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7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81.
一种新型的卷绕恒张力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造纸、印刷、化工、纺织、金属板材加工等行业中 ,不少场合要求被加工对象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一定张力 ,而且在起动过程中没有冲击。为此设计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磁粉离合器的激磁电流、从而实现对卷绕物进行恒张力控制的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要求、软硬件设计和仿真调试 ,分析了实验结果及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2.
在对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层学说和密度分层学说两种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固体颗粒在液固流化床内的分层机理,并通过窄粒级和宽粒级物料的流化试验,得出了固体颗粒按照自身沉降速度在液固流化床中分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3.
分析了我国粗煤泥的特点和分选要求,阐述了螺旋分选机和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对这两种粗煤泥分选技术的特点、应用情况和分选效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将成为取代螺旋分选机或与螺旋分选机联合使用的一种新型粗煤泥设备。  相似文献   
184.
针对-8 mm+1 mm锰矿石分选工艺及设备不尽完善导致的分选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回收精矿工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 试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入口速度区间内,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流场比较稳定,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均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适当增大入口速度,有利于锰矿石的分选。通过预测重介质悬浮液 密度场分布,获取了旋流场流动特征,为流场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分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压给料重介质三产品旋流选矿工艺可以实现精矿与脉石的有效分选,分选效率显著提高。二段旋流器悬浮液密度为 2.6 g/cm3、压力为0.08 MPa时,精矿产率为36.00%。Mn在原矿中的品位为28.25%,分选后所得精矿中Mn品位达44.58%,回收率高达56.81%。本工艺较好地实现了难分选锰矿石的有效回收。 关键词 锰矿分选|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5.
传统单进口旋流器存在流场不稳定、分离精度低等问题。创新旋流器结构、优化流场性能、提高分离 精度是当前旋流器应用的迫切需求。为了解决传统单进口旋流器对流场冲击大而引起的流场波动不稳定问题,提 出了一种对称双进口旋流器结构型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 RSM 湍流模型、VOF 和 Mixture 多相流模型,对两 种进口结构的旋流器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双进口旋流器的零速包络面和旋流流 场更加均匀,可以为颗粒迁移运动创造更加稳定的分级、分选条件;对称双进口旋流器流场静压、湍动能、轴向速度 和切向速度比传统旋流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对分离起主导作用的切向速度最大值提高了 16.90%,有效增 大了离心强度,强化了分离效果;入口速度为 7.5 m/s 时,10 μm 微细颗粒溢流分级效率较传统结构提高了 4.82 个百 分点,15 μm 微细颗粒溢流分级效率较传统结构提高了 11.34 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丰富旋流器结构型式,进一步 提高旋流分离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6.
针对目前运行的旋流器存在短路流导致溢流跑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弧形溢流管旋流器,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溢流管的弧形结构将溢流口底端的过渡区域外移,实现过渡区域流体切线速度的提升,从而增加离心强度,将短路流引导至外旋流重新参与分离,达到抑制溢流跑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排口比下,弧形溢流管旋流器溢流-25 μm粒级含量和综合分级效率均高于直线形溢流管旋流器;试验用弧形溢流管旋流器在排口比为0.33时抑制旋流器溢流跑粗的效果最好,对应的溢流浓度为4.72%,溢流-25 μm粒级含量为98.37%,-25 μm计的综合分级效率为78.92%,高于直线形溢流管旋流器对应情况下的4.25%、96.86%和73.51%。  相似文献   
187.
粗煤泥回收工艺中,重介旋流器有效分选粒度通常在2mm以上,浮选的有效分选粒度通常在0.25mm以下,这样介于0.25~2.0mm之间的粗煤泥难以得到有效分选回收,造成精煤流失。本文针对某选煤厂中矸磁尾粗煤泥(2mm以下)分选工艺及设备不尽完善导致的低灰精煤回收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煤泥离心分选+高频筛分级"联合分级分选回收精煤工艺,设计了煤泥离心分选机。经工业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中矸磁尾煤泥中获取到了灰分小于10%的精煤,精煤产率12.5%,实现了难选煤泥的有效回收,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8.
基于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污水处理中比重轻、粒径小的颗粒难以除去,且混凝沉淀设备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原因,提出用锥盘旋流澄清器来处理污水,加入锥盘来增大沉降面积,加速絮体的沉降。通过对比试验探明加入锥盘可以有效提高旋流澄清器的分离性能,并通过性能试验研究其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筒体高度、锥盘插入深度和锥盘盘间距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较大;在筒体高度为600 mm,锥盘插入深度为400 mm,锥盘盘间距为20 mm,溢流口直径为40 mm的工况下,处理悬浮物含量约为450 mg/L,浊度约为125 NTU的煤泥水时,悬浮物去除率为93.7%,浊度去除率为70.2%。  相似文献   
189.
云南滇能个旧铝业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占地335.98亩,距个旧市直线距离15千米,昆(明)——河(口)公路从厂区东侧通过,交通十分方便。 云南滇能个旧铝业有限公司,是2002年7月16日由云南滇能(集团)公司、云南红河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云南开远一行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190.
传统水力分级机给料方式通常为垂直给料,容易造成分级腔内流场紊乱,特别是高速给料时流场恶化尤为严重,导致分级精度低、分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切向进料、带有W型反射盘的新型水力分级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新型水力分级机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分级机通过设置切向进料管结构,物料以螺旋下降方式进入分选腔,下降速度降低,物料分散更充分;通过在给料口设置W型反射盘后能够产生向上折返流,减缓了物料与上升水流的对冲,内部流场分布更均匀;适当增加给料速度后,对新型分级机分级腔内湍动能影响不大,有利于物料分级,提高分级精度。对粒径小于0.075 mm的铁粉进行分级对比试验表明:新型分级机分级效率是传统型分级机的1.25倍,溢流产率是传统型分级机的1.46倍。相比于传统分级机,新型分级机在分级效率和产率2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