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预包装食品的密封性关系到食品质量与安全。本文针对预包装食品目前普遍采用水检气泡法时灵敏度不足的问题,采用真空衰减法检测食品包装的密封性。方法 分别利用2种不同检测技术对市面上55款预包装食品样品进行密封性检测,并根据包装类型、封合方式、包装规格等不同分类方式将测试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水检气泡法测试成本低,可明显地指示出泄漏位置,但方法灵敏度较低,且无法准确定量;真空衰减法可在不破坏原有包装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得到定量数据,但无法准确指示泄漏点位。结论 真空衰减法可以作为水检气泡法的有效补充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蜂蜜中百里香的残留量的检验方法。用40%乙腈-水溶液提取蜂蜜中的百里香酚,经离心、上清液过滤后,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Accucore aQ色谱柱(150 mm×2.1 mm,2.6μm)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74 nm,发射波长297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在0.01~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99,在蜂蜜基质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7.4%~106.9%之间,变异系数在0.7%~7.3%之间,定量限为0.10 mg/kg。利用该方法测定了48份市售蜂蜜样品,仅有1份样品存在百里香酚残留。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迅速、可靠,适用于蜂蜜中百里香酚残留的批量筛查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闭杯闪点是评估液体易燃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持续燃烧试验则用于测定物质在试验条件下加热并暴露于火焰时是否持续燃烧,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测试标准下易燃液体危险品闭杯闪点低于35 ℃、55 ℃≤闭杯闪点<63 ℃的特点及其持续燃烧情况。结果表明:存在闭杯闪点低于35 ℃但被定为不持续燃烧的液体,首次提出能否将此类液体划分为非易燃液体;55 ℃≤闭杯闪点<63 ℃的液体在某一适合测定方法条件下闭杯闪点低于60 ℃且被测定为持续燃烧的液体,建议划分为易燃液体。此探讨将为研究易燃液体危险性评估及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子鼻因快速、无损、便捷的特点,已在食品安全保障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电子鼻在新鲜度监控及货架期预测、农残检测、致病微生物及毒素检测、掺假及鉴伪检测、过敏原识别的应用,对比了其他检测手段,展示了与其他技术融合的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海关监管部门对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能力,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加速通关效率,构建进口酒类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基于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风险矩阵获得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到各级指标风险值,同时模型引入动态调节因子,最终实现对具体批次进口酒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我国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检测项目中甲醇风险值最高(82.917),纳他霉素风险值最低(52.083)。结论 模型可根据进口酒类总体风险等级和检测项目风险值大小输出推荐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 Terahertz radiation has man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it useful for noninvasive mail inspection. Whil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mai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中多种金属元素的迁移风险,并考察合规判定规则。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4%乙酸模拟物对41种杯类陶瓷口缘和器身进行3次迁移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试液中的18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的金属元素迁移量平均值随迁移次数递减;铝(Al)、钴(Co)、锌(Zn)、铅(Pb)的最大迁移量超过讨论限量10%的样品数,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元素的样品数,且同样特征的样品中口缘的样品数高于器身的样品数。结论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Al、Co、Zn、Pb迁移风险,而且口缘比器身的迁移风险更高。建议金属元素迁移量以第1次迁移实验结果进行合规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目前食品用包装材料中成分迁移的数学模型及相关研究进展,为迁移数学模型的推广和进一步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分析影响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成分向食品迁移的因素,介绍几种应用较广的迁移模拟软件,论述不同类型迁移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并说明其在食品包装材料法规标准及化学成分暴露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证明迁移数学模型可部分代替迁移实验,产生的结果可靠且具有代表性。结论迁移模型是一种预测化学物质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有效工具,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迁移实验从而节省成本,但迁移模型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9.
对胶粘剂中丙烯酸正丁酯在Tenax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并分析比较了欧盟标准规定的转化条件下不同模拟物中丙烯酸正丁酯的迁移情况和迁移机理。结果表明,Tenax中丙烯酸正丁酯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迁移达到平衡(175℃除外);20℃下目标物的迁移长期处于"吸附-脱附"的动态平衡中;70℃下随着时间增长迁移量不断上升,72h后达到平衡;100℃和175℃下Tenax在短时间内快速吸附目标物,之后发生脱附迁移量下降;当模拟物为Tenax,70℃,72 h时,胶粘剂中丙烯酸正丁酯达到迁移平衡时的迁移量最大,为65.16μg/kg。转化条件下95%乙醇、异辛烷和Tenax中目标物的迁移量均大于橄榄油的结果,且结果差异较大,其中Tenax的结果与橄榄油最接近,在低温条件下(20℃,70℃)差距较小,相对偏差在0.6%~5.1%之间。结果证明,丙烯酸正丁酯在Tenax中的迁移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迁移量并非随着温度和时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使用替代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所获得的结果"高估"了实际情况下的迁移量,因此需依据食品接触材料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模拟物,才能对材料进行准确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电阻点焊过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熔核区域容易出现裂纹、缩孔、未熔合等缺陷,焊点质量直接影响焊接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对焊点的缺陷检测与质量评定非常重要.对电阻点焊原理进行概述,总结了电阻点焊质量检测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分析了焊接过程参数监控方法、焊后无损检测方法的检测机理、质量评定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