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时期正安白茶香气组分变化,以不同阶段性返白过程安吉白茶茶青(1芽1叶)制成的松针形正安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苹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鉴定香气组分,共检测出43种香气组分,共有香气成分31种,包括脂类衍生物13种、芳香族衍生物1种、萜烯类衍生物13种,其他4种.香气物质以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电子舌和人工感官对茶叶滋味属性参考物呈味强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奎宁、明矾、谷氨酸钠、蔗糖和柠檬酸依次为苦、涩、鲜、甜、酸滋味属性参考物,在觉察阈值基础上,分析各滋味属性参考物电子舌和人工感官的浓度—呈味强度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奎宁苦味觉察阈值为0.015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4.91;明矾涩味觉察阈值为0.01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3.32;谷氨酸钠鲜味觉察阈值为0.03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1.32;蔗糖甜味觉察阈值为0.4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18.07,柠檬酸酸味觉察阈值为0.04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6.18。各滋味属性参考物的人工感官和电子舌浓度—呈味强度均呈一定函数曲线关系,符合Weber-Fechne定律;在所选浓度范围内,柠檬酸(酸味)和蔗糖(甜味)电子舌呈味强度与人工感官强度呈正相关,奎宁(苦味)和明矾(涩味)电子舌呈味强度与人工感官强度呈负相关。结论:茶叶中5种滋味属性参考物电子舌检测与人工感官浓度—呈味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真空厌氧富集GABA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匀浆进行液态悬浮发酵,以GABA和红茶重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GABA红茶饮料液态悬浮发酵工艺。GABA红茶液态悬浮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茶鲜叶与纯水比1∶30、匀浆粉碎时间2 min、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35℃、固液振荡发酵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鲜汁中GABA含量(22.44±1.96)μg/mL,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含量分别为(0.58±0.05)%,(5.52±0.04)%,且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党参初加工过程中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5种农药残留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实验室浸泡法模拟农药污染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检测经过清洗、水煮和干燥3种初加工过程后,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在党参中的残留量。[结果] 结果表明,清洗后党参中农药残留量降低至0.04~0.76 mg/kg,去除率达18.0%~87.9%,加工因子(PF)在0.12~0.79之间,以2%的小苏打水清洗效果最佳。水煮后残留浓度降低至0.069~0.64 mg/kg,去除率达18.6%~67.1%,PF在0.35~0.84之间,以水煮3 min处理对5种农药残留去除效果较好。党参中5种农药残留量在经干燥后残留量在0.27~1.22 mg/kg之间,PF值范围为1.86~4.10,比干燥前增加了44.3%~74.7%,不同温度下的农药残留量大小顺序为50 ℃>40 ℃>60 ℃。不同加工过程对5种农药的去除效果强弱顺序依次为:清洗>水煮>干燥。[结论]党参以2%小苏打水清洗,水煮时间为3 min,烘干温度为60 ℃进行加工,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最佳;实验结果为有效预防农药残留对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等内部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红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发酵技术、冷冻萎凋技术、外源酶技术以及光质。未来研究重点将是优化红茶适制品种培育、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微生物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机制和加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红茶的滋味品质和推进红茶新研究进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壤区土壤质地、孔隙、持水、通透性等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主要物理特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耕层土壤中;在耕层土壤中,与NPK (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黏粒体积分数显著减少了11.76%~14.99%,砂粒体积分数显著增加了11.40%~34.17%;与CK和NP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土壤容重降低了5.47%~15.40%,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4.12%~20.97%、5.82%~39.94%、5.58%~18.25%、1.80%~27.73%。因此,在黄壤区生产实践中施用有机肥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核桃多肽的最佳制备方法,以酶法水解核桃蛋白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核桃多肽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38℃、p H 6.8、酶添加量4%、底物浓度为2.4%时,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最佳,此时DPPH清除率可达92.35%。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贵州省铜仁市4?个产茶县42?个绿茶样品中31?种微量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各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产区绿茶构建分类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之间茶叶样品中Co、Mo、Ag、Cd、Zn、Al、Y、Nd、Sc、Pr、Gd、Sm、Dy、Er、Yb、Ho、Tb、Tm和Lu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茶树富集过程中,部分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协同或者拮抗的关系;OPLS-DA模型分类效果最佳,正确判别率为92.86%。本研究表明,基于茶叶元素含量构建的多元统计分类模型可有效区分邻近产地不同区域的茶叶样品,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追溯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选择福鼎大白茶鲜叶为材料,以γ-氨基丁酸(GABA)为评价指标,采用连续真空厌氧处理技术、真空厌氧间歇处理技术进行GABA的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GABA富集工艺。结果表明:兼顾GABA含量和茶叶感官品质,采取一次真空厌氧间歇技术富集GABA的效果最佳。即鲜叶等级为一芽二叶,真空度0.09 MPa,富集温度4 ℃,厌氧时间6 h(真空厌氧3 h→有氧2 h→真空厌氧3 h)。但考虑到技术的应用性和经济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富集温度采用26 ℃条件下进行富集处理,其茶叶GABA含量达192.79 mg/100 g,氨基酸、茶多酚分别可达4.21%、15.80%,感官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