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3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文以玉米淀粉为主要成膜基质,通过添加卡拉胶与玉米淀粉共混,以甘油为单一增塑剂,制备基础复合膜。以此基础复合膜为载体,添加膜醭毕赤酵菌外泌蛋白提取物制备生物蛋白抑菌复合膜。研究发现蛋白提取物的加入对复合膜厚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WVP)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透明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蛋白浓度增加,复合膜的透明度逐渐下降。蛋白最终添加量为0.1 mg/mL时,复合膜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 TS)下降51%,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 EAB)增长43%。对峙法与含药平板抑菌法实验均表明,蛋白复合膜对采后主要病原菌交链孢霉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结果可为果蔬采后防腐保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纳米材料抗菌防腐作用已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粒子聚集作用,其抑菌性难以充分发挥。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纳米颗粒的聚集,所以将纳米材料复合成高分子复合体应用于农产品防腐保鲜领域将有广泛前景。该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冬枣果实上分离得到了病原真菌,并应用科赫法则验证了其致病性,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质混合纳米TiO2配成复合保鲜液,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了平板抑菌实验,并初步探索了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冬枣果实致腐菌为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Fusarium sp.)真菌,离体实验表明纳米TiO2复合保鲜液对镰孢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病原孢子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9.77×10-3 g/L和39.06×10-3 g/L,纳米TiO2保鲜液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冬枣保鲜研究证实,保鲜液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并延缓了果实Vc含量的降低。综上,纳米TiO2与CMC-Na复合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抑菌手段应用于采后枣果的镰孢菌防治,为延长冬枣果实保鲜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真菌寡糖素对灵武长枣的防腐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生物源寡糖素处理灵武长枣,在低温存放40 d时,果实好果率80.6%,与市售枣果保鲜剂的防腐效果相当,寡糖素在长枣果实贮藏前期明显降低可滴定酸转化,而对于Vc含量变化和水分损耗无明显影响,可较好保持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稀释法研究了迷迭香80%乙醇粗提取物和从80%乙醇粗提取物分离出的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正丁醇组分、水组分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藤黄微球菌7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0%乙醇粗提取物、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对7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组分的抑菌活性最强;正丁醇组分和水组分仅在较高浓度下对变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另外,在猪肉糜中分别添加80%乙醇粗提取物、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在4℃冷藏15d,以感官评定、细菌总数、pH、MDA值及CDH值作为指标,考察迷迭香粗提物及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对肉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石油醚组分的猪肉糜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组,说明石油醚组分对猪肉糜有防腐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枸杞干果中的污染微生物按GB/T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的方法对干果污染微生物的菌相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初步抑菌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枸杞干果中的污染微生物,霉菌与酵母菌菌落总数为6.2×104CFU/g,细菌菌落总数为2.3×104CFU/g。主要的污染霉菌为根霉与曲霉、青霉、镰孢霉和交链孢霉。采用辐照抑菌和臭氧抑菌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表现出较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 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 87.9%,对病原菌孢子 24 h 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 105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 7 d 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 4.70 mm 和 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 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 PPO 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 POD酶活性,而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 108 CFU/m L 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 ppo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斑病是西兰花最常见的采后病害,利用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抑制黑斑病,但抑菌效果及对西兰花品质影响尚不清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在105~108浓度范围内,随酵母菌悬液浓度增加,黑斑病菌受抑制效果越明显。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为87.9%,对病原菌孢子24 h后的萌发和芽管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97%,84.05%。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西兰花接种105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后,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和病原菌同时存在,都能在西兰花伤口处快速繁殖。108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7 d后西兰花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分别为4.70 mm和21.27%,效果明显好于较低浓度酵母菌处理的西兰花。不同浓度拮抗酵母菌悬液可有效保持西兰花贮藏期间叶绿素、Vc和可溶性糖含量,减缓PPO酶活性升高的趋势,并维持POD酶活性,而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组,其保鲜效果最好。因此,拮抗酵母菌可抑制黑斑病菌生长和繁殖,以108 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效果为最好,对西兰花PPO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外,对花球其它生理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灵武长枣采后病害的酵母菌LZ1拮扰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灵武长枣采后分离得到5种优势致病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根霉属fRhizopusspp.)、赤霉属(Gibberella spp.)、交链孢霉属(Altem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并发现了一种拮抗效果较好的酵母菌LZ1.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7 d后,当接种致病菌浓度为1×104spores/mL时,1×108cfu/mL拮抗酵母LZI能较好的抑制致病菌;活体条件下7 d后.LZ1能较好的抑制交链孢霉属和根霉属,其抑制率分别为54.08%和48.72%.  相似文献   
19.
通过离体和活体筛选,确定一株生防菌KD-16J对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经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和内源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鉴定,确定其为膜醭毕赤酵母菌(Pichia membranifaciens)属。在平板抑菌试验中发现,在105 CFU/mL~108 CFU/mL之间,酵母菌的应用浓度越高,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越好,1×108 CFU/mL的生防菌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5.53%,同时能够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显微镜观察发现与酵母菌共培养能够导致灰葡萄孢菌菌丝肿胀,内部物质泄漏。活体试验(番茄果实)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显著抑制番茄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和有伤接种灰葡萄孢菌果实的灰霉病发病率,而且喷洒该菌的时间越早对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果越好,当生防菌KD-16J先于灰霉菌36 h处理时,番茄果实的发病率仅为29.12%。  相似文献   
20.
柠檬酸具有很好的抑制鲜切梨褐变的效果,而苦瓜籽蛋白的抑菌效果非常明显。本论文采用正交实验结合两者优点制得的保鲜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V(苦瓜籽蛋白液):V(柠檬酸溶液)=1:1,其中柠檬酸溶液为1.0%,蛋白液浓度为100mg/mL,最佳浸泡时间为9min,浸泡处理的鲜切梨于8±0.5℃贮藏12d后仍可保持较好的品质,抗褐变和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