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92篇
  免费   24374篇
  国内免费   16097篇
电工技术   1914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0611篇
化学工业   27468篇
金属工艺   14053篇
机械仪表   14766篇
建筑科学   16352篇
矿业工程   7547篇
能源动力   5696篇
轻工业   21023篇
水利工程   7004篇
石油天然气   7529篇
武器工业   3018篇
无线电   228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009篇
冶金工业   7633篇
原子能技术   3114篇
自动化技术   31567篇
  2024年   664篇
  2023年   3333篇
  2022年   7879篇
  2021年   10119篇
  2020年   7357篇
  2019年   5425篇
  2018年   5695篇
  2017年   6482篇
  2016年   5950篇
  2015年   9211篇
  2014年   11676篇
  2013年   13601篇
  2012年   16923篇
  2011年   17822篇
  2010年   16479篇
  2009年   16208篇
  2008年   16565篇
  2007年   15942篇
  2006年   14036篇
  2005年   11287篇
  2004年   8078篇
  2003年   5597篇
  2002年   5265篇
  2001年   4772篇
  2000年   3835篇
  1999年   2012篇
  1998年   1083篇
  1997年   844篇
  1996年   746篇
  1995年   686篇
  1994年   534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60篇
  1979年   45篇
  1976年   4篇
  1967年   3篇
  1959年   31篇
  1951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为了改善尾矿制砖的力学性质,解决尾矿堆积问题,采用焙烧铁尾矿、水泥和粉煤灰为胶凝材料,2.36~4.75 mm粒级铁尾矿为粗骨料,通过搅拌、成型和养护工艺制备透水砖,探究了焙烧铁尾矿用量、水胶比、目标孔隙率和振动时间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对比未焙烧尾矿制备透水砖的性能。结果表明:① 焙烧尾矿制备透水砖最佳试验条件为:焙烧尾矿掺量60%,振动时间40 s、水胶比0.3,目标孔隙率20%;此时,透水砖抗折强度为3.34 MPa,符合国家标准Rf3.0,抗压强度为15.44 MPa,符合国家标准MU15,透水系数为2.58×10-2 cm/s,符合国家标准A级标准,实测孔隙率为23.41%。② 焙烧尾矿掺量为60%时效果最佳;未焙烧尾矿掺量为50%时效果最佳,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3.38 MPa和14.54 MPa,透水系数符合国家A级标准;焙烧尾矿比未焙烧尾矿多替代水泥10%的情况下,力学性能焙烧尾矿透水砖较好,而透水性能则未焙烧尾矿透水砖较好。  相似文献   
122.
木质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来源丰富,可以用来代替石油资源制备表面活性剂,缓解当前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常见的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作为染料分散剂、混凝土减水剂、沥青乳化剂以及原油采集过程中的驱油剂等。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生物质产品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3.
Fine-tuned, molecular-composite, organosilica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via the co-condensation of organosilica precursors bis(triethoxysilyl)acetylene (BTESA) and bis(triethoxysilyl)benzene (BTESB).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UV–vis spectra confirmed the co-condensation behaviors of BTESA and BTESB. The evolution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indicated that the incorporated BTESB decreased the membrane pore size,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a modified gas transl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teric effect of the phenyl groups. The incorporation of BTESB to BTESA finely tuned the membrane structure and endowed the resultant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improved separation properties. The BTESAB 9:1 membrane (molar ratio of BTESA/BTESB was 9:1) exhibited high C3H6 permeance at 4.5 × 10−8 mol m−2 s−1 Pa−1 and a C3H6/C3H8 permeance ratio of 33 at 50°C.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this study involved clearly 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brane pore size and C3H6/C3H8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organosilica membranes in single and binary separ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24.
为降低烟草中噁霉灵检测中的基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和稳定性,通过试验建立了以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为检测仪器的烟草中噁霉灵残留检测方法。样品加水浸润后,经丙酮提取、盐析试剂包除水、石墨化炭黑除杂后,采用Agilent ZORBAX 300SB-C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分离,甲醇-水程序洗脱,ESI雾化,串联质谱MRM检测。结果发现,该方法在0.0025~0.0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996,定量检测限1.06 μg/L,回收率在90.8%~9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1%。运用该方法测定烟草中的噁霉灵,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满足CORESTA对烟草农残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5.
