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以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用等电点冷沉法浸提11S球蛋白。对11S球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影响凝胶质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1S球蛋白凝胶形成时蛋白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蛋白溶液pH对凝胶质构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通过质构仪进行物性测定比较其凝胶性,大豆11S球蛋白浓度14%、加热温度90℃、溶液pH为7、加热时间60min条件下形成的凝胶强度最好,其凝胶面积410.30g·s,凝胶力117.9g。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34种粳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组成成分及蒸煮后的米饭质构等15项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探索粳稻中各蛋白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结果表明:谷蛋白质量与米饭的硬度呈正相关(r=0.41),醇溶蛋白含量与米饭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43),清蛋白含量与米饭的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44),球蛋白含量与米饭的硬度和弹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68。聚类分析结果为:第Ⅰ类粳米的谷蛋白含量较高,蒸煮米饭的弹性、胶着性较高,黏附性较小;第Ⅱ类粳米的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较高,蒸煮米饭的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回复性较低。第Ⅲ类松粳20,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高,蒸煮后的米饭的硬度、弹性偏低;第Ⅳ类龙稻28,谷蛋白含量最高,蒸煮后米饭的硬度和黏附性高。  相似文献   
13.
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良好的功能及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除其本身的良好特性外,多酚可以通过非共价和(或)共价相互作用与蛋白质结合,以达到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提高功能特性、扩宽应用范围的目的 .因此,明确蛋白质与多酚复合物形成机制意义重大.文章对蛋白质与多酚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共价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对复合后...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制作酸浆,对分离自云南建水豆腐酸浆中的五株乳酸菌(SYG01、SYG02、SYG03、SYG04、SYG05)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和耐渗透压能力进行了比较。生长曲线实验表明在相同培养时间内,菌株SYG02繁殖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SYG03,而菌株SYG05、SYG04、SYG01的生长速率明显较慢;在产酸方面SYG02产酸能力最强,速度最快,SYG03、SYG05和SYG04次之,SYG01最弱。在耐酸方面,在pH4.0的环境下5株菌生长良好,在pH3.0的酸性环境下5株菌虽然能够存活,但活菌数的数量级仅在102~104 CFU/mL,其中菌株SYG02和SYG03比其它三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能力。在耐渗透压方面,SYG02在8%(w/V)的NaCl中依然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活菌数的数量级达到107 CFU/mL,其余4株菌在NaCl含量大于6%(w/V)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以发酵黄浆水的pH及产酸量为指标对菌株的产酸能力进行比较,发现混合菌株的产酸能力高于单菌株,其中菌株SYG02和菌株SYG03组合发酵的效果最好,在发酵72 h后黄浆水的pH为3.52,产酸量达到6.46 g/L。从而得出菌株SYG02具有良好的生长、产酸和耐渗透压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对酸浆豆腐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剑华  杨杨  石彦国  辛嘉英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319-327,334
微藻细胞破碎技术是微藻商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微藻细胞存在刚性细胞壁,阻碍了微藻蛋白等功能性物质的释放,过度破碎又易影响微藻蛋白等的功能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破碎技术和条件是微藻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微藻细胞破碎技术现状,分析珠磨法、高压匀浆、超声处理、离子液体处理和酶解法5种传统微藻细胞适度破碎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讨论流体空化法、微流法、脉冲电场处理和阳离子聚合物涂抹法4种新兴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比这9种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微藻细胞适度破碎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葵花阳光、五常稻花香、松花江和糙米4种黑龙江市售稻米的基础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布拉本德黏度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稻米粉的基础成分、糊化特性、晶体结构、热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种市售黑龙江稻米总淀粉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性,糙米样品直链淀粉含量低,脂肪和灰分含量高,蛋白含量较高;糊化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峰值黏度具有一定差异性,糊化时间差异性较大;DSC图谱均呈现吸热单峰趋势,4个样品的TO、TP、TC、ΔH具有一定差异性;不同稻米的X-射线图显示,其晶区均呈现A-型和V-型衍射结构;稻米的糊化峰值黏度、ΔH、结晶度与其直链淀粉、脂肪和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电镜观察显示,稻米粉中的淀粉块表面的蛋白、脂肪滴清晰可见,淀粉粒径均在6~10μm之间。结论 4种市售黑龙江稻米在基础特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大豆7S与11S球蛋白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提取分离低温脱脂大豆粕中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来评定不同pH值对分离大豆7S球蛋白和大豆11S球蛋白的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提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0.02 mol/L、料液比1∶16、浸泡温度45 ℃、pH值为8.5,可得到最高浸提率为89.55%.分离大豆11S球蛋白的最适pH值为6.2,纯度达75.76%;分离大豆7S球蛋白的最适pH值为4.7,纯度达72.99%.  相似文献   
18.
以地衣芽孢杆菌2709为出发菌株,采用氮离子注入技术,在最佳注入剂量为1.5×1015ions/cm2的条件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一株去酰胺度高达48.99%的突变株SDL-9,去酰胺度提高了85.57%,而肽键水解度相对较弱。并对SDL-9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质量浓度为2.0g/100mL的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质量浓度3.0g/100mL的大豆蛋白,质量浓度为0.04g/100mL Fe3+对产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9g/100mL谷氨酰胺对产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最佳起始pH值为7.0,最佳发酵温度35℃,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测得去酰胺度为57.1%,肽键水解度为13.2%。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盐酱中食盐含量过低不利于长期保存的问题,研究了天然香辛料对低盐酱中主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了6种天然香辛料粉末对低盐酱中主要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并选择抑菌效果较强的香辛料进行醇提液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六种香辛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丁香和桂皮的抑菌效果最佳,并且丁香醇提液的抑菌效果要优于桂皮醇提液,0.5g/mL丁香醇提液和0.5g/mL桂皮醇提液对低盐酱中主要微生物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1、18.2mm。而应用于低盐酱中的具体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11S球蛋白为原料,对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聚合大豆11S球蛋白的酶解产物进行研究。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4因素进行优化组合。确定聚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加酶量21.12U/g,反应时间2.4h,pH6.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聚合后产品的表面疏水性最低可达到20.45,其溶解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