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61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川山药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黏度仪( RVA)研究了pH、食盐、α-淀粉酶及蔗糖对山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与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川山药淀粉较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更容易老化,热稳定性优于马铃薯淀粉。当pH为5时,山药淀粉的热稳定性与抗老化能力得到改善;食盐使淀粉糊化温度提高;淀粉酶使山药淀粉的峰黏度、谷黏度、终黏度、回生值降低;蔗糖使山药淀粉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以及抗老化能力降低。结论:pH、蔗糖、淀粉酶、盐对利川山药淀粉的糊化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6,(3):53-56
小试发现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这三个因素对磷脂酶C用于铁核桃油脱胶的影响较大,在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脱胶工艺。结果表明,磷脂酶C作用于铁核桃油脱胶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46℃、加酶量45 m L/kg、加水量31 m L/kg。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胶铁核桃油中磷脂含量为20.73 mg/kg,为铁核桃油的脱胶精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金华 《中国油脂》2020,45(8):130-137
3-氯-1,2-丙二醇(3-MCPD)经高碘酸钠溶液氧化裂解、腺嘌呤衍生化后的产物——1,N6-亚乙烯基腺嘌呤(ε-Ade)为强荧光物质,通过对其荧光光谱与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优化,结合测定体系背景干扰的抑制,对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3-MCPD水溶液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条件为:使用耐碱性反相C18色谱柱进行测定,流动相中甲醇体积分数为20%,水相为pH 9.0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食用油中3-MCPD的测定需以0.01 g/mL的NaCl溶液作为萃取水相,氧化裂解3-MCPD的高碘酸钠可采用等量的亚硫酸钠还原、1.1倍量的醋酸铅沉淀予以去除,从而抑制空白峰的干扰,将该方法应用于多种食用植物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RSD在0.32%~4.63%之间);样品谱图显示基质干扰很小,方法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4.
为对菜籽油的品质监控和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测定49种菜籽油样品的质量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其品质多样性,并考察其品质特征与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9种菜籽油样品过氧化值和酸值的变异系数分别达63.20%和152.90%,所含主要脂肪酸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未超过21.38%,而花生一烯酸含量的变异系数高达127.09%;通过分类分析发现,油样的过氧化值、亚油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其产地、加工工艺、品种、上架期和质量等级有关;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油样红外光谱的共有模式,以相关系数法分析各光谱的相似度介于0.68~0.98之间,并筛选出10个共有峰。以共有峰的峰高均值为自变量,构建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过氧化值和酸值的回归模型不显著(p>0.05)。通过对30种热处理油样的验证实验发现,回归模型能准确预测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介于-11.15%~10.95%之间。综上,红外光谱法可初步用于市售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重要酶的活性中心,人体硒缺乏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自然界中,硒元素主要以亚硒酸盐(Se4+)、硒酸盐(Se6+)的形式存在,无机硒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难以被人体吸收,安全剂量范围较窄,利用微生物制备的纳米硒和有机硒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较低的毒性,易于吸收,安全、高效、环保等优势。目前,利用微生物转化无机硒制备的纳米硒和有机硒的应用越来越广。文章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制备纳米硒和有机硒的微生物种类、所制备的纳米硒及有机硒的表征方法与检测技术、相关转化机制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介绍,为微生物制备纳米硒及有机硒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制备了蛋清蛋白-壳聚糖混合乳液与蛋清蛋白-壳聚糖双层乳液,并将二者分别负载β-胡萝卜素,通过测定粒径、乳析指数、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等指标,对比二者热稳定性、抗消化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在80℃处理后,混合乳液、双层乳液的乳析指数分别较20℃时增大了54%、14.6%;80℃时,双层乳液的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为74%,比混合乳液的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高21%,各项指标均显示双层乳液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体外消化过程中,双层乳液能保持较为完整的乳滴结构,而混合乳液出现了破乳现象,双层乳液负载β-胡萝卜素后其生物可给率比混合乳液高14.7%。在贮藏15 d后,混合乳液和双层乳液的粒径分别较新鲜乳液的粒径增大了30.2%、16.1%,双层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较混合乳液高18.3%,双层乳液中油脂的脂肪的过氧化值较混合乳液低23.4 meq/kg。综上,双层乳液对于β-胡萝卜素的保存效果以及乳液中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最好,该研究为β-胡萝卜素、多酚等功能活性物质的高效递送、吸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酶法同时提取油茶籽油及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与油脂》2015,(9):58-61
采用水酶法从油茶籽仁中同时提取油与蛋白。经筛选,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油茶籽仁水液,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蛋白酶用量1.5%、酶解p H 8,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 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油茶籽油得率为74.61%,油茶籽蛋白得率为82.28%。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复合改性小米淀粉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负载β-胡萝卜素,研究了功能性Pickering乳液的pH稳定性、盐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通过透析实验、贮存实验、模拟人体胃肠消化实验,研究功能活性物质在复杂环境中的荷载特性和释药特性。结果表明,负载β-胡萝卜素的复合改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盐离子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β-胡萝卜素在复合改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初始负载率为92.92%,相较单一改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82.44%)显著提高;光照、高温等不良条件会引起负载率下降,15 d后复合改性小米淀粉Pickering乳液中β-胡萝卜素负载率依次为71.71%(4℃避光)>62.60%(25℃避光)>58.25%(25℃光照)>51.97%(37℃避光)。透析释放和模拟体外胃肠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小米淀粉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对β-胡萝卜素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了β-胡萝卜素释放速率,提升了β-胡萝卜素保留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米镉结合蛋白(rice cadmum-binding protein,RCBP)的纯化及生化性质,探讨RCBP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Sephedex G-75凝胶层析从乙醇沉淀的大米蛋白(Ethanol precipitation protein,EP)中纯化RCBP,SDS-PAGE鉴定RCBP的纯度及测定分子质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FTIR分析RCBP的氨基酸组成及二级结构。结果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组分b(目标RCBP),组分b为纯度均一的RCBP,分子质量约为32 kDa。组分b中疏水性氨基酸占56.76%、芳香族氨基酸占19.41%,是一类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镉结合蛋白。组分b中N-H相对于C=O以反式构型存在,二级结构只含有β-折叠和β-转角。结论镉通过疏水氨基酸或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征基团与大米蛋白结合形成RCBP。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 ℃、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 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 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 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