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55篇
综合类   58篇
化学工业   83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9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246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50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3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1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31.
为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干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香葱鲜样及不同干燥方式制得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干燥方式所得香葱干制品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香葱鲜样和干制品中主要存在8类挥发性成分,分别是含硫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和其他化合物。其中,香葱叶片和叶柄鲜样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干制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则为烷烃类化合物。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叶片和叶柄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叶片鲜样中含硫类化合物、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热风干燥后叶片中噻吩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微波干燥和微波联合热风干燥制得的叶片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叶柄鲜样中含硫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超声辅助热风干燥后叶柄中醛类和呋喃类含量较高;而热风干燥后叶柄干样中烷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因此,不同干燥方式后香葱叶片和叶柄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联合干燥方法后香葱干制品具有更浓郁的风味。  相似文献   
932.
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个样品17种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量的83. 2%与13. 2%。在主成分得分二维图上,糯玉米在主成分1方向介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在主成分2方向则按采收期顺序排列S3 S2 S1,W3 W2 W1,C3 C2 C1。结合各氨基酸在2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析,主成分1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品种间氨基酸含量S W C的差别;主成分2则显示了3种玉米随采收期延迟氨基酸变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半胱氨酸含量的上升与丙氨酸含量的下降。另外,样品间化学评分差值最大的为含硫氨基酸,C3为最高值,S1为最低值。分析结果为鲜食玉米风味和营养评价及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3.
分别以乙醇和水为提取剂,提取桉树叶中的有效成分,观察其对7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并将未加桉树提取物和加了桉树提取物的苯唑西林的抑菌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桉树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7种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g/L和2~10g/L。添加0.2g/L的桉树乙醇提取物之后,苯唑西林对7种MRSA的MIC范围由62.5~250mg/L减小至7.8~31.3mg/L,添加1g/L的桉树水提取物之后,苯唑西林对7种MRSA的MIC,除了试验菌株MRSA No.16之外,减小至7.8 mg/L,而MRSA No.16的最小抑菌浓度从250mg/L减小至62.5mg/L。试验结果证明了桉树提取物与苯唑西林对7种MRSA具有良好的协同抑菌效果,采用乳胶凝集法发现,桉树乙醇提取物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的合成,从而降低MRSA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34.
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卡应用中CRC校验方法的异同,深入研究了智能卡标准及CRC生成多项式,并把CRC的两种计算类型融合在一起,结合智能卡标准中CRC校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CRC计算模块的硬件实现方法.根据此方法完成了一种CRC计算模块的硬件设计,对设计进行了RTL仿真验证,通过了FPGA验证,并实施了投片.该芯片已经通过流片测试,结果表明模块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指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35.
卢氏锂辉石-锂云母型稀有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卢氏锂辉石-锂云母型稀有多金属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为矿石选冶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查明了矿石中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铌钽铁矿、锑钽矿、细晶石和铯榴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可供回收利用,石英和长石亦可综合回收,有用矿物占矿物量的94.3%。铌钽矿物与锂云母和锂电气石关系密切,铷无独立矿物、载体矿物为长石和锂云母。锂辉石和锂云母粒度较粗,铌钽铁矿和绿柱石粒度细小。铌钽铁矿主要呈粒柱状、绿柱石主要呈柱状和晶簇状集合体分布于粒间隙及微裂隙中。  相似文献   
936.
以玉米籽粒为材料研究低氧胁迫下籽粒发芽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变化,筛选出最适富集GABA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5个品种玉米籽粒在72 h低氧胁迫发芽期间,芽长增长15.5~26.3 mm,呼吸强度提高1.7~3.2倍,干物质损失35.6%~40.6%,淀粉消耗15.5%~28.9%,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1.7~4.7倍和7.4~13.3倍,GABA含量提高9.3~13.2倍,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发芽能力和GABA富集量呈显著差异,以京甜紫花糯(ZHN)品种发芽率最高,达到85.5%,且GABA富集量达到0.65mg/g(以干质量计),ZHN是富集GABA的最适玉米品种。低氧胁迫下发芽玉米中GABA含量与芽长、呼吸强度、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玉米经低氧胁迫发芽能提升玉米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37.
香橼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Citrus wilsonii Tanaka),本文对大孔树脂处理后香橼汁挥发性单萜烯碳氢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首先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机(SPME-GC-MS)和保留指数(RI)对香橼汁挥发性的单萜烯碳氢化合物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单萜。然后根据保留指数的定性结果,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HS-GC-FID)对八种单萜烯碳氢化合物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α-萜烯、柠檬烯、γ-萜烯、异松油烯,采用部分外标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脱苦处理后香橼汁顶空中八种物质的含量分别为90.95、27.5、26.22、8.37、4.17、843.46、107.66、4.24 ng/L,约为对照样品的十分之一,并且脱苦处理未改变各单萜烯碳氢化合物的比例,均表现为柠檬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γ-萜烯。  相似文献   
938.
薯类茎叶是附加值高的植物资源。薯类茎叶中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还含有多酚、多糖、茄尼醇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作用。本文综述了常见薯类茎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旨在提高对薯类茎叶重要性的认识,以期对常见薯类茎叶的有效利用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在C35等级的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基础上,将漂珠取代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中的天然砂,研究了5种不同漂珠取代率(0、25%、50%、75%、100%)对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漂珠取代率的增加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当漂珠取代率为50%(100%)时,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12.4%(39.0%)、6.74%(33.71%)、15.79%(39.47%)、24.1%(42.5%);漂珠的掺入对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漂珠的取代率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940.
为丰富SiC陶瓷钎焊所用钎料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泡沫Ti/AlSiMg新型复合钎料,通过Ti元素的溶入提高钎料与SiC陶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利用泡沫Ti与Al基钎料之间的界面反应获得原位增强的钎缝,从而提升接头力学性能. 采用钎焊温度700 ℃、保温时间60 min和焊接压力10 MPa进行SiC陶瓷真空钎焊,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万能试验机对接头组织、成分和性能进行分析,探索泡沫Ti/AlSiMg复合钎料在SiC陶瓷钎焊中的可用性. 结果表明,填充泡沫Ti/AlSiMg复合钎料所得接头结构为SiC/Al/Ti(Al,Si)3/Ti(Al,Si)3原位增强Ti基钎缝/ Ti(Al,Si)3/Al/SiC,断裂发生在铝合金界面层和SiC陶瓷之间,Ti元素的溶入提高了铝合金界面层与SiC陶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接头抗剪强度达111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