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6篇
  免费   909篇
  国内免费   529篇
电工技术   1727篇
综合类   402篇
化学工业   299篇
金属工艺   2646篇
机械仪表   684篇
建筑科学   181篇
矿业工程   163篇
能源动力   89篇
轻工业   68篇
水利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92篇
武器工业   56篇
无线电   12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3篇
冶金工业   337篇
原子能技术   76篇
自动化技术   178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电弧电路故障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设计用于电弧检测的SoC系统,并且在55nm工艺下进行流片验证。采用包含两种结构的模数转换器的片上电压源,设计了锁相环以及复位电路,精度最高可达8.67 bit。验证结果表明,本设计可提高电弧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氢脆具有很强的微观组织敏感性,威胁着各类高强结构材料的安全服役.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对BS960E型高强钢进行焊接,并对接头在原位电化学充氢的条件下进行慢应变速率(10-5s-1)拉伸试验,结合微观组织和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接头的氢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焊接热循环所形成的富马氏体中的细晶区可以使接头表现出一定的氢脆敏感性,马氏体较大的氢扩散系数和较低的氢溶解度以及氢在晶界上的快速扩散是引起接头对氢脆敏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可抑制焊接热循环所引起的马氏体转变量,能够降低BS960E型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使用两种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刻蚀Parylene-C薄膜所产生刻蚀区域的形貌和成分之间的差异。两种APPJ分别由单环电极装置和双环电极装置产生。由单环电极APPJ刻蚀的Parylene-C表面是非均匀的,从刻蚀区域的中心到边缘可分为三部分:区域(I)是中心区域,此处Si衬底严重受损;区域(II)是有效的刻蚀区域;区域(III)是刻蚀边界。与单环电极APPJ相比,双环电极APPJ刻蚀的Parylene的形貌要好得多。特别是在区域(I)中,Si片受到轻微损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结果表明:单环电极APPJ刻蚀区域的O元素原子含量多于双环电极。此外,还研究了两种APPJ的刻蚀速率,相比于双环电极APPJ,单环电极APPJ具有较高的刻蚀速率。  相似文献   
5.
6.
讨论了主因素分析法以及神经网络法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主元素分析法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压缩,而神经网络算法则显示出比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算法更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X射线光刻掩模背面刻蚀过程中的形变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理论模型以验证有限元方法用于X射线光刻掩模刻蚀过程数值仿真的正确性。利用相同的有限元技术,对X射线光刻掩模的背面开窗、Si片刻蚀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图形区域的最大平面内形变(IPD)出现在上、下边缘处,最大非平面形变(OPD)出现在左、右边缘处。此外对Si片单载荷步刻蚀和多载荷步刻蚀的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图形区域最终的形变量与Si片刻蚀的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8.
刘杰明  李志能 《电子器件》1994,17(3):105-109
真空微电子荧光平板显示器件的实验研究刘杰明,李志能,陈秀峰(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关键词:真空微电子,反应离子刻蚀一、引言近十年来,随着真空微电子学的崛起,利用微细加工技术,使真空元器件集成化和高性能化已成为可能,一种新型场致发射阵列真空荧光平...  相似文献   
9.
黄文英 《半导体技术》1997,(2):46-46,63
介绍了GaAs MMIC高台面刻蚀制备工艺方法,解决了高低台面联线问题,提高了单片集成电路性能,保证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75CrMo轧辊的手工电弧堆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慧民 《焊接》1996,(12):2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