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6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冰温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冰温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结果层出不穷。文中概述了冰温技术及其原理,着重对冰温贮藏在果蔬保鲜方面的最新应用——冰膜贮藏、超冰温贮藏、保鲜剂-冰温贮藏及冰温气调贮藏加以阐述,并对我国冰温贮藏果蔬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2.
多酚类单体物质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俏  邹阳  钟耕  罗金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37-140,145
以抗坏血酸作为对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邻二氮菲-Fe2+法和DPPH法评价了茶多酚(儿茶素80.9%)、芦丁-NF11、黄岑甙、柚皮甙四种多酚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并简述了多酚单体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与其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上,茶多酚、芦丁的作用都强于黄岑甙与柚皮甙;在清除DPPH自由基方面,茶多酚、芦丁、黄岑甙作用较明显,都超过了60%,而柚皮甙的清除率最弱;在抗油脂自动氧化能力方面,芦丁作用最强,黄岑甙最弱。多酚单体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取决于其B环上的邻二羟基结构。  相似文献   
33.
小米麸皮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非糯性小米麸皮为原料,研究了酶与化学结合法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65℃条件下用4%的混合酶(α-淀粉酶∶糖化酶=1∶4)酶解100min,再用5%NaOH在100℃下处理70min,膳食纤维纯度为92%。  相似文献   
34.
魔芋胶膨化食品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以糯米粉、预糊化淀粉和超微粉碎玉米粉为辅料,对魔芋胶膨化脆片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产品的制作工艺、主要工艺条件及配方。结果表明:魔芋精粉和水的比例为1:15的魔芋胶,糯米粉添加量为魔芋胶量40%,超微玉米粉添加量2%,预糊化淀粉添加量20%,经蒸煮、定型、干燥后的坯料水分含量在20%,使用微波功率700W、时间15s加热处理下膨化,所得产品膨化效果好,感官质量佳,产品抗消化性淀粉含量为17.5g/100g。  相似文献   
35.
该文分别采用滴漏法、浸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加压提取法制取咖啡原液,测定并比较各种提取方法制备的咖啡原液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感官品质和香气成分。不同提取方法对咖啡原液pH和色度影响较小;对咖啡原液可滴定酸值和总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大,滴漏法制得的咖啡原液可滴定酸值最高,超声辅助提取法制得的咖啡原液的总固形物含量最高;加压提取法制得的咖啡原液的总酚含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他几种方法;不同提取方法对咖啡原液感官和香气成分影响较大,加压提取法制得的咖啡原液感官评分最高并且香气成分最为丰富。5种提取方法中加压提取法制得的咖啡原液活性成分高、抗氧化活性强且感官品质好,加压提取法更适合生产优质咖啡饮品。  相似文献   
36.
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3种植物干叶细粉水提液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当量法测定3种原料中黄酮、多酚含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牛津杯法分析原料的抑菌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水提液及其两两等比混合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结果表明,绿茶粉中水溶性黄酮、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62.22、133.82 mg/g,桑叶粉次之,臭黄荆叶粉最少。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但黄酮、多酚含量与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因此,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依次减弱,且三者抗氧化活性没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7.
5G技术是实现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基础,针对不同厂商之间的矿用5G智能终端与管控平台很难实现互通的问题,需要统一和规范5G系统中的数据交互和共享流程。给出了“5G+智能矿山”的部署架构,即矿用5G智能终端通过井上下5G基站、交换机和5G核心网,与包含管控平台的服务器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介绍了矿用5G系统中传输的消息类型、消息传输格式、消息组成和消息连接方式等。针对矿山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将矿用5G系统中的数据分成语音数据、视频数据、传感数据和控制类数据等,并给出了矿用5G智能终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传输的数据类型。分析了矿用5G智能终端及管控平台应具备的能够满足数据交互的基本传输能力,指出矿用5G智能终端与管控平台数据交互时的流程包括设备信息查询与上报、设备升级、日志采集、告警下发及处理和平台配置下发及处理等。给出了矿用5G智能终端数据共享的参与实体、安全等级和流程(包括数据的汇聚、申请、授权、提供和反馈)。通过实施标准化流程,在保证通信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5G+智能矿山”系统架构下的数据交互和共享流程,以加速矿山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魔芋粉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和慢性酒精性肠损伤的影响,为开发天然的预防酒精性 脏器损伤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乙醇体积分数56%的白酒灌胃造成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和慢性酒精性 肠损伤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魔芋粉(170、240、400 mg/kg mb·d)灌胃干预,设正常组和模型组。检测指标包 括胃黏膜溃疡指数、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monoxide,N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盲肠内容 物中游离氨、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肠道微生物的含量,并观察胃、肠组织病理学切片。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魔芋粉中、高剂量组小鼠胃溃疡指数分别降低了25.42%和28.18%;MDA含量分别下降了 38.07%和47.32%;SOD活力和NO、PGE2、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升高;盲肠的游离氨含量、肠球菌数量明显 降低,乙酸、正丁酸、戊酸含量升高,胃黏膜和肠道组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魔芋粉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 伤与慢性酒精性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影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胃黏膜脂质过氧化物产物含量,增强胃黏膜抗氧 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增强胃黏膜和肠道组织的屏障作用从而实现对慢性酒精性肠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以四川大竹县所产桑叶为研究材料,对桑叶粉中钙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生物利用性进行探究。方法:对桑叶粉中总钙含量及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形态的钙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模拟胃部及肠道消化法研究桑叶粉的生物利用性。结果:样品中含钙量达到1614.85 mg/100 g,其水溶性钙、果胶钙和碳酸钙接近钙总含量的60%;桑叶粉可在胃酸作用下缓慢释放钙离子,与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相比,可减轻对胃的刺激,在肠道中其钙透过率显著(p<0.05)高于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桑叶粉中氨基酸种类丰富,比例适当,EAA/TAA=40.79%,EAA/NEAA=68.88%,接近FAO/WHO标准模式。结论:桑叶粉中含有多种形态的钙且总钙量丰富,桑叶粉中的钙质更易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40.
为了有效脱除魔芋粉中的生物碱,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开发出超微粉碎、酶处理、微波辅助乙醇萃取等集成技术。结果表明,魔芋粉目数在160 目时,经过以上集成技术处理,其生物碱基本脱除干净,且处理后的魔芋粉溶胀性、亮度值相对于对照组有提高,黏度稳定性几乎不变。其形成的水凝胶网络结构稳定、抗剪切变形能力强。说明此技术可以用于制备脱敏魔芋粉,且还可以改善魔芋粉的部分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