~4.9 d,属易降解农药;使用100 g/L氰霜唑悬浮剂,施药剂量105-157.5 g a.i./hm2,分别施药2、3次,苦瓜中氰霜唑总的最终残留量最大值为6.54 mg/kg。3)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氰霜唑的风险概率为每人每日摄入总量的1.0%。[结论]在苦瓜生长期间按照推荐剂量合理使用氰霜唑对消费者的膳食健康风险极低,对消费者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污染情况,采集自我国大陆地区1137份的食品样品以及室温储存1-2年的米份样品315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分析其中AFB1和STC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食品中AFB1检出率范围为0%-40%,谷物类和谷物基加工品检出率分别为0.2%和7.8%;坚果检出率为8.7%,其中有两份样品中AFB1含量超标,啤酒中AFB1的检出率为0%。STC检出率为12.9%,平均含量为0.39 μg/kg,谷物类、谷物基加工品、坚果和啤酒中检出率分别为2.6%,28.3%,4.3%和0%。相比于所采集的超市和农贸市场样品,室温储存1-2年的米粉样品中AFB1和STC的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4.4%和84.8%,平均含量为0.84和2.38 μg/kg。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主要叶菜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玲  黄健祥  邓义才  骆冲  叶倩  梁应坤 《食品科学》2017,38(17):223-227
为探讨广东省主要叶菜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对2014年和2015年广东省6种叶菜样品中的33种农药残留进行评估分析。采用点评估和基于@Risk v5.7评估软件的概率评估方法,对检出率超过5%的农药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包括急性暴露风险评估和慢性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有22种农药检出,检出率在1.7%~36.1%之间;检出率超过5%的农药有10种,分别为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氯虫苯甲酰胺、烯酰吗啉、灭蝇胺、联苯菊酯、苯醚甲环唑、毒死蜱、甲霜灵。其急性暴露风险熵在1.31~28.22之间,99%人群的慢性暴露风险熵在0.87~70.00之间,提示这10种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但慢性暴露风险熵较高的农药种类如毒死蜱、苯醚甲环唑等应引起关注。本研究为蔬菜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样品前处理、分离富集、分析检测整个程序上,对近年来富硒酵母中硒的形态学分析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富硒酵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商业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对荔枝采后耐贮藏特性是否具有影响,试验分别在荔枝商业采收期初期(B1)和末期(B2)对荔枝进行采摘后,采用目前常用的常温、冷柜和气调3种贮藏环境对荔枝进行贮藏。采用感官识别、色差仪识别和电子鼻识别技术分别对荔枝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果皮颜色和气味信息进行监测。荔枝果皮褐变规律表明,在常温、冷柜和气调3种贮藏条件下的B2荔枝褐变速率均比B1荔枝快。常温和冷柜贮藏下的B2荔枝分别在4、16 d内有霉变发生,B1荔枝均未发现霉变。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常温、冷柜和气调贮藏荔枝的果皮色差L*和a*值均逐渐减小,且B1荔枝减小速率较B2荔枝慢;色差b*值的变化规律不明显。B2荔枝的色差值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小于B1荔枝。电子鼻传感器R6、R7、R8和R9对荔枝气体挥发物响应值较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传感器响R2、R4、R6、R7、R8、R9和R10均呈增大的趋势,传感器R1、R3和R5呈减小的趋势。呈增大趋势的传感器在0 d对B1荔枝的响应值比对B2荔枝的响应值小,呈减小趋势的传感器在0 d对B1荔枝的响应值比对B2荔枝的响应值大。线性判别分析(LDA)对B1和B2荔枝在不同贮藏环境下的贮藏时间识别结果表明,各贮藏环境下的B2荔枝的贮藏时间识别效果均明显优于B1荔枝。综合上述试验结果,B1荔枝较B2荔枝具有更好的品质特征与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代森锌在蔬菜中的残留测定方法。样品经氯化亚锡-盐酸溶液酸解生成CS_2气体,正己烷吸收,采用气相色谱FPD-S法测定。结果表明,代森锌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 mg/kg时,菜心、芹菜和叶用莴苣3种蔬菜基质中CS_2的转化率为92.0%~98.2%。在质量浓度为0.027 5~2.0 mg/L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0.997。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0.50、2.0 mg/kg时,菜心、芹菜和叶用莴苣3种蔬菜基质中代森锌的回收率为80.9%~111.9%,相对标准偏差为2.9%~9.7%。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范围广,能满足蔬菜中代森锌残留的快速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固、液体食品中总汞含量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测汞仪内置的模块化干燥、热分解、催化还原、金汞齐化、冷原子吸收等组件对样品中汞进行一站式的检测,无需对样品进行传统的前处理,避免了样品中汞的污染与损失。该法根据汞浓度建立了高、低两条浓度范围(0~20 ng和20~800 ng)的标准曲线,具有检出范围宽(0~800 ng)、检出限低(LOD=0.06μg/kg)等特点。采用该法测定了固、液态等6种保健食品中总汞的含量,并与现行的食品中总汞的测定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测定验证表明该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回收实验测得回收率为93.20~106.00%,回收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可推荐作为食品、农产品等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杂色曲霉素是主要由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等真菌代谢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污染谷物及谷物制品,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杂色曲霉素在谷物、谷物加工品、奶酪、坚果和啤酒中的污染现状,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