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55篇
  免费   20166篇
  国内免费   12839篇
电工技术   15480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7169篇
化学工业   24273篇
金属工艺   12141篇
机械仪表   12562篇
建筑科学   13849篇
矿业工程   6866篇
能源动力   5474篇
轻工业   16877篇
水利工程   5455篇
石油天然气   7493篇
武器工业   2798篇
无线电   196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798篇
冶金工业   14527篇
原子能技术   2888篇
自动化技术   26087篇
  2024年   715篇
  2023年   2665篇
  2022年   5995篇
  2021年   8149篇
  2020年   5927篇
  2019年   4491篇
  2018年   4840篇
  2017年   5401篇
  2016年   5076篇
  2015年   7891篇
  2014年   10000篇
  2013年   11744篇
  2012年   14545篇
  2011年   15514篇
  2010年   14682篇
  2009年   13736篇
  2008年   13913篇
  2007年   13466篇
  2006年   12092篇
  2005年   9502篇
  2004年   7035篇
  2003年   5283篇
  2002年   4951篇
  2001年   4346篇
  2000年   3477篇
  1999年   2209篇
  1998年   3600篇
  1997年   2308篇
  1996年   1614篇
  1995年   1088篇
  1994年   874篇
  1993年   837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156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86篇
  1979年   25篇
  1977年   166篇
  1976年   286篇
  1959年   48篇
  1951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PCB废水总氮的处理,从源头削减、分质收集、分质预处理到末端处理提出了多种方法,着重分析了MAP+管式微滤膜处理氨氮废水、多级组合式RO处理硝态氮废水和A2O+MBR处理综合废水,提出PCB废水总氮达标的组合工艺,项目建成后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2.
83.
设计了一种开关磁阻直线电机,使用JMAG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进行了推力公式的推导,研究了导通顺序和初始位置对电机推力的影响,并分析了三种典型情况的磁力线分布。对电机的定子和动子的齿部和轭部高度、宽度及铁耗进行仿真优化,得出了最优参数。将有取向硅钢应用于该电机,研究了推力与轧制角的关系,并与使用普通硅钢的开关磁阻直线电机进行了对比,推力有一定提升。提出在动子齿部开切向槽的方案,结果表明,开切向槽对推力的影响较小,并能显著减小推力波动。  相似文献   
84.
85.
文章介绍了铝合金中厚板内部的常见缺陷,比较了超声波探伤铝合金中厚板的常用方法,展望了铝板超声波探伤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87.
综合考虑分子筛脱水吸附塔的结构、疲劳状况及管口载荷等因素,利用ANSYS对吸附塔进行结构应力与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吸附塔整体模型合理;该结构在确保可靠性的基础上可降低制造成本;该设备能满足疲劳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在子母车系统中,研究一台母车配合两台子车在同层进行复合作业的效率问题,提高系统作业效率计算的准确性,优化系统整体布局和物流设备的选择。首先分析一台母车配合两台子车在同层的循环复合作业过程;然后结合子母车的运动特性得到其作业效率计算模型;最后采用MATLAB工具计算效率模型分别在随机组合作业对和FEM9.851标准作业对的作业效率,通过对比验证,两种循环作业的效率绝对偏差符合工程实际。在工程实际中可以参照FEM9.851标准作业对代替随机组合作业对进行子母车系统的效率计算。  相似文献   
89.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to hydrocarbons is a challenging task because of the issues in controlling the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products. Among the various transition metals, copper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s it yields more reduced and C2 products even while using mononuclear copper center as catalyst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reversible forma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 acts as the real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 for the conversion of CO2 to reduced products. Her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nuclear molecular copper complex immobilized over graphitized mesoporous carbon can act as catalysts for the conversion of CO2 to hydrocarbons (methane and ethylene) up to 60%. Interestingly, high selectivity toward C2 product (40% faradaic efficiency) is achieved by a molecular complex based hybrid material from CO2 in 0.1 m KCl.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local pH, porous structure, and carbon support in limiting the mass transport to achieve the highly reduced products is demonstrated. Although th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the catalysts exhibits molecular nature of the complex after 2 h bulk electrolysis, morphological study reveals that the newly generated copper cluster is the real active site during the catalytic reactions.  相似文献   
9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n Design - A simple iterative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cutting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frame-supported and pneumatic membrane structures 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