郭栋才  盛强  杨鹏  徐捷  王泽  杨波  曹娇坤 《化工学报》2020,71(z1):404-410
部分空间科学实验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空间科学系统能够提供的热沉温度,需要有可靠有效的加温降温处理措施。使用可靠性强的热电制冷片作为制冷制热方式和气液换热器二次换热来实现环境温度控制的需求,并对不同流体温度制冷制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体温度和目标温度差越小,热电制冷制热的效果越好。在环境温度制冷工况中,热电单元数量随电流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在制热工况中则单调递减,设计中需按照制冷工况进行热电单元数量的确定。当流体温度接近制冷制热的目标温度时,会出现整个系统总效率优于热电系统效率的区间。通过对热电单元和气液换热器的组合系统的性能计算,提供一种适于热电环控系统的计算方法和部件选型思路,对空间站环控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张凡  王晋珍  徐磊  李要辉 《硅酸盐通报》2020,39(9):2974-2979
近几年真空玻璃产业发展迅速,而支撑物作为真空腔体的支撑材料直接影响真空玻璃的透明度、受力、热导等性能.本文制备了一种弹性模量适中、热变形可调的玻璃-陶瓷基真空玻璃支撑点,研究了其制备工艺以及工艺对玻璃力学性能及热导的影响.结果 表明:制备的支撑物材料粉体粒径分布范围集中在0.5~10 μm之间,采用点胶工艺可制备高度在0.2~0.35 mm之间,直径在0.5~1.0 mm之间,尺寸可控的支撑点矩阵;支撑点在经过物理钢化后有晶体析出,为玻璃-陶瓷结构,提高了支撑点的强度;支撑点由“点接触”改为“面接触”可以有效避免支撑点的破碎和玻璃微裂纹的产生;适当调整支撑点的尺寸和间距可以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玻璃同时具有低的热导.  相似文献   
127.
以超超临界锅炉SA213?T23钢水冷壁失效管为试验对象,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硬度试验,分析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该水冷壁管化学成分正常,材质性能未发生明显劣化;水冷壁失效原因为鳍片焊缝开裂,该裂纹为沿晶界扩展的再热裂纹,起源于焊缝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粗晶区域,先沿热影响区横向扩展,然后扩展至母材区域,最终导致管壁泄漏失效;热影响区粗晶区域显微组织为粗大的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硬度明显偏高于焊缝熔合线另一侧的焊缝区域,脆性增大。两者在显微组织和硬度上的明显差别,使焊缝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粗晶区域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在高温运行中发生晶间开裂。  相似文献   
128.
某含锌锡多金属硫化矿石Zn、Sn、Fe、S含量分别为6.04%、1.05%、29.33%、19.08%,锌主要以铁闪锌矿、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锡主要以锡石的形式存在,铁主要以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形式存在,其中的金属矿物共生关系密切,相互包裹现象普遍。为确保不影响后续选锡,对锌浮选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脱硫—锌硫混浮再分离流程处理,在选择硫酸铜为锌矿物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石灰为黄铁矿抑制剂的情况下,经1段脱硫、2粗1扫锌硫混浮、1粗2精锌硫分离,锌硫分离精选尾矿与锌硫混浮扫选精矿2次精选后锌硫分离,最终获得锌精矿Zn品位47.06%、回收率90.76%,试验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29.
金属钒具备一系列优越性质,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从含钒钢渣、提钒尾渣、失活催化剂以及钒电池失效电解液等含钒废弃物中回收钒的方法,主要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回收钒的新工艺并指出提钒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0.
The vast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tunability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are beginning to be harnessed as functional supports for catalytic nanoparticles spanning a range of applications. However, a lack of straightforward methods for producing nanoparticle-encapsulated MOFs as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limits their usage. Herein, a mixed-metal MOF, NiMg-MOF-74, is utilized as a template to disperse small Ni nanoclusters throughout the parent MOF. By exploiting the difference in Ni O and Mg O coordination bond strength, Ni2+ is selectively reduced to form highly dispersed Ni nanoclusters constrained by the parent MOF pore diameter, while Mg2+ remains coordinated in the framework. By varying the ratio of Ni to Mg in the parent MOF, accessible surface area and crystallinity can be tuned upon thermal treatment, influencing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The resulting Ni nanoclusters prove to be an active catalyst for CO2 methanation and are examined using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By preserving a segment of the Mg2+-containing MOF framework, the composite system retains a portion of its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while continuing to deliver catalytic activity. The approach is thus critical for designing materials that ca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arbon capture and CO2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